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真题汇编:专题04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22-02-28 浏览次数:132 类型:二轮复习
一、真题演练
  • 1. (2021·浙江)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意难忘·山家

    [清]   吴伟业

    村坞云遮,有苍藤老干,翠竹明沙。溪堂连石稳,苔径逐篱斜。文木几,小窗纱,是好事人家。启北扉,移床待客,百树梅花。

    衰翁健饭堪夸。把癭尊①茗碗,高话桑麻。穿池还种柳,汲水自浇瓜。霜后橘,雨前茶,这风味清佳。喜去年,山田大熟,烂熳生涯。

    【注释】①癭尊,即癭樽 用瘿瘤状木根所制的酒杯。

    1. (1) 词中“衰翁”的身份是。下片中“”一词点出山家的生活状态,可谓词眼。
    2. (2) 分别赏析上片的写景艺术和下片的叙事艺术。
  • 2. (2021·全国甲)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和南丰先生出山之作

    陈师道

    侧径篮舁两眼明 , 出山犹带骨毛清

    白云笑我还多事,流水随人合有情。

    不及鸟飞浑自在,美他僧住便平生。

    未能与世全无意,起为苍生试一鸣。

    【注释】①南丰先生:即曾巩,陈师道敬重仰暮的师长。②侧径:狭窄的路,篮舁:竹轿。③骨毛清:谓超凡脱俗,具有神仙之姿。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出山之初的曾巩,展现出来的是一个明净爽利、风骨秀异的高土形象。 B . 颔联两句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白云和流水对于曾巩出山的态度。 C . 住在山中的僧人虽然不能像飞鸟一样自由自在,但其生活也令人羡慕。 D . 陈师道在诗中书写了曾巩的人生志趣与处世情怀,笔端饱含敬佩之情。
    2. (2) 在陈师道看来,曾巩是如何处理“仕”与“隐”的关系的?请简要分析。
  • 3. (2021·新高考Ⅰ)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寄江州白司马① 杨巨源

    江州司马平安否?惠远东林住得无②?

    滋浦曾闻似衣带,庐峰见说胜香炉。

    题诗岁晏离鸿断,望阙天遥病鹤孤。

    莫谩拘牵雨花社③,青云依旧是前途。

    [注]①江州白司马:即白居易。②惠远:东晋高僧,居庐山东林寺。③莫谩:不要。雨花社:指佛教讲经的集会。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根据内容分析,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应该与白居易的《琵琶行》比较接近。 B . 第三句使用“一衣带水”的典故,表现出朋友之间“天涯若比邻”之意。 C . 第六句中的“病鹤”指的是白居易,他怀恋长安,时常遥望京城的宫阙。 D . 诗人最后开解朋友,目前虽然身处贬谪之中,但未来的前途依然很远大。
    2. (2) 前人论此诗,认为第二句已包含委婉劝告的意思,对这一观点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
  • 4. (2021·全国乙卷)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鹊桥仙·赠鹭鸾

    辛弃疾

    溪边白鹭,来吾告汝:“溪里鱼儿堪数。主人怜汝汝怜鱼,要物我欣然一处。

    白沙远浦,青泥别渚,剩有虾跳鳅舞。听君飞去饱时来,看头上风吹一缕。”

    1. (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上阙结尾句“要物我欣然一处”,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望。 B . 因“溪里鱼儿堪数”,故作者建议鹭莺去虾鳅较多的“远浦”“别渚”。 C . 本词将鹭作为题赠对象,以“汝”“君”相称,营造出轻松亲切的氛围。 D . 词末从听觉和视觉,上分别书写了鹭鹫饱食后心满意足的状态,活灵活现。
    2. (2) 这首词的语言特明,请简要分析。
  • 5. (2020·新课标Ⅰ)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

