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复习专题:记叙...

更新时间:2022-10-31 浏览次数:159 类型:复习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 1. (2022七上·丰南月考)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各题。

    冬 景

    贾平凹

    早晨起来,匆匆到河边去,一个人也没有,那些成了固定歇身的石凳儿,空落着,连烫烟锅磕烟灰留下的残热也不曾存,手一摸,冷得像被烙铁烫了一样的生疼。

    堤下的渡口,小船儿依然系在柳树上,却不再悠悠晃动,横了身子,被冻固在河里。船夫没有出舱,吹着他的箫管,若续若断,似乎不时就被冻滞了;或者嘴唇不再软和,不能再吹下去,便在船旁的冰上燃一堆柴火。什么时候,火堆不见了,冰面上出现一个黑色的窟窿,水咕嘟嘟冒上来。

    一只狗,白茸茸的毛团儿,从冰层上跑过对岸,又跑过来,它在冰面上不再是白的,是灰黄的。后来它就站在河边被砸开的一块冰前,冰里封冻了一条小鱼,一个生命的标本。狗便惊奇得汪汪大叫。

    田野的小路上,驶过来一辆拉车。套辕的是头毛驴,样子很调皮,公羊般大的身子,耳朵上、身上长长的一层毛。主人坐在车上,脖子深深地缩在衣领里,不动也不响,任毛驴跑着。落着厚霜的路上,驴蹄叩着,干而脆地响,鼻孔里喷出的热气向后飘去,立即化成水珠,亮晶晶地挂在长毛上。有拾粪的人在路上踽踽地走,用铲子捡驴粪,驴粪却冻住了。有人在沙地里扫树叶,一个沙窝一堆叶子,全都涂着霜,很容易抓起来。扫叶人手已经僵硬,偶尔被树枝碰了,就伸着手指在嘴边,笑不出来,哭不出来,一副不能言传的表情,原地吸溜打转儿。最安静的,是天上的一朵云,和云下的那棵老树。

    吃过早饭,雪又下起来了。没有风,雪落得很轻、很匀、很自由,在地上也不消融,虚虚地积起来,什么都掩盖了。本质,连现象都模糊了。天和地之间,已经没有了空间。

    只有村口的井,没有被埋住,远远看见往上喷着蒸气。小媳妇们都喜欢来井边洗萝卜,手泡在水里,不忍提出来。

    这家老婆婆,穿得臃臃肿肿,手上也戴了蹄形手套,在炕上摇纺车。猫儿蜷在身边,头尾相接,赶也赶不走。孩子们却醒得早,扒在玻璃窗上往外看。玻璃上一层水汽,擦开一块,看见院里的电线,差不多指头粗了:“奶奶,电线肿了。”

    “那是落了雪。”奶奶说。

    “那你在纺雪吗?线穗子也肿了。”

    他们就跑到屋外去,张着嘴,让雪花落进去,但那雪还未到嘴里就化了。他们不怕冷,尤其是那两只眼睛。他们互相抓着雪,丢在脖子里,大呼小叫。

    一声枪响,四野一个重重的惊悸,阴崖上的冰锥震掉了几个,哗啦啦地在沟底碎了。

    麦苗在厚厚的雪下,叶子没有长大来,也没有死了去,根须随着地气往下掘进。几个农民站在地边,用手抓着雪,吱吱地捏个团子,说:“好雪,好雪。冬不冷,夏不热,五谷就不结了。”他们笑着。

    雪还在下着,好大的雪。一个人在雪地里默默地走着,观赏着冬景。前脚踏出一个脚印,后脚抬起,脚印又被雪抹去。前无去者,后无来人,他觉得有些超尘,想起了一首诗,又道不出来。“你在干什么?”一个声音问道。

    他回过头来,一棵树下靠着一个雪柱。他吓了一跳,那雪柱动起来,雪从身上落下去,像脱落掉的锈斑,是一个人。

    “我在作诗。”他说。“你就是一首诗。”那个人说。

    “你在干什么?”“看绿。”

    “绿在哪儿?”“绿在树枝上。”

    树上早没有了叶子,一群小鸟栖在树枝上,一动也不动,是一树会唱的绿叶。“还看到什么吗?”“太阳,太阳的红光。”

    “下雪天没有太阳的。”“太阳难道会封冻吗?瞧你的脸,多红;太阳的光看不见了,却晒红了你的脸。”

    他叫起来了:“你这么喜欢冬天?!”“冬天是庄严的、静穆的,使每个人去沉思,而不再轻浮。”

    “噢,冬天是四季中的一个句号。”“不,是分号。”

    “可惜冬天的白色多么单调……”“哪里!白是一切色的最丰富的底色。”

    “可是,冬天里,生命毕竟是强弩之末了。”“正是起跑前的后退。”

    “啊,冬天是个卫生日子啊!”“是的,是在做分娩前准备的伟大的孕妇。”

    “孕妇?!”“不是孕育着春天吗?”说完,两个人默默地笑了。

    两个陌生人,在天地一色的雪地上观赏冬景,却也成了冬景里的奇景。(有删改)

    1. (1) 文中先后描写了三幅冬景,生动展现了北方山村在茫茫白雪中的情致。请仿照示例给另外两幅画面命名。

      示例:画面一:郊外闲冬图

      画面二:

      画面三:

    2. (2) 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手一摸,冷得像被烙铁烫了一样的生疼。

      ②“奶奶,电线肿了。”

    3. (3) 贾平凹的散文往往在平淡朴实的语言中表达深邃的哲思。文章最后一段的“奇景”之说寄寓了作者哪些情思?
  • 2. (2020七上·慈溪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柿树,故乡的一颗美人痣

    刘福田

           ①秋阳,拂去蒙在尘封往事的灰土,一树挂满红灯笼的柿子,让些许已经逝去的记忆,清晰而敏感起来……

           ②老家的秋,灿烂如火,在地头田畔三三两两生长的柿子树,绿丰收。光影流动间,那一颗颗红红的柿子,挑开了记忆中的层层帷幕,满脑子里闪现的全是老家后院那棵大柿子树……

    ③据父亲讲,那棵柿子树至少已60岁高龄了。它高大的树干就有8米多高,巨大的墨绿色树冠,覆盖着地面方圆将近十平方米,棕褐色树皮已经斑斑驳驳,树心部分已空了。攀在地面的庞大树根像神话中龙的利爪,扎根在我家院后。

           ④每年春天,柿子树抽梢了,长出茂密的嫩叶,叶片枝头缀出点点乳白色花蕊。春风徐徐吹来,一阵阵浓烈馨香,沁人心脾,细小的花蕊招蜂引蝶,勤劳的蜂蝶呼朋结伴而来,为柿子树做媒传粉。

           ⑤入夏,雨后初霁,几声蝉鸣,那泛着浓绿光亮的树枝叶间,已点缀着时隐时现的小柿子,青青的小果粒像挂在碧空中的绿珍珠,让我们围着老柿子树屏息心醉。

           ⑥秋天,踏着细雨和凉风而来,那挂满枝头的柿子日渐成熟,棕褐色的小果皮已发出诱人的光泽,站在树底下,仰望着枝头沉甸甸的柿子,总禁不住童年口馋的诱惑。放学时,围着柿子树,捡着砖头块猛砸树干,有时也扛个竹竿敲打,偶尔掉下来个柿子,伙伴们就遍地寻找争抢 , 只要柿子一到手,也不用水洗便咬上几口,涩涩的苦味顿时溢满口腔,数不清吐了多少次,但还手握着,那种苦涩,填充了我童年的好多时光。

           ⑦直到爷爷把柿子打下来,奶奶用温水把它洗净,储藏在保持温水的大锅里,两三天后,爷爷就让奶奶拿出来给我和弟弟还有我的小伙伴们吃。显然,我的亲朋邻居也就都随着奶奶的方巾尝到了甘甜清爽的柿子。

           ⑧爷爷常说,    。现在想来,爷爷的心也像这棵柿树一般,慈祥而深沉。

           ⑨柿树和老屋一样,是故土的象征。而我更愿意把它看成是一颗美人痣,长在思乡人的心上,永远不能剔除。

    1. (1) 阅读全文,根据文意填空。

      文章朴实无华,于娓娓叙述中蕴含着浓浓的人情、乡情。先通过父亲的口说出大柿子树的年龄,接着对它进行详细描写,继而按照顺序,写“柿子树”的动人故事;最后由树到人,写了(填主要事件),自然地引出爷爷耐人寻味的一番话。

    2. (2) 结合语境,根据要求赏析语句。

      有时也扛个竹竿敲打,偶尔掉下来个柿子,伙伴们就遍地寻找争抢……(划线词“偶尔”“遍地”有何表达效果?)

    3. (3) 请以爷爷的口吻,写出从柿子的成长历程中获得的人生感悟,将第⑧段空缺处补写完整。
    4. (4) 结合全文说说文章结尾的妙处。

      “柿树和老屋一样,是故土的象征。而我更愿意把它看成是一颗美人痣,长在思乡人的心上,永远不能剔除。”

  • 3. (2020七上·慈溪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奔跑的小狮子

    行立梅

    她常回忆起八岁以前的日子:风吹得轻轻的,花开得漫漫的,天蓝得像大海。妈妈给她梳漂亮的小辫子,粹梢上扎蝴蝶结,大红,粉紫,鹅黄。给地穿漂亮的裙,裙摆上镶一圈白色的滚边儿,还有鞋头上缀着花朵的红皮鞋。

    妈妈带她去动物园,看猴子爬树,给鸟喂食。妈妈给她讲童话故事,讲公主一睁开眼睛,就看到王子了。她问妈妈,我也是公主吗?妈妈答,是的,你是妈妈的小公主。

    可是有一天,她睁开眼睛,一切全变了样。妈妈一脸严肃地对她说,从现在开始,你是大孩子了,要学着做事。妈妈给她端来一个小脸盆,脸盆里,泡着她换下来的衣裳。妈妈说,自己的衣裳,以后要自己洗。

    正是大冬天,水冰凉彻骨,她瑟缩着小手,不肯伸到水里。妈妈在一边,毫不留情地把她的小手按到水里面。

    妈妈也不再给她梳漂亮的小辫子了,而是让她自己胡乱地用皮筋扎成一束,蓬松着。她去学校,别的小朋友都笑她,叫她“小刺猬”。她回家对妈妈哭,妈妈只淡淡说了一句,慢慢就会梳好了。

    她不再有金色童年。所有的空余,都被妈妈逼着做事,洗衣,扫地,做饭,甚至,去买菜。第一次去买菜,她攥着妈妈给的钱,胆怯地站在莱市场门口。她看到别的孩子,牵着妈妈的手,一蹦一跳地走过,那么地快乐。她小小的心,在那一刻,涨满疼痛。她想,我肯定不是妈妈亲生的。

    她回去问妈妈,妈妈没有说是,也没有说不是。只是埋头挑拣着她买回来的菜,说,买黄瓜,要买有刺的,有刺的才新鲜,明白吗?

