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生物学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高考生物五年真题汇编20——免疫调节(1)

更新时间:2022-06-21 浏览次数:240 类型:二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2022·浙江) 免疫接种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措施。某种传染病疫苗的接种需在一定时期内间隔注射多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促进机体积累更多数量的疫苗,属于被动免疫 B . 促进机体产生更多种类的淋巴细胞,属于被动免疫 C . 促进致敏B细胞克隆分化出更多数量的记忆细胞,属于主动免疫 D . 促进浆细胞分泌出更多抗体以识别并结合抗原-MHC复合体,属于主动免疫
  • 2. (2022·浙江选考) 免疫应答的特殊性与记忆包括三个事件:①对“非已”的分子标志进行特异识别;②淋巴细胞反复分裂产生数量巨大的淋巴细胞群;③淋巴细胞分化成特化的效应细胞群和记忆细胞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针对胞外毒素,事件①中一个未活化的B细胞可能被任何一种胞外毒素致敏 B . 针对异体移植细胞,事件①中辅助性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都需接受抗原-MHC复合体的信息 C . 事件②中,辅助性T细胞在胸腺中大量增殖,分泌白细胞介素-2等多种蛋白因子 D . 事件③中,效应细胞群和记忆细胞群协同杀灭和清除入侵病原体
  • 3. (2022高三上·南昌开学考) IFN-I是机体被病毒感染后产生的一类干扰素,具有广抗病毒活性,已被用于乙型肝炎的治疗。研究人员对新冠患者的病情与IFN-I的相关性进行了3项独立的研究,结果如下。

    研究①:危重症患者的血清中检测不到或仅有微量IFN-I,轻症患者血清中能检测到IFN-I。

    研究②:10.2%的危重症患者体内检测到抗IFN-I的抗体,血清中检测不到IFN-I。轻症患者血清中未检测到该种抗体,血清中检测到IFN-I。

    研究③:3.5%危重症患者存在IFN-I合成的相关基因缺陷,血清中检测不到IFN-I。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研究②中10.2%的危重症患者不能用IFN-I治疗 B . 研究③中3.5%的危重症患者同时还患有自身免疫病 C . 部分危重症患者的生理指标之一是血清中缺乏IFN-I D . 结果提示测定血清中的IFN-I含量有助于对症治疗新冠患者
  • 4. (2023·毕节模拟) T细胞的受体蛋白PD-1(程序死亡蛋白-1)信号途径有调控T细胞的增殖、活化和细胞免疫等功能。肿瘤细胞膜上的PD-L1蛋白与T细胞的受体PD-1结合引起的一种作用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PD-Ll抗体和PD-1抗体具有肿瘤免疫治疗作用 B . PD-L1蛋白可使肿瘤细胞逃脱T细胞的细胞免疫 C . PD-L1与PD-1的结合增强T细胞的肿瘤杀伤功能 D . 若敲除肿瘤细胞PD-L1基因,可降低该细胞的免疫逃逸
  • 5. (2024高二下·邵东月考) 下列有关病毒在生物学和医学领域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灭活的病毒可用于诱导动物细胞融合 B . 用特定的病毒免疫小鼠可制备单克隆抗体 C . 基因工程中常用噬菌体转化植物细胞 D . 经灭活或减毒处理的病毒可用于免疫预防
  • 6. (2022高二上·镇平期中) 下图表示人体过敏反应发生的基本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图中包含细胞免疫过程和体液免疫过程 B . 细胞①和细胞②分别在骨髓和胸腺中成熟 C . 细胞③和细胞④分别指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D . 用药物抑制致敏细胞释放生物活性介质可缓解过敏症状
  • 7. (2021·天津)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S蛋白是新冠病毒识别并感染靶细胞的重要蛋白,作为抗原被宿主免疫系统识别并应答,因此S蛋白是新冠疫苗研发的重要靶点。下表是不同类型新冠疫苗研发策略比较。