    陆龟蒙

    虽失春城醉上期,下帷裁遍未裁诗。

    因吟郢岸百亩蕙,欲采商崖三秀芝。

    栖野鹤笼宽使织,施山僧饭别教炊。

    但医沈约重瞳健,不怕江花不满枝。

    【注】①袭美,即陆龟蒙的好友皮日休。②下帷: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指教书。裁诗:作诗。③《楚辞·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比喻培养人才。④商崖:这里泛指山崖。⑤沈约,南朝诗人,史载其眼中有两个瞳孔。这里以沈约代指皮日休。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者写作此诗之时,皮日休正患病居家,闭门谢客,与外界不通音讯。 B . 由于友人患病,原有的约会被暂时搁置,作者游春的诗篇也未能写出。 C . 作者虽然身在书斋从事教学,但心中盼望能走进自然,领略美好春光。 D . 尾联使用了关于沈约的典故,可以由此推测皮日休所患的疾病是目疾。
    2. (2) 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 6. (2020·新课标Ⅱ)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读  史

    王安石

    自古功名亦苦辛,行藏终欲付何人。

    当时黮闇犹承误,末俗纷纭更乱真。

    糟粕所传非粹美,丹青难写是精神。

    区区岂尽高贤意,独守千秋纸上尘。

    【注】①黮闇:蒙昧,糊涂。②糟粕:这里用来指代典籍,也作“糟魄”,《庄子·天道》:“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这首诗从大处着眼,并非是针对某个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而作。 B . 历代高人贤士一世奔忙,建功立业,但无法避免身后湮没无闻的可能。 C . 历史人物在其所处的时代已经难免被误解,在世俗的传言中更会失真。 D . 颈联的上下两句反复陈说,表明诗人的观点,堪称这首诗的警策之语。
    2. (2) 这首诗阐述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对我们有何启示?
  • 7. (2020·浙江)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各题。

    秋江送别

    [唐]王勃

    归舟归骑俨成行,江南江北互相望。

    谁谓波澜才一水,已觉山川是两乡。

    送柴侍御

    [唐]王昌龄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1. (1) 这两首送别诗在情感上,《秋江送别》突出;而《送柴侍御》突出,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情怀类似。
    2. (2) 前人评《送柴侍御》“翻新脱妙”。比较《秋江送别》与《送柴侍御》两诗的后两句,分析后者写法的妙处。
  • 8. (2020·新课标Ⅲ)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苦笋

    陆游

    藜藿盘中忽眼明 , 骈头脱襁白玉婴。

    极知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

    我见魏征殊媚妩 , 约束儿童勿多取。

    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

    【注释】①藜藿:藜和藿。泛指粗劣的饭菜。②唐太宗曾说,别人认为魏征言行无礼,我却觉得他很妩媚。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诗人看到盘中摆放的一对剥去外皮的竹笋,洁白鲜嫩,不禁眼前一亮。 B . 诗的三、四两句既是对苦笋的直接描写,又有所引申,使苦笋人格化。 C . 诗人虽然喜爱苦笋,但毕竟吃起来口感苦涩,所以吩咐不要过多取食。 D . 全诗以议论收尾,指出人才养成既需要发展空间,也要经受风雨磨炼。
    2. (2) 诗人由苦笋联想到了魏征,这二者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
  • 9. (2020·新高考I)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赠别郑炼赴襄阳  杜甫

    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

    把君诗过日 , 念此别惊神。

    地阔峨眉晚,天高岘首春

    为于耆旧内 , 试觅姓庞人

    [注]①把:握,执。②岘首山,在襄阳。③耆旧:年高望重的人。④姓庞人:指庞德公,汉末襄阳高士。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诗的首联简单交代了兵荒马乱的时代背景和诗人年老多病的艰难境况。 B . 虽然日后仍有朋友的诗篇陪伴,但面对离别,诗人还是感到心惊神伤。 C . 诗人请郑炼在襄阳寻访庞德公那样的高士,表达了对先贤的仰慕之意。 D . 全诗情感表达含蓄蕴藉,格律谨严,比较典型地体现了杜甫诗的风格。
    2. (2) 诗的颈联写到峨眉、岘首两座山,对表达离情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 10. (2020·天津)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作答。

    纪村事

    [唐]韦庄

    绿蔓映双扉,循墙一径微。雨多庭果烂,稻熟渚禽肥。

    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数声牛上笛,何处饷田归。

    [注]饷田:到田间送饭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首联写绿植光影映照门扉,墙边小路在草木中若隐若现,显得生机勃勃。 B . 颔联写院中果子腐烂,水边禽鸟肥美,营造出农闲时节慵懒闲散的宁静氛围。 C . 全诗视听结合,动静相宜,虚实相生,用语平朴,意境优美,富有意趣。 D . 本诗撷取若干乡村景象,自然与人文融合,呈现出浓郁的田园生活气息。
    2. (2) “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描写了什么样的乡村场景?
    3. (3) “数声牛上笛”有人觉得“一声”更佳,你同意吗?请结合诗句说明理由。
  • 11. (2020·江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沈康知常州

