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南省驻马店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更新时间:2022-09-11 浏览次数:43 类型:期末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 1. (2022高一下·驻马店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儒学创始人孔子标榜“仁”为其论学主旨。仁者“爱人”,“仁”属于一种情感;以“仁”为最具普遍性的道德范畴,表明孔门教义即在于培养人的道德情感。为培养这种情感,他还提出以“孝悌”为本,即从最亲近的亲人情谊做起,由亲情、家庭与家族之情,逐步扩展到师生、朋友、君臣、僚属以至于整个国家、民族的关爱,最终达致“博施于民而能济众”的普遍境界,自始至终走的是一条情感化育之路。

    孟子以“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四种心地来解说仁、义、礼、智诸道德的起因,并将“四端”之心归属于上天赋予的人的本性。战国后期的荀子,在心性问题上持论稍异。西汉董仲舒杂糅孟、荀的观念,倡“性有善有恶”之说,但他将“性”之有不善归因于“性”中之“情”,立足点上似更接近于荀派。晚明刘宗周作为心学殿军,在阳明学说的基础之上更提出“指情言性”之说,以“情”“性”为一体而皆从属于“心”。

    儒家情性观的一个重要贡献,是突出了情感在人的道德建构中的核心地位与作用,这在西方学理中亦属罕见。道德作为人的一种行为方式,是以人际之间的精神沟通为标志的,而心灵互动又必然成为精神沟通的前提条件,故“情”之一字实不可或缺。孔子以“仁爱”为最具普遍性的道德规范,孟子以“四端”之心解说道德的发源,都足以显示儒家情性观的着力所在。这一以情感生命为道德核心的理念,在当今社会仍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道德不同于法律,它不属于强制执行的行为规范,而必须发自内心。道德失范也不是光凭制定规范即可解决,还需要从内在心灵上加以培养,除了讲明道理促其自觉之外,情感教育确系本原性的发动力。只有当人们从其实际生活中切实感受到协作互利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的好处,才会将“和协共生”奉为普世性的价值原理,并进以开启人类命运互联互通的未来前景。

    儒家重“情性”,对情性问题作了多方面探讨,其核心在于倡扬“中道”,即以“中和”的理念来调协人与世界的关系,包括各种人际关系,也包括人与自然乃至自我身心之间的诸多关系。为什么需要调协?自是因为其中杂有众多的矛盾冲突因子在。而为什么又必须立是于“中和”之道?则又缘于世界是一个整体,处理各种矛盾不应导致一体化世界的“散架”,乃要促使它重加整合,且要整合得更好也更有活力。“和实生物”,这是大千世界万象更新的基本法则,而“致中和”也就成为人们立身处世的不二法门了。

    当然,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长期持续停留于农业经济与礼教制度下的社会,“中和”之道的倡扬多偏向于以稳定既有秩序为主旨,与当今世界大力发展工业文明且以竞争乃至斗争为取向似有距离,于是“斗争哲学”取代了“中和”之道,“情性”问题也连带受到冷落。而实际上,我们处身的世界本就是个一体而又多元的世界,其整体性并不意味着铁板一块,乃常呈现为各分子间既自立而又相关联的有机构成,所谓“和而不同”即其切实的写照。在这样的结构形态中,各个人以至各群体间良性的互动可促进事物发展与更新,而恶性的拼搏则或带来严重破坏甚至导致历史的大倒退。据此,则“中和”之道似仍未丧失其存在的合理性,而“情性”的构建也就依然葆有其现实意义了。

