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县正泰翰林学校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下...

更新时间:2022-02-14 浏览次数:66 类型:开学考试
一、选择题
  • 1. (2021九下·茌平开学考) 下图为清代潍县籍收藏家陈介祺收藏过的青铜器毛公鼎,是毛公为铭记周王册封而铸。它属于(    )

    A . 酒器 B . 食器 C . 乐器 D . 礼器
  • 2. (2023七上·衡山期中) 林语堂在《如何理解中国人》中说:“中华民族有三座长城,第一座长城是从秦始皇开始修建的防御工事万里长城,第二座长城是指汉字,……”汉字作为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开始出现于(    )
    A . 夏朝 B . 商朝 C . 秦朝 D . 西汉
  • 3. (2021九下·茌平开学考) 《诗经》中的“千耜其耘”是对西周时期大规模集体耕作的形象描述。当时实行大规模集体耕作的原因主要是(    )
    A . 劳动力充足 B . 技术落后 C . 生产工具简陋 D . 农作物品料单一
  • 4. 春秋时期,在孔子兴办的私学中,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阶层。这体现的教育思想是(    )
    A . 有教无类 B . 因材施教 C . 诲人不惓 D . 温故知新
  • 5. (2023七上·乐平期中) “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秦朝改变这一局面的重大措施是(   )
    A . 实行郡县制 B . 统一货币 C . 统一度量衡 D . 设置丞相
  • 6. 有人估算,十七、十八世纪,约占世界总产量一半的白银输入中国,大多成为流通货币。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
    A . 君主专制强化 B . 商品经济发达 C . 科技领先世界 D . 农业经济衰落
  • 7. (2024七下·宝安期中) 据统计,唐朝宰相共有369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士为24人,占6%。这在历代汉人建立的王朝中是较为罕见的。这说明唐朝(   )
    A . 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B . 避免了民族间的战争 C . 开通了海上丝绸之路 D . 致力于商业贸易发展
  • 8. (2023七下·钦州期中) “市井经纪之……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义复开张。如要闲去处,通晓不绝……”。这一现象(   )
    A . 发生在唐朝前期 B . 出现于北宋都城东京 C . 是资本主义萌芽的表现 D . 反映了江南经济的发展
  • 9. 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其中,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论数起。”这表明,交子(   )
    A . 产生于商业纠纷中 B . 是印刷技术进步的产物 C . 是民间交易的凭证 D . 只在少数育人之间流通
  • 10. (2024七下·永吉期末) 明代李时珍撰写的《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在国内得到广泛传播,清代康熙年间组织人力对疆土进行全面测量,绘成《皇舆全览图》,至今仍有很大参考价值;清代修建的圆明园。集中外建筑,园林艺术之大成,被誉为“万园之园”。据此可知,这些成就的取得主要利益于(   )
    A . 民族关系的和谐 B . 社会的急剧转型 C . 西方科技的传入 D . 国家力量的支持
  • 11. (2021九下·茌平开学考) 雍正十一年(1733年),下诏征举士人,想学康熙重开博学鸿儒科,谁知响应寥寥,只得作罢。人才凋零,文治废弛,以至于此。导致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 八旗制度的影响 B . 行省制度的影响 C . 文字狱的影响 D . 设置军机处的影响
  • 12. (2023八上·广州月考) 《申报》评论道:中国自仿行西法以来,铁舰钢舰,其大倍于日本,其数亦多于日本,而又设机器局以制枪械……十余年来,旧观顿改。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
    A . 民用工业远超日本 B . 近代军事工业发展 C . 海上交通运输发达 D . 旧式兵器全部淘汰
  • 13. (2021九下·茌平开学考) “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与这一观点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 唐朝时设置安西都护府 B . 清朝时粉碎大小和卓叛乱 C . 土尔扈持部回归祖国 D . 左宗棠率军收复新疆
  • 14. (2020八上·青白江期末) 19世纪,西方的星期作息制传入中国。参照传统的二十八宿值日法的推算,汉语新添了“星期”和“星期日”等新名词。1907年清迁明确规定在正式用语中使用“星期”而不用“礼拜”。上述现象主要表明(    )
    A . 中西文化融合 B . 习惯完全西方化 C . 天文学发展迅速 D . 汉语词汇丰富
  • 15. (2022九下·连城月考) 1901年,“建设新中国”一词在报刊上频繁出现,有人倡言“推翻旧政府”“立党救国”。这反映了(   )
    A . 维新变法影响深远 B . 中国同盟会力量壮大 C . 革命思想迅速传播 D . 国民党政权风雨飘摇
  • 16. (2021九下·茌平开学考) 下面是抗日战争时期邵恒秋创作的漫画《日本的今昔》。该漫画的寓意主要是(    )