    王安石

    作客兰陵迹已陈 , 为传谣俗记州民。

    沟塍半废田畴薄,厨传相仍市井贫。

    常恐劳人轻白屋,忽逢佳士得朱轮。

    殷勤话此还惆怅,最忆荆溪两岸春。

    【注】①兰陵:古地名,诗中代指常州。嘉佑二年王安石知常州,嘉佑三年诏沈康知常州。②厨传:古代供应过客食宿、车马的处所。

    1. (1) 如果你是沈康,通过这首送别诗,你会得到关于常州的哪些信息?请简要分析。
    2. (2) 诗歌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 12. (2019·江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

    韩愈

    鸟有偿冤者,终年抱寸诚。

    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

    渺渺功难见,区区命已轻。

    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

    岂计休无日,惟应尽此生。

    何惭刺客传,不著报雠名。

    1. (1) 本读前六句是怎样运用对比手法勾勒精卫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2. (2) 诗歌后六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 13. (2019·全国Ⅲ卷)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插田歌(节选)

    刘禹锡

    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

    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

    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

    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

    1. (1) 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诗歌以花鸟发端,通过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意趣盎然的美丽画面。 B . 诗人举目眺望,能看到远处田埂在粼粼的波光中蜿蜒起伏,时隐时现。 C . 诗中写到了农父农妇的衣着,白裙绿水映照绿苗白水,色调分外和谐。 D . 诗的七,八两句通过听觉描写,表现农民们的劳动场面以及愉悦心情。
    2. (2) 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
  • 14. (2019·浙江)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早秋过龙武李将军书斋

    (唐)王建

    高树蝉声秋巷里,朱门冷静似闲居。

    重装墨画数茎竹,长著香兼一架书。

    语笑侍儿知礼数,吟哦野客任狂疏。

    就中爱读英雄传,欲立功勋恐不如。

    1. (1) 诗题中“过”字的意思是。首联中“”一词点出了李将的地位。
    2. (2) 全诗是如何运用多种手法塑造李将军的独特形象的?请结合诗句分析。
  • 15. (2019·天津)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

    (唐)杜甫

    溪行衣自湿,亭午气始散。冬温蚊蚋在,人远凫鸭乱。登顿生曾阴,欹倾出高岸。驿楼衰柳侧,县郭轻烟畔。一川何绮丽,尽目穷壮观。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伤时愧孔父 , 去国同王粲。我生苦飘零,所历有嗟叹。

    【注】①此诗作于公元762年通泉县在今四川境内。②孔父即孔子。③王粲,东汉末年诗人,曾为躲避战乱离开长安,往荆州依附刘表。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溪行衣自湿”一句侧面描写路上雾气之浓重,“亭午气始散”表明雾气持续时间很长,直到正午才散。 B . 诗人冬季出行,蚊蚋在飞舞,岸边的野鸭被诗人的到来惊扰,乱入河中。一路行来,层云密布,山路崎岖。 C . 在观览通泉山水的途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换,诗人所见景色呈现不同面貌,情感也产生了变化。 D . 诗人借用孔子、王粲的典故寄托深沉情感,运用“登顿”“绮丽”等词使诗歌音韵铿锵,全诗体现了“沉郁顿挫”的风格。
    2. (2) “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 (3) 请指出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
  • 16. (2019·全国Ⅱ卷)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投长沙裴侍郎

    杜荀鹤

    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

    只望至公将卷读 , 不求朝士致书论。

    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瑰。

    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

    【注】①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诗人表示,虽然自己的社会地位低下,但对儒家思想的信奉坚定不移。 B . “朱门”“孔门”分别代指世俗的权势与精神的归依,形成鲜明的对比。 C . 诗人希望自己能凭借真才实学通过正常渠道进身,而不愿去寻找捷径。 D . 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待恩惠的态度,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
    2. (2) 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与其他各联直抒胸臆的写法不同,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
  • 17. (2019·北京)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和张规臣水墨梅五绝

