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射洪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22-11-29 浏览次数:40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80分)
  • 1. (2022高一上·射洪期中) 下图是一位同学记录的某一文化遗存的历史课堂笔记,下列关于这一文化遗存的表述正确的是(   )

    距今约7000—5000年前

    主要分布在黄河中游地区

    典型器物是彩绘陶器

    A . 居民掌握了养蚕缫丝技术 B . 以粟等为主要栽培作物 C . 出土了被称为“蛋壳陶”的黑陶 D . 代表文物是玉猪龙
  • 2. (2022高三上·深圳月考) 商朝时期,王室与附属国是同盟关系,是形式上的支配与被支配关系,但未必有血缘关系。到西周时期,诸侯国的主体都与王室有血缘关系,即使无血缘关系也一般通过联姻与王室形成甥舅关系。据此可知,西周时期(    )
    A . 宗法贵族政治影响力式微 B . 社会性质出现急剧转型 C . 沿袭了商朝的内外服制度 D . 有效地加强了王政统治
  • 3. (2023高一上·广东期中) 甲骨文中显示商朝的统治者几乎是每日必卜,每事必卜,许多重要的军国大事都是要由占卜来决定。如:商王盘庚迁都一事,就是通过占卜,假借神灵元龟向天下人宣称“非敢违卜”,于是迁都于殷。这反映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
    A . 宗法制度雏形已现端倪 B . 神权与王权的紧密结合 C . 政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D . 权力尚未实现高度集中
  • 4. (2022高一上·射洪期中) 观察下图,西周分封时,将同姓诸侯国与异姓诸侯国交错分布,其主要目的是(   )

    A . 分而治之 B . 巩固统治 C . 论功行赏 D . 富国强兵
  • 5. 著名作家、学者易中天认为,周是民族文明的发祥地,“从文化的角度、文明的角度讲,中华文化和中华文明的真正起源是在西周……之所以我要谈西周的政治智慧,就是要寻根,找到我们文明历史的根”。西周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是(   )
    A . 等级分明的礼乐制度 B . “封建”式的地方管理方式 C . 世代公卿的选官制度 D . “四方”臣服中央的国家观念
  • 6. (2024高一上·唐山月考) 据《史记》记载,春秋时期,楚国国君熊通要求提升爵位等级,遭到周桓王拒绝。熊通怒称现在周边地区都归附了楚国,“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乃自立,为(楚)武王”。这表明当时周朝(   )
    A . 礼乐制度不复存在 B . 王位世袭制度消亡 C . 宗法制度开始解体 D . 分封制度受到挑战
  • 7. (2024高一上·成华月考) 春秋时期,中原诸侯对南方的楚国从内心里看不起,认为是蛮夷之邦。到战国时期,特别是战国晚期,楚国就不再被视为蛮夷。这反映了战国时期(   )
    A . 南方经济赶上北方 B . 诸侯纷争逐渐缓和 C . 华夏认同观念增强 D . 夷夏矛盾基本解决
  • 8. (2024高一上·武安月考) 战国时期,一家一户的小农生产,可以养活六到九人,甚至十人,这就使得“五口之家”或“八口之家”的小农经济发展起来。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 . 铁犁牛耕的推广 B . 统一趋势日益增强 C . 商鞅变法的推动 D . 各诸侯国兴修水利
  • 9. (2024高二下·东坡期中) 有学者认为,《睡虎地秦简·为吏之道》是供学习为吏者使用的识字课本。其末尾附录的两条魏律(颁布于公元前252年)规定:商贾和经营客店者“勿令为户”,不分给他们田地、房屋;派其从军,杀牛犒赏全军时,不给他们肉吃。由此可见(    )
    A . 魏律成为秦吏准绳 B . 强制耕战成效显著 C . 秦国实行以吏为师 D . 抑商思想影响渐广
  • 10. (2022高一上·射洪期中) 有人把先秦诸子的思想描述为:“归服自然的隐士派”带着逍遥魂儿,避世寻自由;“中央集权的法制派”刻薄严苛,法度严明;“提倡节俭与互爱互利的反战派”爱好和平,讲求实际功利;“拥有无限同情心和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一股正气,平治天下。这些思想分别对应的是哪家学派(   )
    A . 儒法道墨 B . 墨儒法道 C . 法儒道墨 D . 道法墨儒
  • 11. (2023高一上·广东期中) 孟子提出天下“定于一”,荀子倡导“一天下,财万物,长养人民,兼利天下”,韩非子主张“一匡天下”。这些主张反映了(   )
    A . 儒家与法家的主张混同 B . 国家统一在思想上的体现 C . 主要学派实现了思想统一 D . 古代大一统思想初步形成
  • 12. (2022高一上·克州月考) 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这反映了秦汉以后(   )

