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实高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9月...

更新时间:2022-10-26 浏览次数:36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60分)
  • 1. (2022高二上·商水月考) 商王太甲被辅佐大臣伊尹放逐,伊尹代行天子职权,这在当时不但没受到谴责,反而获得普遍赞扬;但是到了西周,周公旦辅佐成王代理政事却遭到许多非议和指责。这种变化反映出(    )
    A . 原始民主传统犹在 B . 宗法制度遭到了破坏 C . 王权观念逐渐强化 D . 家国一体观念获认可
  • 2. (2022高二下·电白期中) 有学者指出:“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二曰庙数之制;三曰同姓不婚之制。此数者,皆周之所以纲纪天下。……周人一统之策实存于是。”这一观点认为西周制度(    )
    A . 加强了中央集权 B . 体现家国同构色彩 C . 奠定大一统格局 D . 具有理想化的倾向
  • 3. (2022高二上·商水月考) 春秋时,列国之执政,多以宗族任之。秦宗族同姓见于经传记载者仅有公子絷等寥寥数人,而为秦所用并发挥重要作用的外人如百里奚、蹇叔、由余、巫豹、公孙枝、孟明视等济济一堂。这实质上说明当时(   )
    A . 秦统一过程中善用人才 B . 宗法制的藩篱有所突破 C . 秦国已建立了官僚政治 D . 士阶层的自我意识觉醒
  • 4. (2022高二上·商水月考) 秦汉时期职权最重的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东汉初年的太尉、司徒和司空等“三公”,在魏晋南北朝时已丧失实权,成为虚衔,取而代之的是中书、门下和尚书三省。推动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 . 行政事务的增多 B . 中央集权的要求 C . 皇权加强的需要 D . 世家大族的兴盛
  • 5. (2022高二上·商水月考) 秦始皇以郡县制取代分封制,对宗法血缘关系进行强力破坏,但他却自命“始皇帝”,希望家族子孙世代传袭皇位。布衣出身的刘邦成为帝王,就将天下视为私产,他与臣僚约定,“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这反映出 (    )
    A . 官僚政治逐步取代血缘政治 B . “家国同构”格局开始形成 C . 宗法观念对王权政治的影响 D . 血缘分封体制全面恢复
  • 6. (2022高二上·商水月考) 有学者研究发现:汉末宗室刺史、州牧的任命方式经历了从皇帝亲自处理到权臣把控后皇帝再安排、最终发展到地方互表乃至自称的过程。这表明当时(  )
    A . 宗室势力强势崛起 B . 察举制度受到冲击 C . 中央集权遭到削弱 D . 监察体制得以完善
  • 7. (2022高二上·商水月考) 西汉成帝时,其母王政君的兄弟王凤、王商、王立、王根等四人相继为大司马大将军,王氏封侯者前后达九人,甚至出现了“政事大小皆自凤出,天子曾不壹举手”的局面。这种现象的出现(   )
    A . 说明官吏选拔制度不完善 B . 暴露了汉初分封诸侯的弊端 C . 本质上是君主专制的产物 D . 反映了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
  • 8. (2022高二下·华宁开学考) 南北朝以来,郡县倍多于古,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户不满千,二郡分领,民少官多,十羊九牧……隋文帝罢郡级,改为州县两级制。此变动表明(   )
    A . 地方分权倾向严重 B . 地方机构设置随意 C . 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D . 地方行政制度不断完善
  • 9. (2022高二上·商水月考) 西晋时期,法律规定“竣礼教之防,准五服以制罪”,处理亲属相犯的刑事案件时,需要按照“五服”之内的血缘关系,依据当事人之间的尊卑、长幼、亲疏定罪。这体现出(   )
    A . 法家是此时的指导思想 B . 宗法制度仍占主导 C . 法律受伦理关系影响大 D . 佛、道教冲击儒学
  • 10. (2022高二上·商水月考) 隋文帝建立以尚书、门下、内史三省以及尚书省六部为核心的朝政机构。当时“朝之众务,尚书省事无不总”。由此可知,隋文帝时期( )
    A . 三省职责明确分工合作 B . 三省六部制更加完备 C . 三省尚未有效制约皇权 D . 三省的职权并不平衡
  • 11. (2022高二上·商水月考) 成语“拾遗补阙”的来源是在唐代,拾遗和补阙都是为皇帝服务的谏官的名称。拾遗指皇帝遗忘了什么,可以提醒他;补阙指皇帝有什么过失,要替他弥补。据此可知(   )
    A . 解决了君主专制的弊端 B . 实现了监察的全面覆盖 C . 皇权受到了很大的制约 D . 增进中枢决策的合理性