    (摘编自陈伯海《儒家“情性”观简释》)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孔子以“仁”为其论学主旨,并认为以“孝悌”为本,能培养人的道德情感。 B . 在心性问题上,孟子与荀子有着不同的认识,董仲舒则杂糅了孟、荀的观念。 C . 解决道德失范问题,不能靠制定规范,而要靠情感教育这一本原性的发动力。 D . 处理世界各种矛盾的目的决定了在处理这些矛盾时必须立足于“中和”之道。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首段提出中心论点,然后以时间为顺序阐述了儒家情性观的演变过程,末段对此观点加以升华。 B . 文章第二段引用晚明刘宗周的“指情言性”之说,旨在论证孟子学说的超前性及阳明学说的局限性。 C . 文章除了采用总一分一总结构展开论证外,还使用了对比论证,从而使文章结构清晰且论证有力。 D . 文章还着眼于现实,关注了儒家“情性”观的当代意义,体现了“文章合为时而著”的创作理念。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生在春秋末期周王朝“礼崩乐坏”已成为事实的衰败之际,这可能是孔子特别重视情感化育作用的重要原因。 B . 三顾茅庐、七擒孟获、挥泪斩马谡,这些经典故事都说明了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因此这些故事也可以作为文章第三段的论据。 C . 人们从实际生活中能否切实感受到协作互利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的好处,是其能否将“和协共生”奉为普世性的价值原理的关键。 D . 在以竞争乃至斗争为取向的当今世界,“情性”问题虽然受到冷落,但是“情性”的构建依然葆有现实意义。
  • 2. (2022高一下·驻马店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随着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临近,“10秒”中医药体验馆正式亮相北京冬奥村。体验馆将中医药与冬奥——科技——文化主线紧密结合,以高科技手段和创新理念作为中医药深厚文化底蕴的载体,向世界展示中医之美,展示中华文明之美。据“10秒”中医药体验馆志愿者司天卓介绍,体验馆沿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生命轨迹,设置“秒懂中医”“经络探秘”“四季变换”“云游北京”“功夫打卡”等多个场景,每个场景都配有“10秒”微视频,并运用8K、5G等高科技手段,通过中医药这座文化桥梁,为世界瞩目的奥林匹克冰雪盛会增添中医药色彩,让世界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摘编自肖聪聪《探访“10秒”中医药体验馆》)

    材料二:

    多年来,奥运会与中医药已结下了不解之缘。早在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上,1500米自由泳冠军格兰特·哈克特身上拔火罐留下的红印,就吸引了全世界关注的目光。在去年的东京奥运会上,运动员身上的拔罐印再次引发热议,在全球范围内“圈粉”无数。自北京2022年冬奥会盛大开幕以来,北京延庆冬奥村有个最火的“打卡点”—中医药展示区,来自各国的运动员纷纷点赞:“中医的穴位按摩、拔罐等,我们在训练中也经常做,非常有效果。”中医药既具有科学的理论体系,也能产生理想的诊疗效果,一旦接触和了解,外国人也可能深深地爱上中医药,这是中医药在奥运会上广受追捧的重要原因。

    (摘编自秋实《让冬奥会成为展现中医药魅力大舞台》)

    材料三:

    “中医药的发展必须实事求是,既要汲取中医药丰富的养料,深入挖掘它的价值点,又要善于利用现代医学的技术和成果,讲世界都听得懂的语言,用公认的标准证明自己。”在日前中医药领域的一次研讨会上,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执行会长宋瑞霖的这番话引发共鸣。中医强调的是辨证论治、一人一方、一人一策,所以有时候做临床试验有些困难,拿不出严格的临床数据,导致很多人对中医药的疗效产生怀疑。宋瑞霖认为,中药的研发过程必须夯实证据体系,而且一定要当成一个方法学和科学问题来看待,“千万不要认为做临床试验就是用西医的那一套”。如果得不到现代化、国际化的实证医学的支持,中医药的价值就没法得到彰显并走向世界,“不管你自己认为多么好,别人不信”。

