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儒学的观念中,有一个概念叫做“慎独”,出自《大学》“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意思是一个人拥有什么样的内在人品,就会有什么样的言行表现在外面,所以君子在独处的时候也会和在大庭广众之下一样谨慎,始终恪守着做人的品德和原则,这种状态也被人称为独知。
王阳明认为,人如果不在这种独知的地方,在自己的内心世界用力,而只是在言行上不表露于外,在人所共知的地方用功,那就是自欺欺人,就是一种虚伪。《大学》中指出这种人是“见君子而后厌然”,这个“厌”不是厌恶,而是掩藏。就是说这种人全然不在独知的时候用功,只会在遇见君子的时候隐藏自己的问题,也是一种虚伪。生活中有太多人就是一辈子都是以这样的一种状态过来的,他们的生活不是真正自己的生活,是按照别人的标准去生活。在别人眼中,做出一些虚伪的状态,并没有按照他自己内心的想法去活着。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还以为自己是情商高,左右逢源。殊不知他弄丢了自己的初心。佛家有一句话叫做“可怜悯者”。一个人活着,首先要关注自己的内在品格,因为人的总体生活质量高低是取决于内心的一个感受所得到的一个结果,内心品格好坏,并不能由外界的生活来决定。所以,一个人为自己负责,就是要在自己内心中找到独知,除了自己之外,没人能够帮得了自己。
那么对于王阳明的阳明心学来说,怎么样做才算是获得内心更好的一个良知呢?王阳明就说了一个字:诚。正如孟子所言: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在这里,孟子所说的诚,其中有一些诚实不说谎的意思,但是它最深层的意思,就是不自欺。不欺骗别人是表象,不自欺是根本。诚就是指针对自己,对自己是否忠诚。《中庸》中说:“成者自成也。”儒学中之所以说诚为成己之学,就是在于此。当你学会尊重自己的良知,诚心对待自己,不自欺欺人,不要以虚伪的面孔去展示给别人的时候,无论是在独处或者是面对别人的时候,都能够做自己,就做到了儒学中的诚,也是所说的慎独。
在生活中,有很多人可以成为重要的角色,可以拥有巨量的财富,但是唯独很难做回自己。当一个人不懂得真正的自己是由内在品质决定的,就会把生命的重心放在某一个位置,用世俗的观念去约束自己,来指导自己的生活,来评价自己的生活。比如本来是一个本性善良的人,但是他周围的人都特别虚伪,这个时候他难免会怀疑自己是否和这个群体格格不入,这也是一个需要避免的问题。有时候,在一个人独处的状态上也能看得出来一个人的生活方式。一个人独处的时候,如果只是拼命地打电话约朋友出来玩,证明他就是无聊和空虚的,那么独处是他不能承受的。如果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不管做什么都感到内心平静充实,那就是说,这个人可以拥有独立的精神生活,也有健康的内在品质,是一个能够主宰自我的人。
按照王阳明的观点,此独知之处,便是诚的萌芽。一个人就要懂得无论你在这个喧闹的世界有多少同类,也无论你走到世界的任何角落,你的内心只有你自己能够感受到,所以要为你自己负责,无论是善念还是恶念,只有当你意识到这一点,你才真正做回自己,即做到了慎独。
(摘编自王宗国《儒家要义》)
材料一
国家卫生健康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各国所采取的防护策略和具体措施,是基于它的防控理念。
