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南省信阳市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9月月考...

更新时间:2022-08-22 浏览次数:38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有且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 1. (2021高二上·信阳月考) 现已面世的甲骨卜辞中绝大部分是对于祖先神灵的贞问,认为神灵是历史的主宰。到了西周时期,青铜铭文则多载人事,少言神灵。统治者也更加关注民众和如何获得民心,这一变化说明西周(   )
    A . 专制王权不断发展 B . 神权意识渐趋消亡 C . 人文观念逐步兴起 D . 儒家思想影响扩大
  • 2. (2021高二上·信阳月考) 《诗》等是周王室及中原诸侯国所使用的标准书面语教材。考古发现,到春秋中叶楚国王孙遗者钟、王孙诰钟、王子午鼎、镈、钟等铭文有明显模仿《诗》的痕迹。史书也记载,楚庄王的太子所学教本有《诗》《礼》《乐》等九种。据此可知(   )
    A . 儒家学说在楚国占据统治地位 B . 楚国增强了对华夏文化的认同 C . 周王室对楚国的控制力度加强 D . 中原诸侯国与楚国的矛盾缓解
  • 3. (2021高二上·信阳月考) 春秋战国时期,教育和学术下移到民间,如庄子所言“道术将为天下裂”,之后渐有思想解放的局面。“道术”在当时分化为(   )
    A . 分封制度 B . 诸子百家 C . 礼乐制度 D . 三纲五常
  • 4. (2021高一上·东方月考) “六经”不仅是儒家经典,也是战国“诸子百家”的思想资源,士子们从古代经典理论中各取所需,加以发挥,各论短长。说明战国时期(   )
    A . 百家争鸣既根植传统又融合创新 B . 诸子百家都是由儒家衍生而来 C . 传统典籍数量有限制约思想发展 D . 儒家思想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
  • 5. (2021高二上·信阳月考) 战国时期某思想家认为:“夫为人主而身察百官,则日不足,力不给。且上用目则下饰观,上用耳则下饰声,上用虑则下繁辞。先王以三者为不足,故舍己能,而因法数,审赏罚。”在此,该思想家主张君主应(   )
    A . 以术驭下 B . 选贤任能 C . 事必躬亲 D . 法制治国
  • 6. (2021高二上·信阳月考) 古人认为“日出而风为暴,风而雨土为霾”。“霾”字早在商朝就已经出现,其后字体不断演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上述排列反映汉字演变历程 B . ②字体主要铭刻于青铜器物 C . 秦朝将③字体作为通用字体 D . ④字体笔画简约且勾连不断
  • 7. (2022高三上·榆树月考) 董仲舒不太强调“爱由亲始”,而更着重推崇“远之而大”,主张“摆脱宗法思想的局限,跳出家族的小圈子,面向天下,实行爱及四夷的王道政治”。董仲舒的这些思想(    )
    A . 极大地受到古代民本思想影响 B . 适应了汉朝“大一统”的时代需求 C . 旨在削弱宗法伦理思想的影响 D . 摆脱了传统“家国同构”观念束缚
  • 8. (2023高三上·仙桃月考) 唐朝时,佛教的华严宗提出,唯心回转善成门,或善或恶,皆由心之转变:道教认为,境为心造,只有收心,使其一尘不染,超凡脱俗,才能向静和虚无的心体回归;韩愈亦有“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周密)”之言。这体现了(   )
    A . 佛道儒思想同源共生互动 B . 三教道德教化的社会作用 C . 心学在唐代的影响力较大 D . 儒学社会主流地位的动摇
  • 9. (2021高二上·信阳月考) 朱熹主张教育要培养“明万事而奉天职”的人。“万事”即社会上的一切人事:大则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之间的关系,小则视听、言动、周旋、食息等动作。“天职”就是一切人事都是人分内所应当做的。材料反映了(    )
    A . 提升个人素养的重要性 B . 做到知行合一才能成为圣人 C . 三纲五常已经不合时宜 D . 心怀天下是每位儒者的追求
  • 10. (2021高二上·信阳月考) 儒家提倡“内圣外王”。“内圣”注重道德修养,“外王”注重建功立业。宋明理学片面强调“内圣”,最终走向了空谈心性,儒生们“兵农不务,即当世之刑名钱谷,亦懵然罔识”。有助于改变这一状况的是(    )
    A . 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 B . 科举取士制度的形成 C . 格物致知理论的传播 D . 发明本心思想的提出
  • 11. (2021高二上·信阳月考) 如图是按照年代绘制文化发展演进示意图,1和2应该顺序填写(   )

