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温州市瑞安集云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

更新时间:2022-11-08 浏览次数:100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本题有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 1. 人类文明的进步离不开各种工具的发明与改进,下列工具主要由金属材料制成的是(   )
    A . 石器 B . 石斧 C . 青铜器 D . 瓷碗
  • 2. (2020九上·温州期中) 由于新冠疫情,“地摊经济”曾风靡一时。下列地摊活动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 手工刺绣 B . 西瓜切块 C . 露天烧烤 D . 捏制泥人
  • 3. (2021九上·温州期末) 碱性洗涤剂去除油烟机的油污效果较好,如图是四种常见洗涤剂的pH值,其中最适合去除油烟机油污的是( )

    A . B . C . D .
  • 4. 某番茄无土栽培营养液的配方中含有下列物质,其中属于复合肥的是(   )
    A . MgSO4 B . Ca(NO3)2 C . NH4H2PO4 D . K2SO4
  • 5. 将浓盐酸、浓硫酸分别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它们共同的变化是(   )
    A . 瓶口出现白雾 B . 溶剂质量变大 C . 溶液质量变大 D . 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
  • 6. 小明同学做酸和碱反应实验,并用反应后的溶液制取Na2SO4固体。下列有关操作错误的是( )
    A . 称量NaOH固体 B . 稀释浓硫酸 C . .酸碱反应 D . 蒸发Na2SO4溶液
  • 7. 溶液中的溶质常以离子的形式存在,根据下列溶液中存在的离子,确定溶液中含有盐的是( )
    A . B . C . D .
  • 8. 胃酸中含有HCl,当胃酸过多会引起的胃病,需用抗酸剂治疗来消耗胃液中的H+。下列物质不能用抗酸剂的是( )
    A . MgO B . CaCO3 C . AgNO3 D . Al(OH)3
  • 9. 航天器工作舱中过多的二氧化碳常用氢氧化锂(LiOH)吸收,生成碳酸锂。航天器返回地面后,通过与氢氧化钙反应重新获得LiOH循环利用,其反应过程为:Ca(OH)2+Li2CO3=2LiOH+ CaCO3↓。该反应类型属于( )
    A . 置换反应 B . 复分解反应 C . 分解反应 D . 化合反应
  • 10. 物质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性质对应的是(   )

    序号

    物质

    性质

    用途

    A

    盐酸

    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

    金属除锈

    B

    氯化钠

    溶液呈碱性

    食品腌制

    C

    碳酸钙

    难溶于水

    能作化肥

    D

    浓硫酸

    脱水性

    干燥气体

    A . A B . B C . C D . D
  • 11. 小科同学为了区别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钡溶液,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四组实验方案,其中能达到目的的是( )
    A . B . C . D .
  • 12. 金属或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之间能发生一定规律的转化。下列铜及其化合物此的转化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
    A . Cu→CuO B . CuO→Cu(OH)2 C . Cu(OH)2→ CuCl2 D . CuCl2→Cu
  • 13. 镁与稀硫酸反应时会放出大量热.将一段表面有氧化镁层的镁带与过量稀硫酸在密闭容器中混合,用压强传感器测得容器内压强和反应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AB段主要反应是镁和稀硫酸反应 B . B点溶液中溶质含有MgSO4和 H2SO4 C . D点时刻容器内镁带恰好完全消失 D . 反应放热是容器内压强升高的唯一原因
  • 14. 某兴趣小组要比较两种金属银、铁的活泼性强弱。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其中可行的组合是( )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 15. 将n克的铁粉和镁粉分别加入到两个烧杯中,再向烧杯内逐渐滴加稀硫酸至m克,产生的氢气质量与滴加稀硫酸质量的关系如右图。若烧杯中加入铁粉和镁粉为t克时( t≠n),重复实验,绘制图像。下列图像可能出现的是(   )

    A . B . C . D .
二、填空题(本题有7小题,每空2分,共40分)
  • 16. 为提商广大市民骑电瓶车出行的安全,今年国家大力推行新国标电瓶车,下图甲为电瓶车的结构图、表

    为结构的主要成分或材料:

     