    她流着泪点头,第一次懂得了悲凉的滋味。她心里对自己说,我要快快长大,长大了去找亲妈妈。

    几个月的时间,她学会了烧饭、炒菜、洗衣裳。她也学会,一分钱一分钱地算账,能辩认出哪些蔬菜不新鲜。她还学会,钉纽扣。

    一天,妈妈对她说,妈妈要出趟远门。妈妈说这话时,表情淡淡的。她点了一下头,转身跑开。等她放学回家,果然不见了妈妈。她自己给自己梳漂亮的小辫子,自己做饭给自己吃,日子一如寻常。偶尔地,她也会想一想妈妈,只觉得,很遥远。

    再后来的一天,妈妈成了照片上的一个人。大家告诉她,妈妈得病死了。她听了,木木的,并不觉得特别难过。

    半年后,父亲再娶。继母对她不好,几乎不怎么过问她的事。这对她影响不大,基本的生存本领,她早已学会,她自己把自己打理得很好。如岩缝中的一棵小草,一路顽强地长大。

    她是在看电视里的《动物世界》时,流下热泪的,那个时候,她已嫁得好夫婿,日子过得很安稳。动物世界中,一头母狮子拼命踢咬一头小狮子,直到它奔跑起来为止。她就在那会儿想起妈妈,当年,妈妈重病在身,不得不硬起心肠对她,原是要让她迅速成为一头奔跑的小狮子,好让她在漫漫人生路上,能够很好地活下来。

    1. (1) 文章一开始写小女孩八岁时,母亲对她百般呵护,有何用意?
    2. (2) “妈妈在一边,毫不留情地把她的小手按到水里面”一句中“毫不留情”一词表现了这位母亲当时怎样的心理。
    3. (3) 结合上下文,说说你对“她流着泪点头,第一次懂得了悲凉的滋味”这句话的理解。
    4. (4) 文章的标题往往蕴含深意,根据你的阅读经验,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标题《奔跑的小狮子》的理解。
  • 4. (2022七上·麒麟月考)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大力水手”托举深空梦想

    2021年5月29日,搭载着天舟二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三运火箭发射成功。

    与敦实憨萌的”胖五”一一二也就是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相比,长征七号遥三运载火箭的身材显得修长。但事实上,它总长53.1米,比”胖五”要短3米多。作为新一代高师生联谊会 可靠、高安全的中型液体运载火箭,长征七号是为满足搭载天舟系列货运飞船的专属需求量身研制。因其”两级半”的构型,仅从外形来看,它比”胖五”的”一级半”构型更匀称,如果说”胖五”像举重运动员,长征七号则更像健身房里的教练。

     ”力气大”是空间站建设对长征七号火箭最基本的要求。虽然不如”胖五”体态雍容,但长征七号的起飞重量达到了597吨,近地轨道运载能力达到13.5吨,跻身中国火箭”四大力士”之列,是名副其实的”大力水手”,达到了国外同类火箭先进水平。

    ”大力水手”这一次的任务,就是将满载大批物资的天舟二号货运飞船送到预定轨道。为了”力气大”,长征七号使用动力更强劲的液氧煤油做燃料,还将助椎器主捆绑结构的安装间隙由5毫米压缩到4毫米,这不仅减少了火箭飞行时的振动,也增加了助推传力。

    这一次,长征七号又一次成功升空,为空间站天和核心舱送去生活物资、实验设施和推进剂,拿下了中国空间站工程建造阶段承上启下的又一重要环节。按照空间站在轨建造任务规划,到2022年底,我国将连续实施11次发射任务,其中4次货运飞船发射都将由长征七号火箭”承运”。”环环相扣,就像接力赛跑,每次任务的成败都关乎中国空间建造计划能否顺利实施。”长征七号运载火箭试验队主任设计师徐利杰说。

    细心的人们会发现,这一次火箭点火的瞬间,”大力水手”的尾部没有出现因四氧化二氮不充分燃烧而形成的红色”烟雾”,取而代之的是如同棉花般的”白烟”。那是因为长征七号装备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液氧煤油发动机,煤油在不充分燃烧条件下,产生的颗粒和水蒸气混合凝结,形成的”烟雾”呈白色。仅此一项技术改进,长征七号的推力提高了60%。

    ”成功是我们唯一的选项。”火箭总设计师程堂明用这句话来表明自己的信心和决心。长征七号团队瞄准空间站建设,以精益求精的铸”箭”精神和万无一失的严谨作风,全力以赴为使命和荣誉而战。

    (选自新华网《月下飞天舟二号飞行任务全解读》,有删改)

    1. (1) 文中”大力水手”指的是(    )。
      A .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 B . 天舟二号货运飞船 C . 新型液氧煤油发动机 D . 长征七号遥三运载火箭
    2. (2) 作者说长征五号”敦实憨萌”,长征七号”身材”修长”,这样表达的好处是(   )
      A . 具体详实 B . 生动形象 C . 科学严谨 D . 简洁明了
    3. (3) ”如果说”胖五'像举重运动员,长征七号则更像健身房里的教练。”这句话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
      A . 打比方、作比较 B . 打比方、分类别 C . 下定义、作比较 D . 下定义、打比方
    4. (4) 透过火箭总设计师程堂明说的”成功是我们唯一的选择”,你看到了中国航天员怎样的精神品质?
  • 5. (2022七上·麒麟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苦瓜

    肖复兴

    ①原来我家有个小院,院里可以种些花草和蔬菜这些活儿,都是母亲特别喜欢做的。把那些花草蔬菜侍弄得姹紫媽红,是把自己的儿女收拾得眉清目秀、招人眼目,母亲的心里很舒坦。

    ②那时,母亲每年都特别喜欢种苦瓜。其实,这么说并不准确,是我特别喜欢苦瓜。刚开始,是我从别人家里要回苦瓜籽,给母亲种,并对她说:”这玩意儿特别好玩,皮是绿的,里面的瓤和籽是红的!”我之所以喜欢苦瓜,最初的原因就是它里面的瓤和籽格外吸引我。苦瓜结在架上,母亲一直不摘,就让它们那么老着,一直挂到秋风起时。越老,它们里面的瓤和籽越红,红得像玛瑙、像热血、像燃烧了一天的落日。当我掰开苦瓜,兴奋地注视着这两片像船一样盛满了鲜红欲滴的瓤和籽的瓜时,母亲总要眯缝起昏花的老眼看着,露出和我一样喜出望外的神情,仿佛那是她老人家的杰作,是她才能给予我的欧·亨利式的意外结尾,让我看到苦瓜最终这一落日般的血红与辉煌。

    ③再以后,我发现苦瓜做菜其实很好吃。无论做汤,还是炒肉,都有一种清苦味。那苦味,格外别致,既不会传到肉或别的菜上,又有一种苦中蕴含的清香和苦味淡去的

    ④像喜欢院里母亲种的苦瓜一样,我喜欢上了苦瓜青椒肉丝这道菜。每年夏天,母亲都会经常从小院里摘下沾着露珠的鲜嫩的苦瓜,给我炒一盘苦瓜青椒肉丝。它成了我家夏旧饭桌上的一道经久不衰家常菜。

    ⑤自从这之后,再也见不到苦瓜瓤和籽鲜红欲滴的样子了,是因为再等不到那时候了。

    ⑥这道菜,一直吃到我离开了小院,搬进了楼房。住进楼房,我依然爱吃这道菜,只是再吃不到母亲亲手种、亲手摘的苦瓜了,只能吃母亲亲手炒的苦瓜了,一直吃到六 年前母亲去世。

    ⑦如今,我依然爱吃这道菜,只是母亲再也不能为我到厨房去亲手将青嫩的苦瓜切成丝,再拿起炒锅亲手将它炒熟,端上自家的餐桌了。因为常吃苦瓜,便常想起母亲。其实,母亲并不爱吃苦瓜。除了头一次,在我一再的怂恿下,勉强动了几筷子,皱起眉头,便不再尝试。母亲实在忍受不了那股子异样的苦味。她说,苦瓜还是留着看红瓤红籽好。可是,每年夏天当苦瓜爬满架时,她依然为我炒一盘我特别喜欢吃的苦瓜青椒肉丝。

    ⑧最近,看了一则介绍苦瓜的短文,上面有这样一段文字” 苦瓜味苦但它从不把苦味传给其他食物 用苦瓜炒肉 、 焖肉 、 炖肉 其肉丝毫不沾苦味 故而人们美其名曰’君子菜’。”

    ⑨不知怎么搞的,看完这段话,我想起了母亲。

    (有删改)

    1. (1) 第自然段中的”那苦味,格外别致”指的是(    )。
      A . 苦瓜的气味经久不衰。 B . 苦瓜有一种苦中蕴含的清香。 C . 苦瓜有一种苦味淡去的清新。 D . 苦瓜不会把苦味传给其他食物,有独特的清香和清新。
    2. (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作者引用介绍苦瓜的文字,它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    )。
      A . 总结全文 B . 呼应开头 C . 升华主题 D . 承上启下
    3. (3) 结合短文,从句中加点的词语里,你体会到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①母亲总要眯缝起昏花的老眼看着,露出和我一样喜出望外的神情。

      ②它成了我家夏日饭桌上的一道经久不衰家常菜。

    4. (4) 分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5. (5) 请从写作方法和表达的情感两个方面评析短文以”苦瓜”为题的好处。
  • 6. (2022七上·长顺月考) 现代文阅读

    送春

    宗璞

    ①说起燕园的野花,声势最为浩大的,要数二月兰了。它们本是很单薄的,脆弱的茎,几片叶子,顶上开着小朵小朵简单的花。可是开成一大片,就形成春光中重要的色调。阴历二月,它们已探头探脑地出现在地上,然后忽然一下子就成了一大片。一大片深紫浅紫的颜色,不知为什么总有点朦胧。房前屋后,路边沟沿,都让它们占据了,熏染了。看起来,好像比它们实际占的地盘还要大。微风过处,花面起伏,丰富的各种层次的紫色一闪一闪地滚动着,仿佛还要到别处去涂抹。