    类型

    研发策略

    灭活疫苗

    新冠病毒经培养、增殖,用理化方法灭活后制成疫苗。

    腺病毒载体疫苗

    利用改造后无害的腺病毒作为载体,携带S蛋白基因,制成疫苗。接种后,S蛋白基因启动表达。

    亚单位疫苗

    通过基因工程方法,在体外合成S蛋白,制成疫苗。

    核酸疫苗

    将编码S蛋白的核酸包裹在纳米颗粒中,制成疫苗。接种后,在人体内产生S蛋白。

    减毒流感病毒载体疫苗

    利用减毒流感病毒作为载体,带S蛋白基因,并在载体病毒表面表达S蛋白,制成疫苗。

    1. (1) 自身不含S蛋白抗原的疫苗是(   )
      A . 灭活疫苗 B . 亚单位疫苗 C . 核酸疫苗 D . 减毒流感病毒载体疫苗
    2. (2) 通常不引发细胞免疫的疫苗是(   )
      A . 腺病毒载体疫苗 B . 亚单位疫苗 C . 核酸疫苗 D . 减毒流感病毒载体疫苗
  • 8. (2024高二上·五华期末) 已有研究表明,新冠病毒表面具有多种蛋白,其中S蛋白能与人体细胞表面受体结合,使其吸附并侵入细胞。人体对S蛋白发生免疫反应产生的抗体可与S蛋白结合,使病毒无法吸附到人体细胞表面而阻止感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体内可检测到病毒抗体但检测不到病毒核酸 B . 新冠病毒疫苗注射后有效的标志是能预防新冠病毒感染 C . 新冠灭活疫苗的主要有效成分为灭活的病毒,其中含有S蛋白 D . 首次注射新冠灭活疫苗可使机体产生初次免疫应答,要增强免疫效果需再次接种
  • 9. (2021·湖南) 鸡尾部的法氏囊是B淋巴细胞的发生场所。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感染雏鸡后,可导致法氏囊严重萎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法氏囊是鸡的免疫器官 B . 传染性法氏囊病可能导致雏鸡出现免疫功能衰退 C . 将孵出当日的雏鸡摘除法氏囊后,会影响该雏鸡B淋巴细胞的产生 D . 雏鸡感染IBDV发病后,注射IBDV灭活疫苗能阻止其法氏囊萎缩
  • 10. (2023高二上·广州期中) 我国新冠疫情防控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全球疫情形势仍然严峻。为更有效地保护人民身体健康,我国政府正在大力实施全民免费接种新冠疫苗计划,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人民的关爱。目前接种的新冠疫苗主要是灭活疫苗,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通过理化方法灭活病原体制成的疫苗安全可靠

