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云南省弥勒市部分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8月...

更新时间:2022-09-21 浏览次数:36 类型:开学考试
一、选择题(每个小题2分,30个小题,共60分)
  • 1. (2022高二上·弥勒开学考) 某学生对中华文明的起源作了如下归纳,其中符合史实的是(    )
    A . 旧石器时代的所有古人类都已经学会用火 B . 新石器时代先人的食物主要依赖农耕生产 C . 炎黄传说已经被证实 D . 从史前墓葬品的差别中,可以透视到社会等级的存在
  • 2. (2022高二上·弥勒开学考) 社是土地之神,稷是五谷之神。古时君主为了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都要祭祀土地神和五谷神,社稷也就成了国家的象征。社稷祭祀反映的观念是(    )
    A . 以农立国 B . 以民为本 C . 封建迷信 D . 抑制商业
  • 3. (2022高二上·弥勒开学考) 春秋时期,齐相公召集诸侯在葵丘会盟。周襄王等人送来了祭肉,同时让桓公“免去下拜受赐的仪节”。但齐桓公仍按照礼仪下拜。会盟后,诸侯们订下“无有封而不告(分封要报告盟主)”等盟约。对此认识准确的是(    )
    A . 周代礼乐秩序得到维护 B . 周襄王重建绝对权威 C . 桓公霸业得到诸侯认同 D . 宗法分封制得以巩固
  • 4. (2022高二上·玉环月考) 西汉时,刺史“以小制大”,监察地方,东汉继承了这一制度。东汉灵帝年间爆发黄巾起义,四方多事,朝廷选派重臣出任刺史,称“州牧”,掌一州的军事、财政、民政大权。这一变化带来的影响是(  )
    A . 监察区“州”变成一级行政机构  B . 形成路、州、县三级制度      C . 东汉皇帝的统治地位得以巩固      D . 出现宦官与外戚交替专权局面
  • 5. (2022高二上·弥勒开学考) 下图为《魏晋汉人胡食》(画像砖),据图画内容可以推知(    )

