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黑龙江省鹤岗市工农区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

更新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44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 1. (2021高二上·工农期末) 秦汉的朝议制度是由皇帝召集重要官员在朝堂开会,讨论军国要务,大臣畅所欲言,最后由皇帝决断的制度。从材料可知,朝议制度(   )
    A . 能够避免决策失误 B . 实现了决策民主 C . 对君主有一定制约 D . 完善了谏议制度
  • 2. (2021高二上·工农期末) 钱穆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一书中认为“自秦汉以来的郡县政治,到今天民国时代还存在,中国之永为一统一国,此项政治制度实贡献过其甚大之绩效。”材料表明郡县制的主要作用是(   )

    A . 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B . 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C . 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 D . 是中央集权制形成的重要环节
  • 3. (2021高二上·工农期末) 公元前6世纪后,雅典公民大会通过的决议一经颁布,立刻成为法律,并马上执行。公元前399年开始,雅典公民大会每年对所有法律进行审核并组成一个专业的立法委员会裁决有争议的法律。这表明当时雅典(   )
    A . 法律体系走向完备 B . 直接民主弊端显现 C . 人文精神广泛传播 D . 民主政治更加理性
  • 4. (2021高二上·工农期末) 1832年、1867年和1884年的三次议会改革是英国19世纪民主政治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事件。其中1832年改革扩大了工业资产阶级权利,1867年改革使小资产阶级和工人上层获得选举权,1884年改革赋予农业工人选举权利,19世纪英国的三次议会改革(   )
    A . 全体人民的普选权得以实现 B . 使资产阶级在议会中的优势地位丧失 C . 意味着英国民主政治的完善 D . 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
  • 5. (2021高二上·工农期末) 有政治家说:“假如人类没有创造出一种政体,它既有共和政体的内在优点,又具有君主政体的对外力量,那么很可能,人们早生活在一人统治的政体之下了。”1787年美国宪法能体现“共和政体的内在优点”的有(    )

    ①各州行政长官须接受总统任命

    ②国会的议员实行任期制

    ③中央政府按照“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

    ④邦联取代联邦强化中央权力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③
  • 6. (2021高二上·工农期末) “虽然它的用意在于保护革命成果,但在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权建立初期,它首开了因人立法之风。因人立法反映出很大的封建人治主义色彩。因为法随人变,就造成了人的意志高于法的意志。”下列内容符合材料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评价的是(   )
    A . 责任内阁制 B . 三权分立原则 C . 主权在民原则 D . 民主共和原则
  • 7. (2021高二上·工农期末) 春秋时期齐之管仲、秦之百里奚、楚之令尹子文等,出身低下却因才能而位居卿相等高位。战国时期,魏、楚、秦、韩等国的变法更是以贤能作为任官标准。这些做法(   )
    A . 维护了家国一体的宗法制度 B . 巩固了世卿世禄的分封制 C . 打破了贵族垄断政权的局面 D . 导致了周天子权威的衰落
  • 8. (2021高二上·工农期末) 一般来说,汉代监察官只拥有监察权而没有处置权。对监察对象的处罚要报请所属长官,或与司法部门协调处理。各级官吏对监察官的行为也有监督作用,可以随时上书弹劾监察官。这表明汉代(   )
    A . 监察体制完备具有独立性 B . 形成了对地方的有效管理 C . 建立了对监察的反向机制 D . 监察体系具有多层次性
  • 9. (2021高二上·工农期末) 1829年,安德鲁·杰克逊就任美国总统,在其任职的八年期间更换了五分之一的政府官员,当时的纽约州参议员声称:“在政治上要像在爱情上和战争上一样公平,肥缺属于胜利者所有。”上述现象(   )
    A . 体现了文官政治的弊端 B . 说明三权分立受到挑战 C . 顺应了工业革命的需要 D . 降低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 10. (2021高二上·工农期末) 下表为乡约仪式的演变过程(资料来源:《中国历代乡约》),乡约仪式的演变实质上反映了(   )