    (摘编自陈海波《拥抱现代医学,中医药要讲“世界听得懂的语言”》)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中国办奥运,是展现中医药魅力和中国文化的良机。借奥运会之力促进文化交流互鉴,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B . 奥运会是影响较广的体育赛事,奥运冠军等体育明星的喜好与生活习惯被大众广泛关注,具有很强的影响力。 C . 中医药能为运动员提供保健服务和运动伤诊疗,减缓和治愈他们的伤痛,中医运动医学大有可为、前景可期。 D . 中医做临床试验有些困难,拿不出严格的临床数据,这意味着中医药不能做临床试验,不能进行实证医学研究。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中医药体验馆打造出中医药文化传播的新范式,证明了科技手段是彰显中医药价值并促使它走向世界的关键因素。 B . 穴位按摩、拔罐等受到了外国运动员的认可,这些国家已将中医外治疗法作为运动员修复伤病和日常疗养的手段。 C . 中医药科学的理论体系和理想的诊疗效果,使外国人一旦接触就会爱上中医药,这是中医药广受追捧的重要原因。 D . 中药有效性和安全性证据不足,成为制约中医药发展的重要问题,目前在国际上推广中医药文化面临一定的困境。
    3. (3) 中医药如何才能进一步扩大在国际上的影响?请结合材料内容,提出合理的建议。
  • 3. (2022高一下·驻马店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文本一: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节选)

    施耐庵

    林冲与差拨一同辞了管营,取路投草料场来。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林冲和差拨来到草料场,只见那老军在里面向火。老军收拾行李,临了说道:“火盆、锅子、碗、碟,都借与你。”林冲道:“天王堂内,我也有在那里,你要便拿了去。”老军指壁上挂一个大葫芦,说道:“你若买酒吃时,只出草场投东大路去,三二里便有市井。”老军自和差拨回营里来。

    只说林冲就床上放了包裹絮被,就坐下生些焰火起来。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林冲道:“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寻思:“却才老军所说,二里路外有那市井,何不去沽些酒来吃?”便去包裹里取些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

    行不上半里多路,看见一所古庙,林冲顶礼道:“神明庇佑!改日来烧纸钱。”又行了一回,望见一簇人家。林冲住脚看时,见篱笆中挑着一个草帚儿在露天里。林冲径到店里。店家切一盘熟牛肉,烫一壶热酒,请林冲吃。又自买了些牛肉,又吃了数杯。就又买了一葫芦酒,包了那两块牛肉,留下些碎银子,把花枪挑着酒葫芦,怀内揣了牛肉,叫声“相扰”,便出篱笆门,仍旧迎着朔风回来。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再说林冲踏着那瑞雪,迎着北风,飞也似奔到草场门口,开了锁,入内看时,只叫得苦。原来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林冲寻思:“怎地好?”放下花枪、葫芦在雪里;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林冲把手床上摸时,只拽得一条絮被。林冲钻将出来,见天色黑了,寻思:“又没打火处,怎生安排?”想起离了这半里路上有个古庙,可以安身:“我且去那里宿一夜,等到天明,却作理会。”林冲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拨将过来靠了门。入得里面看时,殿上塑着一尊金甲山神,两边一个判官,一个小鬼,侧边堆着一堆纸。团团看来,又没邻舍,又无庙主。林冲把枪和酒葫芦放在纸堆上,又取下毡笠子,把身上雪都抖了,把上盖白布衫脱将下来,早有五分湿了,和毡笠放供桌上,却把葫芦冷酒提来,慢慢地吃,就将怀中牛肉下酒。

    正吃时,只听得外面必必剥剥地爆响。林冲跳起身来,就壁缝里看时,只见草料场里火起,刮刮杂杂地烧着。当时林冲便拿了花枪,却待开门来救火,只听得外面有人说将话来。

    林冲听那三个人时,一个是差拨,一个是陆虞候,一个是富安。林冲轻轻把石头摄开,挺着花枪,左手拽开庙门,大喝一声:“泼贼那里去!”三个人都急要走时,惊得呆了,正走不动。林冲举手,胳察的一枪,先搠倒差拔。又把头割下来,挑在枪上。回来把富安、陆谦头都割下来,把尖刀插了,将三个人头发结做一处,提入庙里来,都摆在山神面前供桌上。再穿了白布衫,系了搭膊,把毡笠子带上,将葫芦里冷酒都吃尽了,被与葫芦都丢了不要,提了枪,便出庙门投东去。