    A . 政府改革加速少数民族汉化 B . 社会动荡导致民众生活困苦 C . 民族交融促进生活方式变迁 D . 经济发展推动饮食结构改变
  • 6. (2022高二上·弥勒开学考) 贞观四年某日,唐太宗君臣就某项策略进行朝议:(臣)温彦博以为……全其部落,顺其土俗,……授以生业,教之礼仪,数年以后悉为吾民,选其酋长,使入宿卫,畏威怀德,何后患之有?”上卒用彦博策。材料所描述的策略最有可能的是(    )
    A . 设羁縻府州 B . 设安西都护府 C . 设鸿胪寺 D . 建“翁婿"关系
  • 7. (2022高二上·弥勒开学考) 宋仁宗时,范仲淹等人上书称,科举“惟以词藻、墨义取之,加用弥封,不见姓字”,要求外郡推荐 考生“须是履行(指行为)无恶、艺业及等者”,且“不弥封试卷”。礼部考试,“已经本乡询考履行,却须弥    封试卷,精考艺业”。范仲淹等人意在(    )
    A . 强化对官员德行的考核 B . 打击士族对政权的垄断 C . 废除以诗赋取士的旧制 D . 克服凭恩荫选官的弊病
  • 8. (2022高二上·弥勒开学考) 宋代整个地主阶级统治集团,对国家财富的看法是“财富的来源不在于小农而在于豪强,兼并之家是‘为国家守财尔’”。在这种看法的影响下,宋代(    )
    A . 实行了二府三司制度 B . 将地方财政收归中央 C . 放松了对商业的监管 D . 租佃经济日益发展
  • 9. (2022高二上·弥勒开学考) 某同学在搜集葫芦岛地方史资料时,找到这样的一则史料:“在辽西走廊一带,明辽东长城的卫城、所城从西南向东北依次排开,分别是:山海关、前所、前卫、沙后所、宁远(兴城)、锦州,形成辽东军事防御体系的一段链条……”。该史料可以用来佐证(    )
    A . 明朝在东北设卫、所,对边疆实行有效管理 B . 明朝在东北设卫、所制度,扩大了地方的自主权 C . 明朝在东北设卫、所,实行了“改土归流” D . 军事防御的长城完全阻隔了长城内外的交流
  • 10. (2022高二上·弥勒开学考) 清朝,布政使、按察使、分守道、分巡道通称为“监司”,旨在监督府县各官;总督和巡抚主持本省各官的“大计”考课,府县长官也有责任督察所属;总督与巡抚之间也可“密奏”对方。这反映清朝(    )
    A . 以制衡方式防止官吏腐败 B . 有效规避了中央决策失误 C . 注重地方监察体系的建设 D . 中央下达的政令畅通无阻
  • 11. (2022高二上·弥勒开学考) “19世纪40年代初,区区一万多英国远征军的入侵,竟然迫使有80万军队的清政府割地赔款。”材料中“清政府割地赔款”的条约是(    )
    A . 《南京条约》 B . 《北京条约》 C . 《马关条约》 D . 《辛丑条约》
  • 12. (2022高二上·弥勒开学考) 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情况表明(    )
    A . 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B . 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 . 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D . 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 13. (2023高二上·北京市期中) 鸦片战争后,受西方民主启蒙思想影响的人士猛烈批判科举制;19世纪末,维新派称科举制“箍人心”,“坏人才”,“毁实业”;1905年,清政府正式废除科举制。这说明在当时科举制(    )
    A . 无法选拔优秀的人才 B . 遭到民众的普遍反对 C . 不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D . 不利于统治基础的扩大
  • 14. (2022高二上·弥勒开学考) 1898年,落第举人王某见京师大学堂有生活津贴,于是报名参加。不料,有人写对联嘲讽他,“孝悌忠信礼义廉,一二三四五六七”,意为“无耻”、“忘(王)八”。王某懊悔“失节”,竟在京师大学堂开学前夜悬梁自尽。王某的悲剧从侧面反映了(   )
    A . 传统文化良莠并存 B . “中体西用”思想盛行 C . 维新变法阻力较大 D . 民主革命即将到来
  • 15. (2022高二上·弥勒开学考) 《新青年》创办早期,以进步知识青年为读者对象,以西方近代文明为学习标杆,以思想启蒙与社会革命为传播内容,批判了国民中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号召“重估一切价值”,并确立与民主共和相适配的国家组织、社会制度与伦理秩序。可见,《新青年》创办早期(    )
    A . 找到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正确道路 B . 蕴含了进步与偏激双重属性 C . 使民主科学逐渐成为了社会共识 D . 正确反思了辛亥革命的不足
  • 16. (2023高二上·乐至开学考)   1953年9月,毛泽东指出,“抗美援朝的胜利是伟大的,是有重要意义的”,“如果不打回三八线,前线仍在鸭绿江和图们江,沈阳、鞍山、抚顺这些地方的人民就不能安心生产"。这说明抗美援朝战 争的胜利(    )
    A . 为我国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 B . 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C . 捍卫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D . 维护了“一五”计划建设成果
  • 17. (2022高二上·弥勒开学考)   1958年,毛泽东写道:“由此看来,我国赶上英美不需要从前所想的那样长的时间了,二十五年或者更多一点时间也就够了。”这一判断导致了(    )
    A . 文化大革命爆发 B . “大跃进”运动 C .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 “一五”计划制定
  • 18. (2022高二上·弥勒开学考) 下图是中国人民银行在1969年4日开始发行的第三套人民币一元券(样本),选取这幅图案作背景旨在(    )