    陈与义

    其一

    巧画无盐丑不除,此花风韵更清姝 。

    从教变白能为黑,桃李依然是仆奴。

    其四

    含章檐下春风面,造化功成秋兔毫。

    意足不求颜色似,前身相马九方皋

    【注】①五首绝句题咏同一幅墨梅图。②无盐:战国时齐国丑女钟离春。③从教:任凭。④含章:即含章殿,传说南朝时宋武帝寿阳公主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在额头形成美妆。⑤九方皋:春秋时相马名手。

    1. (1) 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一首前两句认为,不论怎样描画无盐也无法变丑为美,墨梅图却能尽显梅花之美。 B . 第二首前两句认为,墨梅图中的梅花犹如佳人容颜般美妙,展现出堪比造化的画技。 C . 两首诗所题咏的墨梅图,不但描绘了梅花,还描绘了桃花、李花,对比鲜明。 D . 两首诗所题咏的墨梅图,没有描绘含章殿和九方皋,诗人提及二者是在用典。
    2. (2) 题画诗往往包含“画外音”。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一首反映了诗人爱好清姝、不喜浓艳的审美追求。 B . 第一首讽刺了现实生活中颠倒黑白、奴颜婢膝之人。 C . 第二首联想到古代公主的梅花妆,表现梅花的富贵气质。 D . 第二首比较画梅和相马的相似点,说明艺术来源于生活。
    3. (3) 现实中没有黑色梅花,而宋代出现了墨梅画。根据上面两首诗,概括陈与义对墨梅画特点的认识,并比较两首诗题咏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 18. (2019·全国Ⅰ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题许道宁画

    陈与义

    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

    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①许道宁:北宋画家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 B . 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 C . 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 D . 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
    2. (2) 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
  • 19. (2018·江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寄和州刘使君

    张籍

    别离已久犹为郡,闲向春风倒酒瓶。送客特过沙口堰,看花多上水心亭。

    晓来江气连城白,雨后山光满郭青。到此诗情应更远,醉中高咏有谁听?

    [注]①刘使君,指唐代诗人刘禹锡,时任和州刺史。诗中沙口堰、水心亭,均在和州。

    1. (1) 根据前两联,概括刘禹锡“闲”的表现,并分析他如此表现的原因。
    2. (2) 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 20. (2018·天津)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

    [东晋]陶渊明

    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虽未量岁功,既事多所欣。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注】。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

    【注】问津:指孔子让子路向两位隐士长沮、桀溺问路的典故。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诗人尽管尊崇孔子,但他意识到“忧道不忧贫”难以践行,因此立志躬耕,这体现了他对孔子人生选择的否定。 B . 诗人亲自参与田间劳作,不仅快乐地拿起农具耕种,还面带笑容鼓励农人们积极从事劳动。 C . “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意思是说不必斤斤计较收成如何,愉悦就在耕耘的过程中。 D . 这首诗融说理、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意境清淡悠远,语言平白如话,富有表现力。
    2. (2) “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 (3) “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表达了哪些情感?
二、模拟训练
  • 21. (2021·深圳模拟)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问题。

    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二首【注】

    黄庭坚

    投荒万死鬓毛斑,生入瞿塘滟滪关。

    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

    满川风雨独凭栏,绾结湘娥十二鬟。

    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

    【注释】这两首诗是诗人被贬四川多年后,遇赦返回家乡分宁(今江西修水)途中,行至岳阳楼时所作。

    1. (1) 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投荒”凸显了自然环境的艰险,“万死”以夸张的手法,突出了诗人处境的艰难。“鬓毛斑”强调自己年事已高。 B . “未到江南先一笑”中的“江南”指代诗人的家乡,“先”表时序上在先,强化了情感,“笑”意蕴丰富,用语精当。 C . “满川风雨”,隐指作者所处的恶劣的政治形势。“绾结湘娥十二鬟”运用了比喻手法,写出了湖中君山的空濛秀丽。 D . 第二首诗的后两句实写诗人在湖面上观赏君山的情景,写出了湖面浪峰滔天,青山相应,烟波浩渺的壮阔之景。
    2. (2) 这两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 22. (2021·北京模拟)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问题。

