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党的革命救国 | 清政府的改良自救 |
1894年兴中会成立 | 1901年宣布实施“新政” |
1905年同盟会成立 | 1905年废除科举考试 |
1906年萍浏醴起义 | 1906年下诏“预备仿行立宪” |
1907年镇南关起义 | 1907年下令成立资政院 |
1911年黄花岗起义 | 1908年颓布《钦定宪法大纲》 |
1911年武昌起义 | 1911年第一届内阁成立 |
材料一:清代河南地区自然灾害基本数据统计
年号 |
大水和特大水灾 |
大旱和特大旱灾 |
地震 |
冰雹 |
蝗灾 |
总计 |
年数 |
大水灾出现频率 |
大旱灾出现频率 |
颇治 |
8 |
4 |
6 |
11 |
3 |
32 |
18 |
2.3 |
4.5 |
康熙 |
18 |
15 |
8 |
12 |
7 |
60 |
61 |
3.4 |
4.1 |
雍正 |
4 |
— |
— |
1 |
2 |
7 |
13 |
3.3 |
— |
乾隆 |
11 |
8 |
3 |
5 |
6 |
33 |
60 |
5.5 |
7.5 |
嘉庆 |
3 |
2 |
8 |
2 |
3 |
28 |
25 |
8.3 |
12.5 |
道光 |
4 |
4 |
6 |
6 |
3 |
23 |
30 |
7.7 |
7.5 |
咸丰 |
— |
1 |
— |
3 |
4 |
8 |
11 |
— |
11 |
同治 |
2 |
1 |
— |
3 |
2 |
8 |
13 |
6.5 |
13 |
光绪 |
9 |
5 |
8 |
9 |
7 |
38 |
34 |
3.8 |
6.8 |
总计 |
59 |
40 |
39 |
52 |
37 |
237 |
265 |
4.4 |
6.5 |
清代河南地区受灾州县数和年平均受灾州县数
材料二:从1941年开始,地处中原的河南就开始出现旱情。民国十七年,作为当时执政的国民政府规定:“凡地方偏灾,有省政府办理急赈。”为了减轻灾民负担,在1942年的秋收,政府一次即减免五六个专区公粮45000石。1942年,河南省府制定了7项救灾方针,规定“宽筹经费,使之足以适应救灾之需要,并使款不虚糜”,并“采购大批粮食,运济灾黎”。豫省府电陕、鄂、皖等丰收省份,各本救灾恤邻之旨,对豫民入境赐予安置;经商议由中国农民银行拨给河南麦种贷款,并将用于修建龙门林场的经费转移到购买油菜种子,帮助农民恢复生产。为破除迷信,国民政府片于治蝗进行宣传,并特意组织防疫队分往各机关及各乡村巡回注射。民间力量也纷纷投入到救灾热潮中,建立救济会、收容所。
——摘编自肖宁《政权分立中的灾荒救济―1941-1944年河南救荒研究》
材料:西方美学思想的演变
——摘编自朱光潜《西方美学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任意提取一个或多个信息,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材料一:陈旉是一位云游于江苏一带自耕自足的道教学者。他严厉批评了当时士大夫耻以农学的行为,指出:“士大夫每以耕桑之事为细民之业,孔门所不学”。他的《农书》“成于绍兴十九年”,他说“是书也,非苟知之,盖尝允蹈之,确乎能其事,乃著其说以示人”。这是我国最早对长江流域和长江以南传统农业知识与技术总结和概括的农业著作,其中也夹杂着一些道教神秘主义的内容,如“祈祷巫祝”等。
——摘编自贺耀敏《中国古代农业文明》
材料二:宋元农学四大农书之中元有其三。《农桑辑要》是元政府“大司农司”组织人力遍求古今农书编写的。王祯编写的《王祯农书》由“元帝刻行”,综合黄河流域旱地耕作和南方水田耕作的生产实践和技术经验写成,并“屡屡提到南北操作方法的异同”。维吾尔族人鲁明善在任职太平路总管时,编写了《农桑衣食撮要》,该书包含有西北少数民族的一些农事活动情况。
——摘编自杜石然《论元代科学技术和元代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