    ②没有人种过这花,但它每年都大开而特开。童年在清华,屋旁小溪边,便是它们的世界。人们不在意有这些花,它们也不在意人们是否在意,只管尽情地开放。那多变化的紫色,贯穿了我所经历的几十个春天。只在昆明那几年让白色的木香花代替了。木香花以后的岁月,便定格在燕园,而燕园的明媚春光,是少不了二月兰的。

    ③许多人不知道二月兰为何花,甚至语文教科书的插图也把它画成兰花的模样。兰花素有花中君子之称,品高香幽。二月兰虽也有个兰字,可完全与兰花没有关系,也不想攀高枝,只悄悄从泥土中钻出来,如火如荼点缀了春光,又悄悄落尽。我曾建议一年轻画徒,画一画这野花,最好用水彩,用印象派手法。年轻人交来一幅画稿,在灰暗的背景中只画有一枝伶仃的花,又依照“现代”眼光,在花旁画了一个破竹篮。 ④“这不是二月兰的典型姿态。”我心里评判着。二月兰是一大片一大片的,千军万马。身躯瘦弱,地位卑下,却高扬着活力,看了让人透不过气来。而且它们不只开得隆重茂盛,尽情尽兴,还有持久的精神。这是今春才悟到的。

    ⑤因为病,因为懒,常几日不出房门。整个春天花开花谢,来去匆匆,有的便不得见。却总见二月兰不动声色地开在那里,似乎随时在等候,问一句:“你好些吗?”

    ⑥又是一次小病后,在园中行走。忽觉绿色满眼,已为遮蔽炎热作准备。走到二月兰的领地时,不见花朵,只剩下绿色直连到松墙。好像原有的一大张绚烂的色彩画,现在掀过去了,卷起来了,放在什么地方,以待来年。

    ⑦我知道,春归去了。

    ⑧在领地边徘徊了一会儿,忽然意识到二月兰的忠心和执著。从春如十三女儿学绣时,它便开花,直到雨潺风僽,春深春老。它迎春来,伴春在,送春去。古诗云“开到荼靡花事了”,我始终不知荼靡是个什么样儿,却亲见二月兰蓦然消失,是春归的一个征兆。

    ⑨迎春人人欢喜,有谁喜欢送春?忠心的、执著的二月兰没有推托这个任务。

    1. (1)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 . 燕园里最主要的野花是二月兰。 B . 作者不满意年轻人的画稿,是因为年轻人运用了现代派艺术手法。 C . 本文主旨主要是赞颂二月兰的坚韧和顽强。 D . “迎春人人欢喜,有谁喜欢送春?忠心的、执著的二月兰没有推托这个任务。”这句话是说二月兰面对春天的离去十分欣喜和快乐,它准备迎接夏天的到来”。
    2. (2) 第③段中提到兰花,在这里起什么作用?
    3. (3) 为什么说二月兰是“忠心的、执着的”?
  • 7. (2022七上·长顺月考) 现代文阅读

    玉白菜

    李世营

    ①杨石头南山采石,采了半辈子,偶得一彩石,青白相间,纯净天然,状若白菜,稍经打磨便光泽鲜亮。杨石头携带回家,视若珍宝,闲暇时常拿出把玩,取名“玉白菜”。

    ②有一日,杨石头老伴身体不舒服,到县城医院检查,医生说心脏异常,必须做一个大手术,手术费和医药费算下来要好几万,这可愁坏了杨石头。儿女们都在外地打拼,杨石头不想给他们添麻烦,就惦记起自己的“玉白菜”来。

    ③杨石头带上“玉白菜”,找到县城石头坊的老板赵德茂,请他估个价。杨石头和赵德茂并不陌生,两人早年曾一起在南山采石场当石匠。后来杨石头听说赵德茂结识了不少大人物,承包南山采石场发了财,生意越做越大,从当地扩展到周边几个县。

    ④赵德茂托起“玉白菜”,先是一惊,接着微微一笑,看了两眼就随手撂在桌子上。“老杨,亏你干了半辈子采石匠,这能算上品奇石?看在我们往日的情分上,你在难处急用钱,我给你顶码价,五千。”

    ⑤杨石头的脸,立马羞成柿子红。他带着“玉白菜”悻悻返回医院,医生却给他一个好消息。杨石头老伴的病情,经省城来的专家复诊,已确认并不需要做手术,采用普通治疗手段就能痊愈。经过这场风波,老伴虽然没事,杨石头却有了心结。此后,那个“玉白菜”,他再没侍弄过。

    ⑥没想到两个月后,赵德茂竟主动上门,还带来两瓶三十年的陈酿,一句一个“杨哥”,直喊得杨石头脑袋发蒙。

    ⑦赵德茂问起“玉白菜”,说上次没看仔细,还想再过过眼。拿到“玉白菜”,赵德茂掏出放大镜,从色泽到纹理仔细端详了好久。“杨哥,这石头虽不是绝佳上品,但也是个好看的玩意儿,成色不错。而且‘玉白菜’,就是‘遇百财’,招财纳宝寓意好啊!我想买来送给一位新交的朋友,他名字里正好有个‘玉’字。五万,怎么样?”

    ⑧杨石头拿过“玉白菜”,沉吟不语。赵德茂有点急了“:价格你还可以抬,但看在往日的情分上,可一定得卖给我!”

    ⑨突然,杨石头的手机响了。接通电话,他先是三个“哦”,接着是三个“好”。挂了电话,杨石头拿出旱烟袋,燃上一袋,吧嗒吧嗒抽了几分钟。“怎么样啊,兄弟?”迎着赵德茂乞求的眼神,杨石头像是下定了决心。他磕磕烟灰,把旱烟袋往腰间一别,说:“上品也好,普通石头也罢,我决定不卖了。”

    ⑩赵德茂失望而去。

    ⑪三天后,杨石头独自一人带着“玉白菜”坐车去了县城,费了一番周折,找到县长的办公室。县长开了门,一见杨石头,又惊又喜地说“:爹,您咋来了?”

    ⑫杨石头不言语,大步进屋,取出“玉白菜”,双手捧着放到办公桌上。屋里沙发上坐着的赵德茂,脸色霎时变得通红,他偷偷瞄了一眼放在脚边的袋子,里面是一份没来得及送出的厚礼。

    原来三天前杨石头接的那通电话,就是小儿子杨玉洁打来的。儿子被组织上安排到家乡任职,特地打电话向父亲报告喜讯。

    窗外一抹阳光洒进屋子,照得“玉白菜”熠熠生辉。如今的“玉白菜”,上面比三天前多了两行醒目小字:清白坚贞,两袖清风。那字迹,熟悉的人一看就知道,是杨石头刻碑常用的魏碑体。

    ⑮“儿子,得守住这八个字啊。”抽着旱烟的杨石头心里默默念叨着,笼在头上的那一片旱烟雾,久久不散

    1. (1) 本小说围绕“玉白菜”展开故事,下列对故事情节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 杨石头偶得彩石并取名“玉白菜”    ② 杨石头想卖“玉白菜”给老伴治病

      ③ 杨石头拒绝德茂高价购买“玉白菜”    ④ 杨石头把“玉白菜”送给儿子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③②④ C . ②③④① D . ①②④③
    2. (2) 下列对第⑭⑮两段划波浪线句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⑭段的环境描写烘托出杨石头豁然开朗的心境。 B . 第⑭段的环境描写能突出此刻“玉白菜”所象征的清白坚贞,两袖清风的美好品质。 C . 第 ⑮段划波浪线句描写久久不散的烟雾,烘托出杨石头对儿子能否守住这八个字的忧心忐忑。 D . 两处环境描写前后呼应,讽刺了当下官场就如污浊的烟雾般,而为官清廉就如一缕阳光。
    3. (3) 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小说以“玉白菜”为标题的好处。
  • 8. (2022七上·黄冈月考) 阅读朱自清的散文《春》的节选部分,回答问题。

    ①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②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③小草偷偷地从土地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④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⑤“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着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的卖弄清脆的歌喉,唱出婉转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的响着。

    1. (1) 选文第③④⑤段分别描绘了哪几幅图画

      ③段

      ④段

      ⑤段

    2. (2) 选文第④段从哪些感觉角度来写景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举出一例说说它的表达效果。
  • 9. (2022七上·黄冈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后生可畏

    刘斌立

    ①我第一次去鉴睿律师楼,就注意到了前台旁边多了一张不怎么和谐的小桌子。一个大男孩模样的小伙子,睡眼惺忪地在那捧着厚厚的《刑法》,有一页没一页的翻着

    ②我问律师楼的合伙人李信,他一脸嬉笑地回答“这孩子他爸是我们律师楼的大客户,也是老朋友了。他想让他儿子考律师,非得要我们把这孩子安排在这打杂,一边让他看书备考。其实我们啥事也没给他安排,让他自己在那天天待着呢。”

    ③“哦,这孩子看着还挺老实的。”我随口应和道。

    ④“老实您可别小瞧这小子,听他爸说,他一心要当摇滚乐手,跟着一个不靠谱的摇 滚

    乐队干了两年的鼓手。”老李边说边摇着头。

    ⑤后来我再去律师楼的时候,都会下意识地看看这个叫常远的“摇滚”男孩,他也是经常应景似得挺朋克,一会夹克上带钉,一会头发颜色又变了。

    ⑥那年律考后没几天,我去律师楼办事,发现常远那桌子没了,人也没了踪影。问道老李,没想到老李苦笑着说“那小子跑了,据说和一个摇滚乐队跑到青海茫崖矿区那边,在矿区的一个小镇上的酒吧里演出呢。他爹差点没气背过去,已经发誓不管他了。”

    ⑦我又惊讶又好笑,随着老李附和道“现在的年轻人啊”。

    ⑧一年以后一天,我突然接到鉴睿律师楼李信律师的微信。“还记得那个玩摇滚乐的男孩吗他又回来了这次主动来求我,要继续准备考律师,还在我这打杂看书。我也是服了“

    ⑨“您就当浪子回头吧,兴许真考上了,您也是积德了。”我回复了微信,也不忘 调侃地加了几个坏笑的表情。

    ⑩之后,因为工作的关系,我离开了那座城市,也与律师楼和老李少了很多的 交集。

    ⑪青海茫崖的矿难,突然成为了这个国家的头条新闻。部分矿务局领导受贿私自 外包矿坑,私人小矿主违规野蛮开采,导致了一次灭顶的矿难。在矿难中死去的矿工遗孀,因为没有基本的合同和安全保险凭据,无法获得赔偿,更无人愿意替他们去争取权利。

    ⑫就当矿难的悲哀正在褪去的时候,媒体上一个很不起眼报道终于被我看到了。一个名叫常远的律师,带领着自己的小团队义务承揽下了所有死难矿工的索赔事务。这条很小的信息,却因为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名字而让我震惊

    ⑬我立刻致电李信律师的时候,他确认道“没错,就是他,我也很佩服这小子。”

    ⑭“您觉得他接这个案子是为了出名吗”我问道。

    ⑮“还真不是。你记得他曾经在青海一个矿区的酒吧演出过一段时间吧。”老李继续说道。“那地方就在茫屋。听常远的爸说,常远在那生活的一段时间,很了解矿工们的生活 状况。他自己后来跑回来要继续考律师时就跟他爸说,以后要帮请不起律师的穷人打官司。”

    ⑯我听老李说完这些,沉默了许久,最后,我发自内心地说了一句“后生可畏啊!”

