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深圳实验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第一阶...

更新时间:2024-07-31 浏览次数:71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共60分。 
  • 1. (2021高一上·深圳月考) 下列考古发现中,可以说明当时社会分化、私有制产生的是(    ) 
    A . 用火痕迹 B . 石器陶器 C . 家畜村落 D . 玉器宫殿
  • 2. (2021高一上·深圳月考) 文物是历史留下的印记,也是人类存在于历史中的见证。下列文物是目前所见“中国”一词最早的实物见证的是(    )

    A . 人面鱼纹盆 B . 黑陶高柄杯 C . 猪纹陶钵 D . 何尊
  • 3. (2021高一上·深圳月考) 下图是一位同学记录的某一文化遗存的历史课堂笔记,下列关于这一文化遗存的表述正确的是(    )       
     

     距今约7000—5000年前 

     

     主要分布在黄河中游地区 

     

     典型器物是彩绘陶器 

     
    A . 居民掌握了养蚕缫丝技术 B . 以粟等为主要栽培作物 C . 出土了被称为“蛋壳陶”的黑陶 D . 属于良渚文化
  • 4. (2021高一上·深圳月考) 《左传》载:“其(指周)怀柔天下也,犹惧有外侮,捍御侮者莫如亲亲,故以亲屏周。”与此论述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 
    A . 禅让制 B . 郡县制 C . 分封制 D . 皇帝制
  • 5. (2021高一上·深圳月考)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写道:“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设五等,邦群后。布履星罗,四周于天下,轮运而辐集。合为朝觐会同,离为守臣扞(捍)城。”材料反映出西周实行分封制旨在(    ) 
    A . 奖赏开国功臣 B . 拱卫王室统治 C . 防止外族入侵 D . 团结同姓诸侯
  • 6. (2022高二上·福安月考) 据《魏书·高祖纪》载:“夏殷不嫌一姓之婚,周制始绝同姓之娶。”周人确立“同姓不婚”原则的目的在于(   )
    A . 强化礼乐制度 B . 巩固宗法制度 C . 促进民族交流 D . 控制地方诸侯
  • 7. (2021高一上·深圳月考) 《三字经》道“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周朝“最长久”的制度保障不包括(    ) 
    A . 分封制 B . 宗法制 C . 礼乐制度 D . 中央集权制度
  • 8. (2021高一上·深圳月考) “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材料中所描述的土地制度(    ) 
    A . 为氏族公社土地所有制 B . 出现于铁器广泛使用后 C . 属于封建土地私有制度 D . 实质是奴隶主土地国有制
  • 9. (2021高一上·深圳月考) 孔子曾说:“君赐食,必正席先尝之:君赐器,必熟而荐(供奉)之;君赐生,必而之:侍食于君,君祭,先饭。”由此可知,孔子(    ) 
    A . 对礼制的强调与遵守 B . 代表社会底层发声 C . 奠定中国古代的教育传统 D . 君臣关系上提倡无条件忠君
  • 10. (2022高一下·澄江开学考) 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阶层。这一做法(    )

    A . 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 B . 瓦解了宗法分封制度 C . 动摇了周王室的统治基础 D . 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
  • 11. (2022高一下·潮阳期中) 先秦诸子百家既相互辩难,也相互影响。儒家与法家主张的共通之处是(    )

    A . 重农抑商 B . 强调制度与秩序 C . 厚古薄今 D . 重视道德与人伦
  • 12. (2021高一上·深圳月考) 在秦代,以下官吏不由皇帝直接任免的是(    ) 
    A . 御史大夫 B . 啬夫 C . 郡守 D . 丞相
  • 13. (2023高一上·城中月考) 《三国志》称秦始皇“罢侯置守,设官分职,不与古同”。这是指秦朝实行了(    )

    A . 郡县制 B . 分封制 C . 井田制 D . 宗法制
  • 14. (2024高二下·汕头月考) 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    )

