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陕西省榆林市第十高级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历...

更新时间:2022-11-08 浏览次数:28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2023高一上·光明月考) 大汶口文化后期墓葬中出现随葬品多寡不一的现象,多者达四五十件,寡者一件都没有。在随葬器物中,男性多生产工具和手工工具,女性多生活用具。这反映了当时(    )
    A . 生产资料私有制已经出现 B . 出现了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 C . 社会化分工达到较高水平 D . 仍然处于母系氏族社会时期
  • 2. (2024高一上·天水月考) 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这表明西周时(    )

    A . 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 B . 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 C . 宗法制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D . 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
  • 3. (2022高一上·榆林月考) 西周时国人暴动可以赶走天子而不受惩罚,直至春秋时代,国君在重大问题决策时还需要“询国人”“培万民”,国人干预“立君”“迁国”,甚至“出君”“就君”的事也屡见不鲜。这主要表明,中国早期国家(    )
    A . 制定礼乐制度促进权力认同 B . 践行“民贵君轻”的政治主张 C . 政权更迭频繁社会动荡不安 D . 君主尚未实现高度集权
  • 4. 武王伐纣成功后,为了更好地统治商朝的旧部,西周封卫康叔于殷都旧地,并允许其拥有七个包含原住民的商人氏族;封伯禽为鲁侯,并领有随迁的六个商人氏族。这反映了分封制(    )
    A . 实现了血缘与地缘的结合 B . 强调了贵族的世袭特权 C . 实现了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 . 重视对边远地区的开发
  • 5. (2022高一上·榆林月考) 春秋时期中原各国自称为“华夏”,各国间存在纷争,但无论各国关系多么敌对,它们并不称呼对方为“戎”“夷”。这一现象反映了先秦时期(    )
    A . 实现国家统一成为社会的共识 B . 农耕文明与游收文明冲突剧烈 C . 民族和文化认同观念已经出现 D . 血缘成为维系政治认同的纽带
  • 6. (2022高一上·榆林月考) 先秦时期,齐国根据土地质量的好坏和数量的多少征收赋税:鲁国根据耕地的多少征收赋税;楚国根据土地产出的多少相应的征收赋税。这些举措(    )
    A . 提高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B . 极大地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 C . 有效地缓解了土地兼并现象 D . 使得铁犁牛耕在全国得到普及
  • 7. (2022高一上·射洪期中) 大逆罪是源于秦朝的一种罪行,主要指涉毁坏皇家宗庙、山陵及宫阙等礼制性的建筑物的犯法行为,是历代刑律处罚最重的一类犯罪。秦律规定此类犯罪事实一旦确认,则不分首从一律处死,而亲属也会因此受到株连。大逆罪的这一立法精神(   )
    A . 体现了专制皇权的至高无上 B . 表明了君主专制空前加强 C . 诠释了轻罪重罚的法家思想 D . 强化了君权神授的权力观
  • 8. (2022高一上·榆林月考) 试吏法是秦朝政府通过某种测试的办法,选用地方基层有一定声望和见识的人,作为当地基层官吏的一种选任制度。这一制度(    )
    A . 打破了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 B . 有利于君主专制皇权的加强 C . 体现了古代选官制度的成熟 D . 有利于提高基层官吏的素质
  • 9. (2022高一上·榆林月考) 秦王朝建立后,为了保证统一货币政策的施行,特地铸造了一种厚重的权钱(又称法钱),面文左右两侧有“重四两”的小篆文字,穿孔上下有一定的数字符号,作为衡量的标准。权钱出土地点分布极广,除秦国故地陕西、甘肃大量出土外,在山东、山西、江苏等地都有出土。“权钱”的大量出土,反映了秦朝(    )
    A . 颁布律令长治久安 B . 推行郡县制效果明显 C . 修筑驰道沟通南北 D . 统一货币的措施得力
  • 10. (2022高一上·榆林月考) 汉初各地特别是楚、齐、赵地的文化传统仍有很大影响,东西方各处文化习俗的差异和冲突明显。为此,汉朝在东部分封诸侯王,从俗而治:在西部沿用郡县制。这表明郡国并行制(    )
    A . 带有浓厚的家天下意识 B . 易留下地方割据的隐患 C . 有利于新生政权的巩固 D . 加快了边患问题的解决
  • 11. (2022高一上·榆林月考) 到目前为止,在西汉一些皇帝及王侯墓出土了不少铁农具,出土的各式铁农具如下表所示。