    A . 《搜神记》 《农政全书》 B . 《二京赋》 《石头记》 C . 《子虚赋》 《牡丹蕉石图》 D . 《汉书》  《聊斋志异》
  • 12. (2021高二上·信阳月考) 下图为宋代雕版书籍价格变化曲线图。据图可知,宋代(   )

    A . 雕版印刷术助推文化发展 B . 书籍排版技术大为提高 C . 市民阶层文化的普遍提高 D . 活字印刷术的应用普及
  • 13. (2021高二上·信阳月考) 元代儒家知识分子在学术义理探研和个体工夫涵养的兴趣之外,在重建社会政治和礼法秩序的经世实践中,突破“致君尧舜”的精英视界,主动寻求与社会中下层的互动及与基层乡村社会的联结。这表明此时期的儒学(   )
    A . 抛弃了复古主义的理想追求 B . 存在民间化和大众化的趋向 C . 是资本主义萌芽的具体反映 D . 重构了崭新的基层治理体系
  • 14. (2021高二上·信阳月考) 王阳明提出“良知只在声色货利上用功,酌量利害之多寡,审察人情之顺逆,务求公私两便,经久可行之策”的思想,认为致良知与声色货利等人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这反映了王阳明心学(   )
    A . 突破正统思想肯定人的正当私欲 B . 包含了注重实用的思想 C . 强调道德修养倡导“知行合一” D . 强调修身贵在“致良知”
  • 15. (2021高二上·信阳月考) 明代中后期出现一批要求冲破“天理”教条束缚的思想家,其中罗汝芳以人之“赤子之心”来诠释“良知”,肯定人性中正常情欲的合理性。深受罗汝芳影响的戏剧家汤显祖在作品《牡丹亭》中彰显一个“情”字。这说明(    )
    A . 封建等级观念受到强烈冲击 B . 文学创作迎合市民需要 C . 心学的发展影响到戏曲创作 D . 宋明理学统治地位动摇
  • 16. (2021高二上·信阳月考) 明末思想家颜元指责“宋元来儒者却习成妇女态,甚可羞。无事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即为上品也”。下列观点与其一致的是(   )
    A . “存天理,灭人欲” B . “心外无佛,即心是佛” C . “天下为主,君为客” D . “为学从切实处下手,自不落空”
  • 17. (2021高二上·信阳月考) 清代乾嘉学者反对“存天理,灭人欲”,如戴震提出“理者,存乎欲者也”,焦循也强调“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以上材料反映程朱理学(   )
    A . 被乾嘉学者修正 B . 在清代已经衰落 C . 遭清代学者反对 D . 不承认人的欲望
  • 18. (2021高二上·信阳月考) 根据马克思的观点,在人类认识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客体——主体——主体和客体统一的认识过程和逻辑规律,古希腊的智者运动正是迈出了从客体到主体认识转变的重步。材料意在强调智者运动(   )
    A . 注重对理性的尊崇和追求 B . 摆脱了主观主义的思维方式 C . 开始关注人类的自身价值 D . 将自我认识上升到哲学层面
  • 19. (2021高二上·信阳月考) 下图镶嵌画描绘了柏拉图与学生讨论问题的情景。下列关于古希腊哲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是古希腊哲学产生的经济基础 B . 其代表人物包括苏格拉底、柏拉图和查士丁尼等 C . 西方先哲初步用理性思维方式认识和解释世界 D . 柏拉图等人的主张推动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
  • 20. (2021高二上·信阳月考) 16世纪,拉伯雷在《巨人传》中详细描述了巨人高康大受教育的过程及他对儿子庞大固埃的教育理念。高康大在包诺克拉特的教育下经过不懈的努力掌握许多理论和实践知识,最终成为一个道德、知识、身体全面发展的人。这一理念(   )
    A . 奠定了宗教改革的理论基础 B . 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高涨 C . 重申了启蒙运动的思想内容 D . 体现了文艺复兴的思想内涵
  • 21. (2021高二上·信阳月考) 彼特拉克特别推崇古罗马历史学家李维的作品,而伏尔泰对李维作品的真实性表示怀疑,并且认为古典史家的很多记载都是“无稽之谈”。这种改变(   )
    A . 反映了古典文化走向没落 B . 表现了理性的批判精神 C . 说明了人文精神遭到质疑 D . 受到了宗教改革的影响
  • 22. (2021高二上·信阳月考) 17世纪英国思想家托马斯·霍布斯力主征收国内消费税,他认为消费税可以使僧侣、贵族等免税阶级承担纳税义务,还可以鼓励节俭、抑制浪费。这一主张(   )
    A . 反映近代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要求 B . 契合了英国产业工人的经济利益 C . 旨在塑造更加优良的社会道德氛围 D . 利于提高财政收入实现社会公平
  • 23. (2021高二上·信阳月考) 在洛克的思想中,给予了个人、社会及其政府以各自不同的权利和活动空间,它们之间相互不可侵犯、相互不可替代,而政府不可越权是维持三者之间和谐关系的关键。要想处理好个人、社会和政府的关系,至关重要的是政府权力有限。这表明洛克主张(   )
    A . 分权制衡 B . 开明专制 C . 天赋人权 D . 社会契约
  • 24. (2021高二上·信阳月考) 1712年,他出生于日内瓦的一个新教徒家庭。在那个启蒙思想家普遍强调理性的时代,他却提倡人类朴实无华的天然情感,质疑理性对人性的压抑,在作品中歌颂自然,憎恶任何的矫揉造作。由此,“他”被称为(   )
    A . 启蒙运动的领袖 B . 浪漫主义之父  C . 资产阶级法学理论的奠基人 D . 君主专制的捍卫者
  • 25. (2021高二上·信阳月考) 法国哲学家笛卡尔强调,面对知识,人们必须遵循的一条规则是:“决不把任何没有明确地认识其为真的东西当作真的来接受……只把那些十分清楚和十分明白地呈现在我的心智之前,使我无法有任何怀疑的东西包含在我的判断中。”这一规则(   )
    A . 强调了知识对人发展的作用 B . 阐释了以自我为中心的内涵 C . 彰显了理性主义的精神实质 D . 是对神学权威最有力的挑战
  • 26. (2021高二上·信阳月考) 新教主张“将圣经翻译成各地的语言,可以用多种语言来解释教义”、“人可以凭借信仰与神沟通,不必通过教会与神职人员,教会只是教徒的团体,神职人员只是承担教会工作的教徒。”其实,这是对神职人员道德腐化的一种尖锐回应。这一“回应”(   )
    A . 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 B . 弱化民众对上帝的信仰 C . 开始关注人生活的世界 D . 动摇封建专制理论基础
  • 27. (2021高二上·信阳月考) 读图,据此推断(   )