    晚晴

    李商隐

    深居俯夹城 , 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

    【注释】①晚晴:傍晚天空放晴。诗人此时寓居于桂林,夏季多雨少晴。②夹城:城门外的瓮城。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句表明观赏的立足点,着一“深”字,可见诗人的居所位置幽僻、环境清静,奠定了全诗孤独悲戚的感情基调。 B . 第二句进一步表明时令特点——春天虽然已经过去,炎热的盛夏却还没有到来,眼下正是气候清和宜人的时节。 C . 第三句中,诗人发现连生长在幽僻处的小草也沐浴了晚晴的余晖,并且进一步想象这是天公对它的怜爱。 D . 颈联中,诗人凭高远眺,视界广远,那夕阳的余晖淡淡地流注在小窗上,带来一片光明,在写景中表现出明朗的心境。
    2. (2) 尾联中,诗人借飞鸟的姿态,表现了自己的精神状态。下列诗句中,运用了这种手法的一项是(   )
      A .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B .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C .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D .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3. (3) 李商隐在《登乐游原》中也描摹了傍晚的阳光,但其中蕴含的思想情感与本诗不尽相同,请比较“人间重晚晴”和“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两组诗句所表现的思想情感的不同。
  • 23. (2021高三上·合肥模拟)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建业》丁开

    谁遣凄凉满眼中?蘋花渺渺又秋风。

    龙蹲虎踞江山大,马去牛来社稷空。

    纵有千人惟诺诺 , 本无百岁更匆匆。

    乾坤颠倒孤舟在,聊复残生伴钓翁。

    【注释】①建业:今江苏南京,古有“金陵”“建康”等称呼。该诗写于南宋灭亡后。②语出《史记》“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诗首联以问句发端,语气强烈却问而不答,对句用冷清画面坐实出句“凄凉”二字。 B . 本诗颔联将建业今昔对比,从“江山大”到“社稷空”,表达了对亡国巨变的无限慨叹。 C . 本诗中“中”“风”“空”“匆”“翁”押韵,朗朗上口,富有节律,也增添了作品的抒情色彩。 D . 本诗写得苍凉而悲壮,展现了作者在南宋王朝灭亡后壮心不已、复兴旧朝的远大抱负。
    2. (2) 有人评论本诗尾联“总束全篇,归结今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 24. (2022·潍坊模拟)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项判官

    王安石

    断芦洲渚落枫桥,渡口沙长过午潮。

    山鸟自呼泥滑滑 , 行人相对马萧萧。

    十年长自青衿识,千里来非白璧招

    握手祝君能强饭,华簪常得从鸡翘

    【注释】①泥滑滑:鸟鸣声。②青衿:学子的服装。③白璧招:以白璧招聘。④鸡翘:鸾旗车的俗称,指天子仪仗中载有鸾旗的前导车。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这是一首送别诗,前四句借景抒情,后四句叙事抒情,全诗脉络清晰分明。 B . 首联“断芦”“落枫”“过午”点出送别的时间,“渡口”点明送别的地点。 C . 颔联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泥滑滑”“马萧萧”渲染出了离别的氛围。 D . 颈联写与项判官的交情以及项判官的为人,尾联是临别赠言,全诗感情真挚。
    2. (2) 从诗中可以看出项判官是一位怎样的官员?作者对他有着怎样的祝愿?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 25. (2021·内江模拟)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观 书

    (明)于谦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注】①金鞍玉勒:指富贵公子。

    1. (1) 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写诗人和书本的亲密关系。“多情”“相亲”用拟人手法,体现诗人对书本的喜爱。 B . 颔联用夸张手法写出书的吸引力之大和读书速度之快,也表现了诗人读书难免疲惫的心情。 C . 中把“寻芳”的贵公子与“我”对比,表明闭门读书之乐胜于四处游玩。 D . 这首诗结合诗人的亲身体会,极写读书的好处和乐趣,体现了诗人高雅不俗的人生志趣。
    2. (2) 请赏析诗歌颈联的妙处。
  • 26. (2021·沈阳模拟)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金陵酒肆留别