    结构 主要成分或材料
    把手 金属合金
    车胎 合成橡胶
    外壳 合成塑料
    电池 Li、MnO2、电解质溶液
    1. (1) 如图电瓶车的把手、车胎、外壳、电池中主要成分为有机合成材料的结构是
    2. (2) 铜丝能作为连接电瓶车中灯泡和电池的导线,这是利用了金属铜具有良好的性。
    3. (3) 锂电池是目前比较前沿的电池技术,在电池放电时采用Li和 MnO2进行反应生成LiMnO2。请写出锂电池放电时的化学方程式
  • 17. 小明通过查阅资料知道了牙膏的主要成分有碳酸钙粉末、氯化钠、甜味剂、香精和甘油(保湿剂)等。
    1. (1) 牙膏是(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 (2) 为了测定牙膏的酸碱度,进行如下实验:取2g牙膏放入一支大试管中,注入20mL蒸馏水.振荡,静置,取上层清液,用pH试纸测出溶液pH值。写出测定 pH值的具体操作:
  • 18. 兴趣小组研究酸碱反应时利用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紫色石蕊指示剂进行实验,实验操作和溶液颜色变化如下图所示。
    1. (1) 从微观角度分析,该反应的实质是
    2. (2) 根据乙图颜色的变化,判断图甲中B溶液是。(填写溶液名称)
    3. (3) 图乙中M点时,溶液中除紫色石蕊外还存在的溶质有
  • 19. 将铁粉与硫粉按一定的比例混合,然后用烧红的玻璃棒一端接触混合物的A处,观察到接触部分迅速发红,玻璃棒拿走后,混合物从A至B处逐步发红,反应结束后得到黑色固体,且在实验过程中闻到一股刺激性气味。

     

    1. (1) 请写出黑色固体的化学式:
    2. (2) 上述实验现象中支持铁粉与硫粉反应放热的证据是
    3. (3) 反应后黑色固体的质量反应前混合物的质量(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 20. 如图所示为小科总结了酸、碱、盐的反应规律,其中“—”表示相连的物质能发生反应,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 (1) 农业上利用硫酸铜和氢氧化钙反应制备波尔多液,该制备原理是符合图中反应规律(请填写图中的序号)。
    2. (2) 小科研究反应规律②时,发现有些反应需要加入指示剂才能够判断反应是否发生了(不考虑反应的放热)。下列符合要求的反应是        
      A . Cu(OH)2和H2SO4 B . NaOH和HCl C . BaCl2和 Na2SO4
    3. (3) 某实验室有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溶液,小科猜想可能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钠。小科取样加入了一种试剂,检验后,确定猜想成立。其中加入的试剂发生的反应符合规律①。写出一种符合要求的试剂
  • 21. 小明研究氢氧化钙化学性质,进行了如下两个实验。
    1. (1) 实验过程中能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实验。(填写图中的序号)
    2. (2) 图乙表示实验③过程中溶液中离子种类在反应前后的变化,★表示的离子是
    3. (3) 实验结束后,将实验②和③试管中的废液倒入同一个烧杯中,发现沉淀消失,其原因是
  • 22. 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CaCO3、Na2SO4、NaCl、Ba(NO3)2中的一种或多种,小科同学为探究其成分取样进行如图所示实验:
    1. (1) 如图操作1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出现“沉淀部分溶解”的现象,由此可以确定图乙中的沉淀是。固体粉末中一定有的成分是
    2. (2) 为了进一步确定固体成分,又进行了操作2:向滤液中加入足量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加 AgNO3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现象。请判断据此实验现象能否确定固体粉末中含有NaCl,并说明理由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有4小题,每空3分,共36分)
  • 23. 锌与稀硫酸反应时,反应的快慢会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为了寻找影响反应快慢的因素,并确定哪个因素对反应快慢的影响更大,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分三次取足量的相同质量的稀硫酸,分别与大小、形状、质量相同的锌粒反应。实验数据记录如图甲所示:

    实验编号

    1

    2

    3

    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10%

    10%

    10%

    溶液温度/℃

    反应前

    10

    20

    10

    完全反应所需时间/秒

    41

    20

    29

    1. (1) 实验中的测量仪器除了天平外,还需要
    2. (2) 该实验中是通过反映稀硫酸与锌粒反应的快慢。
    3. (3) 兴趣小组对锌与稀硫酸反应开始后一段时间产生气泡多少与时间关系图提出了两种猜测,如图乙①②所示。请选择你的猜测,并说明理由
  • 24. 在学习盐酸的化学性质时,甲、乙两组同学分别进行如图实验,发现一组有气泡产生,另一组无明显现象。同学们对两个实验产生不同现象进行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

