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期中考...

更新时间:2022-12-05 浏览次数:30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共24题,每题2分,共计48分)
  • 1. (2023高一上·兴文月考) 老子认为,“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孔子则说,“不学礼,无以立”,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反映出,当时他们(    )
    A . 反思西周的礼乐文化 B . 迎合封建贵族政治诉求 C . 主张维护夏商周制度 D . 得到统治者的积极支持
  • 2. (2022高二上·遂宁期中) 儒家学派重视礼乐,宣扬“乐文同则上下和”;墨家学派认为乐“与君子听之,废君子听治”“与贱人听之,废贱人之从事”。这反映了两者(   )
    A . 文化取向的迥异 B . 政治立场的不同 C . 学术观点的分歧 D . 生活态度的差异
  • 3. (2022高二上·榆阳期中) 孔子称赞管仲辅佐齐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企望周之复兴。孟子提出“定于一”,尊新王,希望重现孔子所说“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盛世,并据此可知,孔孟( )
    A . 希望实现统一,以安定社会秩序 B . 强调血缘关系,以强化分封体制 C . 为统治阶级服务,需要维护奴隶主利益 D . 直面地方问题,以加强中央集权
  • 4. (2022高二上·榆阳期中) 汉武帝独尊儒术后,两汉皇帝在许多诏书中,上至国家内政外交,下至废立皇后与太子, 都要引经据典,以表示法圣、合理、合经。官僚士大夫响应皇帝的号召,上疏言事和讨论政事时竞相引经据典。这表明当时( )
    A . 儒家经典成为政治认同的标准 B . 儒家学派逐渐执掌了朝政大权 C . 儒家思想直接影响了皇位继承 D . 皇权与相权之争日益得到缓解
  • 5. (2024高二下·什邡月考) 黄宗羲提出,古代圣王倡行“崇本抑末”,其中“抑末”是指禁绝与巫蛊、奇技淫巧等相关的无益于民生的工商业,而有利于民生的工商业皆属本业。他作出这一论断旨在(   )
    A . 表达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B . 论证变革经济政策的合理性 C . 宣扬经世致用思想 D . 促进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 6. (2022高二上·榆阳期中) 朱元璋时,程朱理学被定为一尊,一时间风头无两;明中后期,阳明心学“其教大行”,致使“笃信程朱不迁异说者,无复几人矣”。这一变动说明( )
    A . 思想变动植根于时代需要 B . 心学成为官方正统思想 C . 理学遭到知识分子的摒弃 D . 儒家的价值取向得以重构
  • 7. (2022高二上·榆阳期中) 敦煌壁画中最大的一幅是《五台山图》。这幅壁画中既有腾云驾雾的佛、菩萨、神鸟,也有市井生活、人间百态,可谓“一壁看尽众生相”。据此可知,该壁画体现出( )
    A . 统治者实行三教并行的政策 B . 风俗画与文人画的相互杂糅 C . 佛教思想处于社会主导地位 D . 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融合
  • 8. (2023高一上·甘肃月考) 唐代书法家张旭曾说:“始吾闻公主与担夫争路,而得笔法之意。后见公孙氏舞剑器,而得其神。”据此可知,张旭书法呈现出(    )
    A . 书写结构的严整性 B . 书写气象的灵动性 C . 书写笔画的繁杂性 D . 书写技法的内敛性
  • 9. (2024高三上·北京市月考) 在近代中国,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师夷长技以自强”,从“维新”代替“洋务”再到革命取代改良,这一系列变化主要是由于(   )
    A . “西学东渐”的深入 B . 民族危机的加深 C .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 . 思想解放的推动
  • 10. (2022高二上·榆阳期中) 鸦片战争前后,部分清朝士大夫热衷于研究世界及中国边疆的史地之学,并出现了下表所示具有代表性的部分著作。

    鸦片战争前后介绍西方及中国边疆的主要著作

    代表人物

    主要著作

    成书时间

    林则徐

    《四洲志》等

    1841年

    魏源

    《海国图志》

    1842年

    姚莹

    《康輶纪行》

    1846年

    徐继畬

    《瀛寰志略》

    1848年

    夏燮

    《中西纪事》

    1850年

    据此可知,当时( )

