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项 | 化学反应 | 测量依据(单位时间内) |
A | 2H2O2(l)=2H2O(l)+O2(g) | 温度、压强一定时,气体体积变化 |
B | Na2SO4+BaCl2=BaSO4↓+2NaCl | 沉淀质量变化 |
C | CO(g)+H2O(g)⇌H2(g)+CO2(g) | 温度、体积一定时,体系压强变化 |
D | H2O2+2HI=2H2O+I2 | 溶液体积一定时,I-的浓度变化 |
温度 (K) | 化学平衡常数 | |
反应I:4NH3+5O2⇌4NO+6H2O | 反应II:4NH3+3O2⇌2N2+6H2O | |
500 | 1.1×1026 | 7.1×1034 |
700 | 2.1×1019 | 2.6×1025 |
选项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解释或结论 |
A | FeCl3+3KSCN⇌Fe(SCN)3+3KCl在平衡体系中加入KCl晶体 | 溶液颜色不变 | 加入少量KCl晶体,不会影响该化学平衡 |
B | 取相同大小、形状和质量的Cu粒分别投入稀硝酸和浓硝酸中 | Cu粒与浓硝酸反应更剧烈 | 实验目的是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
C | 将20℃0.5mol·Lˉ1Na2CO3溶液加热到60℃,用传感器测定溶液pH | 溶液的pH逐渐减小 | Kw改变与水解平衡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 |
D | 用pH试纸测得相同浓度的CH3COONa溶液、NaNO2溶液的pH | CH3COONa溶液pH约为9,NaNO2溶液的pH约为8 | CH3COOH的酸性比HNO2强 |
a.25℃,0.05mol·L-1H2SO4的pH=1,0.1mol·L-1CH3COOH的pH≈2.8
b.25℃,0.1mol·L-1Na2SO4溶液的pH=7,0.1mol·L-1CH3COONa溶液的pH>7
c.温度相同时,1mol·L-1H2SO4溶液的导电能力强于1mol·L-1CH3COOH溶液的导电能力
d.中和等物质的量的H2SO4和CH3COOH,前者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是后者两倍
①请完成下表(硫酸、KI溶液体积均为5mL,淀粉溶液用量相同):
实验编号 | T/K | c(KI)/mol·Lˉ1 | c(H2SO4)/mol·Lˉ1 | 实验目的 |
I | 298 | 1 | 0.1 | 实验I和II探究温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I和III探究反应物浓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 |
II | 308 | 1 | c | |
III | T | 1 | 0.2 |
c=,T=。
②该实验中应该观察记录,为此,该实验中三种溶液混合的顺序不合理的是。
a.先将KI溶液与淀粉溶液混合,然后再加入硫酸溶液
b.先将KI溶液与硫酸溶液混合,然后再加入淀粉溶液
c.先将硫酸溶液与淀粉溶液混合,然后再加入KI溶液
FeO(s)+CO(g)=Fe(s)+CO2(g) ΔH1
Fe2O3(s)+CO(g)=Fe3O4(s)+CO2(g) ΔH2
Fe3O4(s)+CO(g)=3FeO(s)+CO2(g) ΔH3
Fe2O3(s)+3CO(g)=2Fe(s)+3CO2(g) ΔH4
上述总反应在高炉中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各阶段主要成分与温度的关系如下:
温度:250℃~600℃~1000℃~2000℃
主要成分:Fe2O3~Fe3O4~FeO~Fe
1600℃时固体物质的主要成分为,该温度下测得固体混合物中m(Fe)︰m(O)=35︰2,则FeO被CO还原为Fe的百分率为(设其它固体杂质中不含Fe、O元素)。
已知某种催化剂可用来催化反应CO(g)+3H2(g)⇌CH4(g)+H2O(g) ΔH<0。在T℃,压强为p时将1 mol CO和3 mol H2加入容积为1 L的密闭容器中。实验测得CO的体积分数χ(CO)如下表:
t/min | 0 | 10 | 20 | 30 | 35 |
χ(CO) | 0.25 | 0.20 | 0.17 | 0.15 | 0.15 |
①前10 min内,CO的平均反应速率υ(CO)=(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②达到平衡时,体系的总压强p与初始压强之比p0 , p∶p0=;
③下图是该反应CO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
图中温度T1、T2、T3由高到低的顺序是,理由是。
④45 min时,保持容器的温度和体积不变,再加入1 mol CO和3 mol H2 , 再次达到平衡时,CO的平衡转化率(填“>”、“<”或“=”)30 min时CO的平衡转化率。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序号)。
a.A点,溶液中H2CO3和浓度相同
b.pH=8时,溶液中含碳元素的微粒主要是
c.当c()=c()时,c(H+)>c(OHˉ)
②向上述pH=8.6的水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弱酸 | H2S | H2CO3 | HClO |
电离平衡常数(25℃) | K1=1.3×10ˉ7 K2=7.1×10ˉ15 | K1=4.4×10ˉ7 K2=4.7×10ˉ11 | K=1.0×10ˉ8 |
①H2S、H2CO3、HClO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②将少量CO2气体通入NaClO溶液中,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I.NO+Pt(s)=NO*
II.CO+Pt(s)=CO*
III.NO*=N*+O*
IV.CO*+O*=CO2+Pt(s)
V.N*+N*=N2+Pt(s)
经测定汽车尾气中反应物浓度及生成物浓度随温度T变化关系如图一和图二所示。
①图一中温度从Ta℃升至Tb℃的过程中,反应物浓度急剧减小的主要原因是。
②由图二知,T2℃时反应V的活化能反应IV的活化能(填“<”、“>”或“=”)。
①图像中A点正反应速率逆反应速率(填“>”、“=”或“<”);T1℃,下列说法能表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填序号)。
a.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b.体系的压强不变
c.混合气体中N2的体积分数不变 d.2υ正(CO)=υ逆(N2)
②T1℃,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c=(mol·L-1)-1。
③T2℃时,实验测得:v正=k正·c2(NO)·c2(CO),v逆=k逆·c(N2)·c2(CO2),k正、k逆分别是正、逆反应速率常数。则T2℃时k正∶k逆=1∶。
已知:反应I:4NH3(g)+5O2(g)4NO(g)+6H2O(g) ΔH1=﹣905.0kJ·molˉ1
反应II:4NH3(g)+3O2(g)2N2(g)+6H2O(g) ΔH2=﹣1260kJ·molˉ1
①该催化剂在高温时选择反应(填“I”或“II”)。
②520℃时,4NH3(g)+5O2(g)⇌4NO(g)+6H2O(g)的平衡常数K=(不要求得出计算结果,只需列出数字计算式)。
①若氨水与SO2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正盐,则此时溶液呈性(填“酸”或“碱”)(常温下电离平衡常数H2SO3:Ka1=1.3×10ˉ2mol·Lˉ1 , Ka2=6.3×10ˉ8mol·Lˉ1 , 氨水:Kb=1.8×10ˉ5mol·Lˉ1;)
②上述溶液中通入(填“SO2”或“NH3”)气体可使溶液呈中性,此时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