    乡约名称

    颁发时间

    仪式部分

    《南赣乡约》

    明正德

    主要是第15条,篇幅占乡约二分之一,仪式规定详细,主要目的是彰善纠过,检查乡约执行

    《乡甲约》

    明万历

    主要是第1条,仪式规定详细,主要是彰善纠过,检查乡约执行

    《长乐梅花里乡约》

    清道光

    第1条,篇幅较短,有聚会,主要目的是宣读圣谕,基本无仪式规定

    《江苏常州府江阴县乡约局规》

    清咸丰

    无聚会,无仪式,目的是各处宣讲《圣谕广训》

    A . 法律与道德教化的合流 B . 乡约仪式的简化 C . 乡约对民众约束性降低 D . 君主专制的加强
  • 11. (2021高二上·工农期末) 唐朝把《孝经》作为学校的必修课。《唐律疏议》中涉及孝的有58条,约占全部条款的11%,从不孝罪的论定、定刑、惩罚措施以及为官的丁亲原则、家族中的尊卑等级等,皆有细致的规定。这充分表明唐朝时期(   )
    A . 四书五经逐渐被冷落 B . 传统孝道受到重视 C . 儒家思想开始法制化 D . 统治政策开明开放
  • 12. (2021高二上·工农期末) 有学者指出,在英美法系中,法律的制定、执行和适用中,涉及程序的瑕疵往往会导致实体内容的无效。这表明(   )
    A . 正当程序受到法律的重视 B . 法律的判决缺少程序环节 C . 程序决定法律判决的结果 D . 近代西方国家均重视程序
  • 13. 有学者指出,根据礼仪与礼义一体化的原则,只要在当今核心价值观中尚保存有某种礼义,在价值实践中则可以部分参考和借鉴传统礼仪的操作,或者说可以从传统礼仪中获得实践性的领悟和启示。这表明(   )
    A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受传统礼仪影响较大 B . 传统资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借鉴 C . 传统文化已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 D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历史和时代的产物
  • 14. (2021高二上·工农期末) 2009年,在新疆塔里木盆地西北边缘的丝绸之路古道荒漠中发现了大片西汉时期的屯田(军人以军事建制垦荒种地)及官署遗址群,遗存包括民居、水渠和防御性建筑。这一发现蕴含的重要历史信息是(   )
    A . 西汉政府着力保护丝路畅通 B . 汉代先进生产技术传入西域 C . 西域与中原的交往始于西汉 D . 汉政府对西域实行有效管辖
  • 15. (2021高二上·工农期末) 明朝前期,在北方设立九边重镇防范蒙古,但蒙古军队多次南下掳掠,甚至俘虏皇帝,威逼北京。明朝后期,明王朝与蒙古达成协议,边镇开设互市,边民自行贸易,从此蒙古基本不再构成边境威胁。这一变化反映出(   )
    A . 蒙古是明朝内陆边疆的主要威胁 B . 明朝边疆的防御力量急需增强 C . 经贸往来利于民族之间亲善和睦 D . 明朝统治者对蒙古的政策摇摆不定
  • 16. (2021高二上·工农期末) 下表列出了中国古代外交政策和外交情况(部分)。对此评述正确的是(   )

    汉朝

    使节出使各国,“远人宾服”

    唐朝

    对外使节“到彼宜阐扬经典,使知大国儒教之盛”,都城长安各国使节云集

    明初

    朝廷四处宣谕,“有贡必封”

    清初

    顺治帝曾诏谕:“南海诸国……有能倾心向化、称臣入贡者……与朝鲜一体优待”

