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北省麻城市实高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9月月考...

更新时间:2022-08-22 浏览次数:35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2021高一上·麻城月考) 考古学家将原始社会区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其依据是(   )
    A . 生产组织的方式 B . 所处的地域环境 C . 风俗文化的特征 D . 工具的制作水平
  • 2. (2021高一上·麻城月考) “考古中国”在2021年3月发布了三星堆遗址的最新考古发现。该遗址出土的部分青铜器具有中原殷商文化和长江中游地区的文化特点,另一部分的青铜神树、纵目青铜面具等具有古蜀文化的特点。这反映了(   )
    A . 古蜀文化代表中原文化 B . 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C . 各地区经济的平衡发展 D . 青铜铸造世界领先
  • 3. (2021高一上·麻城月考) 《史记》写道:“益(禹晚年培养的接班人)让帝禹之子启。”《战国策》记载:“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对此解读最合理的是(   )
    A . 帝禹之子启通过合法的手段继位 B . 《史记》比《战国策》的可信度更高 C . 可以确定“禹死后,其子启继位” D . 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暴力争夺的结果
  • 4. (2022高一上·乌苏月考) 历史悠久的汉语言文字不仅是中华文化的载体,而且本身就是一种灿烂的文化。若寻找这一文化的源头,最早可以追溯到(   )
    A . 夏朝 B . 商朝 C . 西周 D . 东周
  • 5. (2024高一上·贵阳月考) 商周时期,统治者在祭祀活动中,人们特别注重对自己祖先的祭祀,以求祖先对政权的保佑。春秋时期,民众在祭祀祖先时已不单纯以血缘为依据。如出身于“夷狄”地区的舜与文王,因为他们的观念和行为合乎“中国”的规范,也成为公认的圣人,受到祭祀。这一变化表明(   )
    A . 宗法制度逐渐遭到破坏 B . 礼乐制度的渐趋世俗化 C . 华夏认同观念日益加强 D . 神权观念具有深远影响
  • 6. (2021高一上·麻城月考) 周王将征服的土地分封给王室成员、功臣良将和先代贵族后裔,并依据礼制让诸侯在自己的疆内又对卿大夫再实行分封,卿大夫再将土地和人民分赐给士。周王允许层层分封旨在(   )
    A . 加强中央集权 B . 凝聚宗族的力量 C . 树立君主权威 D . 维护周王室统治
  • 7. (2021高一上·麻城月考) 西周时,只有周天子才称王,春秋时期的楚、吴国君开始称王,而到战国时,齐、韩、赵、魏、秦、燕、宋、中山等国的国君也都称王。这一变化表明(    )
    A . 宗法等级秩序不断加强 B . 政治重心南移速度加快 C . 诸侯集权趋势日益明显 D . 分封诸侯数量迅速增加
  • 8. (2021高一上·麻城月考) 西周时“一人跖(踏)未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 . 公田变为私田 B . 铁器牛耕的使用 C . 国家走向统一 D . 封建制度的确立
  • 9. (2021高一上·麻城月考) 有同学这样形容战国时期前秦诸子的思想,有的一股正气,平治天下;有的爱好和平,讲求实际功利;有的刻薄严苛,法度严明;有的带着逍遥魂儿,避世寻自由,这些思想分别是指哪家学派(   )
    A . 道家、儒家、法家、墨家 B . 儒家、墨家、法家、道家 C . 墨家、儒家、法家、道家 D . 墨家、法家、道家、儒家
  • 10. (2021高一上·麻城月考) 春节是农历一月初一。一月古时本来又叫“政月”,到了秦朝为了避皇帝嬴政的讳,就把“政月”改为“正月”,“正”字的读音也为“征”了。这说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   )
    A . 中央集权 B .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C . 独断性和随意性 D . 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 11. 在中国象棋的棋盘中间,有一段空隙,上面写有“楚河”“汉界”字样,这是比喻历史上的“楚汉之争”。这场战争的性质属于 (    )
    A . 秦末反封建农民战争的再继续 B . 刘邦反抗项羽残酷统治的正义斗争 C . 争夺全国最高封建政权的斗争 D . 项羽为维护农民利益同刘邦的斗争
  • 12. (2021高一上·麻城月考) 公元前112年,汉武帝刘彻以列侯所献酎金(助祭宗庙所用的黄金)成色不好为借口,废列侯106人,削弱了王国势力。汉武帝削弱王国势力的措施还有(   )
    A . 遵奉黄老之道 B . 实行郡国并行制 C . 颁布“推恩令” D . 设置西域都护府
  • 13. (2021高一上·麻城月考) 古丝绸之路是历史上中华民族和世界广泛接触和交流的见证。汉武帝时期,“自敦煌西至盐泽(今新疆罗布泊),往往起亭,而轮台、渠犁皆有田卒数百人,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由此可知(  )
    A . 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 B . 西汉政府严格限制出境商旅 C . 汉王朝保护丝绸之路的畅通 D . 汉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 14. (2021高一上·麻城月考) 面对断壁残垣、江山破碎的社会状况,刘秀勤于国政,改革开拓,使东汉王朝在一片焦土和废墟中得到恢复和发展,呈现出较为安定繁荣的景象。史称(   )
    A . 文景之治 B . 光武中兴 C . 贞观之治 D . 大定之治
  • 15. (2022高一上·芜湖期中) 东汉中后期,朝政出现了“跋扈将军”“十常侍乱政”等现象。这些现象印证了当时(   )
    A . 军人控制政权的局面 B . 中央和地方矛盾的加剧 C . 皇帝昏庸愚昧,不理朝政 D . 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
  • 16. (2021高一上·麻城月考) 汉武帝时期,规模宏大、歌颂为主的大赋兴盛;东汉中后期,以抒情为主的小赋逐渐取代鸿篇巨制的大赋。这说明(   )
    A . 皇帝喜好决定汉赋兴盛 B . 士人热衷于颂扬国运 C . 汉赋风格深受时代影响 D . 赋仅在汉代民间流行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 17. (2021高一上·麻城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家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代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流传至今的家谱至少仍有三万多种,其内容之丰,价值之高,很值得我们今天去了解与认识。“隐恶扬善”是修纂家谱的一条基本原则。