    A . 养子亲子权利相同 B . 血缘亲情逐渐淡化 C . 宗族利益受到保护 D . 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 15. (2021高一上·深圳月考) 汉武帝时期任太史令的司马谈,在《论六家之要旨》中指出,道家黄老“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这说明当时(   )
    A . 黄老之学符合统治需要 B . 道家学说集百家之大成 C . 社会思想领域复杂多元 D . 不同学派开始相互借鉴
  • 16. (2024高一上·大庆月考) 西汉初年的各种制度基本沿袭秦朝,但施政方针有了诸多重大调整。下列各项,属于西汉初年施政方针“重大调整”的是(   )
    A . 采取“与民休息”政策 B . 实施尊崇儒术的文化改革 C . 颁布推恩令削弱王侯势力 D . 设立直接为皇帝控制的中朝
  • 17. (2021高一上·深圳月考) 汉代的人们一般认为,死刑只能在死亡和衰落的季节执行,也就是在秋冬两季执行而不能在春季,否则就妨碍了繁殖和生长,从而引起灾害。它体现的理念主要是(    ) 
    A . 以德治民 B . 尊崇儒术 C . 天人感应 D . 人性本善
  • 18. (2023高一上·广东期中) 如图,在山东沂南县一东汉大墓,出土一块汉画像石(图为该画像石拓片),表现的是豪强地主田庄的“丰收宴享,饱饫烹宰”场景,左侧是粮仓。据此可知,当时(    ) 

     

    A . 国家政治相对清明 B . 休养生息政策成果显著 C . 农民生活比较富裕 D . 存在地方势力膨胀隐患
  • 19. (2021高一上·深圳月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特征是(    ) 
    A . 繁荣开放的社会风貌 B . 政权分裂与文化停滞 C . 民族交融与区域开发 D . 中外交流与经济发展
  • 20. (2022高二下·砚山月考) 东晋建立之初,琅琊王氏当权。此后,颍川庾氏、谯国桓氏、陈郡谢氏、太原王氏等家族相继掌权。上述材料反映了东晋(    ) 
    A . 地方出现众多割据政权 B . 士族专权 C . 宗室诸王争夺中央权力 D . 国力强盛
  • 21. (2022高一上·朝阳期中) 北魏拓跋硅即位后,采纳汉臣崔宏建议,自谓黄帝之后;据《魏书》记载,拓跋氏追溯的初祖是受封北土的黄帝嫡孙,拓跋硅及继任的三位皇帝亲往或遣使至涿鹿黄帝庙祭祀。统治者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 . 以汉文化取代鲜卑文化 B . 强调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C . 保证统治政策的连续性 D . 通过文化认同确立正统地位
  • 22. (2021高一上·深圳月考) 488年,北魏孝文帝特制令格,曲法伸情,对于身犯死罪,父母、祖父母陷入绝嗣和无人赡养者,让他们暂留在家养老送终后再执行死刑。这一规定体现了(   )
    A . 延缓了社会矛盾的爆发 B . 消除了民族交融的障碍 C . 体现了礼法结合的特点 D . 恢复了儒家的合法地位
  • 23. (2022高一上·朝阳期中) 下表为唐朝天宝前后户数和人口数变化一览表。导致这一时期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年度 

     
     

     公元(年) 

     
     

     户数(户) 

     
     

     人口数(人) 

     
     

     资料来源 

     
     

     中宗神龙元年 

     
     

     705 

     
     

     6156141 

     
     

     37140000 

     
     

     《资治通鉴》 

     
     

     玄宗天宝十四年 

     
     

     755 

     
     

     8914709 

     
     

     52919309 

     
     

     《通典·食货志》 

     
     

     代宗广德二年 

     
     

     764 

     
     

     2933125 

     
     

     16920386 

     
     

     《旧唐书》 

     
     

     德宗建中元年 

     
     

     780 

     
     

     3805076 

     
       

     《唐会要》 

     
     

     宪宗元和十五年 

     
     

     820 

     
     

     2375400 

     
     

     15760000 

     
     

     《旧唐书》 

     
     

     文宗开成四年 

     
     

     839 

     
     

     4996752 

     
       