    A . 教皇与大众矛盾迅速激化 B . 文艺复兴冲击了神权统治 C . 自然科学弱化了宗教信仰 D . 宗教改革强化了世俗权力
  • 28. (2021高二上·信阳月考) 某理论认为,不同的观察者可以赋予某一地点不同位置,无论怎样,我们都无法观测到某个地点具有绝对的位置。相反,我们是根据物体的相对排列来确定它们的位置的,并且关键在于,那些相对位置是客观的。这一理论(   )
    A . 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 B . 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C . 改变人们对时空属性的看法 D . 拓展了人们对微观世界的认知
  • 29. (2021高二上·信阳月考) “(它)是一门奇妙的理论,提供了精确一致地解决关于原子、激光、X射线、超导性以及其他无数事情的能力,几乎完全使古老的经典物理理论失去了光彩。”这一理论(   )
    A . 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B . 弥补了对微观世界认识的不足 C . 与“自然界无跳跃”原则基本一致 D . 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
  • 30. (2023高二下·威远月考) 19世纪后期,恩斯特·海克尔把达尔文进化论引入德国,并进行了最热情的欢迎和宣传。他认为人类的历史必须根据人的生物本性来重新考察,人类社会是由竞争法则所控制的,民族是必须为生存而斗争的生命体。海克尔的这一理论(   )
    A . 发展和完善了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B . 从根本上改变了欧洲人的价值观念 C . 为一战的军国主义思想提供了依据 D . 揭示了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本质属性
二、非选择题(31题14分,32题12分;33题14分;共40分)
  • 31. (2021高二上·信阳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秦汉特别是汉代,中国能够熔铸为坚实的整体,乃是基于文化、政治、经济各项的“软实力”。在文化方面,在战国时代的基础上,中国有了完整的宇宙论、伦理学和价值观念,这些都是建立在儒家、道家和其他各家综合的基础上的……中国的知识和科技能力,都站在当时世界的前列,这些“硬件”和“软件”的能力,使中国的生产能力超过四邻,且具有相当大的吸引力,故得以通过贸易,将各处的经济纳入中国的大系统之内。唐代在中国文化的基础上,接受了许多外来的成分,在日常生活方面,唐代饮食起居乃是总结了南北朝时期的汉、胡分野,整合为新的方式。南朝以前,在服装方面,汉服是宽袍大袖,斜襟束带,唐代则从胡服演变成为窄袖、瘦腰、翻领、着靴,外面再披上一件长衣……印度的数学、中亚的天文学,都被纳入中国文化的系统之内,唐代文化的接受能力,可能是中国历来最强的。更为重要的则是文化的理念部分,唐代儒学在前期并没有太大发展,至韩愈后,儒学才有新动力和新方向。