    李 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这首诗是作者阳春时节即将离开金陵时留赠友人的一首话别诗,篇幅虽短,却情意深长。 B . 此诗由写时节胜景引出逸香之酒店,铺就其乐融融的赠别场景,调动了读者的视觉、嗅觉等感官,写出了江南味道。 C . 吴姬以酒酬客。当垆的吴姬捧出新压的美酒,请客人品尝,显现出热情好客,令人内心温暖。 D . 在觥筹交错中,主客相辞的动人场景跃然纸上,结尾的感叹水到渠成,反映了李白与金陵友人的深厚友谊以及离别的感伤之情。
    2. (2) 最后两句写法巧妙,意味无穷,《四溟诗话》评价:“太白《金陵留别》一诗,妙在结语,太白能变化为法,令人叵测,奇哉!”请分析其妙处。
  • 27. (2021·大通模拟)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度大庾岭

    宋之问

    度岭方辞国,停轺一望家。

    魂随南翥鸟,泪尽北枝花。

    山雨初含霁,江云欲变霞。

    但令归有日,不敢恨长沙

    [注]①宋之问被贬泷州,途中经过大庾岭时所写。大庾岭,五岭之一,亦指梅岭,在当时人的心中,是中原腹地和南部边陲的分野。②翥(zhù),鸟向上飞举。③长沙,用西汉贾谊故事,贾谊年少多才,文帝欲擢拔为公卿,因老臣谗害,谊被授长沙王太傅。

    1. (1)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起句扣题直叙,“方”字把“度岭”“辞国”联系在一起,让人百感交集,文势陡然高远。 B . 颔联承上句“望”而来,选取南翥鸟、北枝花等意象,情景交融,表现了诗人魂断庾岭的情态。 C . 颈联移步换景,上句仰观山雨欲停未停晴光初现之景,下句俯视江中云影即将幻化为彩霞之境。 D . 本诗感情真挚,章法严谨,对仗工整,音韵和谐,堪称“示后进以准”的成熟的五言律诗佳作。
    2. (2) 前人评本诗“辞苦思深,不堪多读”,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 28. (2021·石嘴山模拟)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齐天乐·蝉

    王沂孙

    一襟余恨宫魂断 , 年年翠阴庭树。乍咽凉柯,还移暗叶,重把离愁深诉。西窗过雨。怪瑶珮流空,玉筝调柱。镜暗妆残,为谁娇鬓尚如许。

    铜仙铅泪似洗,叹携盘去远,难贮零露。病翼惊秋,枯形阅世,消得斜阳几度。余音更苦。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谩想薰风 , 柳丝千万缕。

    (注)①王沂孙:南宋末年著名词人,亲历南宋覆国之变。②《古今注》上说,齐国王后怀恨而死,魂魄化为蝉,飞到皇宫庭院的树上,不断哀鸣。③“瑶佩”喻指蝉,“玉竽”喻指蝉声。④汉武帝铸造手捧承露盘的金铜仙人;曹魏时,金铜仙人被移走,再不能存接露水,流下沉重泪水。⑤熏风:和风,特指夏天的南风。

    1. (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上片开头词人借用典故,写蝉年复一年,在树上哀鸣,确立感伤基调。 B . 蝉刚刚离开了寒冷的枝头,又飞到了暗叶之下,反复诉说着离愁别恨 C . 金铜仙人的典故,将世事巨变的沧桑寄予其中,在结构上与上片呼应。 D . 枯蝉难敌秋寒,独唱清商,“顿成凄楚”句以设问方式,突出蝉声悲切。
    2. (2) 有人评价这是一首咏蝉词,别有政治寄托,饱含“黍离”之感。请结合最后两句谈谈你的理解。
  • 29. (2021·千阳模拟)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和圣俞农具诗十五首其三耕牛

    宋·王安石

    朝耕草茫茫,暮耕水潏潏。

    朝耕及露下,暮耕连月出。

    自无一毛利,主有千箱实。

     睆彼天上星,空名岂余匹。

    (注)①睆(huàn):明亮、美好的样子。

    1. (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交待耕牛的劳作环境。牛在荒草茫茫中间行走,脚底下泥水源源不断涌出,暗示诗人对牛的同情。 B . 牛在早晨霜露下耕田,晚上到月出还在劳作,表现了可歌可颂的黄牛精神,体现了淳朴充实的乡土气息。 C . 第三联巧用“无”“有”二字,用牛无利与主人“千箱实”对比,将牛勤劳、忠厚、奉献的品质表现得淋漓尽致。 D . 这首诗描写了耕牛不辞辛苦的默默付出,“空名岂余匹”借用牛表达了自己追求声名的愿望和对现实的不满。
    2. (2) 叶梦得说:“王荆公诗律尤精严,造语用字,意与言会,言随意遣,浑然天成,殆不见有牵率排比处。”请结合诗文赏析“茫茫”和“空”之妙。
  • 30. (2021·千阳模拟)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新年作