    ①盐酸和Na2CO3溶液反应是分步进行的,即:

    反应1:Na2CO3+HCl=NaCl+NaHCO3 (先)

    反应2:NaHCO3+HCl=NaCl+H2O+CO2↑ (后)

    ②碳酸氢钠与碳酸钠均呈碱性,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③碳酸氢钠与氯化钙溶液不反应。

    1. (1) 【实验分析】请推测甲乙两组实验中产生气泡的是组。
    2. (2) 【继续探究】无明显现象的试管中是否真的发生了“反应1”?

      【开展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步骤Ⅰ:取少许待测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加入过量的CaCl2 , 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步骤Ⅱ:取步骤1中上层清液于另一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溶液呈红色

      ①小科依据现象得出无明显现象的试管中发生了“反应1”,请你说明观察到实验现象为什么能支持小科的结论。

      ②为了完成探究目的,步骤Ⅰ中的CaCl2溶液还可以用代替。

  • 25. 钢丝棉是一种由低碳钢制成的细丝,直径约0.125~0.189毫米。小科利用钢丝棉探究铁制品锈蚀的条件,实验如下:

    步骤一:取4个50mL活塞润滑性良好的注射器,检查气密性。

    步骤二:称取4团等质量的钢丝棉(每团体积约为6cm3) ,A保持干燥,B、C用少量蒸馏水润湿,D用少量食盐水润湿,分别放入甲、乙、丙、丁注射器中。

    步骤三:移动活塞,使它们均处于46mL刻度处,再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孔(如图所示)

       

    步骤四:每隔一定时间,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如表。

     

    5分钟

    20分钟

    1小时

    无现象

    无现象

    无现象

    无现象

    无现象

    无现象

    出现少许锈斑,活塞未明显移动

    出现明显锈斑,活塞移动少许

    锈斑增多,活塞移动明显

    出现明显锈斑,活塞移动少许

    锈斑增多,活塞移动明显

    锈蚀严重,活塞处于39mL刻度处

    1. (1) 设计甲丙两组实验基于的假设是
    2. (2) 步骤三中要完成乙组设置,进行的具体操作是
    3. (3) 小科回想起一次去海边的旅行发现面对大海的铁栏杆锈蚀程度比其他地方更严重。请联系探究结果作出合理的解释。
  • 26. 毛皮制作在温州具有悠久历史,明永乐年间,温州制造的皮革质景已闻名全国,列为贡赋上奉朝廷。动物毛皮带有油脂导致僵硬,为了去掉油脂获得光滑柔软的毛皮,需要将毛皮进行“硝皮”处理:用硫酸钠固体溶于水中并加入面粉制作成硝液,将毛皮浸在硝液中一段时间。某兴趣小组在硝皮过程中、发现硫酸钠的质量分数和硝皮时间会影响毛皮绒毛含量和油脂含量,下图为兴趣小组的某组研究数据。

    1. (1) 硝皮时毛皮油脂含量尽可能要低,同时毛皮绒毛含量越高毛皮品相越好。根据兴趣小组的研究数据,你认为最合理的硝皮时间大概为多久,并说明理由。
    2. (2) 为了进一步寻找硫酸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对动物毛皮油脂含量的影响,请你设计实验方案并写出实验步骤。

      建议:①实验可设计4~5组;②实验时每个烧杯取用硫酸钠溶液500毫升;③每组实验面粉用量为12.5克。实验室提供兔皮和羊皮若干、裁皮刀(裁剪毛皮)、质量分数为30%的硫酸钠溶液、面粉、蒸馏水、大烧杯、油脂含量检测仪及其它实验所需的仪器。

四、解答题(本题有6小题,27题6分,28题6分,29题6分,30题6分,31题10分,32题10分,共44分)
  • 27. 网红食品“自热火锅”(如图甲)使用说明如下:①加热盒中倒入适量冷水并加入自热包;②放上食盒,加入食材并倒入适量的冷水,扣紧盒盖如图乙。在等待食物煮熟过程中,加热盒快速变烫并持续一段时间,盒盖小孔的上方出现“白雾”。