    A . 形成和延续了朝贡体制 B . 外交机构精简行政职能 C . 不利于维护我国的主权 D . 输入新型国际关系理论
  • 17. (2021高二上·工农期末) 据北宋毕仲衍《中书备对》所记,神宗熙宁年间杭州、明州和广州三市舶司所收乳香35万多斤,其中明州所收4739斤,杭州637斤,而广州则有34万多斤。据此能够得出的历史结论是,北宋时期(   )
    A . 海外贸易管理较为松懈 B . 海外贸易区域差异明显 C . 商业市镇促进海外贸易 D . 区域贸易贩运规模巨大
  • 18. (2021高二上·工农期末) 1533年英国议会通过禁止向罗马教廷上诉的法案,强调英国由一个至高无上的国王来统治,他拥有相应的至高无上的尊严和王权。1534年,《至尊法案》颁布,它从法律上肯定英王在英国领土范围内享有至高无上的世俗统治权和宗教管辖权。这些法案的颁布(   )
    A . 推动了人文主义思想传播 B . 推动了新基督教会创立 C . 完善了英国的代议制民主 D . 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发展
  • 19. (2021高二上·工农期末) 1815年的维也纳会议、1878年的柏林会议、第一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时的巴黎和会、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时的旧金山会议等一系列国际会议,可谓都是以威斯特伐利亚会议为样板的。这主要说明威斯特伐利亚会议(   )
    A . 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 B . 解决了欧洲各国之间长期的矛盾和冲突 C . 决定了此后100多年国际关系体系的总体框架 D . 为以国际会议的形式解决国际争端提供了范例
  • 20. (2021高二上·工农期末)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民族问题上实行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没有采取联邦制或其他形式,这是由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材料中的“基本国情”指的是(   )
    A . 国内各民族平等地位的实现 B . 各民族聚居情况及文化的特点 C . 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 D . 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实现
  • 21. (2021高二上·工农期末) 20世纪70年代初的某一天,随着农历新年的临近,北京市民惊奇地发现:“反帝医院”改成了“首都医院”,“工农兵大街”也恢复了它原来的名字“地安门大街”,一些“反对美国帝国主义”的标语也被重新粉刷,换成了“世界人民大团结”。这一现象说明(   )
    A . 中苏关系由友好转为对抗冲突 B . 中国对外政策有了重大调整 C . 中美关系缓和并建立外交关系 D . 中日邦交的正常化已经实现
  • 22. (2021高二上·工农期末) 汉代属国(归附于汉的少数民族政权)由属国都尉、丞、左骑千人官、候官等组成政权体系。与郡县不同的是,属国设有千人、百长等官,而且左骑千人官、百长往往是少数民族的部落首领。这能够反映汉代(   )
    A . 形成了中央集权的管理体制 B . 封国利于少数民族地区管理 C . 属国官员设置上实行划地而设 D . 民族管理模式注重“因俗而治”
  • 23. (2021高二上·工农期末) 国际联盟和联合国分别是两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两个最大的国际组织,它们的共同之处是(    )
    A . 均为帝国主义世界大战的产物 B . 初期均为美国所操纵 C . 成员国都包括了所有大国 D . 都宣称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
  • 24. (2021高二上·工农期末) 有人说:“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功经验,归根到底,在于坚定不移地实践和弘扬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由材料可见,“上海精神”的实质是(   )
    A . 加强区域国家间结盟友好 B . 谋求区域间的和平与发展 C . 推进中国与亚洲各国结盟 D . 共同反对美国的霸权主义
  • 25. (2021高二上·工农期末) 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汉武帝接受大农丞(九卿属官)桑弘羊的建议,废除各郡国的铸币权,将五铢钱的铸造权收归中央统一管理,建立皇家铸币厂。这反映了汉武帝时期(   )
    A . 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 B . 掠夺富商大贾的钱财 C . 强化市场的统一管理 D . 用内臣削弱外朝相权
  • 26. (2021高二上·工农期末) 下表反映的是南京国民政府1933-1936年田赋与主要工商税预算比较。表格数据说明当时(   )