    材料二:在现代的侨乡家谱中,都普遍记录了不同时代出洋人的姓名……出洋时间与原因……同故乡故国的联系与贡献等内容。有些还辟有专章、专传介绍,这就为他们的后裔寻根问祖提供了可靠的根据,也就更增加了他们对故国故乡的依恋之情。有人对福建省的家谱资料进行研究,了解到福建移居台湾的最早记载是两宋之交的苏姓。……从有关家谱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移民的人数、成分、原因,他们的婚姻状况布特点及与大陆的关系等。

    1. (1) 材料中的家谱体现了我国古代什么政治制度?这一政治制度的最大特点是什么?这一制度有何影响?
    2. (2)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现实,分析家谱在当今的作用。
  • 18. (2022高一上·蓬溪月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列为反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变化的一组图片

     

    材料二: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

    ——摘自《史记·商君列传》

    1. (1) 材料一图一图二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什么史实?图三反映社会哪两大新阶级的出现?
    2. (2) 据材料二指出商鞅变法的措施,并简评这些措施的历史作用。
    3. (3) 指出材料二与材料一两个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
  • 19. (2021高一上·麻城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臣(李斯)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1. (1) 概括指出李斯、董仲舒提出的不同建议,并说明其共同目的。
    2. (2) 指出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后采取的措施,并说明其历史影响。
  • 20. (2021高一上·麻城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民失作业,而大饥馑。……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夫农,天下之本也,朕亲率天下农耕以供粢盛(zi cheng)(古代盛在祭器内以供祭祀的谷物),皇后亲桑以奉祭服,其具礼仪。

    ——《汉书·文帝纪第四》

    材料四: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师古曰:“黎,众也。醇,不浇杂。”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矣!

    ——《汉书·景帝纪》

    1. (1) 材料一反映了西汉建立后,面临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经济形势?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什么?
    2. (2) 材料二反映西汉经济形势有什么变化?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此变化的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