中国的防控理念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中国自从疫情出现以来,一直在坚持动态清零,而且在不断优化防控措施,可以说我们保护了人民免受所谓通过群体免疫、自然免疫这种自然感染的方式来遭受疾病的危害。我们主要是通过主动的疫苗免疫来增强抵抗力,来构建免疫屏障。
但是从国际上来看,一些国家选择“躺平”是两种免疫并存的,一个是通过自然免疫,也就是群体的感染,可以说已经有相当比例的民众感染了新冠病毒,另一个是通过主动的疫苗免疫。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中国也选择“躺平”,不坚持动态清零,尤其是当前疫苗接种率,特别是全程和加强针的接种率还不完全高,不足以构成坚固的免疫屏障,势必就容易使群体庞大的老人、弱势和脆弱人群造成感染。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坚持动态清零方针,坚持我们的策略和措施不动摇,这也是我们的一个时间窗口。如果我们加强疫苗接种、加快科技研发,包括药物的研发、疫苗的研发,我想我们也有可能有一个时机,可能奥密克戎又变了,变得更加温和,传播率和致病率更加低,那就是我们最好的机会。所以在现阶段我们坚持总策略总方针不变,应该是最佳选择,也符合中国的抗疫实际。
(来源:“央视新闻一加一”2022-03-22)
材料二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上海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从严从实开展防控,广大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守望相助,坚决筑牢疫情防控屏障。为进一步提高“早发现”能力,上海今天(4 月 8 日)在全市范围内继续开展抗原检测或核 酸检测。在农村地区,流动采样车开进村头,为行动不便的老人上门开展核酸筛查。
上海集中隔离救治场所建设也在抓紧推进,四个市级集中隔离救治场所已交付投用,可提供约 38000 张床位。作为目前上海最大的方舱医院,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方舱医院正在加快建设,预计可提供 50000 张床位。方舱医院在部分区域还增设双层床,以满足一些隔离家庭的需要。今晚,这所方舱医院分批启动交付。
面对复杂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广大党员挺身而出。虹口区的近百名党员公安民警组织起来,从送孕妇就诊到为老人配药,及时为封控区群众解决燃眉之急。疫情发生以来,一批有爱心、有服务能力的志愿者也帮助有需要的封控小区采购运送物资。
(来源:央视网 2022-04-09)
材料三
近日,香港《巴士的报》社长卢永雄在一段接受采访的视频中公开表示,本轮新冠疫情中香港的死亡数很高,绝非一些人所宣称的“流感级别”,因为眼下香港一两天的死亡人数,就已经达到了香港一年流感的死亡人数。他由此认为,不能学西方“躺平”,而是应当继续坚持采取有效的防疫措施应对疫情,保护好民众的生命。
卢永雄这番话值得引起人们的重视——实际上,西方那些真正在乎民众生命的专家,也在逐渐认识到这轮疫情的真相和危险性。
这其中,对这轮疫情认识最典型的变化来自德国。在 4 月 5 日清明节这天,德国卫生部长卡尔·劳特巴赫在德国电视二台上突然宣布,德国不会按照原计划在今年 5 月 1 日取消对阳性病例的强制隔离措施、改为自愿隔离了。
劳特巴赫甚至还在自己的社交账号上公开道歉,称自己“犯了一个错误”。他说,虽然取消阳性病例的强制隔离措施可以减轻德国各地卫生部门的负担,但此举却发出了一个“错误和有害”的信号,因为“新冠不是感冒”。