    刘长卿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 , 从今又几年。

    [注]此诗是刘长卿被贬为南巴尉后新年抒怀之作。②长沙傅:指贾谊。曾受谗被贬为长沙王太傅。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句中“新岁”紧扣诗题,表明了写作诗歌的时间。 B . “春归在客先”运用了拟人手法,感叹新年伊始、天下共春之际,春归在我之先。 C .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从听觉的角度写景,将情感寄寓在美好的春景之中。 D . “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借用贾谊的典故,以贾谊自况,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2. (2) 诗歌“天畔独潸然”句直抒胸臆表达伤感之情,请结合诗句分析诗“独潸然”的原因。
  • 31. (2021·哈尔滨模拟)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西亭子言怀

    张谓

    数丛芳草在堂阴,几处闲花映竹林。

    攀树玄猿呼郡吏,傍溪白鸟应家禽。

    青山看景知高下,流水闻声觉浅深。

    官属不令拘礼数,时时缓步一相寻。

    (注)①本诗约作于诗人大历年间任潭州刺史时。②官属:主要官员的属吏。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的“数丛芳草”“几处闲花”写西亭子景致之清丽,流露出诗人的恬适之情。 B . 诗人通过推测溪水旁的白鸟应是农人的家禽,突出了表现了此处人与自然的和谐。 C . 诗人看景知高下、闻声知水深,描写中包含着自己对人间高下、世事深浅的体验。 D . 这首诗的语言朴素平淡,而平淡中又有着深远的情致,与陶渊明的诗歌语言相似。
    2. (2) 尾联的意思是什么?它刻画了诗人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 32. (2021·泰安模拟) 阅读下面这首明词,完成下面小题。

    蝶恋花·杏庄为莫景行题

    凌云翰

    一色杏林三百树,茅屋无多,更在花深住。旋压小槽[注]留客醉,举杯忽听黄鹂语。醉眼看花花亦舞,风妒残红,飞过邻墙去。恰似牧童遥指处,清明时节纷纷雨。

    【注释】压小槽:即压酒。指酒酿成后,压榨酒槽中的曲料取酒。

    1. (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句以“一色”对“三百”,数量上多与少的对比强调了杏林颜色的单调。 B . “留客醉”的“醉”既表现了主人的盛情,也能反映出词人未免有些贪杯。 C . “黄鹂语”的出现虽属偶然,却为杏花、茅屋的静态画面增添了动态感。 D . “妒”字拟人化,将自然状态下的风吹杏花表现得别有情趣,引人遐思。
    2. (2) 作者在总结创作体会时说“每到真成趣,由来不费辞”,意即每当真正体验到自然趣味时,表达起来就非常容易。请结合本词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 33. (2021·内江模拟)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寓驿舍

    陆游

    闲坊古驿掩朱扉,又憩空堂绽客衣。

    九万里中鲲自化,一千年外鹤仍归。

    绕庭数竹饶新笋,解带量松长旧围。

    惟有壁间诗句在,暗尘残墨两依依。

    (注)①驿舍作者题下自注云“予三至成都。皆馆于是”。晋代陶潜《搜神后记》卷一“丁令威,本辽东人,学道于灵虚山。后化鹤归辽,集城门华表柱。时有少年,举弓欲射之,鹤乃飞,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家垒垒。’”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用“闲坊”“古驿”“空堂”,对“驿舍”进行描写,营造了一种荒凉幽寂的气氛。 B . 颔联用鲲化鹏和丁令威化鹤的故事,指出自己重来旧地,亦表明诗人不与世俗同流的归隐之志。 C . 颈联中“数竹”指出了岁月如流,时光飞逝,间接抒发了“木犹如此,人何以堪”的感慨。 D . 尾联回应首句,写壁间题诗旧迹,以“暗尘残墨”回应“闲坊古驿”,使得全诗感情沉郁而强烈。
    2. (2) 本诗不含“情”字,却感情强烈。作者是如何做到的?请简要分析。
  • 34. (2021·上海模拟)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元日