    ⑰电话那头老李肯定地重复道“后生可畏!”

    1. (1) 文中写到常远的哪些经历请按顺序补充完整。

      →被迫备考律师→ → 帮助穷人打官司 

    2. (2) 读文中画线的句子,完成下列题目。

      ⑴简析第①段中划线句子的描写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一个大男孩模样的小伙子,睡眼惺忪地在那捧着厚厚的《刑法》,有一页没一页的翻着。

      ⑵第⑫段中划线句子为什么说“我”对常远的名字熟悉而又陌生

    3. (3) 联系小说内容分析,常远的哪些品质让“我”和老李觉得“后生可畏”?
    4. (4) 小说主人公是常远,作者却以大部分内容写“我”和老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 10. (2022七上·鹿邑月考) 现代文阅读

    母爱,踩着云朵而来

    父亲对我说∶“你妈现在在家门口都能送路。”母亲小声争辩∶“是夜里黑,看不见嘛。”母亲去亲戚家做客,夜里搭顺风车回来。车子停在离家半里路的河对岸,过了新修的桥,就到家了。可她却找不着回家的路,稀里糊涂地踏上了相反的方向,越走离家越远,幸好遇到晚归的同村人,把她送回家。

    母亲老了,这是不争的事实,她再也不像以前那般利索和能干了。我看着母亲,百感交集,想起了多年前与她相关的一件事,我一直觉得那是个奇迹。

    那年,我在外地上大学,第一次离家上百里,就像独自敲涉在沙漠里,想家想得厉害,便写了一封家书,字里行间满是孤寂。母亲不识字,让父亲念给她听,听完,她竟一刻也坐不住了,决定坐车来学校看我。

    母亲从未出过远门,大半军子只圆在她那一亩三分地里。可她决心已下,谁也阻拦不了。地去地里拔了我爱吃的萝卜,烙了我爱吃的糯米饼,用雪菜烧了小鱼……临出发前,她还特意穿了做客的衣服——一件鲜艳的碎花绿外套。母亲考虑得周到,她不想给在大学里念书的女儿丢脸。

    左持右掮的,母亲上路了。那时从家去我的学校,需要在中途转两次车。到了终点站还要走十多里路。我上学报到时,是父亲一路陪着的,上车下车,穿街过迭,直转得我头晕,根本分不清东南西北,记不住路

    然而我不识字的母亲,却准确无误地找到了我的学校。我清楚地记得,那是秋末的一天,黄昏来临,风起,校园里的梧桐树凯下片片金黄的叶。最后一批菊花在秋风里,燃尽了最后一把热情,贵的脸蛋、红的脸蛋,笑得满是皱褶。我在教室里看完书,正要收拾东西回宿舍,一扭头,竞看见母亲站在窗外,冲着我笑。我以为是眼花了,揉揉眼,千真万确,是母亲啊!她穿着鲜艳的碎花绿外套,头上扎着方格子三角巾。三角巾被风撩起,黄昏的余晖为母亲镜上了一层橘粉色,她像是踩着云朵而来。

    那日,我的宿舍里像过节一般。女生们个个都有口福了,她们吃着母亲带来的大萝卜,吃着小鱼,还有糯米饼,不住地说∶“阿姨,好吃,太好吃了。”而母亲,只是拘谨地坐着,拘谨地笑着。那会儿,一定有风吹过一片庄稼地,母亲淳朴安然得犹如一棵庄稼。

    一路上,母亲是如何上车下车,又是如何七弯八拐到达我们学校的;后来,她又是如何在偌大的校园里,在那么多的教室中找到我的,都成了谜。

    我曾问过母亲,但她始终笑,不答。现在我想,这些问题根本不需要答案,因为她是母亲,所以她的爱能踩着云朵而来。

    (作者∶丁立梅,有删改)

    1. (1) 文章主要记叙了有关母亲的哪两件事请简要概括出来。
    2. (2) 画线句“我入学报到时,是父亲一路陪着的,上车下车,穿街过巷,直转得我头晕,根本分不清东南西北,记不住路”,在文中有何作用?
    3. (3) 按照括号内的要求,赏析句子。

      ①最后一批菊花在秋风里,燃尽了最后一把热情,黄的脸蛋、红的脸蛋,笑得满是皱褶。

      (说说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②那会儿,一定有风吹过一片庄稼地,母亲淳朴安然得犹如一棵庄稼。

      (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

    4. (4) 如何理解标题“母爱,踩着云朵而来”的含义。
  • 11. (2022七上·鹿邑月考) 现代文阅读

    品春

    ①春天魅力无穷,有形、有色、有味,可以看得到,听得到,尝得到。

    ②山里人品的第一口春,就是鲜嫩的香椿芽。

    ③香格树在春日里泛着紫红光泽的嫩芽,是报春的姑者。那芽丰厚娇嫩,绿叶红边,状似鸡毛毽子,一般五或六枝为一株,外观浅棕色,遇热呈绿色,生食熟食均可,初闻异香扑鼻,食之馨香可口,营养丰富。

    ④我老家沂蒙山区,许多人家的房前屋后都戴有香椿树。香椿木的木质色译偏深红,又细又硬,做家具结实,还不走形。三月的微风吹开春天的门廊,气候渐暖,香椿树的枝丫的顶端就冒出了一个个赤褐色的鲜嫩小芽。春天各家炒的第一把香椿芽,香味浓烈,左邻右舍都能闻得到,诱惑着行人吞口水。

    ⑤记得早年我家也有棵香椿树,树干弯曲苍老,树皮皴裂多宛,有三拃粗,长到两米多高,就努力让它分权,这样树形好看也便于摘香椿。从香椿树上轻轻采摘一段段香椿芽小心地放在篮子里,唯恐折断树枝。摘的仿佛不是树叶子,而是天鹅纤长的羽毛。后来,我到外地求学读书,便离开了家乡原野上熟悉的香椿树,那掰棒芽、吃香椿的情景,已成了遥远的过去,只能在梦中重温。

    ⑥掰香椿芽,是十分度诚和圣洁的事情。通常头天晚上先给香椿树浇饱水,让它吸收足够的水分,第二天采摘的时候,香椿芽会更加鲜亮。清晨太阳刚露出山头、露水未干的时候采摘时机最佳,这样棒芽味道好、对树损害也轻。清明前后,农家屋前房后的香椿树枝头长满第一茬椿芽,其实每棵树的椿芽口味不同,家人就合计着哪天摘、摘多少,尽享这纯天然的美味。三两天工夫,在风中摇头晃脑、生机勃勃的香椿树,就光秃的了。

    ⑦香椿芽越掰越旺,则采了一茬,一周时间就能又蓬勃地长出新的一茬。第二茬的椿芽就不那么嫩了,颜色也变成了绿色,把最嫩的那部分采下来,吃法也有不同。通常的吃法就是香椿拌豆腐、香椿炒鸡蛋,还有拌凉面。真吃不了或者舍不得吃的香椿芽,便被腌制。把香椿芽洗净,晾去水分,加适量精盐一起搓揉,使盐渗进去。小心翼翼地放进干净的瓦罐,盖好,三五天即可食用,能保存大半年。

    ⑧开春时节,我多次在城里找饭店再品尝香椿芽的美味,无论怎么做,那口味永远没有老家香椿树那独特的香味。节假日在蔬菜市场闹逛,偶尔看到有卖香椿的,但大多已叶片萎缩,且价格昂贵,令人摇头却步。

    ⑨最近这次搬家,开春时邻居送给了两棵小香椿树苗。我和夫人把它栽植在小院当中,经精心呵护和照料,树苗长得很快,不久就发出了枝芽。那小香椿树直直地挺立着,仲展出光滑的枝枝权权。为了给它更大的发展空间,第二年春天,又把它移到了院墙外。当你种下一棵树苗,给它培上土、浇足水后,坐在它身边,痴痴地望着它,就像充满希望地凝视着一个瞒跚学步的孩子。那天黄昏,我在刚刚落叶的香椿树旁凝视许久。想象明年开春,满枝嫩叶在晨曦中托起晶营的露珠;月光下满枝清香翩翩起舞,有鸟儿栖落枝头啼鸣……

    ⑩过去山乡日子穷,乡村人喜欢吃春、品春。春天除了吃香椿芽,还吃刺槐花、榆树钱、地菜、茅茅菜、苦菜、野葱、野韭,尽情享受春天赐子的一切。过去的土吃法,如今,却更有滋有味,更让人留恋,甚至成了一种时尚和新潮。

    ⑪每到春天,思念故乡、感恩亲人的情感就会像香椿树一样发芽,伸展一树美好的记忆。我们迈着轻盈的脚步,去慢慢品味春光、春花、春风、春月、春水,仔细品味春天的味道,就收获春天蓬勃向上的力量。

    ⑫岁月总会翩然走过。保持乐观向善的心态,人生的春天就扎根心寓,一生春意盎然。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 (1) 从全文来看,选文第①段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2. (2) 如果把题目改为“家乡的香棒芽”或“鲜嫩的香椿芽”,好吗为什么?
    3. (3) 有读者认为,第②段与文章内容不符,应删去。对此,请谈谈你的看法。
  • 12. (2022七上·鹿邑月考) 现代文阅读