    (有删改)

    文本二:

    金圣叹这样评价林冲:算得到,熬得住,把得牢,做得彻。我这样评林冲:林冲一生,就是一个怕宇。林冲的怕,出于对现有一切包括秩序的珍惜,也出于安全感的匮乏。也许他以前不是这样,但是,自从碰上高衙内,自从他领教了一个比他强大得多的对手,感受到一种无比坚硬的存在,他的安全感就崩塌了。而丧失安全感的人,为了获得安全感,会变得什么都能忍受:不论什么样的秩序和环境,哪怕极其恶劣,对自己极其凶险,但只要稳定,可预期,他都会忍受。如花美眷的温柔乡住不成了,住到牢城营的天王堂;天王堂住不成了,住到草料场;草料场住不成了,住到荒郊古庙。只要还能下有立锥之地,上有片瓦遮身,林冲都会苟且,都会妥协,都能安顿。在这个过程中,几乎已经一无所有的林冲,还珍惜地守住絮被一类的破烂。可是,就在他一人在破庙里,在黑漆漆的夜里独自饮酒之时,大军草料场火光冲天。而他,就在破庙的门里面,听到了一场谋杀他的大阴谋。林冲至此方知,厚地高天,茫茫大宋,就是没有他的安居之所!既然这样,他也就只能丢弃了絮被,在这个世界之外,另辟一片天地,然后安身立命。这个地方,不在“率土之滨”,不在“溥天之下”,而在“水浒”,在王化之外。

    (摘编自鲍鹏山《林冲的钥匙——新说<水浒>(十二)》)

    1.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本一中酒葫芦、石头等小物件看似无用,其实牵引着各色人物出场,同时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B . 文本一明写自然环境中的风雪,实则写社会环境中高衙内的阴谋迫害,随着天气突然恶劣,林冲处境变得艰难。 C . 文本一遵循事物发展顺序,用全知视角叙述故事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整个情节一点点向最后的结局逼近。 D . 文本二认为“林冲一生,就是一个怕字”。“怕”字实际表现了林冲逆来顺受、苟且偷安和委曲求全的性格特点。
    2. (2) 据文本二,草料场起火是陆虞候、差拨等人意图谋杀林冲而实施的阴谋,并非林冲的过失造成的。试结合文本一简要分析。
    3. (3) 从珍惜地守住絮被到丢弃絮被,林冲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请找出文本一中关于絮被的具体描写并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 4. (2022高一下·驻马店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安石,临川人,好读书,善属文。擢进士上第,授淮南判官。故事 , 秩满,许献文求试馆职,安石独不求试,调知鄞县。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贷谷与民,出息以偿,俾新陈相易,邑人便之。馆阁之命屡下,安石辄辞不起,士大夫谓其无意于世,恨不识其面;朝廷每欲授之美官,唯患其不就也。神宗熙宁二年,以王安石参知政事。王安石既执政,士大夫多以为得人,吕诲独言其不通时事,大用之则非所宜。疏奏,帝眷注安石,乃诲,知邓州。诲既斥,安石益自用。吕惠卿迎合安石,建立新法,安石故力援引,骤至执政。壬辰,王安石荐吕惠卿为太子中允,司马光谏曰:“惠卿检巧,非佳士。使安石谤于中外者,皆其所为也。”光又贻书安石曰:“谄谀之士,于公今日诚有顺适之快;一旦失势,将必卖公自售矣!”安石不悦。山阴陆佃尝受经于安石,至是,应举入京师。安石问以新政,佃曰:“法非不善,但推行不能如初意,还为扰民。”安石惊曰:“何乃尔!吾与惠卿议之。”又访外议,佃曰:“公乐闻善,古所未有,然外间颇以为拒谏。”安石笑曰:“吾岂拒谏者,但邪说营营,顾无足听。”佃曰:“是乃所以致人言也。”明日,召佃谓之曰:“惠卿言:‘私家取债,亦须一鸡半豚。已遣李承之使淮南质究矣。’”既而承之还,诡言民无不便,佃说遂不行。惠卿既得志,有射羿之意,凡可以害安石者,无所不用其智。一时朝士见惠卿得君,谓可倾安石以媚惠卿,遂更朋附之。九年冬十月丙午,王安石罢。帝之,乃以使相判江宁府,寻改集禧观使。安石既退处金陵 , 往往写“福建子”三字,盖深悔为吕惠卿所误也。