  • 12. (2022高二上·商水月考) 唐中宗时曾多次不经中书、门下两省而直接任命官员,但他究竟心怯,自己觉得难为情,故他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为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称“斜封墨敕”。从这一现象可以看出(   )
    A . 君主权力得到加强 B . 三省六部制名存实亡 C . 皇帝与三省之间相互制衡 D . 国家制度对皇权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 13. (2022高二上·商水月考) 公元983年,北宋设三司使,分为盐铁、户部、度支三个机构。到1003年,其下先后设有兵、胄、商税等二十多案,分理事务,事权越来越大。元丰改制,废了三司,职事大多归户部和工部,三司使改任户部尚书,受宰相领导。三司的兴废表明宋代(   )
    A . 君主专制有较强的随意性 B . 制度适应了社会需要 C . 官制设置有一定的灵活性 D . 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
  • 14. (2024高二上·赣州月考) 宋朝在州府设通判,重要州府设两名,民户少的州可以不置,但若武官任知州,则必置。通判有自己专属的衙门通判厅,与知州(府)共议政务、同署文书,“有军旅之事,则专任钱粮之责”。据此可知,设置通判的主要目的是(    )
    A . 规范地方行政 B . 防止武人干政 C . 提升军事能力 D . 削弱州府权力
  • 15. 元朝的行省辖区广阔,行省长官掌握地方军政大权,但是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长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能调动军队。这说明元代(   )
    A . 行省长官有较大独立性 B . 君主专制统治达到顶峰 C . 重视对地方官员的监察 D . 行省权力受到中央节制
  • 16. (2022高二上·商水月考) 元朝时,路、府、州县在行省督办下征集赋税,由行省汇总并将其中七成解运京师,留三成供地方支用;行省严格管束地方的经费,有权批准金额在一千锭以内的开量销。行省的这些规定(   )
    A . 有利于增加国家收入 B . 体现集权与分权的结合 C . 造成了地方积贫积弱 D . 因权力过大易滋生腐败
  • 17. (2023高二上·滁州月考) 明朝实行巡按御史和按察司双重监察体制。巡按御史由中央派遣,巡查地方行政、财务、教育、农田、水利、治安乃至风土民情;视问题轻重随即处理;或回京交有司处置;或交皇帝裁决;按察司为地方常驻监察官,以监察吏治和审理冤狱为主要职责。明朝这一体制(   )
    A . 标志巡视监察制度的开创 B . 导致监察区向行政区转化 C . 有利于监察的全面和深入 D . 完善了地方权力制约机制
  • 18. (2022高二上·商水月考) 明代,“(内阁首辅)张居正柄国,权震主。申时行继之,势犹盛。王锡爵性刚负气,人亦畏之。志皋为首辅,年七十余,耄矣,柔而懦,为朝士所轻,诟谇四起”。这实际上说明明代内阁(   )
    A . 始终是皇帝的附属机构 B . 对皇权形成了巨大威胁 C . 辅政的功能得到了体现 D . 权力因首辅而不断膨胀
  • 19. (2022高二上·商水月考) 清代前期,对于地方经济事务,先是由监察机构官员提出疑问和意见,然后由中央各部官员或各省级官员进行讨论。这些官员通常会结合管辖区的具体情况,提出解决办法,最后由主管部门汇总,向皇帝报告,经皇帝批准执行。这种做法(   )
    A . 解决了政府财政问题 B . 增强了政府管理能力 C . 反映出抑商政策松弛 D . 杜绝了经济腐败问题
  • 20. (2022高二上·商水月考) 关于清朝军机处的表述,不正确的表述是(   )
    A . 军机大臣由皇帝挑选的亲信充任 B . 军机处能接触军国机要 C . 标志着我国君主专制统治发展到顶峰 D . 军机处是中央最高行政决策机构
  • 21. (2023高二上·东莞月考) 罗马共和国时期,平民和贵族展开了长达两个世纪的斗争,斗争的成就主要体现为其间所颁布的一系列法律。恩格斯曾评论说:“氏族贵族和平民不久便完全溶化在国家中了。”这一长期斗争的结果是(    )
    A . 贵族的特权被取消 B . 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 C . 公民与贵族法律上平等 D . 自由民获得相同的权利
  • 22. (2022高三上·周至期中) 苏格拉底在《普罗泰戈拉篇》中说:“公民大众在诸如建筑、造船等问题上要请教专家,那些没有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人往往要被轰下台;但到了政府事务时,他们却准备听取任何人的意见,无论他是建筑师、铁匠、商人、船人,还是穷人或者富人,出身好的人或不好的人。”这反映出苏格拉底(   )
    A . 认为直接民主制存在弊端 B . 旨在激发公民参政热情 C . 挽救了当时雅典民主制度 D . 宣扬了人文主义的精神
  • 23. (2022高二上·商水月考) 法国著名历史学家德尔玛指出:“现代欧洲文明源于古希腊和罗马的文明,因为欧洲人从希腊那里‘继承了关于任何社会的某种概念的动力线’;而从罗马那里‘继承了一种政治的和法律的思想,一种范畴。’”对“动力线”和“一种范畴”的概括最全面、对应最准确的是(   )