    济南的冬天

    ①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大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睛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儿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②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舍在莫天下很暖和安装地睡着尺等症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③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儿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儿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④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铃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几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⑤古老的济南,城内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函的吧。

    ⑥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反倒在绿萍上冒着点儿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睛,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篮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

    ⑦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1. (1) 济南的冬天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用第①段中的一个词语概括。
    2. (2)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3. (3) 文章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 (4) 本文结尾“这就是冬天的济南”能不能改为“这就是济南的冬天”?为什么?
  • 13. (2022七上·郑州月考)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柳笛闹春

    刘昌宇

    ①一直以为,明媚的春天一定是在喧闹的柳笛声中,拉开季节的大幕的。

    ②儿时,每当柳叶绽出鲜绿,成串成行的柳条在春风中轻轻摇摆的时候,我们这帮顽皮的孩童,都会折下一节柳枝,做成长长短短的柳笛,在春阳中热热闹闹地吹奏。彼时,和风劲吹,阳光正好,年少的孩子们心情也大好,大家一路说说笑笑地走在葱茏的田郊,一边手持柳笛,鼓着腮帮,就这么呜呜啦啦地奏响了春天的歌谣。

    ③这种恣意的吹奏,不用填词,旋律也谈不上多么婉转,却纯净、透亮,清澈得有如山涧溪水,淌.过春天的山野,越.过远郊的沟渠,穿.过岁月的甬道,汩汩流.进人们的心坎儿。柳笛声或长或短.音律也飘浮不定,音质更是时而高亢、时而低沉,但每一次深情的吹奏,都足以把寂静的春天从静寞的冬梦中豁然叫醒。

    ④相比于音域宽广的竹笛,柳笛的音质素朴、简单,确是不在一个层级上。但它从不自怨自艾,而是在敢于发声中,渐成为大自然中最独特而又最浪漫的乡间吟唱。

    ⑤孩提时的我,每到春天来临,就喜欢手把柳笛,摇头晃脑地吹奏几曲。每次独奏也好,与小伙伴合奏也罢,只要一拿起青碧滑嫩的柳管,整个人都会显得特别精神。在我看来,柳笛是天然的“民间乐器”,孩子们的喜怒哀乐,都一声长、一声短地浓缩在那抑扬顿挫的笛声里。笛声中,有对明天的憧憬,有对未来的展望,诉说着“一年之计在于春”的般殷期盼, 也倾吐着对家乡、对亲人无尽的眷恋。独奏深沉,合奏欢畅,每一次尽情的欢奏,都会使恬静的春天在无边的喧闹中,露出舒心的笑容,展示出青春的风采。

    ⑥每每“呜——嘟——”的柳笛声划破长空,绯红的桃花早已笑闹成一团,挤挤挨挨地缀满了高高的山冈。青白的梨花也你不让我、我不让你,染白了寂寥的原野。春归的燕子亦飞回来了,赶趟似的街着草泥,在农家屋檐下筑起了爱的小巢。斑斓的蝴蝶更是欢快地扇动着羽翼,在缤纷的田园尽情舞蹈。柳笛欢唱中,春姑娘亦匆匆换上五彩的衣装,站成俏丽的身姿,急切地等待着季节的检阅……

    ⑦倏忽间,春天的大地瞬间展开了热闹的画卷。

    ⑧伴着柳笛的欢鸣,农人们挥着锄,斩着草,在油黑的土地上播撒着粒粒春种。随着柳笛的奏响,孩子们叫着嚷着涌向空旷的原野,怡然放飞着亮丽的纸鸢。悠扬的柳笛声里,教师们欣然走进菁菁校园,手执教鞭,把莘莘学子引进知识的殿堂。深情的柳笛曲里,诗人、画家纷纷挥舞着如椽大笔,悉心描摹着春天的美丽与神奇……

    ⑨此去经年,清越而空灵的柳笛声总是执著地在记忆深处响起,把我一次次唤回那些温暖的岁月。它每每长情的演奏,总让大地涌起无边的春潮,让整个春天迸发出盎然的生机。那些乡音弥漫的柳笛声,无拘无束,洒脱飘逸,是心灵深处流淌出的欢歌,曲曲长里,道出了一个赤子对故园的诚挚爱恋:声声慢里,吟咏出了剪不断、理还乱的浓浓乡愁。无论四季如何变迁,我都痴情地爱着这柳笛声声,爱它曼妙的笛音,爱它滋味悠长的缕缕乡情。

    ⑩吹一曲柳笛,想一想家乡,绮丽的春天便欣欣然跃进了我的心里!

    (选自《天津日报》2022 年 3 月 8 日,有删改)

    1. (1) 朗读往往讲究一定的技巧。下面是小明同学为参加学校朗诵比赛时的朗读设计(“·”表重读,“v”表停顿,“     ”表延长),其中设计不恰当的一处是(     )

      我们这帮【A】顽的孩童,都会【B】v 折下一节柳枝,做成长长短短的【C】柳笛 , 在春阳中热热闹闹地【D】→ 吹奏。

    2. (2) 本文中的“柳笛声”具有哪些特点?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3. (3) 阅读文章,赏析第⑥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4. (4) 本文以“柳笛闹春”为题,有何妙处?
  • 14. (2022七上·郑州月考)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老师的温度

    木双

    ①一个夏日,午后炙热的阳光下只有浓浓的睡意,走进小班课教室,立刻就闻到了咖啡  的味道。我告诉学生自己也刚喝完咖啡, 大家都可以醒着上完课了。这时有个同学提议, 我们去学校附近的公园,在树荫下上课,既凉快又好玩儿,谁都不会困。

    ②那天,要讲的内容是编剧课中的“人物弧光”,为了让大家对此能有更深透更可感的理解。去公园的路上我从自己经历的一件小事讲起。一个小学同学打电话通知我,下周大家要一起去看望小学的班主任。说到这里,一个女生觉得很不可思议,毕业几十年了,居然还去看望小学老师?五位同学里只有一个男生回去看过自己的中学老师,因为那个老师跟他是   朋友。于是,我给他们讲起了我们当年的老师。

    ③公园里很安静,那些喜欢在这里锻炼的老人们要么回家去了,要么还没来,树荫下既凉爽又安宁。我对同学们说起我们的小学班主任,当时她四十岁左右,是两个男孩儿的母亲,   姓齐。齐老师是我们的语文老师,如今回想起来,齐老师的语文课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没给我留下特别的记忆。她管教我们的方式也没有什么特別之处。她表扬好的同学,批评淘气的同学对那些格外淘气的男生,她爱说的口头禅是:“你再气我.我就叫你家长来!”这句话的威慑力非常大,但齐老师从没因此叫过任何同学的家长,她非常生气时,就非常忘我地使劲儿地批评他们。这些男生是因此忘不了齐老师吗?

    ④当我这么问自己的时候,脑海里浮现的却是其他画面。放学的时候下暴雨,齐老师陪我们留在教室里等雨停。她没让我们写作业,也没给我们讲课,而是跟我们聊天儿。她听我们讲,偶尔也给我们讲她小时候的事情,像我们的朋友一样。后来我们知道她自己的孩子因冒雨回家冻感冒了。班里有个同学,家里兄弟姐妹多,冬天的棉衣很旧,不保暖了。齐老师带给他一件棉衣,说是自己儿子穿着小,不嫌弃就收下。那个男生偷偷告诉我们,棉衣是新的。我记得大家听后既美慕又有点嫉护,但老师的温暖我们都感受到了。

    ⑤那时候的小学条件很艰苦,教室里没有暖气,冬天要生炉子取暖。有一个冬天,班委会要做墙报,几个同学放学后留在教室一直忙到了天黑。我们快离开救室时,齐老师领着自己的小儿子来了。她担心我们灭不好炉子出问题,特意来检查。这些日常生活中的细微之事,

    在小学的五年里,我们都习惯了。春游时,齐老师满头大汗地从排头到排尾,像一个牧羊人那样照看我们。开运动会时,齐老师自己带一些好吃的,每个有项目的同学比赛回来,她都给点儿什么。她有时候也给同学一些学习用品,给的时候总要斥责:“你看你那脏手,我告诉你,新本子你给我保持整洁,不然看我怎么收拾你!你给我细心点,再把笔尖摔劈了,你 就没钢笔了……”

    ⑥这时,我发现坐在对面的那个女生眼睛里含着泪水,她的泪水也引出了我的泪水。是啊,那些当时我们习以为常的事情,穿过几十年的光阴重新浮现在眼前,我们才发现它们是那么地不同寻常。

    ⑦前不久,一位同事和我谈起“有温度的教育”,我就想到了齐老师以及其他一些老师,他们让我们首先感受到的是温暖,他们的教育是有温度的教育。他们给予的温暖足够化解他们的严厉。有心理学家指出,最容易教育的孩子,是那些得到了陪伴的孩子。齐老师忘我地批评同学,有时甚至是歇斯底里,最后得到的仍是同学的感激——正因为陪伴。

    ⑧教学水平的高度固然重要,但教育的温度更加重要。那次树荫下的编剧课,我们都很愉快。有同学提议,以后每次编剧课都在树萌下上。我提议,大家在心里种一棵大树,可以在它的树荫下上一切课、做一切事。我仿佛看到,从小学到大学遇见的所有老师,他们面带微笑地向我走来,让我加入他们的队伍,然后我们一同前行。

    (选自《光明日报》2021 年 9 月 10 日,有删改)

    1. (1) 本文题目为“老师的温度”,请结合全文内容,概括老师的“温度”体现在哪些方面。
    2. (2) 文章第③段画横线句子是否可以删掉?为什么?
    3. (3) 揣摩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她担心我们灭不好炉子出问题,特意来检查。

    4. (4) 请简要概括齐老师的精神品质。
  • 15. (2022七上·廊坊月考) 阅读记叙文《遍地黄金》,完成小题。

    ①人蜷缩在湿漉漉的雨季,整个儿像一颗受潮的糖,沮丧而又无奈。

    ②前日忽然放晴,心,也就跟着晴了。从南窗望去,那边楼缝的坡地上一如往年,绽出一抹黄色。还刚刚惊蛰呢,油菜花这么快就开了?中午儿子放学回家,进门就说,路边的菜花约好了似的,一夜工夫全黄了!下午乘车去市郊,果见满畈满坡一片片明艳的黄,一种生命的喜悦油然灌注全身。