    ②接种后抗原会迅速在机体的内环境中大量增殖

    ③接种后可以促进T细胞增殖分化产生体液免疫

    ④二次接种可提高机体对相应病原的免疫防卫功能

    A . ①④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②③
  • 11. (2021·浙江)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发的疾病是(  )
    A . 艾滋病 B . 狂犬病 C . 禽流感 D . 非典型肺炎
  • 12. (2023高二上·乌鲁木齐期末) 自2020年以来,世界多地爆发了新冠肺炎疫情,新冠肺炎的病原体是新型冠状病毒。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佩戴口罩和保持社交距离有助于阻断新型冠状病毒传播 B . 给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注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C . 多次注射新冠病毒疫苗可增强人体对新型冠状病毒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D . 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通过抗原MHC受体识别被病毒感染的细胞
  • 13. (2021·浙江) 遗传病是生殖细胞或受精卵遗传物质改变引发的疾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血友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 . X连锁遗传病的遗传特点是“传女不传男” C . 重度免疫缺陷症不能用基因治疗方法医治 D . 孩子的先天畸形发生率与母亲的生育年龄有关
  • 14. (2021高二下·合肥期末) 新型冠状病毒属于单链RNA病毒,进行病毒核酸检测可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与双链DNA病毒相比,新型冠状病毒更容易发生变异 B . 新型冠状病毒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导致T细胞释放淋巴因子和抗体 C . 新型冠状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依赖宿主细胞进行繁殖 D . 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 15. (2024高二下·东城期中) 人体感染新冠病毒后,机体会产生多种特异性抗体。我国科学家从康复者的浆细胞中克隆出针对病毒表面抗原的抗体基因相关序列,构建表达载体并在相应系统中表达,可制备出全人源单克隆抗体。以下表述错误的是(   )
    A . 该单抗可直接用于新冠病毒的核酸检测 B . 在该单抗制备过程中利用了基因工程技术 C . 该单抗可与新冠病毒相应蛋白特异性结合 D . 可用抗原-抗体反应检测抗体基因表达产物
  • 16. (2023高二下·北仑开学考) 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有的病毒经灭活处理后,可用于细胞工程中介导动物细胞的融合 B . 适当增加机体内参与免疫的细胞数量与活性,可提高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抵御能力 C . 在某人的分泌物中检测到新型冠状病毒,推测该病毒的增殖不依赖于宿主细胞 D . 用高温高压处理病毒使其失去感染能力,原因之一是病毒的蛋白质发生了热变性
  • 17. (2023高二下·北仑开学考) HIV侵染辅助性T细胞后,可复制出子代HIV继续侵染,导致人体免疫功能削弱。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HIV通过识别并结合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进入细胞 B . DNA分子整合到辅助性T细胞的DNA过程会形成磷酸二酯键 C . HIV侵染辅助性T细胞后形成DNA分子过程需要逆转录酶参与 D . 在辅助性T细胞内,以RNA为模板分别直接指导合成DNA,RNA和蛋白质
  • 18. (2024高二下·绵阳开学考) 对人群免疫接种是预防传染性疾病的重要措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注射某种流感疫苗后不会感染各种流感病毒 B . 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可产生针对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抗体 C . 接种破伤风疫苗比注射抗破伤风血清可获得更长时间的免疫力 D . 感染过新型冠状病毒且已完全恢复者的血清可用于治疗新冠肺炎患者
  • 19. (2023高二上·乌鲁木齐期末) 在天花病毒的第四代疫苗研究中,可利用天花病毒蛋白的亚单位(在感染和致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成分)制作疫苗。注射该疫苗可诱导机体产生识别天花病毒的抗体。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 可通过基因工程途径生产这种疫苗 B . 天花病毒蛋白的亚单位是该病毒的遗传物质 C . 该方法制备的疫苗不会在机体内增殖 D . 天花病毒蛋白的亚单位是疫苗中的抗原物质
二、多选题
  • 20. (2021·山东) 吞噬细胞内相应核酸受体能识别病毒的核酸组分,引起吞噬细胞产生干扰素。干扰素几乎能抵抗所有病毒引起的感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吞噬细胞产生干扰素的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 B . 吞噬细胞的溶酶体分解病毒与效应 T 细胞抵抗病毒的机制相同 C . 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吞噬细胞参与免疫反应的速度明显加快 D . 上述过程中吞噬细胞产生的干扰素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三、综合题
  • 21. (2022·广东) 迄今新型冠状病毒仍在肆虐全球,我国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抗疫理念和动态清零的防疫总方针。图中a示免疫力正常的人感染新冠病毒后,体内病毒及免疫指标的变化趋势。

    回答下列问题:

    1. (1) 人体感染新冠病毒初期,免疫尚未被激活,病毒在其体内快速增殖(曲线①、②上升部分)。曲线③、④上升趋势一致,表明抗体的产生与T细胞数量的增加有一定的相关性,其机理是。此外,T细胞在抗病毒感染过程中还参与过程。
    2. (2) 准确、快速判断个体是否被病毒感染是实现动态清零的前提。目前除了核酸检测还可以使用抗原检测法,因其方便快捷可作为补充检测手段,但抗原检测的敏感性相对较低,据图a分析,抗原检测在时间段内进行才可能得到阳性结果,判断的依据是此阶段
    3. (3) 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能大幅降低重症和死亡风险。图b示一些志愿受试者完成接种后,体内产生的抗体对各种新冠病毒毒株中和作用的情况。据图分析,当前能为个体提供更有效保护作用的疫苗接种措施是
  • 22. (2023高二上·宾县月考) 人体免疫系统对维持机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机体初次和再次感染同一种病毒后,体内特异性抗体浓度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 (1) 免疫细胞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人体T细胞成熟的场所是;体液免疫过程中,能产生大量特异性抗体的细胞是
    2. (2) 体液免疫过程中,抗体和病毒结合后病毒最终被清除的方式是
    3. (3) 病毒再次感染使机体内抗体浓度激增且保持较长时间(如图所示),此时抗体浓度激增的原因是
    4. (4) 依据图中所示的抗体浓度变化规律,为了获得更好的免疫效果,宜采取的疫苗接种措施是
  • 23. (2022·浙江选考) 回答下列(1)、(2)小题:
    1. (1) 红曲霉合成的红曲色素是可食用的天然色素,具有防腐、降脂等功能。研究者进行了红曲色素的提取及红色素的含量测定实验,流程如下:

      Ⅰ.取红曲霉菌种斜面,加适量洗下菌苔。制成菌悬液并培养,解除休眠获得菌种。经液体发酵,收集红曲霉菌丝体,红曲霉菌丝体与70%乙醇溶液混合,经浸提、,获得的上清液即为红曲色素提取液。为了进一步提高红曲色素得率,可将红曲霉细胞进行处理。

      Ⅱ.红曲色素包括红色素、黄色素和橙黄色素等,红色素在390nm、20nm和505nm波长处均有较大吸收峰,用光电比色法测定红曲色素提取中的红色素含量时,通常选用505nm波长测定的原因是。测定时需用作空白对照。

      Ⅲ.生产上提取红曲色素后的残渣,经处理后作为饲料添加剂或有机肥,这属于废弃物的无害化和

      处理。

    2. (2) 我国在新冠疫情防控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全球疫情形势仍然非常严峻,尤其是病毒出现了新变异株——德尔塔、奥密克戎,更是威胁着全人类的生命健康。

      Ⅰ.新冠病毒核酸定性检测原理是:以新冠病毒的单链RNA为模板,利用酶合成DNA,经PCR扩增,然后在扩增产物中加入特异的,如果检测到特异的杂交分子则核酸检测为阳性。

      Ⅱ.接种疫苗是遏制新冠疫情蔓延的重要手段。腺病毒疫苗的制备技术要点是:将腺病毒的复制基因敲除;以新冠病毒的基因为模板合成的DNA插入腺病毒基因组,构建重组腺病毒。重组腺病毒在人体细胞内表达产生新冠病毒抗原,从而引发特异性免疫反应。在此过程中,腺病毒的作用是作为基因工程中目的基因的。将腺病毒复制基因敲除的目的是

      Ⅲ.单克隆抗体有望用于治疗新冠肺炎。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原理是:取免疫阳性小鼠的细胞与骨髓瘤细胞混合培养,使其融合,最后筛选出能产生特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与植物组织培养相比,杂交瘤细胞扩大培养需要特殊的成分,如胰岛素和 。

  • 24. (2021·江苏) 根据新冠病毒致病机制及人体免疫反应特征研制新冠疫苗,广泛接种疫苗可以快速建立免疫屏障,阻击病毒扩大。图1为新冠病毒入侵细胞后的增殖示意图,图2为人体免疫应答产生抗体的一般规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1中,新冠病毒通过S蛋白与细胞表面的ACE2受体结合,侵入细胞释放出病毒的(+)RNA,在宿主细胞中经合成病毒的RNA聚合酶。
    2. (2) 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病毒利用宿主细胞中的原料,按照原则合成(-)RNA。随后大量合成新的(+)RNA。再以这些RNA为模板,分别在大量合成病毒的N蛋白和S、M、E蛋白。
    3. (3) 制备病毒灭活疫苗时,先大量培养表达的细胞,再接入新冠病毒扩大培养,灭活处理后制备疫苗。细胞培养时需通入CO2 , 其作用是
    4. (4) 制备S蛋白的mRNA疫苗时,体外制备的mRNA常用脂质分子包裹后才用于接种。原因一是人体血液和组织中广泛存在,极易将裸露的mRNA水解,二是外源mRNA分子不易进入人体细胞产生抗原。
    5. (5) 第一次接种疫苗后,人体内识别到S蛋白的B细胞,经过增殖和分化,形成的细胞可合成并分泌特异性识别的IgM和IgG抗体(见图2),形成的细胞等再次接触到S蛋白时,发挥免疫保护作用。