    A . 得道多县,失道寡助 B . 民族觉醒,抗战必胜 C .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D . 地大物博,中国必胜
  • 17. (2023八上·阳春期末) 1905年5月,依然被称为“老爷”的京师大学堂学生,穿起了短袖衫,开始了首届西式运动会。这反映了京师大学堂(   )
    A . 是中国近代首所新式学校 B . 具有新旧交织的时代特点 C . 创办于科举制度废除之后 D . 首创完备的新式教育体制
  • 18. (2021九下·茌平开学考) 下列年代尺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

    A . 不断扩大农村革命根据地 B . 放弃攻打中心城市计划 C . 建立根据地抗日民主政权 D . 重视发挥农民革命作用
  • 19. (2022·开平模拟) 《时代》周刊把1972年尼克松的中国之行称为“漫长而刺激的旅行”,而不称之为“访问”。其主要原因是,尼克松来华前(    )
    A . 中美长期处于对立状态 B . 中国尚未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C . “文化大革命”刚刚开始 D . 中国第一颗爆炸成功
  • 20. (2021九下·茌平开学考) “萃取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现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这句颁奖词称赞的是下列哪一人物?(    )
    A . 袁隆平 B . 屠呦呦 C . 邓稼先 D . 钱学森
  • 21. (2021九下·茌平开学考) “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民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这里的“光亮”是指邓小平发表了“南方谈话”,它解决了当时困扰人民的(   )
    A . “两个凡是”问题 B . 资产阶级自由化问题 C . 党的思想路线问题 D . 姓“资”姓“社”问题
  • 22. (2021九下·茌平开学考) 1984年以来,潍坊国际风筝会从举办小型工业品展销到召开鲁台经贸洽谈会、中日韩产业博览会,从政府主办到市场化运作。这反映出潍坊国际风筝会(   )
    A . 以交流风筝文化作为惟一目的 B . 是汪辜会谈的重要成果 C . 是潍坊市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志 D . 是扩大开放的重大举措
  • 23. (2021九下·茌平开学考) 下表中我国农业产量发生重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项目

    1957年

    1960年

    下降(%)

    粮食(亿公斤)

    1950.5

    1435

    26.4

    棉花(万担)

    3280

    2126

    35.2

    A . 抗美援朝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B .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C . 自然灾害的不断发生 D . “文化大革命”的发动
  • 24. (2023八下·湛江期中) 饱经沧桑的中国在1978年再一次开始了决定命运的抉择,这一年底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这一“伟大转折”的含义是指党的工作重心(    )
    A . 由工业建设转移到农业建设上来 B . 由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C . 由政治运动转移到法制建设上来 D . 由对内改革转移到对外开放上来
  • 25. (2021九下·茌平开学考) 如果组织学生开展“探寻西方文明的源头”为主题的研学活动,应首选(   )
    A . B . C . D .
二、填空题
三、综合题
  • 31. (2021九下·茌平开学考) 唐诗、宋词、元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璀璨明珠,从中可感受文学魅力,一览历史胜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文学览胜一:唐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唐朝诗人创作了大量诗歌,谱写了丝路明珠长安的繁华。俯瞰长安城,“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街市上,熙熙攘攘,“水门向晚茶商闹,桥市通宵酒客行”。在唐朝的宫殿上,“万国衣冠拜冕旒(借指皇帝)”。考试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读书人,“喧喧车马欲朝天,人探东堂榜已悬”。妇女引领者时尚,“女为胡妇学胡妆……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竟纷泊”。