    西汉皇帝及王侯墓出土的铁农具简表

    墓葬

    出土铁农具

    汉景帝阳陵

    直口镭、桦冠等

    汉宣帝陵

    镰刀、直口镭、铲、犁桦

    永城西汉梁王陵园

    凹口镭、镰刀、镢、镭等

    临淄西汉齐王陵园

    竖銎镢、凹口镭、六角锄等

    据此可知,西汉时期(    )

    A . 铸铁业由政府垄断经营 B . 冶铁技术已走向成熟 C . 小农经济得到继续发展 D . 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
  • 12. (2022高一上·榆林月考) 刘秀建立东汉王朝后,实行“退功臣而进文吏”的政策,一方面解除功臣兵权,并“保其福禄”;另一方面,又重用文人儒士治理国家。上述举措(    )
    A . 改变了藩镇割据状态 B . 形成了君臣相安局面 C . 消灭了豪强地主势力 D . 反映了皇权专制无情
  • 13. (2024高三下·湖北模拟) 《史记》纳“四夷传”(四夷,是古籍对中土以外,四方各族之泛称,即东夷、南蛮、北狄和西我的合称)于“七十列传”之中,将蛮夷民族史作为内传,视作通史的一个组成部分。这种民族史撰写体例体现了(    )
    A . 史学撰写方式的创新 B . 家国同构的基本理念 C . 宗法分封制度的瓦解 D . 多元一体的心理认同
  • 14. (2022高一上·榆林月考)   2008年8月间,在玉门关小方盘城南侧废墟中发现的褐黄色麻纸残片,约10平方厘米大小。虽是残片,隶书字迹却清晰可辨。专家考证该麻纸为汉成帝刘鹫绥和二年(公元前7年)的物品。该麻纸残片的发掘(    )
    A . 表明隶书为当时的流行字体 B . 可印证蔡侯纸是对前人成果的改进 C . 证明西汉纸已有了规模生产 D . 说明纸已成为当时主要的书写材料
  • 15. (2022高一上·榆林月考) 魏晋南北朝时,许多政治家儒玄双修,以儒学治国,以玄学自修,道教称“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而不少高僧又有高深的玄学造诣。这反映了当时(   )
    A . 儒学思想主导地位动摇 B . 玄学思想逐渐成为统治思想 C . 佛道思想社会影响扩大 D . 不同思想文化之间交流碰撞
  • 16. (2022高一上·榆林月考) 在唐代,诏赐国(李)姓比较盛行。这一时期的“诏赐国姓”有两大特点,一是武将居多,二是唐朝初创时和安史之乱后居多。由此来看,唐朝统治者“诏赐国姓”旨在(    )
    A . 冲击传统宗族观念 B . 笼络人心维持统治 C . 扩大政权统治基础 D . 实现文化心理认同
  • 17. (2022高一上·榆林月考) 下表是唐朝与周边民族交往表(部分)

    时期

    民族/地区

    方式

    具体情况

    唐太宗

    东突厥

    战争

    东突厥汗国灭亡

    吐蕃

    和亲

    文成公主入藏

    西域

    设置机构

    设安西都护府

    唐玄宗

    回纥

    册封

    册封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

    栗末轶羯

    册封

    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由上表可知唐朝(    )

    A . 致力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开发 B . 与周边民族政权的战争不断 C . 在处理民族关系上具有灵活性 D . 以军事手段征服各民族政权
  • 18. (2022高一上·榆林月考) 安史之乱以前,各边镇屯田、营田,所有权概属封建国家,收成必须全部申报中央。安史之乱以后,土地的所有权,连同经营、管理、分配的权力,全部落入地方长官的手里,出现了“将士无战守之劳,有耕市之利”的状祝。这些变化(    )
    A . 标志着唐王朝由盛转衰 B . 表明唐朝均田制走向瓦解 C . 为藩镇割据奠定物质基诎 D . 说明中央集权得到了加强
  • 19. (2022高一上·榆林月考) 唐朝定制是中书省草拟诏令,门下省审议封驳,尚书省承旨执行。后来唐太宗发现中书省、门下省长官政见不一,相互掣时,造成扯皮拖拉,于是在门下省内设政事堂,三省长官集体商议并处理军国事务,由是“鲜有败事”。这说明当时政事堂的设立(    )
    A . 扩大了封建君主的权力 B . 是高了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 C . 解决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D . 毁和了各部门之间的矛盾
  • 20. (2022高一上·榆林月考) 下表所示为唐代文学作品对两税法实施后的社会状况的记述。这可以用来说明两税法的实施(    )