而在英国,英国《卫报》于上周刊登了伦敦大学学院临床研究部门主任佩格尔(ChristinaPagel)撰写的一篇分析英国最近感染人数暴增的文章。
这篇文章条理清晰地指出,英国人对新冠疫情存在三个“误区”:
首先,人们误以为新冠肺炎疫情已经“结束”了,误以为新冠肺炎已经属于与其他和人类
“共存”的常见传染病或“区域性流行病”(endemic)。但事实并非如此,因为新冠病毒的变异 仍然难以预料,还在失控地传播,比如,全球正在经历奥密克戎 BA.1 变种毒株所引发的大面积 感染,同时包括英国在内的欧洲又遭到了奥密克戎 BA.2 变异毒株冲击,这明显与可预测的“区 域性流行病”的定义不符。
其次,人们认为新冠病毒的变异路径一定是“越变毒性越轻”的,误以为新冠病毒的毒株 最终会变异成接近普通感冒的水平。可问题是,奥密克戎毒株并不是从德尔塔毒株变异过来的, 而是独立变异的,就像德尔塔毒株也不是从阿尔法毒株变异过来的一样,这些毒株之间并不存 在变异上的继承关系。同时,病毒毒株在人群中的变异并不都是越变毒性越弱的,因为决定毒 株变异因素的并不是毒性,而是传染性,毒性只是这种变异过程中的一个副产物。换言之,奥密克戎的毒性偏弱以及德尔塔的毒性偏强,其实都是病毒在变异过程中随机出现的,所以不排除下一种新出现的毒株反而毒性会比奥密克戎更强。
另外,即便是现在人类已知的只会引发普通感冒的四种冠状病毒,从前也可能引发过大疫情,但人们并不知道它们变异到如今的地步耗费了多长时间——是数年、数十年,还是数个世纪。
再次,人们误以为疫苗的接种工作已经完成了,所以现在应该放开了,比如英国的疫苗接种率就很高,尤其是老年人等弱势群体。然而,疫苗的保护力往往在几个月后就会逐渐消失,加强针虽然能提供更多帮助,但也需要时间去完成接种。与此同时,病毒也在继续变异,奥密克戎毒株就已经突破了之前疫苗构建的免疫防线,这意味着之前的疫苗产生的保护力已经不足够对抗新的疫情,不少二次感染的人就已经感受到了这个现实。所以,除了疫苗,眼下还需要其他防疫措施去减少疫情扩散。如果急着恢复常态,反而会导致更多对日常生活的扰乱,导致更多人发病,并给医疗资源造成更大的压力。
在法国,法国电视一台在 4 月 6 日播放的一期关于法国新冠肺炎疫情的报道中,呈现了该国这轮疫情感染病例激增的一个严重后果,那就是医院里的医护人员不得不因为感染而请假在家隔离,这不仅导致许多需要看护的老年病患和重病患无人照料,更导致医院无力应对新入院的病患,一些人甚至只能等死。
这些来自德国、法国以及英国这三个西方主要国家的情况和专家分析,都充分印证了“躺平”对社会的杀伤力,只有坚持疫苗接种与限制性防疫措施相辅的策略,才能控制疫情——而中国目前采取的“动态清零”,正是这样一种。
(来源:环球时报 2022-04-09)
黄 河 入 海
叶 梅
很久以来,我对滔滔黄河如何注入大海充满了向往,那一番情景,是滔天巨浪?是长龙摆尾?或是桀骜不驯、浩浩汤汤?我一次次想象它的激越,想亲眼见到它的渴望与日俱增。
2019年夏末,如愿以偿,我来到了黄河入海口东营。
一路上,我想起青海的好朋友梅卓,她是一位美丽的藏族女诗人,一直生活在青藏高原。她说她的父老乡亲敬畏雪山化出的涓涓溪流,从不敢用任何不洁之物亵渎流水。每逢吉祥的日子,她的乡亲们都会跋涉到雪山脚下取回清水,供奉在家里。梅卓在说这些话时,一脸虔诚,这使她本来好看的双眼显得更加清澈透亮。
我又想到曾经去过的青海三江源,那大江大河的发源地是如此宏阔而寥远,连绵起伏的可可西里山及唐古拉山脉横贯其间,高耸入云的雪山冰川巍峨庄严,一派圣洁,而雪山脚下涌出的清泉则如从天而降的仙女,一群群前后欢跳着,四处流动……一时分辨不清,是哪些涓涓雪水流归了黄河?