    ——据《以诗证史——以唐诗看唐都长安的繁华》

    文学览胜二:宋词——长忆钱塘,不是人寰是天上

    杭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唐代已“户口日益增”“开肆三万室”,至宋代更为东南繁华之最,“衣冠毕会,商贾云集”。柳永词“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参差十万人家”,潘阆词云“万家掩映翠微间”。

    ——据《宋朝诗歌所反映的宋朝城市市场分析》

    文学览胜三:元曲——四围锦绣繁华地,车马喧天闹起

    元朝建立后,丝绸之路更加通畅,东西交往频繁。马致远在散曲中赞美:“至治华夷,正堂堂大元朝世……小国土尽来朝”。贯云石也在散曲中唱道:“江山富,天下总欣伏,大元至大古今无”。清代魏源说:“元有天下,其疆域之袤,海漕之富,兵力物力之雄廓,过于汉唐”。

    ——据《元曲的人文精神与文化启示》

    1. (1) 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以长安为例,归纳唐朝繁盛的表现。
    2. (2) 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杭州在唐宋时期的发展盛况。简要分析其在宋代成为“东南繁华之最”的原因。
    3. (3) 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举一史实说明元朝疆域“过于汉唐”。马致远、贯云石、魏源对元朝有什么共同认识?
  • 32. (2021九下·茌平开学考) 诵读红色书信,传承红色力量,一封封书信穿越时空,传递着先辈们的执着追求和家国情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男在此为国作事,非谓有男国即不亡,乃国家育养学生,岁靡巨万,一旦有事,学生尚不出力,更待谁人?忠孝二途,本非相悖,尽忠即所以尽孝也……今遇此事,犹不能牺牲,岂足以谈爱国?

    ——1919年5月17日清华学子闻一多给父母的家书

    材料二:1937年11月,朱德的家信:我担负革命工作昼夜奔忙,十余年来坚(艰)苦生活,无一文薪水,与士卒同甘苦,决非虚语……进来转战华北,常处在敌人后方,一月之内二十九日行军作战……我决不能再顾家庭,家庭亦不能再累我革命……为国为民族求生存,决心抛弃一切,一心杀敌。

    ——据央视大型综艺《信·中国》首期

    材料三:1950年初,“两弹一星”元勋朱光亚起草了《给留美同学的一封公开信》:从现在起……团结一心,合力建设一个新兴的中国,一个自由民主的中国……我们有充分的信念,我们是在朝着充满光明前途的大道上迈进,这个建设新中国的责任是要我们分担的。同学们,祖国在召唤我们,我们还犹豫什么?彷徨什么?我们该回去了。

    ——据央视大型综艺《信·中国》第三期

    1. (1) 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家书反映了闻一多怎样的家国情怀?当时进步学生提出了什么主张?
    2. (2) 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信中体现了人民军队的哪些优良传统?朱德“转战华北”有什么重大意义?
    3. (3) 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要概括这封书信的历史背景。朱光亚在信中发出了什么倡议?
  • 33. (2021九下·茌平开学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代中国对外交往简表

    时间

    交往史实

    时间

    交往史实

    西汉

    开辟丝绸之路;佛教传入

    明朝前期

    郑和下西洋;实行海禁

    唐朝

    玄奘西行;鉴真东渡;遣唐使来华

    明朝中后期

    实行海禁;戚继光抗倭

    宋朝

    设立市舶司;海路贸易兴盛

    清朝

    闭关锁国;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之战

    元朝

    马可·波罗来华;海路贸易兴盛



    材料二:1919年,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的滔滔雄辩,在会场上引起强烈反响。然而,中国的命运又岂是一个外交官的雄辩所能改变得了的?

    材料三:1979年元旦出版的美国《时代》周刊中写道:“一个崭新中国的梦想者——邓小平向世界打开了‘中央之国’的大门,这是人类历史上气势恢宏、绝无仅有的一个壮举!”

    1. (1) 依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特点。
    2. (2) 为什么说当时“中国的命运又岂是一个外交官的雄辩所能改变得了的”?
    3. (3) 邓小平向世界打开“中央之国”大门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