    A . 说明我国国已成为农业现代化国家 B . 宣传党开展合作化运动的方针政策 C . 强调女性己是农村建设的主导力量 D . 倡导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风尚
  •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面的大规模的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下列成就中属于这一时期科技成就的是(    )
    A . “两弹一星”研制成功 B . 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 . “神舟五号”发射成功 D . 基本恢复国民经济
  • 20. (2022高三上·佳木斯期中) 公元前334年,马其领国王亚历山大起兵东征,吞并波斯,入侵印度。远征军中不仅有骁勇善战的将士,还有不少工程师、地理学家、哲学家等专门人才。他们一边征战,一边收集资料、绘制地图,与当地哲人交往。据此可知,亚历山大的东征(    )
    A . 造成希腊文化的断层 B . 客观上促进东西方文化融汇 C . 导致东方文明的衰落 D . 凿通了亚欧之间的商贸通道
  • 21. (2022高二上·弥勒开学考) “身在罗马,就像罗马人一样行事”这个西方谚语可以转意为成语“入乡随俗”从历史文化的角度看,该西方谚语的形成从实质上说明了(    )
    A . 罗马公民与外邦人地位相当 B . 罗马帝国的统治充满血腥 C . 罗马法的体系严谨而且完备 D . 罗马帝国的文化影响深远
  • 22. (2024高一下·阳江期末)   16世纪一位外交官说,在对东方的探险中“宗教提供了借口,而黄金提供了动机”这反映了当时(    )
    A . 寻找黄金是为了传播基督教 B . 输出黄金是殖民扩张的重要动力 C . 黄金是推行外交政策的唯一手段 D . 追求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推动力之一
  • 23. (2022高二上·弥勒开学考) 英法等国的早期殖民扩张(   )

    ①给当地人民带来巨大灾难

    ②加速了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

    ③为资本原始积累创造了条件

    ④使资本主义市场最终形成。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 24. (2022高二上·弥勒开学考) 学者朗格认为哥伦布“对异教徒的态度并不公正”,“新大陆的当地居民完全有理由把1492年10月12日这一天称作该诅咒的日子”。这一评价立足于哥伦布开辟的新航路(    )
    A . 在美洲大陆传播了基督教 B . 给印第安人带来了灾难 C . 直接成为黑奴贸易的路线 D . 造成了美洲族群的混合
  • 25. (2022高二上·弥勒开学考) 1787年宪法的起草者麦迪逊说:“(礼仪)越简单,我们在言行举止上就越是共和国人,我们就能获得更多的国家尊严。”杰斐逊也认为“必须扔掉君主制和贵族社会制度所有的浮夸礼俗”。这反映出二者(    )
    A .   极为推崇罗马的共和制 B . 希望建立共和政体 C . 对联邦的建立充满担忧 D . 政治见解截然不同
  • 26. (2022高二上·弥勒开学考)   1921年4月,列宁在《论粮食税》一书中,在论及商品交换时说“结果就会在一定的自由贸易基础上,使小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复活。这是毫无疑问的,漠视这样的事实便太可笑了。”在列宁看来,新经济政策(    )
    A . 提高了俄国农民生产积极性 B . 旨在利用商品市场发展经济 C . 必然导致俄国复辟资本主义 D . 有利于巩固俄国的工农联盟
  • 27. (2022高二上·弥勒开学考) 苏德战争爆发后,德国多次要求日军自远东夹击苏联,但日本参谋总长杉山元认为:日本的大部分兵力,现在正用于中国,北上实际上办不到。苏联得到日本暂缓“北进”的情报后,先后从远东地区西调近70万人,在保卫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等战役的关键时刻,发挥了巨大作用。这充分说明(   )
    A . 中国战场对反法西斯战争的支援 B . 中国是抗击日军的唯一战场 C . 苏联避免两线作战取得对德胜利 D . 日本国小力弱难以进攻苏联
  • 28. (2022高二上·弥勒开学考) 下图是1980~ 1995年世界贸易情况图。据此可知(   )