    (节选自《宋史通鉴纪事本末・卷三十七・王安石变法》)

    1. (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故事 , 秩满”与“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六国论》)两句的“故事”含义相同。 B . “帝眷注安石”与“且知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两句中的“方”字含义相同。 C . “使安石谤于中外者”与“颁白者不戴于道路矣”(《齐桓晋文之事》)两句的“负”字含义不同。 D . “帝之”与“夫晋,何之有?”(《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厌”字含义不同。
    2. (2) 下列对文中加波浪线部分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进士:古代科举制度中,在皇帝主持的殿试中考试合格并被录取的考生,称为“进士”。 B . 出:由京官调任为地方官。“乃出诲”与“予出官二年”(《琵琶行》)两句中的“出”字含义相同。 C . 受经:指跟随老师研习经学。经,特指儒家作为典范的经书典籍以及解释经书的著作。 D . 金陵:与“石头城、建康”一样,是今江苏省南京市的别称。王安石曾作词《桂枝香·金陵怀古》。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王安石处事灵活。他借给百姓谷物,解决百姓急难,增加官府收入,促进官仓新陈更替,可谓一举三得。 B . 王安石备受重视。未执政前,朝廷多次下发让他就职馆阁的任命;执政后,因上疏弹劾他,吕诲被贬斥。 C . 王安石识人不明。他不听司马光的劝告,大力提拔迎合自己的吕惠卿,最终变法失败,自己只能退隐金陵。 D . 王安石驭下无方。他派李承之前去淮南调查陆佃反映的新法扰民问题,李承之欺骗了他,他却没有察觉。
    4. (4)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法非不善,但推行不能如初意,还为扰民。(见文中横线处)

      ②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谏逐客书》)

  • 5. (2022高一下·驻马店期末)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咏白海棠

    林黛玉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诗是一首咏物诗。它的写作思路是先对白海棠的外在形态进行描绘,再融入自己的情思意绪,赋予花卉活性,使物我自然契合。 B . 在刻画白海棠的形象时,诗人用“偷”“借”二字使之拟人化,既生动形象、特征鲜明,又使花有了人的灵性,有点石成金之妙。 C . 颈联将白海棠比喻为月宫仙女缝制的白色衣服,真实描写少女擦拭泪痕的情景,既写出白海棠的形神之美,又寄寓悲痛怨恨之情。 D . 娇嫩的海棠默默无语地承受西风的吹拂,独自迎来又一个黄昏。这种情景也是诗人丧母后寄人篱下,无处倾吐衷肠的情绪的外化。
    2. (2) 结合诗句,说明诗人是如何借花来表现自己纯洁坚贞的情操的。
  • 6. (2022高一下·驻马店期末)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侍坐》中“,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咏而归”展现的是一幅春风和煦、阳光融融,一群青少年散步河边,载歌载舞的游春图,使人恍如置身其间,心旷神怡。
    2. (2) 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阿房宫赋》指出“”,并不是秦国;《六国论》开篇排除武器和作战的因素,高度概括性地指出六国破灭的原因是“”。
    3. (3) 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和杜甫“”(《登岳阳楼》)同为咏叹洞庭湖广阔气象的名句,但杜诗境界更为高远。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7. (2022高一下·驻马店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回望新石器时代中华文化版图,长江、黄河          是两大文明的源头,由此滋生出中国文化圈:中原文化以仰韶文化为代表,郁郁葱葱地生长在黄河岸边;以大汶口文化为代表的黄淮流域文化,在红陶黑陶器物中散发出幽幽陈香;遍地开花在长江上中游地区的南方文化,是以湘楚文化和巴蜀文化为代表……中原文化尤其是周朝的礼乐文化         , 处在中华文化的主流地位,在形成中华民族共同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的过程中,发挥着开疆扩土莫基性和四梁八柱框架式的作用。春秋夜放花千树,战国潮急鼓声催,文化板块剧烈冲撞、雷霆激荡,地域文化交流交融,诸子百家          , 中华文明的天空因此而星光灿烂霞光万道,人类文明的星空因此而光芒四射         