    A . 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 B . 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 C . 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 D . 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
  • 13. (2022高一上·射洪期中) 大逆罪是源于秦朝的一种罪行,主要指涉毁坏皇家宗庙、山陵及宫阙等礼制性的建筑物的犯法行为,是历代刑律处罚最重的一类犯罪。秦律规定此类犯罪事实一旦确认,则不分首从一律处死,而亲属也会因此受到株连。大逆罪的这一立法精神(   )
    A . 体现了专制皇权的至高无上 B . 表明了君主专制空前加强 C . 诠释了轻罪重罚的法家思想 D . 强化了君权神授的权力观
  • 14. (2022高一上·射洪期中) 《荀子·君道》:“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为达到这种效果,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是(   )
    A . 统一度量衡 B . 设立太尉 C . 设立御史大夫 D . 设立丞相
  • 15. (2022高二下·华宁开学考) 秦朝时,中国完成了从“一个天下、许多国家、独立主权、供奉天子”的封建制向“一个天下、一个国家、中央集权、分级管理”的郡县制的转变。这种转变(    )
    A . 消除了与中央抗衡的地方割据势力 B . 使得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 C . 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 D . 是减少决策失误的有效途径之一
  • 16. (2022高一上·射洪期中) 秦统一全国后,实行以县统乡、以乡统里的地方基层制度。《汉书·百官公卿表上》载:“乡有三老、啬夫、游徼。三老掌教化;啬夫职听讼,收赋税;游徼,循禁盗贼。”这表明秦朝地方基层组织(   )
    A . 实行地方区域自治 B . 承担社会治理的职能 C . 属于社会经济组织 D . 官吏由皇帝直接任命
  • 17. (2023高一上·吉林月考) 司马迁写《史记》,有关战国时期东方六国的史实多有错误,而秦国的历史就相对精确详实,这是由于有关东方六国的史料缺失所致,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可能是(    )
    A . 东方六国文化相对落后 B . 秦朝统一焚烧诗书 C . 百家争鸣导致学术分歧 D . 汉武帝时独尊儒术
  • 18. (2023高一上·朝阳月考) 史载:“汉兴,接秦之弊,丈夫从军旅,老弱转粮饷,作业剧而财匮,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到汉文帝时期,国家富裕,国库充盈,以致于穿钱之绳多年不用而腐烂。这一变化的出现主要在于(   )
    A . 铁犁牛耕技术的推广 B . 盐铁官营政策的实施 C . 重农抑商政策的执行 D . 与民休息的开明政策
  • 19. (2023高一下·勃利开学考) 汉武帝时期,由尚书、中书、侍中等组成的“中朝”成为实际的决策机关,而以丞相为首的“外朝”官,逐渐成为执行政务的机关了。汉武帝之所以采用该制度是因为此制度有助于(    ) 
    A . 控制地方 B . 终结相权 C . 恢复经济 D . 加强皇权
  • 20. (2024高一上·广东开学考) 汉武帝时,朝廷制作出许多一尺见方的白鹿皮,称为“皮币”,定价为40万钱一张。诸侯王参加献礼时,必须购皮币用来置放礼物,而当时一个“千户侯”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20万钱。朝廷这种做法(    )
    A . 加强了货币管理 B . 确立了思想上的统一 C . 削弱了诸侯实力 D . 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
  • 21. (2022高一上·射洪期中) 据《后汉书·蔡伦传》记载:“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细绢)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脂、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
