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A | 除去二氧化碳中的少量一氧化碳 | 通过灼热的氧化铁 |
B | 除去稀盐酸中混有的少量硫酸 | 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过滤 |
C | 除去铜中的氧化铜 | 通入氧气,加热 |
D | 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的少量碳酸钠 | 加入适量氯化钙溶液,过滤 |
物质 | X | Y | Z | W |
反应前质量/g | 10 | 3 | 90 | 0 |
反应后质量/g | 3.2 | 3 | 待测 | 3.2 |
①点燃的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②盐酸和硫酸钠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
③质量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过量锌粉和铁粉
④t℃时向不饱和KNO3溶液中加入KNO3固体
A.最外层电子数 B.内层电子数 C.质子数
2021年3月,三星堆遗址新出土重要文物500多件,有高2.62米的青铜大立人(图1)、高3.95米的青铜神树、由金箔包裹的权杖、重约286克的金面具及玉石器和象牙等,多属前所未见的稀世之珍。
青铜是金属治铸史上最早出现的合金,在地下埋藏的青铜器表面会出现绿色的铜锈,其主要成分为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据不完全统计,世界上每年因腐蚀而报废的金属设备和材料相当于年产量的20%~40%,金属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十分重要。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①指出编号仪器名称:A。
②实验室若用加热高锰酸钾固体的方法制取氧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③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应选择的装置是(从A-E中选择),使用该套装置制取气体的突出优点是,改用F装置收集二氧化碳,如何验满。制得的二氧化碳中常含有少量的氯化氢气体与水蒸气,欲使用G、H装置将以上杂质气体除去,则装置正确的连接顺序是:混合气体→(用端口字母表示)。
【查阅资料】①镁能与水缓慢反应生成氢气。
②Na2CO3、K2CO3溶液均显碱性,其溶液中除金属离子、
外,还有OH-。
实验1:探究反应产生的气体
【猜想与假设】
Ⅰ、气体是H2
Ⅱ、l气体是CO2
Ⅲ、气体是H2和CO2
【进行实验】取适量镁条、100mL饱和Na2CO3溶液,按如图所示方案进行实验。
据号 |
1-1 |
1-2 |
装置 |
|
|
实验现象 |
澄清石灰水 |
气体被点燃,烧杯内壁有小液滴生成 |
【猜想与假设】Na2CO3溶液中的某一种离子促进了镁与水的反应,从而产生较多气体。
【进行实验】20℃时,利用图示装置分别完成下列实验,记录如下:
装置 |
编号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
2-1 |
向试管中加入2mL17.7%的Na2CO3溶液 |
持续产生较多气泡 |
2-2 |
向试管中加入2mL1%的Na2CO3溶液 |
有少量气泡 |
|
2-3 |
向试管中加入2mL17.7%的K2CO3溶液 |
持续产生较多气泡 |
|
2-4 |
向试管中加入2mL17.7%的X溶液 |
无明显现象 |
|
2-5 |
向试管中加入2mL1%的X溶液 |
无明显现象 |
【解释与结论】
①依据实验1-1、1-2的现象,可得出猜想1正确,补全实验1-1的现象。
②实验2-4、2-5中加入的X是。
③得出“Na2CO3溶液浓度越大,反应更剧烈”的结论,依据的实验是(填编号)。
④实验2的结论是。
⑤欲进一步检验反应产生的白色沉淀中是否含有碳酸盐,所需试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