    内客

    出处

    饶阳图富得州名,不独农桑别有营。日暖提筐依茗树,天阴把酒入银坑。

    《送张使君赴烧州》

    年年逐利西复东,姓名不在县籍中。农夫税多长辛苦,弃业长为贩卖翁。

    《贾客乐》

    兖洲有民家妇姓贺氏,里人谓之织女,父母以农为业,其丈夫则负担贩卖,往来于都。

    《太平广记》

    A . 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B . 减轻了农民的赋税负担 C . 提高了商人的社会地位 D . 消弭致府对农民的控制
  • 21. (2022高一上·榆林月考) 唐代僧人编著《父母恩重经》,阐明佛教并非不重视父母的养育之恩;11世纪,许多佛教学者坚称,佛教与镯家的孝道观念并不矛盾,就尽孝而言,佛教比儒家更胜一筹。这说明(    )
    A . 佛教教义重视家庭伦理 B . 佛教开始在中国传播 C . 佛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 D . 佛教完全被儒家同化
  • 22. (2024高二下·广元期末) 唐诗中有大量关于歌舞、球类、龙舟、武艺、踏青、爬山等运动的描写,并有大量描写女性运动的作品。王维有诗云:“蹴鞠(指足球)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这说明唐代(   )
    A . 社会生活充满活力 B . 女性社会地位提高 C . 诗歌出现繁荣局面 D . 统治者推崇力量美
  • 23. (2024高一上·长沙月考) 盛唐书法家张旭的草书“气势磅礴、千变万化,看似无序无法,线条与结构的空间伸缩力好像自由多变,不受约束,实际上一招一式无不法度谨严、规矩方正”。这反映了当时书法(    )
    A . 草书成为书写主流 B . 反映了政治清明的特征 C . 深受理学思想影响 D . 彰显了盛唐法度与气势
  • 24. (2024高一上·高碑店月考) 《千金方》是唐代医学名著,书中孙思邈将妇人方、儿童方置于首要位置。此书名为“千金”,并不是说其中药方价值千金,而是指“人命至重,贵于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由此可见,《千金方》(   )
    A . 体现了浓厚的人文关怀 B . 收录的药方价值较低 C . 是世界上首部国家药典 D . 在民间得到广泛传播
  • 25. (2022高一上·榆林月考) 唐朝政府曾专门设置鸿胪寺来接待各国使节和宾客,在很多地方设置商馆以招待外商,又设互市监、市舶司来掌管对外贸易。这反映出唐朝(   )
    A . 海外贸易税收占主导 B . 对外政治经济的联系加强 C . 文化影响力优势明显 D . 统治者天朝上国心态严重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4小题,共50分)
  • 26. (2022高一上·榆林月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封建社会中,知识本为贵族所专有,但因封建制度的渐趋破坏,贵族的后裔降为平民的日渐增加,知识也因而流入民间。加以王室衰微,政治无主,传统的文化渐已不能支配人心,因此独立的思潮开始抬头,这情形在春秋末期已甚显著。……诸夏文化的范围也随之扩大,并吸收相当成分的外族文化。这些新因素,更刺激新思想的产生。

    ——摘编自傅乐成《中国通史》

    材料二:“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文化繁荣的鼎盛时代。诸子学说的不少命题成为后代学说的萌芽形态,后来的学者大都从这里吸取思想材料或理论形式,进行改造和发展的工作。

    ——摘编自侯外庐《中国思想史纲》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促使春秋时期新思想产生的基本因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百家争鸣”在历史上产生的影响。
  • 27. (2022高一上·榆林月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初,匈奴越过阴山、夺取河套等地,迫使汉界退至陕北、陇东一线,统治者不得不以防御姿态应对西北边疆。经过六七十年的休养生息,社会经济增强,地方王侯势力被严重削弱,面对匈奴的强大和不断侵扰,崇尚积极有为的汉武帝实施了有力的回击,重新占据了对北方和西北方的统治权,通过修筑边塞,派兵成守,对当地进行了有效的经营。

    ——摘编自郑承燕《汉武帝对北方地区的经营及其影响》

    材料二:通过三次大规模战争,汉武帝先后收复河南地、河西走廊及漠南地区,解除了匈奴对汉朝长期以来的威胁。西汉加强边塞建设,构建了多层次的防御体系。与之相配合,朝廷组织屯田和徙民实边,“皆与犁牛”,调发数万人至西北挖渠饮水,兴修水利灌溉工程。还设置使者校尉等官职保护商旅往来和为过往使节提供食宿,由此架起了西北地区对内对外的桥梁。西汉经营西北的方针为以后历代政权开发边疆提供了基本模式。