    A . 东汉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B . 文字记载是印证历史史实的唯一依据 C . 东汉纸取代了竹简缣帛 D . 人类需求是推动科技进步的原因之一
  • 22. (2022高二上·长安期中) 孔子是无神论者,他曾说子不语怪力乱神。而董仲舒结合阴阳家学说创造性的提出: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等学说。这一变化反映了(    )
    A . 董仲舒的学说背离儒家思想 B . 儒学已不再适应时代的要求 C . 孔子的思想不被当时所认可 D . 儒学适应社会发展做出调整
  • 23. (2022高一上·射洪期中) 东汉中期以后,皇帝大多年幼继位。皇帝年少不能亲政,实际权力控制在外戚手中,皇帝长大后,便依靠宦官铲除外戚势力,宦官因此又掌握朝政。宦官专权的局面实质上反映了(    ) 
    A . 君主专制的没落 B . 君主专制的强化 C . 宦官与外戚相互争斗 D . 豪强地主的发展
  • 24. (2022高一上·射洪期中) 东汉灭亡后出现三国鼎立局面,随后西晋虽统一全国,但不久又陷入分裂,此后的东晋、南北朝时期,多个政权并立。这一时期,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特征是(   )
    A . 民族交融与繁荣开放 B . 经济发展与文化停滞 C . 民族融合与区域开发 D . 政权分裂与民族融合
  • 25. (2022高一上·汤原期中) 晋室南迁,衣冠南渡,为了仰仗随司马氏东迁的中原士族,司马皇族极力拉拢世家大族如王姓大族,“王与马共天下”,上层士族通过九品官人法不断掌控朝政,占据高位,寒门庶族只能居于下位,这一时期成为门阀政治的代表时期。这反映出当时( )
    A . 封建君主专制得到强化 B . 豪强大族政治影响力大 C . 选官重视家族经济基础 D . 考试选官制度已经确立
  • 26. (2022高一上·射洪期中) 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提到,北朝有位士大夫曾对他说:“我有一儿,年已十七,颇晓书疏,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无不宠爱,亦要事也。”此时距孝文帝“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已六七十年。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 北魏政权的制度改革很不彻底 B . 颜之推对鲜卑的习俗高度认同 C . 北朝因民族交融呈现文化多元 D . 鲜卑语成为了北方的通用语言
  • 27. (2023高一下·勃利开学考)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水稻由原来的直播变成育秧移栽,并且普遍实行麦稻兼作,还发展种桑养蚕、培植果树、种植药材等产业。这表明(   )
    A . 南方赋轻役稀,社会相对安定 B . 南方商业活跃,城市经济繁荣 C . 江南开发加速,农业多种经营 D . 经济重心南移,租佃关系发展
  • 28. (2022高二上·衡阳期末) 汉唐盛世皆是帑藏丰实,充斥汉武太仓的是“陈陈相因”的粟,玄宗开元时的公私仓廪则是“稻米流脂粟米白”。引起政府储粮从“粟”到“稻米、粟”这一变化的主要条件(   )
    A . 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B . 交通运输不断发展 C . 洲际物种交流的影响 D . 政府均田成效显著
  • 29. (2022高一上·射洪期中) 有学者认为,与汉代的中外朝制度相比,唐朝建立的三省六部制,为解决皇权和相权的矛盾提供了一种较为科学的方式。所谓“科学”实质是指(   )
    A . 通过分散相权保证皇权独尊,又调动了宰相的积极性 B . 三省的长官各司其职,分工较为科学合理 C . 唐中央政府通过三省六部制建立了一套科学的行政体系 D . “皇权下的民主”,是现代分权制度的雏形
  • 30. (2022高一上·射洪期中) 关于黄巢起义前藩镇的作用,宋人认为:“世言唐所以亡,由诸侯之强,此未极之理。夫弱唐者,诸侯也。唐既弱矣,而久不亡者,诸侯维之也。”材料( )
    A . 肯定了藩镇对唐统治的积极作用 B . 认为藩镇是唐衰落灭亡的重要因素 C . 基本否定了藩镇对唐统治的作用 D . 认为藩镇对唐统治有正反双重作用
  • 31. (2022高一上·射洪期中) 《新唐书》记载:“(给事中)掌待左右,分判省事,察弘文馆缮写雠校之课。凡百司奏抄,侍中既审,则驳正违失。诏敕不便者,涂窜而奏还。”据此判断,给事中供职于( )
    A . 御史台 B . 中书省 C . 门下省 D . 尚书省
  • 32. 如表为古代中国不同时期对官员选拔与管理的规定。它反映了这三个时期(    )