    A . 人文主义思想和民主政治形式,国家尊重个人权利 B . 人民主权原则和轮番而治方式,个人尊重国家利益 C . 公民大会机制和陪审法庭监督,个人和团体的权利 D . 个人主义理想和民主社会观念,国家的权利和利益
  • 24. (2022高二上·商水月考) 公元前304年,罗马共和国司法文书聂恩·福劳维将以前由大祭司秘密保管的司法年历和司法程式汇集成《诉讼编》,并将其公之于众,使平民大众了解和学习法律成为可能。这一做法(   )
    A . 废除了野蛮法律 B . 实现了社会稳定 C . 利于缓和社会矛盾 D . 消除了贵族特权
  • 25. (2022高三上·周至期中) 中世纪,英国的议会是“一个能与王权相抗衡的机构”,而法国的三级议会则“可由国王随意召开和停开”。到17世纪末,英国议会成为权力中心,而法国专制王权达到顶峰。这说明(   )
    A . 英国国王统而不治 B . 英法君主执政风格迥异 C . 两国议会结构不同 D . 历史传统影响政治体制
  • 26. (2022高二上·商水月考) 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在“蛮族”用战火洗礼古罗马残迹的时候,基督教扮演了维修公共建筑,开凿新运河、保障供水、移民开荒、给穷人发放粮食、安置和救济灾民的角色。这表明,中世纪早期的教会(    )
    A . 积极介入世俗社会的治理 B . 着力构筑西欧人的共同信仰 C . 论证了封建制度的合理性 D . 控制了市民阶层的精神生活
  • 27. (2022高二上·商水月考) 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认为,通过一个从公民中挑选出来的机构,对公众的看法加以提炼和进行补充,以这些人的智慧,使他们能最清楚地了解真正国家利益之所在。因此,公众的声音会比他们自己直接表达更符合公共利益。这段话旨在说明(    )
    A . 采用间接民主形式有诸多优势 B . 代议制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C . 专业人士治国可避免多数暴政 D . 国家实行代议制的可能性
  • 28. (2022高二上·商水月考) 英国13世纪的《大宪章》规定除传统封建捐税外,任何赋税必须经“全国公意许可”,为取得全国公意许可,必须召开有若干贵族参加的会议。这表明当时英国(   )
    A . 国王权力受法律约束 B . 君主立宪政体逐步确立 C . 议会成为权力的中心 D . 天赋人权思想广泛流行
  • 29. (2022高二上·商水月考) 相当熟悉国民党执政当局决策内情的魏德迈,根据个人的观察得出的结论是,训政时期作为最高实力人物的蒋介石一直在四种战线上作战,“对付日本;因对付苏联而要对付中共;对付中国内部分裂的趋势……还要对付西方帝国主义”。由此可知,魏德迈认为国民党训政失败的客观原因是(   )
    A . 国民政府政治制度屡遭破坏 B . 国民党训政实质为独裁统治 C . 民族国家尚未实现独立统一 D . 国民党内派系林立组织松散
  • 30. (2022高二上·商水月考) 1933年《苏维埃暂行选举法》规定,一切剥削者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中采取“三三制”,即代表无产阶级和贫农利益的共产党员占1/3、代表小资产阶级利益的左派进步分子和代表中等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的中间分子各占1/3。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   )
    A . 中国共产党的政策服从于民族利益 B . 根据地消除了阶级剥削 C . 中国共产党代表了最广大人民利益 D . 政权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二、材料题(两大题,每题20分,共40分)
  • 31. (2022高二上·商水月考) 制度体系与意识形态建构常常受到时代因素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即通过行省官员集体开会共同负责),行省官员通常由平章、右丞、左丞、参知政事等六七人组成。……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显而易见,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材料二:纵观美国宪法诞生前的世界政治形势,封建君主制尚居绝对优势。16世纪末尼德兰革命胜利后建立的“联省共和国”,实际上是商业资产阶级和贵族联盟的寡头统治。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建立的也仅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联合专政。1787年宪法则创立了新的政体,第一条第九项规定“合众国不得授予贵族爵位”。宪法规定由人民选举总统,人民代表机构有权罢免总统。