     《旧唐书》 

     
    A . 自然灾害的频发 B . 均田制遭到破坏 C . 政治局势的影响 D . 疆域的不断缩小
  • 24. (2021高一上·深圳月考) 李世民是中国古代少有明君,当时被称为“天可汗”。主要因为(    ) 
    A . 消灭割据势力,为唐朝统一作出巨大贡献 B . 知人善任,虚怀纳谏 C . 轻徭薄赋,劝课农桑 D . 打击突厥,实行开明民族政策
  • 25. (2021高一上·肇州月考) 史学家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的宰相是委员制。”这句话可以用于说明唐朝(   ) 
    A . 宰相的职能彻底改变 B . 宰相的权力被分割 C . 宰相的品级逐渐下降 D . 宰相执政能力降低
  • 26. (2021高一上·深圳月考) 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由此可知,科举制(    ) 
    A . 解决了朋党之争 B . 推动了文化的发展 C . 体现了公平原则 D . 扩大了官吏的来源
  • 27. (2021高一上·深圳月考) 它是官僚政治进入完善和成熟时期的产物。它把朝廷的决策和行政职能分离,但决策权力本身也被分割;它与秦汉时丞相集决策与行政于一身的旧制度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奠定了中枢机构的总体格局,并为以后历代所沿用。它指(   )
    A . 郡国并行制 B . 九品中正制 C . 三省六部制 D . 猛安谋克制
  • 28. (2021高一上·深圳月考) 杜甫的诗歌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真实历史面貌,被公认为“诗史”。以下关于杜甫诗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杜甫是安史之乱的亲历者,其诗歌作品可作为信史 B . 其作品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但作为史料应加以甄别 C . 其作品通俗易懂,开创中国市民文学的先河 D . 是浪漫主义文学作品,反映了底层人民的苦难
  • 29. (2021高一上·深圳月考) 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帝“灭佛”。这反映出唐代(    ) 
    A . 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 B . 道教对社会影响最大 C . 儒学的政治地位较为稳固 D . 佛教缺乏社会基础
  • 30. (2021高一上·深圳月考) 唐朝后期,“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这则材料说的是(    ) 
    A . 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B . 宦官和朋党的矛盾 C . 文臣与武将的矛盾 D . 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 31. (2021高一上·深圳月考) 材料分析题。 

     图一:秦始皇陵兵马俑中的兵俑 

     

     图二:秦始皇陵修建者墓地瓦志(墓志) 

     瓦志上刻有“平阳”“赣榆”“东武”等地名  图三:秦始皇陵出土的刑具 

     

     根据上面秦始皇陵相关图片,请回答: 

    1. (1) 图一中的兵俑与当时哪项手工业部门直接相关?大量的兵俑与中国古代哪一制度有关?孔子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以此判断孔子对此制度的态度,并说明与孔子的哪一思想有关。 
    2. (2) 据实测,图一的兵俑平均身高为1.85米,为什么要将兵俑塑得如此高大?这是否可以证明古人的平均身高比今人高?为什么? 
    3. (3) 中国传统建筑讲究坐北朝南,而图一的兵马俑坑却在秦始皇陵东侧,而且又面朝东方。依据所学知识,试分析这一现象的原因。 
    4. (4) 图二和图三为我们了解秦始皇陵营造者的情况提供了哪些有用信息? 
  • 32. (2021高一上·深圳月考) 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三国和两晋时期,北方的匈奴、羯、氐、羌、鲜卑等少数民族开始内迁到黄河流域……各民族纷纷建立自己的政权……他们彼此征战,人民被屠杀,牛马被掠夺,城市化为废墟,田地大量荒芜,为躲避战乱,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第一次南迁的浪潮。 

     材料二: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与当地的汉人错居杂处,开始过定居生活,他们不断向汉族人民学习……民族隔阂不断消解,民族关系趋于和缓,到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 

     材料三:三国鼎立时期,魏、蜀、吴都在局部地区实现了统一,这种局部统一较之东汉末年众多军阀割据混战的状况前进了一步,也为后来的全国统一准备了条件。各国都重视发展生产,整顿政治,增强国力,促进了局部地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魏、蜀、吴三国还重视处理与少数民族的关系,进一步促进了民族大交融。 

    1. (1) 依据材料一指出“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第一次南迁的浪潮”的主要原因。这一现象导致的直接后果是什么? 
    2. (2)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魏晋以来民族交融对中华民族的发展起到的历史作用。 
    3. (3) 依据材料三,概括指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