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 /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二单元 /6 /本课综合与测试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6.1《老子四章》同步练习

更新时间:2022-08-21 浏览次数:39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下列对《老子》四章内容或手法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老子》第十一章里论述了“有”与“无”即实在之物与空虚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所讲的“有”与“无”是就现象界而言的。 B . 在《老子》第二十四章里,老子用“企者不立,跨者不行”作比喻,说“自见”“自我”“自矜”的后果都是不好的,这些做法是不足取的。 C . 《老子》第六十四章以“合抱之木”“九层之台”“千里之行”与“生于毫末”“起于累土”“始于足下”进行对比,形象地证明了大的东西无不从细小的东西发展而来的道理。 D . 老子指出“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许多人不能持之以恒,总是在事情快要成功的时候失败了。主要原因在于将成之时,人们不够谨慎,开始懈怠。
  • 2.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老子,即老聃,相传姓李名耳,我国春秋时期的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曾担任秦朝管理藏书的史官。 B . 《老子》一书又称《道德经》,共有八十一章传世,尽管其作者是否为老子尚有争议,但基本能反映老子的思想。 C . 寿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诗经》《老子》等对其都有阐释。古人认为上寿是百岁,中寿八十岁,下寿六十岁。 D . 牖,指室与堂之间的窗子。秦代以前的“窗”专指开在屋顶上的天窗,开在墙壁上的窗叫“牖”,秦时多用牖,而窗少见。
  • 3. (2022高二上·龙岩月考)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①埏以为器:黏土            ②自者无功:讨伐 B . 者不行:跃、越过           ②自者不长:夸耀 C . ①曰余食赘:同“形”,形体       ②自胜者:强壮 D . ①凿户牖以为室:门窗           ②自者明:知识
  •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北京冬奥会开幕以来,吉祥物“冰墩墩”对于我们一点不陌生,它憨态可掬的模样、现代感和科技范儿的设计,受到世界各国宾客的喜爱。 B . 本市交警大队启动“护航高考”模式,以“最高标准、最实举措、最优服务”为广大莘莘学子保驾护航,确保考生按时、安全抵达考场。 C . 近日,全国“妇孺国医堂”创建成功后,将助力我市建立健全妇幼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体系,为妇女和儿童提供优质的中医特色服务。 D . 教师应该坚守教书育人理念,应该根据少年儿童特点和成长规律,循循善诱,春风化雨,努力做到每一堂课不仅传授美德,而且传播知识。
二、语用综合题
  •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儒家人格,______。一个人,不是君子,就是小人;不是清,就是浊,其间容不得一丝儿苟且。说白了,“喻于义”的君子,就是清;“喻于利”的小人,就是浊。道家人格与此不同。老子言:“大白若辱。”这明显表明,道家不是“非清即浊”的二元论。在道家看来,纯粹的清是不存在的,清中自然含藏着浊。且只有含藏着浊的清,才可保持长久。也就是在这个意义上,老子言:“察见渊鱼者不祥。”( )。含藏,包容,才是人生正义。

    自然,我们肯定道家生存的智慧,肯定做事要符合实际,不能一味______,标榜清高,也不能将儒家的道德论完全推倒。儒家清浊分明的人格,也有至大至刚的一面,充满一种洒落的           , 儒家“舍生取义”的人格风标,令人______。但历史是复杂的,人性也是复杂的,有时不是简单的“清浊”二字所能概括。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爱憎分明         食古不化          凛然正气            登高自卑 B . 泾渭分明         胶柱鼓瑟          浩然之气            高山仰止 C . 爱憎分明         胶柱鼓瑟          凛然正气            登高自卑 D . 泾渭分明         食古不化          浩然之气            高山仰止
    2. (2) 下列填入括号中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老子只是强调,不是每一件事,都必须争出个子丑寅卯的,他叫人万事睁只眼闭只眼 B . 老子不是叫人万事睁只眼闭只眼,老子只是强调,每一件事都必须争出个子丑寅卯的 C . 老子只是强调,万事睁只眼闭只眼,不是每一件事,都必须争出个子丑寅卯的 D . 老子不是叫人万事睁只眼闭只眼,他只是强调,不是每一件事,都必须争出个子丑寅卯的
    3. (3) 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清浊”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 我是孩子的时候,在斜对门的豆腐店确乎终日坐着一个杨二嫂,人们都叫她“豆腐西施”。 B . 在外国的地摊上卖的书,到了国内摇身一变被摔成了“传世经典”,读者一再受愚弄。 C . 古人对于写文章有个基本要求,叫做“有物有序”。“有物”就是要有内容,“有序”就是要有条理。 D . “五四”至今已有二十年,今年才在全国定为青年节,这件事包含着一个重要的意义。
三、文言文阅读
  • 6. (2022高二上·杭州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文本一:

    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

    (《史记•老庄申韩列传》节选)

    文本二:

    三十辐,共一 , 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老子》第十一章)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老子》第二十四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老子》第三十三章)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 B . 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 C . 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 D . 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守藏室之史:“藏室”是藏书之所。“守藏室史”亦称“征藏史”。“征”是典掌之意,与“守”相同,就是管理周王朝图书的史官。 B . 矰,是古代用来射鸟的拴着丝绳的短箭,因拴着丝绳而能收回再次利用。后来也泛指短箭。 C . 毂:车轮中心的圆木,有洞可以插轴的部分;代指车轮或车。辐:车轮中连接轮辋和车毂的直条。 D . 《老子》又名《南华经》,全书的思想结构是道是德的“体”,德是道的“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权术上讲究物极必反,修身上力求性命双修。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本一中老子认为,品德高尚的君子时运来了就要出去做官,时运不济就和蓬草一样随风飘转。这跟儒家“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思想完全相同。 B . 文本一中孔子在告别老子后,对弟子们说的一番话,彰显了圣人虚怀若谷、温良恭俭的品格,同时也侧面烘托了老子见识远过于常人。 C . 文本二中《老子》运用三个例子来说明“有”和“无”的关系,并认为“无用”才是最大的用,正是因为有了“无”,“有”才能发挥作用。 D . 文本二中《老子》认为自以为是的人不能明辨是非,自我夸耀的人不能成就大功。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②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5. (5) 文本一中哪些地方能够表现出“老子,隐君子也”?
  • 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三十辐共一 , 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填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第十一章)

    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第二十四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第三十三章)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 , 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第六十四章)

    (《〈老子〉》四章》,选自《老子道德经注校译》)

    1. (1) 下面加点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 凿户以为室         牖:窗 B . 者无功            伐:夸耀 C . 其脆易泮                泮:同“判”,分离 D . 众人之所过           复:重复
    2. (2) 下面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 当其无,有车用        民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B . 不亡者寿        常于几成败之 C . 凿户牖为室        是圣人欲不欲 D . 为之未有            合抱之木,生毫末
    3. (3)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毂,车轮的中心部位,周围与辐条的一端相接,中间的圆孔用来插车轴。 B . 古代汉语中有些与走路有关的词语,有其特殊的含义。如“企者不立”的“企”是踮起脚后跟;“不积跬步”的“跬”是跨出一脚。 C . 寿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诗经》《老子》等对其都有阐释。古人认为上寿是百岁,中寿是八十岁,下寿是六十岁。 D . 老子,即老聃,相传姓李名耳,为我国春秋时期的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曾担任周朝管理藏书的史官,相传曾向孔子问礼。
    4. (4)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②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 8. (2021高二上·嘉兴期中)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节选自《孟子》)

    (乙)

    为学者日 , 问道者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无以为。取天下也,恒无事;及其有事也,不足取天下。

    (节选自帛书《老子》)

    (丙)

    文王观于臧,见一丈夫钓,而钓莫钓。非持其钓有钓者也,常钓也。文王欲举而授之政,而恐大臣父兄之弗安也;欲终而释之,而不忍百姓之无天也。于是旦而之大夫曰:“昔者寡人梦见良人,黑色而髯,乘驳马而偏朱蹄,号曰:‘寓而政于臧丈人,庶几乎民有瘳乎!’”诸大夫蹴然曰:“先君王也。”文王曰:“然则卜之。”诸大夫曰:“先君之命,王其无它,又何卜焉。”遂迎臧丈人而授之政。典法无更偏令无出三年文王观于国则列士坏植散群长官者不成德。列士坏植散群,则尚同也;长官者不成德,则同务也。文王于是焉以为大师,北面而问曰:“政可以及天下乎?”臧丈人昧然而不应,泛然而辞,朝令而夜循,终身无闻。

    (节选自《庄子》)

    1. (1)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辞让之心                           辞让:谦逊推让 B . 者也                              贼:伤害 C . 为学者日                           益:好处 D . 于是旦而之大夫曰             属:聚集
    2.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无为无以为                       人不仁 B . 人皆有不忍人心                 人有是四端也 C . 钓莫钓                           皆出于此乎 D . 不足取天下                       作《师说》贻之
    3. (3) 下列选项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文王观于臧

      A . 止,吾止也 B .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C .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D . 其坚不能自举也
    4. (4)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典法无更/偏令无出三年/文王观于国/则列士坏植散群/长官者不成德。 B . 典法无更/偏令无出/三年/文王观/于国则列士坏植散群/长官者不成德。 C . 典法无更/偏令无出三年/文王观/于国则列士坏植散群/长官者不成德。 D . 典法无更/偏令无出/三年/文王观于国/则列士坏植散群/长官者不成德。
    5. (5)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甲文以突然看见小孩快掉入井里时的反应为论据,论证“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由此提出人都有“四端”,进而论述“四端”对为人处世、治理天下的重要性。 B . 乙文“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以为”句中的“无为”,就是道家所提倡的“无为思想”,即顺应自然,不求有所作为。 C . 当周文王问臧地老者的治国方法是否可以在全天下推广时,臧地老者悄然走开,早上颁布实施的法令到晚上就停止了,最终也没再听人说起过。 D . 甲文综合运用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假设论证和对比论证,思路清晰,有说服力;丙文借助故事,婉曲达义,增强了说理的效果。
    6. (6)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②寓而政于臧丈人,庶几乎民有瘳乎!

  • 9.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甲)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老子》第十一章)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老子》第六十四章)

    (乙)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1. (1) 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魏王我大瓠之种

      ②我树之成而五石

    2. (2) 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①常于成而败之(     )

      A.接近     B.没有多少            C.什么 D.达到

      ②夫子固于用大矣(     )

      A.不灵活       B.不擅长          C.谦辞 D.质朴

    3. (3) 把文中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

      ②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

    4. (4) 对于“不龟手之药”,不同的人“所用”不同,一种是“”;一种是“”。
    5. (5) 惠子和庄子在对话时,各自引用了“五石之瓠” 和“不龟手之药”的事例,分别有什么用意?
    6. (6) 简要分析甲文和乙文在说理方法上的不同。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