    ——摘编自《评美国1787年宪法》

    材料三:历史课程标准的研制,新中国成立前也进行过一些探索:

    (壹)研求中国民族之演进;特别说明其历史上之光荣,及近代所受列强侵略之经过与其原因,以激发学生民族复兴之思想。

    (肆)叙述中外各时代文化之变迁;应特别说明现代政治制度,及经济状况之由来,以确立学生对于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之信念。

    ——《初级中学历史课程标准》(1932年颁行)

    1. (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元朝地方行政制度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 (2) 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美国“新的政体”的具体权力分配,并阐述其积极意义。
    3. (3) 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时局特点,简要说明《初级中学历史课程标准》如此设计的原因所在。结合所学,指出民国时期体现“民权主义、民生主义”的一部法律文件,并说明其如何体现启蒙运动的思想。
  • 32. (2022高二上·商水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发展模式的价值内核吸取了延续几千年的政治传统的经验。这种传统达到西方难以企及的历史高度:一是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国家机器和军队由中央政府掌握,而非欧洲那样由封建领主或教会掌握。二是高度的行政管理体制,官员由公正、普遍的考试制度选拔,而非西方或中东那样由世袭或门第操纵;三是政治对人民负责,体现一定的“民本主义”。

    ——摘编自俞邃《“中国模式”之我见》

    材料二:英国政体由三部分组成:国王、上院和 下院。专制制度瓦解后,上院成为权力重心。从19世纪起,重心明显向下院转移,20世纪下院成为权力重心。现代君主制的关键是立宪。从理论上讲,英王仍握有最高权力,但实际上,国王只是按政府的决定办事,其私“人行动在某种程度上也要受到政府的限制。世袭的原则不符合现代民主精神,英国人只是在事实上剥夺了上院的大部分权力,在形式上并没有触动它,使其保持了原有的尊严。民主制在20世纪的英国下院体现得相当充分。它由直接普选产生,在理论上获得了充分的合法性。在选举权方面,19世纪末已基本实现成年男子普选权,20世纪主要是使妇女取得选举权。

    ——摘编自钱乘旦《20世纪英国政治制度的继承与变异》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政治发展模式的突出特点。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从19世纪到20世纪英国政治的发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 (3)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英政治制度发展的历史启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