有关黄河源的记载,《尚书·禹贡》即有“导河积石,至于龙门”之说。唐王朝和吐蕃来往密切,特地派遣过一些官员和旅行家到河源探访。吐蕃王松赞干布,还在这一带迎娶了不远万里前来和亲的文成公主。这黄河之源,想必也勾起公主更加强烈的思乡之情,但她若能知道她的故事将随着黄河之水久久流传,成为民族亲情千秋美好的见证,一定会欣慰不已。
青藏高原孕育了三条大河:黄河、长江、澜沧江。黄河为何选择流向北方,这是大河深藏的秘密。或许她从巴颜喀拉山脉初生之时,便与长江、澜沧江心照不宣,以对生命无边的仁慈和默契,各自选择了不同的去向,在持续的前行中不断丰盈,哺育着亿万生灵。
从雪山到海洋,这条中国北方的大河,流向西北干涸的山峦和土地,滋润了广袤的高原与平原,最后注入渤海。她经历了一路惊险传奇,先是在山地峡谷间穿行,又随手造就出富饶的河套平原;随后急转朝南,飞流直下,裹挟着黄土高原的泥沙而去;继而摇荡前行,过三门峡,长驱直入,横贯华北平原;在她奔向大海的前夕,又将挟带而来的泥沙堆积成一块块新生的陆地,任那里绿芽萌发,草木葳蕤。
我追随着她的气息,终于来到了黄河入海口,也就是她不断簇拥而成的土地上。前往入海口的路上,黄河就在相距不远的大堤之外,车行高处,能时时看到她万马奔腾似的流动,仿佛听到那大河的咆哮。
漫漫长路,她润泽了广袤的土地,孕育了中华文明。人们用这母亲河灌溉农田,兴修水电,她是沿途人民的生命源泉,也是文明得以为继和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但就在前些年,人们突然发现,黄河竟然出现断流现象,究竟是源头的雪线下降,黄沙遮蔽?还是沿途树木减少,水系退化?或是人们过度开发利用,造成环境恶劣,河水干涸?下游有些河段竟然只剩了浅浅的水面,浅得人赤着双脚就能蹬过河去,怎不叫人痛彻心扉?
欣喜的是,那片通往黄河入海口的葳蕤湿地,展现了东营人的良苦用心。近些年来,人们越来越清醒地意识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至黄河源头,下至黄河入海口以及渤海,启动了全面保护的战略规划,还大自然以勃勃生机,日见成效。
受到黄河馈赠的东营似乎迎来了高原的某种气息,那受到呵护的湿地一望无际,青苍苍的芦苇枝叶舒展,密不透风,水洼里虫鸣鱼跳。辽阔的湿地成为鸟儿的乐园,每年南来北往的近六百万只鸟儿在此越冬、繁殖和歇息,丹顶鹤、白鹭、天鹅……数不清种类的鸟儿们在湿润的草地、密集的芦苇丛中优雅地翩翩起舞,它们组成曼妙的队列,在这片与大海相依的天空之上此起彼伏,高飞低唱,仿佛都在一同欢迎远道而来的黄河之水。
眼见得,黄河就要扑向大海了,那是她日夜奔走,终将回归的家园。她一定是远远地看见了那一片蔚蓝,从那么遥远的高原到此,她从未停歇,即便已是千辛万苦,也仍然毫不踌躇地奔涌向前,那排山倒海的波涛便是她急急的脚步。她有一些矜持,可以从她回卷的瞬间看出来,但终归,她气势磅礴地迎着海洋而去。
于是,那一道令人极为震撼的奇观便出现了:巨大的黄河浪潮与渺远的蓝色大海紧紧相汇,持续着,连绵不断……那是经历了无数厚土濡染而成的雄浑的黄,那是经历了从陆地——湖泊——海的沧桑演变的无尽的蓝,两者都是天地的原色。
这时候,你还可以明显地看到,奔腾而来的黄河即使进入了大海,但依然按捺不住她的倔强。她在一派宽容的蓝色之上掀起一股又一股巨浪,浪的尖顶扬起一堆堆雪白,展现出大河一如既往的冰雪性情——她到此时,也没有忘记雪山的恩典,试图留下自己的本色。
在那里,在那遥远的、人的视线难以企及的海之深处,她终于化作了海。
(节选自《人民日报》2019年12月14日)
萧韩家奴,字休坚,涅剌部人,中书令安抟之孙。少好学,弱冠入南山读书,博览经史。统和二十八年,典南京栗园。帝与语,才之,命为诗友。尝从容问曰:“卿居外有异闻乎?”韩家奴对曰:“臣惟知炒栗小者熟则大者必生大者熟则小者必焦使大小均熟始为尽美不知其他。”盖尝掌栗园,故托栗以讽谏。帝大笑。