    ——摘编自钟银梅《论汉武帝时期的西北开发》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经略西北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经略西北的影响。
  • 28. (2022高一上·榆林月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魏晋时期的“衣冠南渡”

    西晋末年,琅琊王司马睿率领一批大臣渡过长江,其中大部分是士大夫阶层和贵族阶层,史称“衣冠南渡”。这一时期北方先进的农业、手工业技术与江南传统生产技术相结合,使得江南经济迅速繁荣。北来大族大部分都是中原的高门士族,而且都是好学玄学有文化的名士,玄学一度成为江南的主流思想文化。对于北人到来,江南名士虽存在着矛盾的情绪,但文化修养与北方大族确实有很大的距离,经过碰撞交流后,他们转而软佩,甚至仿效。南北士族在文化上的融合催生了六朝时代突出的文化成就,如王義之的书法、顾恺之的绘画、南朝石刻、刘勰的《文心雕龙》、范晔的《后汉书》、葛洪的《抱朴子》、法显的《佛国记》等,皆为当时文化智慧之凝聚。以都城建康为代表的文化远播到东亚列国,对日本、韩国、朝鲜一带的文化产生深远影响。

    司马容之所以能够在江南重建政权,完全依赖的是北方的大族和江南高门士族。东晋建立以来,高门大族便架空皇权。当南朝皇帝的权力开始回归时,士族政治权力已经走下坡路,所以士族对家族利益的追求更加强烈。当国家危难之际,他们畏缩不前或者变节投敌,为国殉国者很少。

    ——摘编自贺云翻《长江文化,中华文明的壮丽篇章》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魏晋时期的“衣冠南渡”。

  • 29. (2022高一上·榆林月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武帝时,只叫地方长官每年要选举些孝子廉吏,但后来孝廉充斥仕途,别的进仕之路都为之阻塞了,于是大家都争要为孝廉。本来所谓孝廉,一种是孝子,另一种是廉吏。后来规定每郡满二十万户口的只能举一个,如是则孝廉不分,仅成一个参政入仕的资格而已,后来又请托舞弊,逼得朝廷于嘉举孝廉后再加上一番考试。如是则全失却原来察举孝廉之用意。从此以后,无论选举或考试,都是分区定额的,经济文化落后的地区和经济文化进步的地区,都一样照人口比例来考选。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唐代科举制度尚属形成时期,许多制度尚未完善。唐玄宗时宰相杨国忠之子杨喧举试明经,礼部侍郎达奚洵本不欲录取,但终图不敢得罪杨国忠而将杨喧取在高等。”唐德宗时,宰相李实向礼部侍郎知贡举的权德舆推荐私人,要求录取,权德舆未能满足,李实乃开列名单责令录取,否则就要贬官。唐肃宗时,礼部侍郎杨绾甚至要求停罢进士、明经诸科,理由是经科举所选之士,“幼能进学,皆颂当代之诗,长能博文,不越诸家之集。遂相党与,用致虚声”。唐时对科举的批评,主要集中在考生自幼专心读书应举,而所学之内容却无益于事,“所习菲所用,所用非所习”。

    ——摘编自屈超立《论科举制的政治功能——唐宋与明清的比较》

    材料三:唐代科举中,举子在考试前的请托宣传和达官闻人的荐举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并且形成了特有的“行卷”风气。据宋代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八载,“唐之举人以所业投献主司。逾数日又投,谓之温卷。盖主司可以见史才,诗笔,议论。”唐代著名人物如韩愈、杜牧、皮日休等人都有“行卷”的经历,有些还成为科场和文坛佳话。如《南部新书》卷中就记载了这样一段故事:唐代的项斯一开始并不出名,于是就将自己的作品投献给了江西的杨敬之。杨敬之十分欣赏项斯的才华,还赠诗云:“几度见诗诗总好,及观标格过于诗。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没过多久,项斯开始在长安声名远扬,第二年登进士第。

    ——摘编自胡可先《“座主”与“门生”——唐代科举与官场裙带关系》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汉代选官制的依据和方式前后有何变化?
    2. (2) 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科举制度的特点。
    3. (3) 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科举制度的影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