    ③几乎已成条件反射,人一见到油菜花,忧郁的心境就豁亮了。油菜花,我从小年年见,但着意关注它,是在病重以后。四年前腿骨发生病变,每周需去武汉两次,接受希望渺茫的康复治疗。也是雨季,天色像心境一样阴晦,人默坐车上,打不起丁点精神,对人生已失去信心,甚至对生命也没有更多的留恋。就是这个时候,对车窗外成片成片的油菜花,我有了不同于以往任何时候的感觉,那种蓬蓬勃勃的美,使我的心情变得轻松许多。它那浓郁的生气无形中感染了我,唤醒了我生命中沉睡的信念,生活是美的,生命是可留恋的呀!从此,每年油菜花开时节,虽是行走艰难,也要拄着拐杖到郊外看看,我才不怕得什么花粉症呢。

    ④要论好看,任何一种单朵的花都会比单朵的油菜花好看得多,单朵的油菜花细小单调而不起眼,它之所以让我有了生命的感动,是因为这些花是以集团军的面貌出现的,显现出一种浩浩荡荡的生机,一种攻城略地的气势,一种汪洋恣肆的活力。油菜花才真正是太阳之光,是光和热的象征。

    ⑤多少个响晴天,我恋恋地望着窗外,对妻子说,陪我去看看那些油菜花吧。去了,在地头一站就是好半天。所有的油菜花,不论高的矮的,壮的瘦的,一例顽强地展示着自己那一份生命的本色。它们的黄,既不是初春的柳芽那种嫩黄,也不是菊花、葵花的那种老黄,那是一种青春的黄,黄得明净,黄得酣畅,黄得秀朴,黄得平净如水,黄得恬柔如笑。我偷偷给它取了个名字:女儿黄!灿烂的黄花下面,是绿得发暗的秆和叶,青葱的生命高擎着纯情的黄,托展着一个欣欣向荣的季节的美丽扉页。黄花满眼,清芳扑鼻,看花人沉醉了,恍觉自己也变成了一株充满青春活力的植物。

    ⑥油菜花似乎不怕雨打风吹,它前谢后继地开着,整体花期比一般的花都长些。菜花开了,再阴晦的日子也不难耐了,那爽心的亮色风雨收不去,望一眼,心田就会洒满阳光,它们其实就是活的香的阳光!更多的时候,我于户内凝望菜花,在病榻上斜靠着,看书倦了,总喜欢透过窗子看对面楼缝里的那片油菜花,那差不多成了一种生命的需要。油菜花谢了,没有画家会为我在窗外画一片女儿黄,但我不会再阴郁,花事一过,就是青阳朗朗的夏季了,阳光里流淌着无尽的菜花黄。我本质上仍是个农夫,春天于我,是希望的季节,更是收获的季节,我收获遍地黄金,那是一年乃至一生受用不尽的黄金!

    1. (1) 通读全文,说说“我”为什么特别喜欢油菜花开?
    2. (2) 第⑤段写油菜花的黄,为什么还要写柳芽的黄、菊花的黄、葵花的黄?
    3. (3) 文中有许多描写生动地佳句,下面句子就用了修辞,请揣摩其表达效果。

      人蜷缩在湿漉漉的雨季,整个儿像一颗受潮的糖,沮丧而无奈。

    4. (4) 文章为什么不以“遍地油菜”为题,却以“遍地黄金”为题,说说你的理解。
    5. (5) 请你用上比喻的修辞手法写一段花开的景象。(写清楚花的名称,限80字左右。)
  • 16. (2022七上·建湖月考) 阅读《我们总以为来日方长》文段,回答问题。

    我们总以为来日方长

    ①今夜,窗外的桂树在秋天清凉的夜色中散发着芬芳,青翠的绿叶在风中轻轻款摆,不知人间忧欢。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我的外婆。

    ②我工作的学校在一个乡下的小镇。每天下班的时候,都会路过一户农家小院。有时院子的门口会坐着一个老人。老人佝偻着身子,静静地坐在椅子上,别人不会注意到她,她也不会注意别人。她只是静静地坐在那里,看着马路上的车来人往。夕阳投下余晖,释放着她最后的光芒。老人的身影在余晖的映照下,那么的落寞和苍凉。

    ③每当我路过老人的时候,总是将车速渐渐放慢,目光轻柔地抚过老人。也曾想过,将车停下。可是心里终究还是挂念着我一双幼小的儿女,想早点回家,又想着来日方长,于是踩下油门,绝尘而去。我在汽车的倒后镜中,看到老人的身影在傍晚的薄暮中渐渐模糊。我想,老人肯定不会知道,她疼爱的外孙女路过了,路过了她的苍老,路过了她的孤独,却没有肯为她做片刻的停留。

    ④直到有一天,我终于将车停下,走进了那个小院。我和外婆打了声招呼后,便和一旁的舅妈唠着家常。在和舅妈说话的过程中,外婆一直茫然地看着我。终于,外婆忍不住了,小心翼翼地问我:“孩子,你是哪个啊?”这一句“你是哪个”,像一根细针,生生地扎入心中,疼痛蔓延。我已经有多久没有认真地看望过外婆了?外婆已经老到快要认不出我了。外婆的头发已经全白了,饱经风霜的脸上,刻满了深深的皱纹,浑浊的眼睛里却有着孩子般的单纯。“我是小萍。”外婆的表情瞬间生动起来。她笑了,脸上的皱纹宛若菊花,徐徐绽放。外婆问起我的孩子们,我将孩子们的趣事说给她听,她的笑容越发的灿烂了,那双深深埋藏着岁月的沧桑的眼睛里,有光彩流转。我能感觉到,我能来看她,外婆非常开心。

    ⑤这一次看望外婆,让我记起很多外婆对我的疼爱。小时候,用手帮我清洗满是泥巴的小脚,将我喜欢吃的东西留给我……甚至我成年后,春节没有去给她拜年,她还记着将压岁钱让我的母亲转交给我。竟然是三份!我和我的两个孩子各一份。

    ⑥我的心里涌动着深沉的内疚,还有不安。外婆真的已经很老了,以后不管有多忙,我都该经常去看望她。我还计划着,在即将到来的国庆长假里,我会带着我的两个孩子去看她。我蓦然发现,外婆还没见过我的小儿子,我是一个不称职的外孙子啊,亏欠外婆的太多太多。

    ⑦很多时候,我们总以为来日方长。可是我们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生命本身不堪一击的脆弱。国庆还没到,我和外婆就又见面了。这一次,是在医院。妈妈哭着打电话告诉我,外婆得了这世界上最凶险的病,肝癌晚期。才几天时间,外婆就已经形容枯槁、卧床不起。然后又没有几天,她就迅速陷入昏迷,然后就在昏迷中死去了。从查出疾病到死亡,一共不到半个月时间。死亡来得是这样迅疾,没有给她自己和她的子女思想准备的时间。外婆就这样离开了。

    ⑧外婆,如果来日方长,哪怕只有一次,让我再有机会路过您坐在我下班途中的院门口,我一定停下前行的四轮,走到您的身边,轻轻地唤您一声“外婆”,然后匍匐在您的膝旁,陪您说说话,听您说说您的快乐,或者不快乐,慰藉您寂寞的时光。

    ⑨可是,这世间并没有多少来日方长。很多东西,当我们拥有的时候,我们并不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我们已经不能再拥有。可是明白了这个道理,要付出多么沉痛的代价!

    今夜,桂树飘香,我想起了我的外婆。我再不幻想来日方长!

    1. (1) 根据提示,将下面表格内容填写完整。

      外婆

      路过外婆时没有停留

      快乐地与“我”交谈

      再一次与外婆相见

    2. (2) 文中写“我是一个不称职的外孙子啊,亏欠外婆的太多太多”,“我”感到“亏欠”的原因是什么?
    3. (3) 根据要求,赏析下面语句。

      ①老人佝偻着身子,静静地坐在椅子上,别人不会注意到她,她也不会注意别人。她只是静静地坐在那里,看着马路上的车来人往。(从人物描写角度)

      ②这一句“你是哪个”,像一根细针,生生地扎入心中,疼痛蔓延。(从修辞运用角度)

    4. (4) 请写出文章最后画线句的含义。
  • 17. (2022七上·建湖月考)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生命是美丽的

    李永康

    举目远眺,没有绿色,天是黄的,地是黄的,路两边的蒿草也是焦黄的。

    尽管来这个地方之前,我已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可眼前的景象还是让我大吃一惊。最难的是给乡村孩子们上课,书上好多外面世界的精彩,他们闻所未闻。一些新鲜的词汇,我往往旁征博引、设喻举例讲得口干舌燥,他们却仍是一脸陌生。

    有一天上自然课讲到鱼,我问同学们鲫鱼和鲤鱼的区别,他们一个个都摇头。他们压根儿就没走出过大山见到过鱼呀!我和学校领导商量,买几条回来做活体解剖,校领导露出一脸难色。我只好借了辆自行车利用星期天的时间骑了三十多里路到一个小镇上,自掏腰包买了几条回来。

    那节课,同学们高兴得像过节一样,我却流下了热泪。

    听当地的老师讲,这里的学生有个最大的缺点,就是上课爱迟到。但开学两个月来,我教的班还未发现过这样的现象。为此,我非常得意。我当年读初中的时候,不喜欢哪位老师的课,就常常采取这种极端的行为来“报复”。虽然最终受伤害的是我,可当时就是不明白。现在我也为人师表了,如果我的学生这样对待我,我又作何感想呢?

    世界上的事就是怪,不想发生的事偏发生了。我把那位迟到的学生带到办公室了解情况。原来他家离学校有二十多里路,他如果要准时到校的话,早晨5点钟就得起床,还要摸黑走上十几里山路。夏天还可以对付,可眼下是深冬,寒风刺骨。我要求他住校,他说他回家和父母说说。第二天,他却没来上课。我着急,找了个与他家相隔几个山头的同学去通知他,他还是没来。

    我在当地老乡的带领下,来到了他家。忽然间,“家徒四壁”这个成语从我的记忆深处冒了出来。 面对他的父母,我哽咽着对他说,老师不要求你住校,只要你每天坚持来上课就行。离开他家的时候, 他父母默默地把我送过好几道山梁。

    出乎意料的是,家访的第二天,他居然背着被褥来到了学校。我心里非常激动,可没隔几天,他又不来上课了。

    我再次来到他家里。他父母告诉我,说他小时候常患病,身体弱,有尿床的坏毛病,他怕在学校尿床被同学笑话。

    我问他想不想走出大山。他说,想。

    我说,要走出大山就得好好读书。他抹着眼泪点点头。我说,相信老师,老师会帮助你的。

    这个冬天,每天早晨等上课钟响过后,我和另一位老师轮换着去查他的被褥。如果是湿的,我们就悄悄地拿到自己的寝室里烘干。

    做这些工作,我们既是在尽责任,更是凭良知。坦率地说,我心里也埋怨过这个学生从来就没有当面向我说过半个“谢”字……一想到这一点就脸红——我是不是太自私太虚荣太渴望回报了呢?

