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为人民更好行使国家权力夯实制度基础
②是我国基本政治制度的重大完善和发展
③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真实性
④为我国民主政治建设提供根本法律保障
①加强作风建设,密切党群关系
②不断完善领导方式,保持先进性
③提高政治站位,坚持底线思维
④建设伟大工程,走在时代前列
①现代民主制国家都是民主与专政的统一
②民主的实质是按照多数人的意志管理国家
③一定阶级的民主,就是一定阶级的专政
④民主具有阶级性,被统治阶级没有民主权利
①通过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提高治理效能
②发挥国家权力机关的作用,回应人民关切
③国家职能服务国体,有效维护公共秩序
④全过程民主是我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代表、委员 | 建议 | 转发次数 |
全国人大代表李甦雁 | 建议把视力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考核 | 316万次 |
全国人大代表阎志 | 建议新生儿指纹采集为身份登记必备流程 | 246万次 |
全国政协委员刘三阳 | 建议调整小学入学年龄划分节点 | 132万次 |
下列选项中对此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
①人大代表的建议将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
②我国“两会”是广大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有效途径
③政协委员与人大代表提出的建议具有法律效力不同
④“两会”是国家治理目标和政策措施的一次集中展示
①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确保行有方向
②群众参与社区治理,践行人民民主
③街道有效履行职能,推进居民自治
④社区完善体制机制,坚持民主执政
开展各类履职活动共820余次,2.7万余人次委员参与; 围绕助力“十四五”规划实施等重点议题,形成调研报告34项,提出意见建议330多条; 原提交提案1457件,经审查立案1415件,交办提案已全部办理答复,所提意见解决采纳的提案数占办理总数的87.43%。 |
透过以上成绩单的内容可以看出 ( )
①政协委员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积极行使了提案权
②市政协围绕事关“国之大者”的首都工作建言资政
③市政协实施中长期发展规划,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④专门协商机构在首都治理体系中的优势充分彰显
①发挥党的主心骨作用,有利于农民更好直接行使民主权利
②完善基层政权体系建设,增强乡村振兴的凝聚力
③扩大村委会主任的权力,提升行政村的管理效能
④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组织领导,夯实党的执政根基
阅 | 查看2022年北京市预算和各区政府预算草案、计划预算报告、预算说明、计划预算解读等文本和基础数据等。 |
查 | 检索2017-2021年北京市本级各预算科目和重点项目支出总数等。 |
比 | 比较历年计划预算指标数据,运用可视化图形综合展示北京市及各区的“四本预算”、转移支付和政府债务收支总量、结构、增减趋势。 |
参 | 提供市人大财经监督工作中的可公开报告等。 |
议 | 新增“代表助手”,代表可随时在手机中提交预算审查意见和建议,系统自动处理并转至政府部门研究,在24小时内联系人大代表进行答复。 |
这一系统的使用能够( )
①推进人大工作信息化建设,支持和保障代表更好依法履职
②简化人大代表提案流程,为社会治理提供强大的数据支撑
③优化人大预算审查监督的方式,提高工作效率
④让人大代表行使审议权,通过审查和批准,进一步管好账本
①引导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坚定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②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使宗教活动服务于国家的最高利益
③全面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保护我国境内各种的宗教活动
④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积极团结信教群群众
①坚持民主立法,努力实现立法过程的科学化
②满足公众诉求,推动法治建设
③体现了立法合理设定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
④表达社会各方意见,提高立法质量
①人大创新立法工作,不断保障人民各项权利
②坚持全民当家作主,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
③落实人民决策,坚持与人民意愿同心同向
④我国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坚持良法之治
①党的领导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法治的重要依托
③宪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核心
④司法审判系统司法为民、勇于创新的精神风貌
①规范执法,恰当地行使自由裁量权
②文明执法,融法、理、情于一体
③公正执法,视不同情况要差别对待
④严格执法,秉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①严格执法,有助于捍卫法律的权威和尊严
②智能高效为社会治理提供了可靠保障
③社会纠纷的解决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④只有执法严明,才能保证政府有效履行职能
在民主的国家里,法律就是国王;在专制的国家里,国王就是法律。——马克思 法律是人类为了共同利益,由人类智慧遵循人类经验所做出的最后成果。——强森 |
①民主国家和专制国家的区别在于是否拥有法制
②法律反映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意志
③法是维持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的社会规范
④法是在社会发展中产生,具有历史性和阶级性
①听取各方意见,保证证据确凿和结果公正
②彰显“阳光司法”,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
③坚持共赢理念,使审判结果得到人们的认可
④坚持程序公正,推动流域环境协同共治
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建设进程
时间 |
文件及主要内容 |
意义 |
2014年10月 十八届四中全会 |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党内法规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之中。 |
将“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确立为全面依法治国总目标的重要内容之一。 |
2019年1月 中共中央印发 |
《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 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只有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充分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制度化、法治化才能有序推进。 |
把党领导政法工作的成功经验转化为制度成果,是实现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有机统一的重要举措。 |