    时期

    概况

    西周

    以“六德”(即知、仁、圣、义、中、和)与“六行”(即孝、友、睦、姻、任、恤)作为选拔官吏的标准。

    秦朝

    秦律中规定了考课原则——“五善”,“一曰忠信敬上,二曰清廉毋谤,三曰举事审当,四曰喜为善行,五曰恭敬多让”

    唐朝

    唐玄宗时制定的监察法规——《六察法》,六察中的第一察便是“察官人善恶”。

    A . 细化考察标准,凸显以德为先 B . 选拔官员唯德取人,任人唯贤 C . 儒家伦理观始终居于支配地位 D . 重视官员道德品行,知刑懂法
  • 33. (2022高一上·克拉玛依月考) 有学者研究指出,汉代骆驼文物寥寥无几,且形象非常稚拙或粗糙;唐代则出现大量骆驼文物,骆驼两侧挂有袋囊长颈瓶、毡毯等,非常写实。骆驼形象的变化表明(   )

    A . 汉代骆驼尚未进入中原 B . 唐代丝路贸易日趋繁荣 C . 三彩制作技艺日趋成熟 D . 汉唐经济格局变化明显
  • 34. (2022高一上·射洪期中) 康有为说隋代书法的情况是:“隋碑内承周、齐峻整之绪,外收梁、陈绵丽之风,故简要清通,汇为一局,淳朴未除,精能不露。”又说:“隋碑风神疏朗,体格峻整,大开唐风。”康有为认为隋朝书法(   )
    A . 以南方的秀美为主要特点 B . 淳朴峻整趋向单调 C . 具有融会性与过渡性特征 D . 风格保守缺乏创新
  • 35. (2023高一下·定远开学考) 东晋孙绰(chuò)认为,僧侣出家,弘法修道,是光宗耀祖,是无上之孝行。葛洪在《抱朴子》中说:“欲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由此可知(   )
    A . 儒学独尊的局面仍未被打破 B . 儒学社会地位相对稳固 C . 儒、释、道三教合一局面形成 D . 佛、道挑战儒学正统地位
  • 36. (2022高一上·射洪期中) 关于宋太祖赵匡胤之死,不同史籍有不同记载。根据如表,能被认定为历史事实的是(   )