    年度

     田赋比重

    主要工商税比重

    1933

    11.0%

    89.0%

    1934

    10.2%

    89.8%

    1935

    12.5%

    87.5%

    1936

    20.4%

    79.6%

    A . 农业产值较快增长 B . 工商业赋税负担较为沉重 C . 民族工业发展缓慢 D . 日本侵华阻碍工业化进程
  • 27. (2023高二上·天津市期末) 1928年,德、挪、比等国与国民政府缔结“新关税条约”,承认中国关税自主权,将协定税则改为国定税则,将从前值百抽五税率改为差等税率,最高达值百抽27.5。这些规定(   )
    A . 反映了中国关税自主权的实现 B . 客观上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 C . 扭转了中国对外贸易逆差局面 D . 使关税开始成为主要财政来源
  • 28. (2022高二上·鹤壁月考) 下表描述了清朝前期赋役制度的变化。这一变化(   )

    时期

    内容

    清朝初期

    地赋和丁赋是分别征收的。地赋是农民交纳的地税,丁赋是百姓向政府提供的徭役折银,田赋和丁赋都是用银两折算,称为地银和丁银。

    康熙年间

    规定以康熙五十年(1711年)的人丁数作为征收丁税的固定丁数,以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A . 加强了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B . 解决了封建国家赋役征收不均的问题 C . 客观上有利于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D . 造成了农村大量隐瞒人口现象的发生
  • 29. (2021高二上·工农期末) 一位美国富翁说:“要想称霸世界需要两样东西:美元和银行。”为了达到用美元称霸世界的目的,在20世纪中期,美国(   )
    A . 提出马歇尔计划 B . 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C . 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 . 与苏联争夺世界霸权
  • 30. (2021高二上·工农期末) 西汉初年的《户律》规定,农民进行田宅买卖或者根据遗嘱分割田产,都要依法定籍(登记变更情况),并鼓励分割后独立建立户籍,如相关官吏故意为难拖延定籍,则给予处罚。这些规定意在(   )
    A . 加强官吏的管理 B . 抑制土地自由买卖 C . 禁止农民的迁徙 D . 保证政府财政收入
  • 31. (2021高二上·工农期末) 521年,梁武帝曾下诏:“凡民有单老孤稚、不能自存,主者郡县咸加收养,赡给衣食,每令周足,以终其身。”并多次责令置孤独园,收留孤儿和单身老人,使“孤幼有归,华发不匮”。这反映了当时政府(   )
    A . 采取无为而治保护弱势群体 B . 践行民本思想,防止贫富分化 C . 重视基层治理,维护社会稳定 D . 形成了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
  • 32. (2021高二上·工农期末) 下面为明朝徽州地区部分乡村纠纷处理方式比例图。这反映了(   )

    A . 民间风俗和习惯对基层社会治理发挥决定作用 B . 基层社会的矛盾体现出明朝阶级矛盾十分尖锐 C . 国家法与习惯法在基层治理中相互配合与交融 D . 明朝徽州地方政府对地方的管理和控制已失效
  • 33. (2022高二上·余姚期中) 1251年,在英国埃塞克斯郡王室自营地哈维尔庄园中,庄园公共事务由村民组成的陪审团处理,1380年起庄园的警察、检验员由村庄民众选出,1465年庄园的佃户还获得庄园内个人案件诉讼由庄园法庭处理、禁止外面的官员干涉哈维尔事务的王室特许状。这说明(   )
    A . 庄园成为中古英国的基层单位 B . 英国王权复兴的趋势有所逆转 C . 庄园具有一定的基层自治特色 D . 普通民众政治参与度逐渐提升
  • 34. (2023高二下·蚌埠月考) 先秦时期,官方颁布的月令体著作中,将一年中每月的物候列出,表明动植物的生长情况,然后要求人们按照时令合理安排采集渔猎活动和农业生产。这反映出当时(   )
    A . 自然科学有了长足进步 B . 官方重视发展农业经济 C . 争霸战争推动农业发展 D . 耕作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 35. (2021高二上·工农期末) 下图是汉代画像砖中的牛耕图。研究者发现,汉代二牛抬杠的耦犁中的铁铧由生铁铸造,比较笨重,需用两头牛才能拉得动。随着钢刃熟铁铁铧的岀现和使用,一牛挽犁逐渐取代了耦犁。这表明(   )