    ——摘编自许倬云《说中国:一个不断变化的复杂共同体》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中国能够熔铸为坚实整体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在文化上开放的表现并分析其历史作用。
  • 32. (2021高二上·信阳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古代中国思想文化讲义目录(部分)

    第三回家国秩序一一国家、社会与儒家

    引子:从“家”到“国”,从“礼”到“法”

    一、家有家规,国有国法:从家庭、宗族到国家

    二、国家国家:国在家之上

    三、国家与秩序的需要

    四、儒家的礼:礼貌、礼节与礼制

    五、仪式:靠象征建立秩序、合法性

    六、什么是“儒”?“吾与史、巫同途而殊归也”

    七、穿衣戴帽,不仅仅是穿衣戴帽

    八、从礼到法的提升:家庭秩序到国家秩序

    九、名分:“必也正名”

    十、“敬”与“仁”:和睦、等级与尊卑

    十一、儒家的确立与瓦解

    ——摘编自葛兆光《古代中国文化讲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 33. (2021高二上·信阳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李贽反对长期盛行的轻商贱商的封建流俗,旗帜鲜明地为商贾辩护:“商贾亦何可鄙之有?挟数万之赀,经风涛之险,受辱于关吏,忍诟于市易,辛勤万状,所抉者重,所得者末。然必交结于卿大夫之门,然后可以收其利而远其害,安能傲然而坐于公卿大夫之上哉!”……他还宣扬典型人物和事迹来为商人正名,提出了“良贾何负宏儒”的论断。例如,他在《阿寄传》中赞扬一位市井细民不仅有经商才能,还具有忠厚诚笃的品德;在《商士传》中歌颂小商人程琼拾金不昧的美德,赞叹“孰知其事出士人之上如此也!”

    ——摘编自周治华《李贽的经济伦理思想与经济治理策论》

    材料二:15世纪初开始,佛罗伦萨的知识精英积极肯定财富的价值波焦·布拉乔利尼在《论贪婪》中强调“贪婪”或“占有欲”是人的本能,追求财富是合乎人性的行为,更重要的是,他指出物质占有欲和财富是市民生活、国家和文明的基础……“请不要给我提起那些粗俗、伪善的蠢货,他们披着宗教的外衣,四处游荡,过着不劳而获的生活,却向别人鼓吹贫困和鄙视物质财富……如果所有人只满足于自给自足,那么就不会有人修建教堂和宫室,一切艺术活动都将停止,我们的生活和公共事务将陷入一片混乱。”

    ——摘编自刘耀春《从“出世”到“入世”:论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市民生活伦理》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李贽经济思想形成的社会背景。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贽与波焦·布拉乔利尼经济思想的相同之处,并对后者的经济思想进行简要评价。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