    一件事净化了我的灵魂。

    我知道山村孩子的渴求,他们需要知识,更需要做人的道理。

    课外活动时,我尝试着给他们读一些脍炙人口的诗篇:“风雨沉沉的夜里/前面一片荒郊/走尽荒郊/便是人们的道/呀,黑暗里歧路万千/叫我怎样走好/上帝!快给我些光明吧/让我好向前跑/上帝慌着说:光明/我没处给你找/你要光明,你自己去造!”

    一双双纯洁晶亮的眼睛盯着我。我又声情并茂地朗读着穆旦的《理想》:“没有理想的人像是草木/在春天生发,到秋日枯黄/对于生活它做不出总结/面对绝望它提不出希望/没有理想的人像是流水/为什么听不见它的歌唱/原来它已为现实的泥沙/逐渐淤塞,变成污浊的池塘”

    下课后,同学们都围拢过来,要我把诗集借给他们传抄。我既高兴又担心。

    我看了他们摘抄的诗,有的抄了顾城的《一代人》,有的摘录了惠特曼的《我自己的歌》,有的摘抄了穆旦的《森林之魅》。我心里充满了喜悦。

    那位尿床的学生却写了这样一句话:老师,你让我懂得了这样一个道理:生命是美丽的! 霎时,我的眼泪夺眶而出。

    1. (1) 下面对作品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孩子们第一次见到鱼,“像过节一样”,是因为大山里闭塞落后,孩子们第一次能见到吃到鱼,非常兴奋。 B . 文中的“我”是一位有责任心、有爱心、尊重学生,善于鼓励、教育学生的好老师。 C . “下课后,同学们都围拢过来,要我把诗集借给他们传抄。”句中的“围拢”表现山里孩子对美好事物的强烈追求。 D . 本文文风质朴,语言平实, 细节描写于轻言慢语中自然地传情达意。
    2. (2) 小说写了“我”为山村孩子做了三件事,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三件事。
    3. (3) 结合语境,赏析句子表达效果。

      ①离开他家的时候,他父母默默地把我送过好几道山梁。

      ②举目远眺,没有绿色,天是黄的,地是黄的,路两边的蒿草也是焦黄的。

    4. (4) 文中两次写到我流下眼泪,请分别说说我流泪的原因。
    5. (5) 老师,你让我懂得了这样一个道理:生命是美丽的!”从全文看,结尾这句话有哪些深刻含义?
  • 18. (2022七上·建湖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父爱昼夜无眠

    ①父亲最近总是萎靡不振,大白天躺在床上鼾声如雷,新买的房子音箱一般把他的声音“扩”得气壮山河,很是影响我的睡眠。我是一名昼伏夜“出”的自由撰稿人,并且患有神经衰弱的职业病。我提出要带父亲去医院看看。他这个年龄嗜睡,没准儿就是阿尔兹海默病的前兆。父亲不肯,说他没病。再三动员失败后,我有点恼火地说,那您能不能不打鼾,我多少天没睡过安稳觉了!”一言既出,顿觉野蛮和“忤逆”,我怎么能用这种口气跟父亲说话?父亲的脸在那一刻像遭了寒霜的柿子,红得即将崩溃。但他终于什么也没说。

    ②第二天,我睡到下午四点才醒来,难得如此“一气呵成”。突然想起父亲的鼾声,推开他的房门,原来他不在。说不定到哪儿玩小麻将去了。我一直鼓励他出去多交朋友。看来,虽然我的话冲撞了父亲,但他还是理解我的,这就对了。父亲在农村穷了一辈子,我把他接到城里来和我一起生活,没让他为柴米油盐操过一点儿心。为买房子,我欠了一屁股债。这不都得靠我拼死拼活写文章挣稿费慢慢还吗?我还不到30岁,头发就开始“落英缤纷”了,这都是用脑过度、睡眠不足造成的,我容易吗?作为儿子,我唯一的要求就是让他给我一个安静的白天,养精蓄锐。我觉得这并不过分。

    ③父亲每天按时回来给我做饭,吃完后让我好好睡,就又出去了。有一天,我随口问父亲,最近在干啥呢?父亲一愣,支吾着说,没,没干啥。我突然发现父亲皮肤比原先白了,人却瘦了许多。我夹些肉放进父亲的碗里,让他注意加强营养。父亲说,他是“贴骨膘”,身体棒着呢。

    ④转眼到了年底,我应邀为一个朋友所在的厂子写专访,对方请我吃晚饭。由于该厂离我住处较远,他们用专车来接我。饭毕,他们让我随他们到附近的浴室洗澡。雾气缭绕的浴池边,一个擦背工正在一具肥硕的躯体上刚柔并济地运作。与雪域高原般的浴客相比,擦背工更像一只瘦弱的虾米。就在他结束了所有的程序,转过身来随那名浴客去更衣室领取报酬时,我们的目光相遇了。“爸爸!”我失声叫了起来,惊得所有浴客把目光投向我们父子,包括我的朋友。父亲的脸被热气蒸得浮肿而失真,他红着脸嗫嚅道,原想跑远点儿,不会让你碰见而丢你的脸,哪料这么巧……

    ⑤朋友惊讶地问,这真是你的父亲吗?

    ⑥我说是。我回答得那样响亮,因为我没有一刻比现在更理解父亲,感激父亲,敬重并抱愧于父亲的。我终于明白父亲为什么在白天睡觉了,他与我一样昼伏夜出。可我深夜沉迷于写作,竟从未留意过父亲的房间里有没有鼾声。

    ⑦我随父亲来到更衣室。父亲从那个浴客手里接过三块钱,喜滋滋地告诉我,这里是闹市区,浴室整夜开放,生意很好,他已攒了一千多块了。最后,父亲郑重地说:“我想帮你早点把房债还上。”

    ⑧在一旁递毛巾的老大爷对我说,你就是小尤啊?你爸为了让你写好文章睡好觉,白天就在这些客座上躺一躺。唉,都是为了儿女哟……”

    ⑨我心情沉重地回到浴池。父亲不放心地追了进来问,孩子,想啥呢?我说,我想,让我为您擦一次背……话未说完,就已鼻酸眼热,湿湿的液体借着水蒸气的掩护蒙上了眼睛。

    ⑩“好吧。咱爷俩互相擦擦,你小时候经常帮我擦背呢。”

    ⑪父亲以享受的表情躺下来。我的双手拂过父亲条条隆起的胸骨,犹如走过一道道爱的山岗。

    (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第①段画横线句子说“父亲不肯,说他没病”,联系全文看,父亲再三不肯去看病的原因有:一怕花钱;二怕影响工作而不能为儿子多出力。 B . 文章第②段画横线句子写了“我”希望父亲白天不影响“我”睡觉的理由,吐露了生活的艰辛,表达了“我”对生活的埋怨和不满。 C . 文章多处设有伏笔,如“大白天躺在床上鼾声如雷”“我突然发现父亲皮肤比原先白了”等,这些伏笔使情节的发展更合乎情理,不显得突兀。 D . 文章第⑧段中递毛巾老大爷的话,是对父亲的侧面描写,既照应了前文,又更好地突出了父亲的形象。
    2. (2) 文中的“我”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简要概括“我”这一人物形象。
    3. (3) 赏析文章中画框线的句子,体会人物的情感。

      ①父亲的脸在那一刻像遭了寒霜的柿子,红得即将崩溃。

      ②我的双手拂过父亲条条隆起的胸骨,犹如走过一道道爱的山岗。

    4. (4) 文章以“父爱昼夜无眠”为题,你是如何理解“昼夜无眠”这四个字的?
  • 19. (2022七上·建湖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小巷深处

    林莉

    很早就知道,我是在村那头的坡顶上捡来的。

    当时的我被一件破蓝布袄草草地包裹着。有很多人围在那个坡顶上,却好像没有谁打算把我抱回去。有个好心人跑到巷口,对瞎眼的英姨说:“天赐给你的呢!总比不知冷热的竹棒强。”又有人附和:“收下吧,老来也有靠。”于是,我从此也就成了“巷口卖冰棍的瞎眼姨娘的女儿”。

    巷口摆的小摊就是维持我们这个贫穷家庭的唯一希望。夏天,母亲总会如尊凝固的雕像般执着地守候在一个大大的冰棍箱旁,毒辣的阳光把母亲原已黝黑的皮肤晒得黑里透红,日复一日,竟成古铜似的颜色;因盲眼而被忽略了的手,总是留着黑而长的指甲;身上的衣服早已辨不出色彩来。但令人不解的是,我一直觉得她的生意总比别人的好,有时一天下来,竟收入十多块。这对于我们来说无疑是一个很让人满意的数目。【A】我曾问她做生意的秘诀,她总微笑着说:“坐在太阳最毒的地方守着卖,是绝对不会错的。”那刻,我才知道,这比别人多赚的每一分钱都凝聚着母亲加倍的血汗啊!到了冬天──冰棍无处可卖的季节,母亲就会操起针线缝制出20多条棉被,租给赶集的或帮工的乡民,每晚租金四毛到六毛不等。于是,整整一个冬天,母亲又忙于拆拆洗洗缝缝补补。

    由于她的辛勤劳作及苦心经营,我们这个家居然也过得有声有色—— 饭桌上经常能上荤菜,而我衣服上的补丁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少,直至没有。有很多次,看着母亲太劳累,我极想帮帮她。【B】可她总是生气地说:“你怎么这么没出息!好生读你的书去。”所以,在这个家里,虽然苦点,我却被调养得像个千金小姐——肩不能扛,手不能提,只知道读一些母亲不懂的书。