    1. (1) 下列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A . 天经地义    经天纬地    粉墨登场    交相辉映 B . 毋庸置疑    博大精深    竞相登场    交相辉映 C . 天经地义    博大精深    粉墨登场    相辅相成 D . 毋庸置疑    经天纬地    竞相登场    相辅相成
    2. (2) 把文中画波浪线的散句改为整句,可适当增删字数,不能改变语意。
  • 8. (2022高一下·驻马店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通知

    经过上级主管部门验收,使我校新建图书馆、校史馆被确认全部合格。现拟向社会开放,具体信息如下。

    开放时间:我校50周年校庆当天(3月12日)。

    开放对象:参加校庆的各位校友。

    注意事项:1.入馆参观时需携带身份证;2.不扫场所码者禁止入馆。

    XX学校办公室

    2月1日

    1. (1)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2. (2) XX学校办公室准备通过校广播站宣传这则通知。现需要针对广播媒介的特点,改写这则通知,试提出修改意见。
  • 9. (2022高一下·驻马店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意象赖以存在的要素是物象。物象是客观的,它不依赖人的存在而存在,也不因人的喜怒哀乐而发生变化。但是物象一旦进入诗人的构思,就要受到两方面的加工:一方面,经过诗人审美经验的淘洗与筛选,以符合诗人的美学理想和美学趣味;另一方面,又经过诗人思想感情的化合与点染,渗入诗人的人格和情趣。经过这两方面加工的物象进入诗中才是意象。因此可以说,意象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或者     

    一个物象可以构成意趣各不相同的许多意象。同是由“云”所构成的意象,例如“孤云”,      。陶渊明《咏贫士》:“万族各有托,孤云独无依。”杜甫《幽人》:“孤云亦群游,神物有所归。”“暖云”则带着春天的感受。罗隐《寄渭北徐从事》:“暖云慵堕柳垂条,骢马徐郎过渭桥。”“停云”却带着对亲友的思念。陶渊明《停云》:“霭霭停云,濛濛时雨。八表同昏,平路伊阻。”……同一个物象,由于融入的情意不同,所构成的意象也就大异其趣。

    诗人在构成意象时,可以夸张物象某一方面的特点,以加强诗的艺术效果;也可以将另一物象的特点移到这一物象上来;还可以用某一物象为联想的起点,创造出世界上根本不存在的东西。总之,物象是意象的基础,而意象      。从物象到意象是艺术的创造。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 (2) 姜夔《扬州慢》中“波心荡,冷月无声”一句描写了清幽伤感的氛围,表达了诗人深沉的黍离之悲。试分析诗人是如何对物象“月”进行艺术创造的。
四、写作(60分)
  • 10. (2022高一下·驻马店期末)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疫情对生活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原本最让人不愿面对的要数“居家”。意外的是,突然多出的可支配时间和富余精力,让许多之前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年轻人唤醒了身体里的一项隐藏技能——种菜。在小红书搜索“阳台种菜”,种菜知识、种菜攻略、种菜工具相关笔记足足有4万多篇。豆瓣“我在阳台种菜吃”的话题下,也拥有了1400多位网友的发言,浏览量超过900万。许多人在组里分享自家阳台,晒出2022年收获的第一茬青菜。在日复一日的居家、万年抢不上菜的焦虑、生活秩序被打乱的迷茫中,对“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美好期许,或许能拯救一个无处安放的灵魂。

    上述材料能给你怎样的启示和感悟?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