    1. (1) 盒盖小孔的上方形成“白雾”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有
    2. (2) 已知铝粉与冷水几乎不反应。根据结合所学知识和图丙信息,解释自热火锅能煮熟食物的原因。
    3. (3) 盒盖上小孔的主要作用是
  • 28. 兴趣小组开展项目化学习:从实验室中收集一桶含有FeSO4、CuSO4的废液回收铜和制备纯净硫酸亚铁晶体,设计了如下的方案:

    1. (1) 步骤①的名称是
    2. (2) 步骤②中加适量稀硫酸,判断“适量”的依据是
    3. (3) 小科提出步骤①中的铁粉可以用锌粉代替。你赞同吗?请说明支持你观点的理由
  • 29. 某气体可能由CO、H2、水蒸气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小科利用设计了下图的装置来探究其成分,已知无水硫酸铜遇水会变蓝色。(假设每步都完全反应)

     

    1. (1) 装置A处盛放的液体是
    2. (2) 装置F处的大号注射器,可以引导气体流向,其另一个主要作用是
    3. (3) 请你评价以上设计的装置能否成功探究出混合气体的成分,并说明理由。
  • 30. 钢铁是我们工业的重要支柱产业,其中生铁中碳含量是2.11%-4.3%,钢中碳含量为0.02%至2.11%。高炉炼生铁和转炉炼钢是重要的冶炼钢铁的工艺,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具体操作如下:

    ⑴将粉碎的铁矿石(主要成分是Fe2O3)、焦炭(主要成分是碳)、石灰石从炉顶加入高炉内。

    ⑵在高炉的炉腹的两侧鼓入1000℃左右的高温空气。

    ⑶高炉底部的出铁口流出生铁铁水。

    ⑷通过全封闭的鱼雷车将流出的铁水运送到装有废钢的转炉中。

    ⑸向转炉中吹入一定量的氧气后流出钢水。

    (已知CaCO3 CaO+CO2↑,C+CO22CO)

    请结合已学知识和题目信息,解释利用高炉和转炉炼钢的原理。

  • 31. 某电镀厂排出的废水中含有CuCl2和HCl,兴趣小组为了测得废水中CuCl2的质量分数,开展如下实验:取100克废水,平均分成5分,分别加入相同质量分数的NaOH溶液(已知废水中除了CuCl2和HCl之外,其他物质都不能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获得以下实验数据。据此回答下列问题。(反应化学方程式:2NaOH+CuCl2=Cu(OH)2↓+2NaCl )

    实验次数

    1

    2

    3

    4

    5

    废水质量/g

    20

    20

    20

    20

    20

    氢氧化钠溶液质量/g

    20

    40

    60

    80

    100

    沉淀质量/g

    0

    1.96

    5.88

    9.8

    9.8

    1. (1) 第3次实验所得溶液的质量是克。
    2. (2) 计算该废水中CuCl2的质量分数。
    3. (3) 请分析第2次实验中,与HCl反应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是克,说明你的分析过程
  • 32. 瑞安古代民间为了促进农作物生长,常用秸秤或树枝烧制草木灰作为肥料。草木灰的主要成分为K2CO3 , 为探究秸秤和树枝烧制的草木灰,哪种K2CO3含量更高,兴趣小组将10克不同类型的草木灰样品(杂质不与盐酸反应)放在锥形瓶中,放在电子天平上,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如图甲)。

     

    1. (1) 草木灰中加入稀盐酸后观察到现象是
    2. (2) 在树枝烧制的草木灰样品试验中,小组记录天平示数与加入稀盐酸质量,测得实验数据如图乙所示,锥形瓶质量为50克,则该样品中K2CO3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反应化学方程式:K2CO3+2HCl=2KCl+H2O+CO2↑)

    3. (3) 兴趣小组改用秸秤烧制的草木灰样品重复以上实验,实验装置、样品质量和稀盐酸总质量都不变,在图乙的基础上绘制成如图丙所示曲线ab’c’,请推测秸秤草木灰样品中K2CO3的含量相比树枝草木灰样品中是更高还是更低,并说明理由。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