2016年10月 2018年8月 2019年9月 中共中央分别印发、修订 |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 《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 …… |
把执纪和执法贯通起来,使全面从严治党的思路措施更加科学、更加严密、更加有效。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基本建立,总体上实现了有规可依。 |
2019年10月 十九届四中全会 |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加快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
从战略高度,对党内法规体系建设提出更高更快更强的目标要求。 |
结合材料并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是怎样推进依法治国的。
法治,美好生活的保护伞,民之福祉,法之所系。家庭教育促进法:小家之事,大国之治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要求构建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要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2021年10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经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2022年1月1日起施行。家庭教育促进法是我国首部家庭教育领域专门立法,从前期调研到进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再到今年三次审议,十年磨一剑。家庭教育促进法把实现家庭教育由以家规、家训、家书为载体的传统模式,向以法治为引领和驱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新模式迭代升级,将家庭教育由旧时期的传统“家事”上升为新时代的重要“国事”。
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出台,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相关知识,阐明“小家之事”背后的“大国之治”。
北京市朝阳区左家庄街道辖区内商务楼宇多、老旧小区多、城市环境秩序管理难度和接诉即办的工作量……解决上述问题,左家庄街道党工委、办事处进行了全区整体部署,以数字化转型为切入点,率先探索实行“一码共治”机制,推动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
为解决“门前三包”(包卫生、包绿化、包社会秩序)问题,街道利用“一码共治”平台,通过为辖区商户建立二维码“身份证”,实现了辖区商户数字化管理“全覆盖”。商户扫码自检、市民扫码上报问题、街道工作人员扫码巡查,将“门前三包”等内容进行整合,提高治理效能。
如果商户、社区居民、志愿者遇到困难和问题,也可扫码上报和反映,由街道工作人员按照接诉即办工作要求、流程,及时跟进处理,并在平台上同步处置情况,及时向诉求人反馈。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谈谈“一码共治”机制是如何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
《XX市非机动车安全管理条例》
第四十二条违反本条例第十三条第一款、第十六条、第十九条第三款、第二十条第三款规定,驾驶无号牌的非机动车上道路行驶,专用号牌电动自行车未按规定进行安全技术检查,驾驶禁止通行的非机动车上道路行驶,或者未按规定使用悬挂专用号牌的电动自行车的,由公安机关处五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罚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八十九条行人、乘车人、非机动车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关于道路通行规定的,处警告或者五元以上五十元以下罚款;非机动车驾驶人拒绝接受罚款处罚的,可以扣留其非机动车。
有市民认为,该《条例》第四十二条规定的行政处罚的幅度已超出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处罚幅度,违反了行政处罚法的相关规定,超越法定的立法权限,据此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提出审查建议,建议予以纠正。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经研究作出支持地方条例的回复。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就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回复,向该市民作出解释。
产生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1963年5月,浙江省委工作队在枫桥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时,创造了“依靠群众,通过说理斗争,就地教育改造‘四类分子(地主分子、富农分子、反革命分子和坏分子)’”的经验,被毛泽东同志称之为“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 |
发展于改革开放时期: 枫桥干部群众面对社会经济结构和利益格局调整引发的矛盾,把该经验运用到维护社会治安和稳定领域,形成了“党政动手、依靠群众、立足预防、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新时期“枫桥经验”。 |
创新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枫桥干部群众适应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深刻变化,以平安建设为主线,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形成了“党建统领、人民主体、多元共治、‘三治(自治法治德治)结合’,做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新时代“枫桥经验”。 |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所学,说明“枫桥经验”的变与不变。
在中国,人民有广泛参与国家治理的权利,体现在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各个环节。理解这样一种全过程人民民主,可以通过以下”四个维度:(材料节选)
■“人”是怎么选的?
民意代表94%直选产生。发挥各级人大代表作用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体现,他们必须发挥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主体作用。截至2021年4月,从国家到乡镇的中国五级人大代表,为数262万多名,其中占比94%的县乡人大代表,都是由选民一人一票直选产生。
■“事”是怎么议的?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近年设立了“基层立法联系点”,使百姓意见抵达国家最高立法机关有了“直通车”。到2021年10月,全国22个基层立法联系点共为126部法律草案、年度立法计划等提供7800余条意见建议,其中2200余条意见建议被不同程度吸收采纳,使立法更加精细化。
■“策”是怎么定的?……
■“权”是怎么用的?……
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人”是怎么选的? “事”是怎么议的?,谈谈你对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