    A . 西方思想得到了广泛传播 B . 中西思想深入交融与发展 C . 西学传播顺应了维新思想 D . 华夷观念受到了一定冲击
  • 11. (2022高二上·榆阳期中) 1918年4月成立于长沙的新民学会,初以“革新学术,砥砺品行,改良人心风俗”为宗旨,1920年后以“改造中国和世界”为宗旨。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影响 B . 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C . 北洋政府政治腐败不堪 D . 无产阶级政治地位提升
  • 12. (2022高二上·榆阳期中) 毛泽东曾指出:在抗战时期,我党主动地把抗日以前的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的政策,改变为减租减息的政策。日本投降以后,我们及时地改变土地政策,由减租减息改为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这说明,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 )
    A . 始终坚持消灭封建剥削制度 B . 服务于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 C . 着眼于提高农民的政治地位 D . 激发了农民投身抗日的热情
  • 13. (2022高二上·榆阳期中)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的冲击以及外部环境的新变化,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审时度势,在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战略,为我国当前及长远发展指明了道路。该战略( )
    A . 是对改革开放战略的延续和发展 B . 是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重大举措 C . 侧重于利用外部资源来发展经济 D . 合理安排了国民经济各部门比例
  • 14. (2022高二上·榆阳期中) 1977年,我国各大专院校录取新生27.3万人,至1988年高校在校生总规模达206万人,2001年增长至719万人,在此期间,高等职业教育和各种形式的成人高等教育的入学人数也有很大增长。由此可知( )
    A . 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得到了解决 B . 高等教育实现了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C . 人才选拔制度的改革适应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D . 恢复统一高考制度促进了高等教育的普及
  • 15. (2022高二上·榆阳期中) 20世纪50年代中期,出现了如宋璞的《红豆》、陆文夫的《小巷深处》等一批文学作品。他们涉及了以往不敢轻易描写的爱情生活题材,揭示了人物丰富的情感世界,反映时代的变迁。这得益于( )
    A . 文学摆脱了意识形态影响 B . 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 C . 正确的社会主义文化方针 D . “百家争鸣”的指导思想
  • 16. (2022高二上·榆阳期中) 从公元前7世纪起,泰勒斯等希腊先贤就开始了对古代神话所描述的世界状态的怀疑和追问,从而逐渐改变了万物混沌、主客不分的思维方式,产生了天人相分的思想观念。这些思想( )
    A . 为人文精神的形成创造条件 B . 体现了鲜明的相对主义理念 C . 不利于构建稳定的社会秩序 D . 是对基督教神学的公开质疑
  • 17. (2024高一下·成都月考)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热情讴歌充满人性要求和感性魅力的生活态度,并追求现世幸福和享乐,西欧宗教改革思想家们却将这视为奢靡和不道德。然而,二者却又共同推动了西欧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的过渡。这是因为他们都(    )
    A . 重新审视人,冲破了传统的束缚 B . 提升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 C . 反对神学,重构了人与神的关系 D . 沉重打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统治
  • 18. (2022高二上·榆阳期中) 在近代,欧洲经济最发达、工商业最活跃的地区,恰恰是新教徒占上风的地区。如果你绘制两幅地图,一幅标示出16-17世纪资本主义发展最快的区域,另一幅标示出新教徒在人口当中占比较高的地区,那么这两幅图基本上会是重叠的。这说明( )
    A . 神权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B . 思想解放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 C . 欧洲面临经济与文化的变革 D . 宗教改革发端于经济发达地区
  • 19. (2022高二上·榆阳期中) 下图是1535年和1558年英国诺福克郡庄园财产分布对比图。据此可知( )

    A . 教皇与大众矛盾迅速激化 B . 文艺复兴冲击了神权统治 C . 自然科学弱化了宗教信仰 D . 宗教改革强化了世俗权力
  • 20. (2022高一上·宁波月考) 伏尔泰提出人类历史上有四个“值得重视”的时代:伯里克利时代、奥古斯都时代、文艺复兴时代和路易十四时代,并将路易十四时代作为最辉煌灿烂的黄金时代大加赞颂。伏尔泰的观点(    )
    A . 体现历史进步的信念    B . 肯定君主享有至高无上权威    C . 强调历史的延续不断    D . 反映启蒙运动天赋人权思想
  • 21. (2022高二上·榆阳期中) 卢梭认为:“主权不是别的,它就是公意的行使,所以它永远都不能被转让。既然主权者不过是一个集体的存在,那么除了它自己,任何人都不能代表它。行政权可以被代表,但是意志却不能。”卢梭意在强调( )
    A . 人民主权 B . 天赋人权 C . 人人平等 D . 权力制衡
  • 22. (2022高二上·榆阳期中) 下表为17—18世纪欧洲文化水平进步情况表。


    有阅读能力的人占法国总人口的比例(%)

    法国妇女的识字率(%)

    欧洲年均出版新书(单位:部)

    普通人藏书量(单位:本)

    17世纪中叶

    29

    14

    约1000

    1~20

    18世纪中叶

    47

    27

    约4000

    20~100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 )

    A . 工业革命推动法国基础教育发展 B . 文化教育进步有助于启蒙运动发展 C . 欧洲社会注重妇女文化教育普及 D . 出版业是欧洲文化进步的主要动力
  • 23. (2022高二上·榆阳期中) 有部分学者认为,启蒙运动可能并不充分,不能为我们所有的问题提供解决的方案,但它的确为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指明了方向。这一观点意在说明启蒙运动( )
    A . 有待于形成完整思想体系 B . 面临难以解决的现实问题 C . 需要完善解决问题的方案 D . 能够引导历史发展的趋势
  • 24. (2022高二上·榆阳期中) 《时间简史》中写道:“他提出了革命性的思想,即引力不像其他种类的力,它只不过是时空不是平坦的这一事实的结果,而早先人们假定时空是平坦的。”文中的“他”(   )
    A . 建立了以实验为基础的近代科学 B . 揭示自然界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 C . 奠定了现代物理科学研究的基础 D . 开创物理学进入微观世界的研究
二、非选择题(共3题,25题25分,26题15分,27题12分,共计52分。)
  • 25. (2022高二上·榆阳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孟子曰:“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人性良善是内在的自然天性,孟子称之为“善端”。在他看来,任何人,无论圣人还是小民,都禀有这种普遍的善性……虽然儒家思想发展到宋代理学,认为“存天理,灭人欲”,但中国儒家文化从“性善论”出发,确立了一种以德治为核心的政治哲学理念。