    史籍

    历史记载

    (北宋)文莹

    《续湘山野录》

    太祖向赵光义嘱托事宜后便就寝,宫人还能听到太祖鼾声。宋太祖鼾声在五鼓天时消失,太祖去世。赵光义在太祖灵前接受继位遗诏。

    (南宋)李焘

    《续资治通鉴长编》

    太祖召赵光义进宫嘱托事宜。宫人远看赵光义不时离开座位好像有避让行为。不久,太祖用柱斧戳地,大声与晋王说话。次日太祖去世,后来晋王赵光义继位。

    A . 太祖去世前赵光义未入宫 B . 赵光义蓄意谋杀宋太祖 C . 赵光义与太祖发生了争执 D . 赵光义最终成为继位者
  • 37. (2023高二下·平城期末) 宋初,中央规定“诸路转运使、副及州郡长吏并不得擅举人充部下官。如有阙员处,当以状闻”,后又由中央派遣文官出“知州”“知县”“列郡各得自达于京帅,以京官权知”。宋廷这些做法(   )
    A . 表明政治均势格局逐渐瓦解 B . 顺应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 C . 体现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D . 暴露了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弱化
  • 38. (2023高三上·阜新月考) 辽宋夏金近400年的对峙格局中,宋朝以据有“中土”、代后周政权之正统自居;辽圣宗专作《传国玺诗》宣扬“天子符瑞”尽归于辽;金太祖则诏告天下“今欲中外一统”。其间虽有争战,但“战”是统一之战,“和”是“君臣”“叔侄”之和。这反映出该时期(    )
    A . 民族交融逐步消解民族差异 B . 正统之争成为战争的根源 C . 和平交流是民族关系的主流 D . 政权并立中呈现出内聚性
  • 39. (2022高一上·射洪期中) 王安石变法有如下措施:青黄不接时,政府借钱或粮食给农民;农户可纳钱代役;鼓励兴修水利;清丈土地,分九等田地收取赋税;等等。这些措施(   )
    A . 以实现富国强兵为目的 B . 属于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C . 旨在扭转农业衰败趋向 D . 必然遭到地主富商反对
  • 40. 1005年宋辽之间签订“澶渊之盟”,1141年宋金之间签订“绍兴和议”,两者相同影响是(   )
    A . 促进了黄河流域的开发 B . 维持了相当一段时期的和平 C . 减轻了中原人民的负担 D . 推动了中外贸易的发展
二、材料题
  • 41. (2022高二上·衡阳期末)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羯族人石勒建立了后赵国,重用“博涉经史”的汉族人张宾为谋主,言听计从;派官员到各地劝课农桑;还设立太学和郡国学,并且建立秀才、孝廉试经之制来选拔官员;前秦苻坚任用寒门人士王猛,按照汉法改革政治,发展经济、文化,并亲临太学,考查学生的经义优劣,奖励儒生。随着游牧民族的南下,畜牧及与其有关的生产技术也传到了中原地区。《齐民要术》记载,牛、马、骡等牲畜的饲养、役使方法逐步为汉人所接受,并且汉人也采用了烧烤兽肉、奶酪为饮料的胡人习俗。胡语、胡戏、胡歌、胡乐、胡舞等也广泛流传开来。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修订版)

    材料二:“李唐起自西陲,历事周隋,不唯政制多袭前代之旧,一切文物亦复不闻华夷,兼收并蓄。”北朝的胡人君主,都有大单于和中国皇帝的双重身份。唐太宗继承了同样的传统,身兼中国大皇帝和草原上天可汗。在“回纥以南,突厥以北”有特辟的交通路线引向长安,号称“参天可汗道”。唐朝周边的许多地区实际上仍由原来地方族群的领袖管理,他们有“大都督”“大都护”这一类的名称,甚至还加上唐室中央政府的官衔。

    ——摘编自许倬云《说中国:一个不断变化的复杂共同体》等

    材料三:643年,吐蕃赞普松赞干布迎娶唐朝文成公主,特地在今拉萨河畔的红山上,为她修建了红山宫。……红山宫就是布达拉宫的前身。……达赖五世圆寂后,布达拉宫再次扩建。康熙帝特派114名汉、满工匠进藏,参加扩建工作。这样,才有了今天看到的布达拉宫。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选修6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魏晋时期民族交融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积极作用。
    2. (2) 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唐朝前期处理民族关系的特点。列举除“和亲”以外的其他对少数民族采取的措施。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