    方干

    晨鸡两遍报更阑,刁斗无声晓漏干。

    暖日映山调正气,东风入树舞残寒。

    轩车欲识人间感,献岁须来帝里看。

    才酌屠苏论年齿,坐中惟笑鬓毛斑。

    【注释】①轩车:此处指乘车外出。②献岁:进入新的一年。③帝里:京都。

    1. (1) 判断本诗押韵的字一共有(   )个。
      A . 3 B . 4 C . 5 D . 6
    2. (2)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写元日早晨鸡打鸣两次,夜已经过了,刁斗不再击打,滴漏中的水已干涸。 B . 颈联写乘车出游,感受人世间的美好气象;新年已临,要到京城观赏一番。 C . 尾联写诗人本因饮过屠苏酒而愉悦,却又因座中众人嘲笑其鬓发斑白而备感惆怅。 D . 这首诗写元日感怀,善于抓住初春物候特征进行描写,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洋溢着生气。
    3. (3) 请赏析诗歌的颔联。
  • 3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北塘避暑

    (宋)韩琦

    尽室林塘涤暑烦,旷然如不在尘寰。

    谁人敢议清风价?无乐能过百日闲。

    水鸟得鱼长自足,岭云含雨只空还。

    酒阑何物醒魂梦?万柄莲香一枕山。

    注:此诗作于韩琦晚年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罢相之后。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句扣题,交代避暑的时间、地点,次句表现诗人在幽静环境中的飘逸超尘之感。 B . 颔联写作者并不借助管弦消遣,而沐浴清风,悠然自得,摆脱了尘寰的炎热和烦恼。 C . 颈联借“水鸟得鱼”“岭云含雨”,熔写景、抒情、说理于一炉,一近一远,情理兼备。 D . 尾联作者因酒已喝尽,酣然入梦;梦中醒来,感时伤怀,眼前无限江山,徒惹伤感。
    2. (2) 这首诗蕴含了哪些人生哲理?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
  • 36.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夏州【注】胡常侍

    罗隐

    百尺高台勃勃州,大刀长戟汉诸侯。

    征鸿过尽边云阔,战马闲来塞草秋。

    国计已推肝胆许,家财不为子孙谋。

    仍闻陇蜀由多事,深喜将军未白头。

    [注]夏州:故址在今陕西靖边东北。晋代时为夏王赫连勃勃建都的统万城,后北魏灭夏,改名夏州。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诗的首联写夏州城楼巍峨,武器精良,从而说明夏州是军力强大、固若金汤的城池。 B . 诗的首联明写夏州城的险固,暗赞胡常侍统御有方,是国家戍守边境的得力将领。 C . 作者赞颂守边将士披肝沥胆,已准备好献身国家,却没有为子孙谋取丝毫的财产。 D . 国家虽已不是多事之秋,可喜的是,戍边将士年富力强,仍是为国效力的大好时期。
    2. (2) 这首诗的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从全诗看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 37. (2021·银川模拟)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与刘将军杜文学晚登西城

    高启

    木落悲南国,城高见北辰。

    飘零犹有客,经济岂无人。

    过风生翼,龙归雨在鳞。

    相期俱努力,天地正烽尘。

    (注)①高启:元末明初人。诗题中刘将军和杜文学是他的好友。②鸟:大鹏鸟。《庄子·逍遥游》中有“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写诗人和朋友晚登西城,触目所及,树木凋零,仰望夜空,北辰闪烁,不禁悲从中来。 B . 颔联中诗人写自己客居他乡飘零江湖,不禁悲叹:偌大天下竟然没有一个经世济民、治国安邦的人才。 C . 颈联中“生”字生动传神,好像鹏鸟借助风力才长出了翅膀,突出了风对鹏鸟展翅飞翔的重要意义。 D . 尾联和首联遥相呼应,情绪一改悲伤为豪迈健壮,语言平实,感情真挚,于沉郁中见昂扬。
    2. (2)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概括。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