    6. (6) 有些疫苗需要进行第二次接种,据图2分析进行二次接种的意义是
  • 25. (2021·北京) 新冠病毒(SARS-CoV-2)引起的疫情仍在一些国家和地区肆虐,接种疫苗是控制全球疫情的最有效手段。新冠病毒疫苗有多种,其中我国科学家已研发出的腺病毒载体重组新冠病毒疫苗(重组疫苗)是一种基因工程疫苗,其基本制备步骤是:将新冠病毒的S基因连接到位于载体上的腺病毒基因组DNA中,重组载体经扩增后转入特定动物细胞,进而获得重组腺病毒并制成疫苗。
    1. (1) 新冠病毒是RNA病毒,一般先通过得到cDNA,经获取S基因,酶切后再连接到载体。
    2. (2) 重组疫苗中的S基因应编码________。
      A . 病毒与细胞识别的蛋白 B . 与病毒核酸结合的蛋白 C . 催化病毒核酸复制的酶 D . 帮助病毒组装的蛋白
    3. (3) 为保证安全性,制备重组疫苗时删除了腺病毒的某些基因,使其在人体中无法增殖,但重组疫苗仍然可以诱发人体产生针对新冠病毒的特异性免疫应答。该疫苗发挥作用的过程是:接种疫苗→→诱发特异性免疫反应。
    4. (4) 重组疫苗只需注射一针即可完成接种。数周后,接种者体内仍然能检测到重组腺病毒DNA,但其DNA不会整合到人的基因组中。请由此推测只需注射一针即可起到免疫保护作用的原因
  • 26. (2021·海南) 大规模接种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疫苗建立群体免疫,是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有效措施。新冠疫苗的种类有灭活疫苗、mRNA疫苗等。回答下列问题。
    1. (1) 在控制新冠肺炎患者的病情中,T细胞发挥着重要作用。T细胞在人体内发育成熟的场所是,T细胞在细胞免疫中的作用是
    2. (2) 接种新冠灭活疫苗后,该疫苗在人体内作为可诱导B细胞增殖、分化。B细胞能分化为分泌抗体的
    3. (3) 新冠病毒表面的刺突蛋白(S蛋白)是介导病毒入侵人体细胞的关键蛋白,据此,某科研团队研制出mRNA疫苗。接种mRNA疫苗后,该疫苗激发人体免疫反应产生抗体的基本过程是
    4. (4) 新冠肺炎康复者体内含有抗新冠病毒的特异性抗体,这些特异性抗体在患者康复过程中发挥的免疫作用是
  • 27. (2021·河北)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见于儿童,临床特征为全身出现丘疹、水疱。接种VZV减毒活疫苗(VarV)是预防水痘流行的有效方法。2019年,研究者对某地2007~2015年出生儿童的VarV接种率及水痘发病率进行了调查,结果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1. (1) 感染初期患者皮肤表面形成透明的水疱,其中的液体主要来自内环境中的
    2. (2) 呼吸道黏膜受损者更易被VZV感染,原因是。VZV感染引发机体的(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被感染的细胞统称为
    3. (3) 水痘临床诊断时,须注意与荨麻疹相区分。与水痘的发病机理不同,某些花粉引起的荨麻疹属于机体的反应,是免疫系统的功能过强的表现。
    4. (4) 图中统计结果显示,随VarV接种率的提高,水痘发病率呈下降趋势。接种VarV后,B淋巴细胞的作用是
    5. (5) 2014年、2015年出生儿童的接种率与发病率数据提示,应及时接种第二剂VarV,原因是第一剂疫苗接种一段时间后
  • 28. (2020·北京) 细菌侵入宿主体内生长繁殖引起感染。铜绿假单胞菌(Pa)导致的感染多见于烧伤、创伤等受损部位。在Pa感染部位常可检出大量丝状噬菌体(f)。
    1. (1) 在感染部位,吞噬细胞会发挥非特异性功能。
    2. (2) f侵染Pa并随Pa的分裂传递给子细菌,但f的增殖和释放不引起Pa的裂解。为探讨f与细菌感染的关系,研究者将等量的无f侵染的Pa菌株(P)和被f侵染的Pa菌株(P1)分别接种于小鼠伤口,结果如下表。