    A . 土地私有促进生产发展 B . 技术进步推动了耕作方式的进步 C . 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 D . 重农抑商政策有助于农业发展
  • 36. (2024高二上·昭通期末) 在印第安人的部落和村社中,玉米磨坊设置在村镇中心,因为家家户户都要磨面,所以磨坊也是全村的重要社交场所。有时村民大会也在这里举行,从而又使磨坊与“权力”联系在一起。这反映了(   )
    A . 玉米是美洲的主要粮食作物 B . 印第安人实行直接民主 C . 食物生产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D . 印第安人注重集体活动
  • 37. (2021高二上·工农期末) 水稻在16世纪晚期被引入巴拿马,17世纪晚期被引入南卡罗来纳,从而使得这两个地区分别成为西班牙和英国这两个帝国的谷仓。在加勒比海大部分地区,水稻成为传统饮食的一部分,尤其是在英国人引进的印度劳工的居住地,或西非奴隶集中居住的地方。据此可知(   )
    A . 西、英在美洲竞争激烈 B . 拉美人民的主食结构发生改变 C . 殖民活动影响作物分布 D . 拉美成为西、英的原材料供应地
  • 38. (2021高二上·工农期末) 新航路开辟后,原产于美洲的玉米传入非洲,逐渐适应了当地复杂的气候环境,使干旱缺水的非洲有了可靠的食物来源。这(   )
    A . 影响了非洲的气候环境 B . 有利于全球人口的增长 C . 推动了当地经贸的发展 D . 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
  • 39. (2021高二上·工农期末) 灌溉系统是苏美尔城市中的重要部分,它支撑着农业生产与城市社会。灌溉系统的建造维护都需要大量人力,只有政府才能持续征召人们从事这样艰巨的活动;即使灌溉系统运行良好,政府也需要保证水源的公平分配、解决争端等。到公元前3000年,所有苏美尔城市都拥有了国王,国王拥有很大权力。这说明(   )
    A . 农业生产影响国家的发展 B . 苏美尔人十分重视水利灌溉 C . 农业国家与专制政府相符 D . 政府的主要职能是管理灌溉
  • 40. (2021高二上·工农期末) 到了18世纪,玉米和马铃薯在亚欧人饮食中的比重大大提高,支撑着众多的人口。从西欧到中国的土地上,美洲的豆类提供了蛋白质,番茄和辣椒提供了维生素,并使饮食有滋有味。对这一现象解读正确的是(    )
    A . 欧洲的本土作物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 B . 工业化带来的粮食增长使世界人口激增 C . 物种交流有利于改善世界各地的饮食结构 D . 粮食作物是早期亚欧贸易的主要交易品种
二、非选择题(本题小三题,共40分)
  • 41. (2022高二上·重庆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我们同样可以发现官僚体制从秦汉起,就成为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问题。而这个核心问题又可以分成两个大的子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制度,正如很多人指出的那样,中国政治的中心可以归结为选举。通过选举制度以及相应的文化,官员选拔的金字塔居然将整个社会联结到一起,并且利用选举保证着社会秩序的稳定;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宏观上表现有行政、监察与军事上的三权分立,微观上有相权的分割和每个部门的权限细分,以及与各个部门之间权限的模糊和相互渗透。

    ——摘编自张鸣《中华帝国:制度的断想》

    材料二: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初期,随着考试院的成立和《公务员考试法》《公务员任用法》等一系列法规的颁布,公务员制度逐渐形成。这是我国引进西方近代文官制度、建立近代人事管理制度的一次重要尝试。国民政府时期的公务员制度包括考选制度和铨叙(指按资历或劳绩授官或升迁)制度两大部分,由考试院具体负责管理公务员的考试、任用和铨叙。1935年《公务员任用法》规定“曾于中华民国有特殊功勋,或致力国民革命十年以上而有功劳者,经证明属实”即可免试任为公务员。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规定,政府公职人员必须加入国民党,重要职位的公务员“应由该党长官督促研究党义,随时介绍入党”与党无深切关系,特非所宜”。