    A . 国际贸易冲击着民族国家的主权 B . 新兴市场经济国家贸易优势明显 C . 贸易竞争是经济技术实力的竞争 D . 冷战结束加速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 29. (2022高二上·弥勒开学考)   1884年柏林会议后,英国提出了“2C”计划,企图建立从开罗(埃及)到开普敦(南非)的纵贯非洲的帝国,法国提出了“2S”计划,打算建立从塞内加尔(西非)到索马里(东非)的横跨非洲的帝国,德国制定一套沿赤道从大西洋到印度洋的侵略计划。这些行动表明(    )
    A . 西方列强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B . 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在酝酿 C . 英德矛盾成为列强的主要矛盾 D . 列强加快瓜分非洲的进程
  • 30.   2021年金砖国家治国理政研讨会于11月2至3日在北京举办,会议回顾了金砖国家推动落实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体系的投票权和份额改革,还深入参与国际贸易、投资、气候变化、税收金融监管等领域的国际标准和准则的制定。材料意在说明金砖国家(    )
    A . 顺应了经济全球化趋势 B . 已成为多极化世界的重要成员 C . 承认世界文化的多元化 D . 积极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
二、阅读材料完成题目(共40分)
  • 31. (2022高二上·弥勒开学考) 中国古代杰出帝王往往因时因势制定民族政策,有力地推动了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建立和巩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始皇初灭六国,便迁徙天下豪富12万户到咸阳,一部分散到巴蜀等地。……将军蒙恬率大军30万人击走匈奴,取河南地,筑44个县城,徙内地罪人去居住。汉族文化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带到游牧地区,变牧地为耕地,扩大了北方边境。又征发曾犯逃亡罪的人及赘婿、小商贾为兵,取南方桂林、南海等郡,又发50万人守五岭,与土著杂居。汉族文化技术传入南方,岭南开始成为中国的领土。

    ——范文澜《中国通史》

    材料二:历代统治者为巩固自身封建统治,制定并实施治理边疆的政策。两汉时期,在边疆设立了众多郡县和属国,又在辽阔的西北边疆地区设立西域都护府。为了维护边疆地区的稳定,唐王朝确立了军镇屯成制度。唐朝政府安排边疆民族子弟学习汉族文化,并将众多汉文经典书籍领赐给边疆民族。元代,在边疆设立了宣慰司,任用大量土官,因俗而治;建立了从首都行政中枢到遥远边疆地区的驿站制度。清代,雍正皇帝在西南地区推行“改土归流”。乾隆皇帝表示:“蒙古人、汉人,同属臣民。”

    ——据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整理

    1. (1) 据材料一归纳秦始皇管辖边疆地区的措施,并指出其积极意义。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治理边疆的特点及对今天处理民族关系的启示。
  • 32. (2022高二上·弥勒开学考)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结晶、社会发展进步的缩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世纪早期的西欧,贵族居住的城堡和高耸入云的教堂成为典型建筑。贵族都有庄园法庭的司法权,这在西欧是普遍的状况。由地主贵族、俗人或僧侣,男爵或主教在一定的范围内,对那里的居民办理行政、征收赋税的制度,而国王被缩成一个阴影而已。  

    ——据马克垚《欧洲封建经济形态研究》

    材料二:在中世纪晚期的西欧,国王通过慷慨颁授城市特许状甚至以各种手段吸引手工业者和商人到自己的领地建立城市,这些城市和商人成为国王的长期盟友。……随着城市的兴起,社会对教育提出新的需求,社会上出现一股“教育热”,各级教育在规模上都有所扩大。

    ——据武寅《简明世界历史读本》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世纪早期西欧的社会特征。
    2. (2) 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城市在中世纪晚期逐渐发展为现代社会的胚细胞。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 33. (2022高二上·弥勒开学考)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题目。

    材料一: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处处提倡人性和人权,重新思考人和神的关系。他们认为人的情感和思想要摆脱神学的禁锢,尽可能走上一条自由发展之路。人文主义者指出天堂不在来世,而在现世。他们公开申明,追求个人的幸福和自由符合人性的要求。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二:路德的思想和教会成了自由的旗帜,因为路德的原则是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他将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开放的、可以按照自己心愿与神对话的信仰方式,使基督教徒获得了自由,特别容易在德国和欧洲流行开来。更为重要的是,新教置宗教和教会于政府行政和国家法律的掌管之下,从而消除了教会对于世俗权威的威胁,社会又恢复了它的秩序。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一条万古不易的定理——因此,要防止滥用权力,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

    ——【法】孟德斯鸠

    通过理想的社会契约建立起来的东西是主权而不是政府,主权总是在人民这一边,因为人民实际上就是公民的集合体。

    ——【法】卢梭

    1.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背景(原因)。
    2. (2) 指出材料二所反映的路德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宗教改革运动的意义。
    3. (3) 据材料三,概括卢梭和孟德斯鸠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启蒙运动的意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