      接种菌株

      接种后不同时间伤口的感染率(%)

      24h

      48h

      72h

      P

      18

      30

      22

      P1

      59

      62

      62

      由此可知,f能Pa引起的伤口感染。

    3. (3) 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研究者利用f的表面蛋白S进一步展开实验,主要流程及结果见下图。

      ①I~III处理所需的实验材料应分别选用。(填选项前字母)

      A.P1    B.P    C.灭活的f    D.S    E.生理盐水

      ②另有研究发现,能抑制吞噬细胞的功能。试从分子与细胞水平解释实验组的感染率低于对照组的原因

  • 29. (2020·天津) Ⅰ型糖尿病是因免疫系统将自身胰岛素作为抗原识别而引起的自身免疫病。小肠黏膜长期少量吸收胰岛素抗原,能诱导免疫系统识别该抗原后应答减弱,从而缓解症状。科研人员利用Ⅰ型糖尿病模型小鼠进行动物实验,使乳酸菌在小鼠肠道内持续产生人胰岛素抗原,为此构建重组表达载体,技术路线如下。

    据图回答:

    1. (1) 为使人胰岛素在乳酸菌中高效表达,需改造其编码序列。下图是改造前后人胰岛素B链编码序列的起始30个核苷酸序列。据图分析,转录形成的mRNA中,该段序列所对应的片段内存在碱基替换的密码子数有个。

    2. (2) 在人胰岛素A、B肽链编码序列间引入一段短肽编码序列,确保等比例表达A、B肽链。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________。
      A . 引入短肽编码序列不能含终止子序列 B . 引入短肽编码序列不能含终止密码子编码序列 C . 引入短肽不能改变A链氨基酸序列 D . 引入短肽不能改变原人胰岛素抗原性
    3. (3) 在重组表达载体中,SacⅠ和XbaⅠ限制酶仅有图示的酶切位点。用这两种酶充分酶切重组表达载体,可形成种DNA片段。
    4. (4) 检测转化的乳酸菌发现,信号肽-重组人胰岛素分布在细胞壁上。由此推测,信号肽的合成和运输所经历的细胞结构依次是
    5. (5) 用转化的乳酸菌饲喂Ⅰ型糖尿病模型小鼠一段时间后,小鼠体内出现人胰岛素抗原,能够特异性识别它的免疫细胞有________。
      A . B细胞 B . T细胞 C . 吞噬细胞 D . 浆细胞
四、实验探究题
  • 30. (2021高二下·牡丹江开学考) 科研人员在转入光敏蛋白基因的小鼠下丘脑中埋置光纤,通过特定的光刺激下丘脑CRH神经元,在脾神经纤维上记录到相应的电信号,从而发现下丘脑CRH神经元与脾脏之间存在神经联系,即脑-脾神经通路。该脑-脾神经通路可调节体液免疫,调节过程如图1所示,图2为该小鼠CRH神经元细胞膜相关结构示意图。

    1. (1) 图1中,兴奋由下丘脑CRH神经元传递到脾神经元的过程中,兴奋在相邻神经元间传递需要通过的结构是,去甲肾上腺素能作用于T细胞的原因是T细胞膜上有
    2. (2) 在体液免疫中,T细胞可分泌作用于B细胞。B细胞可增殖分化为
    3. (3) 据图2写出光刺激使CRH神经元产生兴奋的过程:
    4. (4) 已知切断脾神经可以破坏脑-脾神经通路,请利用以下实验材料及用具,设计实验验证破坏脑-脾神经通路可降低小鼠的体液免疫能力。简要写出实验设计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

      实验材料及用具:生理状态相同的小鼠若干只,N抗原,注射器,抗体定量检测仪器等。

      实验设计思路:

      预期实验结果: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