     ——摘编自姚琦《论国民政府时期的公务员制度》等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隋唐官僚选拔制度是怎样“保证社会秩序稳定的”。举例说明北宋时期如何实现“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南京国民政府公务员制度的特点并作简要评价。
  • 42. (2021高二上·工农期末)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英国在工业革命之前,长期实施保护主义。据统计,1796-1845年间,英国大多数年份关税率是30%~35%,其中1820-1835年间曾出现增高,最高的年份达65%。正是经济保护而不是自由贸易,培育了英国工业,使英国日趋强大。随着工业革命的高歌猛进,19世纪四五十年代,英国工业资产阶级要求废除代表土地贵族利益的保护关税政策,实行代表本阶级利益的自由贸易政策。1846年以废除《谷物法》为标志,英国方才积极倡导并正式走上自由贸易之路。

    ——摘编自江涌《自由主义与保护主义》

    材料二:关于协定关税,虽然《南京条约》已开其端,但用的还只是“秉公议定则例”这样一个比较含糊的说法。1843年,中英在香港签订了第一个协定税则《五口通商章程及海关税则》。这个税则所载的进口货税目共48种,出口货税目共61种。从总体上看,进出口税率多在5%左右。将英国对华输出的主要工业品、棉织品的进口税率定为“每百两抽银伍两”,这是当时世界上最低的进口税率,比中国自主的粤海关实征税率降低了58%~79%。为英国棉织品占领中国市场提供了极便利的条件。

    ——摘编自《鸦片战争史》等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英国走上自由贸易之路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英两国降低关税产生的不同影响。
  • 43. (2021高二上·工农期末)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清时期,传统社会保障措施进一步发展。如备荒仓储建设方面,地方有官府管理的常平仓和民间募集的义仓和社仓;救灾手段除蠲免赋税、开仓放赈之外,乡绅“粥厂”也被赋予辅助性作用。在救助社会困难群体方面,明朝政府下诏:“鳏寡孤独废疾不能自养者,官为存恤。”清政府还专设栖流所,以收养流民。在养老政策方面,明代对孤贫老人实行终身养老制度,清代对致仕官员实行“半俸”制度,即退职官员仍可领取原有俸禄的一半,以备养老之用。官府对于善堂和义庄等民间救助组织,也大加提倡。

    ——据王卫平、黄鸿山《中国古代传统社会保障事业述论》整理

    材料二:德国的社会保险制度始于俾斯麦执政时期。德国统一后,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工人运动高涨,俾斯麦政权在镇压工人运动的同时,也积极促进工人的福利,改革社会弊端。面对日益迫切的社会保障需求,德皇威廉一世于1881年发布诏书,要求“最大限度地保障需要帮助的人”,首次提出了建立“社会保险制度”的构想。在俾斯麦的推动下,议会先后通过了《工人医疗保险法》《事故保险法》和《养老保险法》。这既是德国现代社会保险制度的雏形,也是世界范围内现代社会保险制度的萌芽。德国是世界上首创立法实施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不但历史悠久,而且体系完善,为后来德国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保障与改善,社会的稳定与团结,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也为很多国家所借鉴。

    ——摘编自李愚昊《德国社会保障制度简述》

    材料三: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在改革中发展,在发展中完善,实现了社会保障内容从单一到多元的转变,社会保障覆盖范围从城市到农村的延伸,社会保障质量从低水平到高层次的提升,初步建成了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内含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的社会保障体系。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社会保障的特点,并分析其思想基础。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德国开创社会保险事业的背景,并分析其历史地位。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时期中国社会保障的意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