    ——摘编自杜维明《现代精神与儒家传统》

    材料二:西方基督教从人与神的关系中考察人性,认为“罪”的观念是基督教人性论的核心观念,从根本上说它是由于滥用自由而造成的错误选择的可能性,昭示着人的沦落状态。西方近代以来,无论是霍布斯、洛克还是康德、黑格尔,虽然他们关于人性的阐释有诸多不同,但从根本上都同样包含着某种人性恶的预设,即出于自然本性而趋利避害有可能滥用自由权利。从人性的罪与恶出发,西方建立了以法治为核心的政治哲学理念。

    ——摘编自田薇、胡伟希《从人性论的差异看中西政治哲学理念的分殊》

    材料三:中国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承认人们追求幸福的正当性,他对政府干预政策对人类幸福的危害有深刻的认知,但他没有理解市场的奥妙,所以他教导人们,追求幸福的办法是节制欲望,清心寡欲。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认为,在竞争的市场上,一个人追求自身利益并不是什么坏事,并非恶的行为,相反,他这样做的时候给社会带来的好处比他直接去追求社会利益时还要大,还要好。

    ——摘编自张维迎《市场制度最道德》

    1. (1)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国儒家思想和西方近代启蒙思想关于人性论的不同之处,并指出宋代理学对先秦儒学发展的表现。
    2. (2)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老子和亚当·斯密对人性产生不同看法的社会原因。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中西方的人性论谈谈你的认识。
  • 26. (2022高二上·榆阳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传播开始于19世纪70年代。在反对沙皇专制制度和东正教的斗争中,俄国形成了唯物主义思想传统,因此,普列汉诺夫、列宁等人正是在批判地继承俄国唯物主义思想传统的同时,传播了马克思主义。列宁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将俄国唯物主义思想与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实践相结合,形成了具有俄国特色的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相统一的理论,为十月革命胜利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在俄国传播也受到修正主义的冲击。对此,普列汉诺夫首先批判了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哲学口号;列宁不仅批判了伯恩施坦修正主义,而且批判了修正主义在俄国的变种合法——马克思主义,保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

    五四运动后,传播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在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马克思主义者的努力下,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工人运动相结合,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在传播过程中,胡适主张多谈些问题,少谈些主义,认为空谈好听的主义是没有用处的。基尔克社会主义者梁启超、张东荪认为中国不具备实现社会主义的条件,反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以李大钊为代表的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与上述非马克思主义者进行了三次论战,马克思主义由此在中国广泛传播开来。

    ——摘编自孙大为《中、俄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之比较》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俄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有何异同点。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20世纪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史实,谈一谈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实践性”和“时代性”。
  • 27. (2022高二上·榆阳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在西周时期就已经有了“嘉种”的概念,《诗经》记载了选用良种的好处和一些已经育盛的优良品种,这一时期选种和育种的目标是产量、品质和熟期等。《管子》所记载的18种土壤中,每种土壤都有两种适于栽培的作物品种。汉代在选种上已经普遍采用田间穗选的方法,选择标准是植株高大或穗大强者,种子贮藏时注意干燥防虫。《齐民要术》所提出的选种标准还增加了品种的特性和遗传素质及适应性能,并对良种的繁育技术作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明代耿萌接提出了更高的技术标准,清代杨双山的“择种法”在理论和技术上相较前人有了更大的进步。

    ——摘编自郭文韬《中国古代的选种有种和良种繁育》

    材料二:

    中国杂交水稻研究起步较晚,但进步神速。50年代中后期,研究者们确立了水稻性状研究杂种优势的基本思路,并对实验范式达成了共识,为水稻杂交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60年代,袁隆平和他的团队克服重重困难,用了四年时间通过对超过14000株水稻的观察比对,揭示了水稻雄性不育的遗传规律,并首次提出了水稻三系杂交法的科学概念。此后全国杂交水稻研究团队展开大协作,1976年中国开始与国际水稻研究所合作,与其它国家互通有无,攻克了诸多难关。袁隆平敏锐地发现,传统三系法由于不育系的稳定性,导致产生优秀组合的概率偏低,经过多年研究,更为优越的两系法育种诞生。此后二十多年里,中国超级稻有育种计划将常规选育、三系、两系选育与分子生物技术结合,取得了突出成就。目前,中国杂交水稻已在60多个国家成功试种或推广,中国成为世界上杂交水稻技术的主要输出国。

    ——摘编自李晏军《中国杂交水稻育种》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古代选种育种的特点。
    2. (2) 根据材二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杂交水稻选育技术发展进步的原因,并简述其意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