时诏天下言治道之要,制问:“徭役不加于旧,征伐亦不常有,年谷既登,帑廪既实,而民重困,岂为吏者慢、为民者惰欤?今之徭役何者最重?何者尤苦?何所蠲省则为便益?仆役之法何可以复?盗贼之害何可以止?”韩家奴对曰:“臣伏见比年以来,高丽未宾,阻卜犹强,战守之备,诚不容已。乃者选富民防边,自备粮糗。道路修阻,动淹岁月;比至屯所,费已过半;只牛单毂,鲜有还者。其无丁之家,倍直佣僦,人惮其劳,半途亡窜,故戍卒之食多不能给。求假于人,则十倍其息,至有鬻子割田不能偿者。或逋役不归,在军物故,则复补以少壮。其鸭渌江之东,戍役大率如此。臣闻唐太宗问群臣治盗之方,皆曰:‘严刑峻法。’太宗笑曰:‘寇盗所以滋者,由赋敛无度,民不聊生。今朕内省嗜欲,外罢游兴,使海内安静,则寇盗自止。’由此观之,寇盗多寡,皆由衣食丰俭,徭役重轻耳。愿陛下裁之。”
擢翰林都林牙 , 诏谕之曰:“授卿以翰林之职。朕之起居,悉以实录。”韩家奴每见帝猎,未尝不谏。会有司奏猎秋山,熊虎伤死数十人,韩家奴书于册。帝问韩家奴:“国家创业以来,孰为贤主?”韩家奴以穆宗对。帝怪之曰:“穆宗嗜酒,喜怒不常,视人犹草芥,卿何谓贤?”韩家奴对曰:“穆宗虽暴虐,省徭轻赋,人乐其生。终穆之世,无罪被戮,未有过今日秋山伤死者。臣故以穆宗为贤。”帝默然。
(节选自《辽史·萧韩家奴传》,有删改)
①人惮其劳,半途亡窜,故戍卒之食多不能给。
②会有司奏猎秋山,熊虎伤死数十人,韩家奴书于册。
西村
陆游
乱山深处小桃源,往岁求浆忆叩门。
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
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
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1】黄昏。
【注释】【1】耿:微明的样子。
不知从何时起,我们的话剧从内容到形式都变得越来越奢华和臃肿。影视和多媒体固然值得,但话剧为迎合当下审美口味而一味向它们靠拢, ,只会变成可以肆意摆弄的魔方或令人 的万花筒。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网络时代来临,快餐文化开始大行其道,并且不可避免地影响着校园。由于科技手段不断更新和图书数字化进程加快,让电子阅读等新的阅读方式凭借快捷、有效、即时交互式、易查询,获得了众多莘莘学子的青眯。曾经,学生们捧在手里阅读的是课外书或经典名著,现在,学生们捧着手机、盯着电脑,更偏爱微博或各种网络文字。快餐式阅读和传统式阅读其实各有长短,( ),但是,这种典型的快餐阅读很可能欲速不达——时间和精力没少花,但收获寥寥。要想真正进行让心灵能够得到净化的阅读,传统式阅读仍是上选。
人类通过阅读纸质文字来传承思想文化的历史已数千年,网络阅读不过数十年而己,就阅读效果而言,二者不能相提并论。网络阅读不过是一种浅阅读,而传统阅读可以学习知识、充实思想,增加底蕴,提升品位,可以让读者静下心来体味一种流连忘返的心境。所以我们还是多多地捧起书本阅读、拿起笔杆写作,做一个有思想境界、有文化底蕴、有人格修养的人吧!
材料一:
钱学森少年立志实业强国,大学转换专业航空救国,归国后又服从国家需要转向航天工程,晚年还忧心于领军人才匮乏。提出著名的“钱学森之问”……钱学森不爱钱,住了一辈子老房。家具是旧的,一个公文包用了40年,捐出所有的奖金,从不要求生活待遇。钱学森不爱权,他主动辞去国防部五院院长职务,余生只任副职,以集中注意力于科研。钱学森不爱名,拒绝“导弹之父”或“航天之父”的称呼,说真正的功劳属于人民。
——《今天,我们为什么特别怀念钱学森》
材料二: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上的讲话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发言稿,以班级代表的身份参与复兴中学团委举办的“致敬大师,筑梦青春”的主题座谈会,体现你的思考,表达你的看法。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