    开始的时候,我很满足于自己那由肮脏的板壁、黝黑的炭炉、简单的饭菜构成的生活,我总是自豪地倚在极为疼爱我的母亲身边,总是极自由地吃那令小朋友眼馋的永远吃不完的冰棍……小巷深处,经常有我们一老一少蹒跚着的身影。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感到了自己的不同一般。同学异样的目光,老师分外的关切,时刻提醒我:我,是一个瞎子捡来的女儿;我,拥有的是一个特别贫穷的家。

    我开始沉默,开始回避所有的同学,甚至开始厌恶我的家。我不再与母亲相伴而走,也不再从母亲卖冰棍的那条路经过。那段时间,除了几顿饭之外,我几乎整天泡在教室里,只是为了在那个卑微的家里少呆几分钟。有人向她问起我,她依旧满面春风:“莉学习忙呢!老师赞她有出息呢!哪会在家耗时间!”除了我,谁也不可能看出她眼中深深的落寞。

    时间飞逝,终于在中考过后的一个月,我接到了县城重点高中的录取通知书。我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地摆脱自己家庭的阴影,住进那隔了一座又一座大山的县城一中了。

    临行前,我穿上了母亲用从微薄的生活费中硬扣下的钱购置的连衣裙。当我看见穿衣镜中颇具城市少女风采的“我”时,我终于下了决心,转向母亲,吞吞吐吐却又异常清晰地说:“妈……您……以后别……如果没急事的话……不用去找我……”

    “为什么?”母亲眼光黯淡了。【C】好长好长时间的沉默,终于,她点了点头,顺手取过她那根不知啥时已从角落里拿出来并已磨得又光又亮的竹棒,叩击着地面向厨房走去。“您……”我上前扶住她,可她轻轻推开我:“我去帮你弄点好吃的,食堂少油。”我有些哽咽,但我什么也没有说。

    一段时间中,母亲果然遵守诺言。每月由一位早年已住进城里却经常回乡的老婆婆帮我捎来一些营养品及生活费。坐落在小巷深处的那个家似乎与我完全隔绝了。我开始淡忘了家门前圆润光洁的石板,那门上斑斑驳驳的门锁,甚至淡忘了黄昏后母亲倚在门旁殷殷的招呼声。这样的日子平和而又迅速地溜过去,一直到我临近毕业的那个学期。

    那个学期的最后一个星期。

    当老婆婆将一包鸡蛋和50元钱塞给我时,我床对面的一位室友发话了:“莉,你妈对你多好,毕业聚会把她请来,你的优秀成绩定会让她感到光彩!”

    “哦……这?”我迟疑了瞬间,“我妈太忙了……”

    送老婆婆出门时, 她问我:“你考得真的很好?”我点了点头。

    “造孽啊!……”她竟长叹一口气,“你……你妈怎么那么死心眼!”

    “怎么回事?”我突然有点紧张。

    她不再说话,拉起我的手直冲出校门,然后拐到一个偏僻的巷子里。

    老远,我便看见了,看见了她——我的母亲。在风中,她无助地倚在墙边,凌乱而花白的头发在苍老的脸颊旁飘扬着。我看到了她深凹的眼,布满青筋和黑斑如枯竹似的手,还有那根又光又亮的竹棒。

    “莉呀,你有出息啦,可不能没良心啊。这三年,我哪这么有空个个月回乡?都是她央人把自己送上汽车,下车后又摸到我住的地方,把东西交给我,让我带给你,然后又孤零零地摸上汽车……”

    我的视线顷刻间模糊了。朦胧的泪眼中,我依稀看到了村旁那长长的路,路旁那长长的小巷,巷里那根长长的竹棒,竹棒后蹒跚着一个长长的、长长的人影。

    “妈妈!”我奔过去,为自己的虚荣,为自己的无知,流着泪。【D】在风中,她的脸是那么黝黑,她的手是那么粗糙,她的眼睛是那么黯淡,然而她立在那儿却是那么挺拔,那么坚定,仿佛在憧憬,又仿佛在等候。

    妈妈,我回来了,我已经回来了,我其实还记得,还记得来时泥泞的山路,还记得赤足跑过石板的清凉,还记得家里厚重的木门栓,还有,还有我们曾共同相偎走过的那条小巷,那条深深的小巷。

    (选自百度文库,有删减)

    1. (1) 英姨是个瞎子,“我”是她捡来的养女,可这瞎眼养母给“我”的爱,不比明眼的母亲少一分。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她为“我”所做的事。
    2. (2) 文章看似平淡,却有起伏,叙述始终贯穿一条“我”对养母和家的感情的线索,请用简洁的语言补全“我”不同阶段的感情,并说明变化的原因。

      感情变化:满足、自豪 →

    3. (3) 批注,是精读文章常用的一种方法,一般可从内容、写法、结构、语言等方面给文章或句段加以点评,或多或少、或长或短。文中多处描写母亲,有外貌、语言、神态等描写,请在文中划线的A、B、C、D四句中任选一句,加以批注。
    4. (4) 母爱,是人类歌颂的永恒主题,冰心以“荷叶”来赞颂母爱,泰戈尔借“金色花”来回报母爱,史铁生则在秋天深情地怀念母亲,联系本单元这些抒写母爱的文章,再结合本文的阅读感受和你的生活体验,谈谈你对母爱的理解。
  • 20. (2022七上·福建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春风辗转

    王继颖

    ①春风在群山间蜿蜒。

    ②我和爱人驾车入山,被春风引至一个山坳里的村子。依山而建的房屋在公路一侧,公路另一侧是一片田园。我们把车停在公路边,沿小路走进田园。春风裹挟着泥土的气息自由弥散。正是午后,村民大概多在家中小憩,时光静谧,视野里,几只喜鹊上下翩飞。

    ③这片山间田园,地势高低起伏。走上一个高坡,看见一小块矮灌木枝圈起的长方形园子。一对老夫妻在园子一角忙碌,一堆湿润的泥土旁躺着几十棵白菜。白菜刚从挖开的坑里取出来,老两口弯腰低头,慢慢剥着压伤的白菜叶子。园子中间鼓着一小堆新鲜的粪肥。

    ④“你们从哪来?到谁家的呀?”老妇人看到我们,停下手里的活儿,直起腰身,像迎接远客般热情招呼。

    ⑤“我们离这儿不远,不去谁家,随便转转。”我嘴上应答着,紧挨园子停下脚步。

    ⑥老妇人走到园子边,隔着灌木枝和我聊起来。她身材微胖,蓝底红花的旧棉袄沾着泥土,黑里透红的脸上挂着饱满的笑容。清瘦结实的老汉也放下手里的白菜,直起腰身听我们闲聊。他微笑的脸上波纹起伏,颜色也是黑里透红。

    ⑦一番闲谈得知,老夫妻都已七十五六岁,三儿六孙,分出去三个小家。老两口单独过日子,坚持种庄稼地和菜园子,衣食不愁,身体还凑合,只是老妇人血压高,腰疼腿疼,吃药不少花钱。两位老人觉少,吃过午饭,在家躺不住就出来忙。白菜运回家,把坑填好,园子里施上肥,就要种春菜了。

    ⑧“阿姨,您和大叔接着忙,我们再走走。”我们继续移步前行,老两口挥手目送。

    ⑨我们返回时老夫妻还在忙碌,剥好的白菜整齐地码在一起。

    ⑩“你们等会儿,带两棵白菜回去!”老妇人一边招呼,挑出两棵白菜抱在怀里。

    ⑪“阿姨,我兜里没带钱。您有手机微信吗?我转账给您。”

    ⑫“白菜是送你们的,不要钱。这么多白菜,我们吃不完。再说,我们不会用手机。”阿姨说着话走到园子边。

    ⑬择得干干净净的白菜递出来,我一手接住一棵,沉甸甸的白菜冰凉冰凉的。微寒的春风轻拂,把一股暖意送进我心里。此时,大叔也走到园子边,一手一棵干净的白菜,执意递到我爱人手里。

    ⑭四棵白菜放进后备厢,我翻遍车里的储物箱和手提包才翻出三张纸币,一张50的,一张10元的,一张1元的。我再次返回园子边,给他们三张纸币,阿姨和大叔再三推辞。我执意把钱放到灌木枝里面,又快步走向公路边。

    ⑮依山而建的几处旧房屋,低矮,灰暗,然而若干年前砌起的每一石每一瓦,仍可见证山村百姓吃苦耐劳炼就的心灵手巧。我站在两扇紧闭的旧门外,凝视门楼上悬挂的旧灯笼。灯笼已褪尽鲜红,染透岁月叠加的沧桑。送我们白菜的老人,就住在这样的门里吗?春风带着寒气,吹皱我的心。

    ⑯一个中年汉子推着独轮车从斜斜的坡路上下来,车上荆条捆得整整齐齐。我问他:“这房子还有人住吗?”“谁还住这房子?我们早都搬到新房子里啦!”汉子的语调掩饰不住自豪。

    ⑰车行至开阔处,贴满漂亮白瓷砖的新房子映入眼帘,后备厢的白菜散发的山野气息萦绕车中,我的心中豁然舒展,轻轻舞起温煦的春风。

    ⑱返程时,我不由地想到自己的父母,他们也都年逾古稀,血压高,长年吃药。这样的午后,他们或许在午休,或许也睡不着,一个在电脑上下棋,一个玩手机上的成语游戏。儿女孝顺,孙辈成群,常见的老年病不影响他们安享幸福晚年。园子里那两位老人,儿孙们也该是孝顺的吧!

    ⑲一路辗转,黄昏时返回平原的城里。街边一位清洁工大爷仍在坚守岗位,我们靠路边停车,从后备厢里取出四棵白菜,把山野老人的善意送给小城的老人。

    ⑳夜坐书房,我默念“辗转”一词,除了解释为“翻来覆去”,还有一个意思:经过许多人的手或许多地方。这个意思让我心生春风般柔软的亲切感,只要善意长驻心田,就有春风辗转人间,经由你的手,拂过我的心,吹过他的暖语,再伴随谁的微笑,由城市到乡村,由山川到平原……

    1. (1) 通读全篇,文中既写了春风的辗转,还写出的辗转、的辗转和的辗转等。
    2. (2) 赏析第②段画横线的句子中的加点字

      春风裹挟着泥土的气息自由弥散

    3. (3) 第⑮段中春风“带着寒气”,第⑰段中却是“温煦的”,前后并不矛盾,请写出理由。
    4. (4) 第⑱段作者为什么写“自己的父母”?
    5. (5) 请用词语概括文中“老夫妻”的性格特点。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