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齐市第八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

更新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28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2022高二上·齐齐哈尔期中) 在周代,天子只辖诸侯而不辖大夫;同样,诸侯只辖大夫但不辖其家臣;家室与政府没有严格区分开来。这反映出周代(    ) 
    A . 人伦政治的瓦解 B . 贵族政治的衰落 C . 中央集权的破坏 D . 君统与宗统的结合
  • 2. (2022高二上·齐齐哈尔期中) 汉初选官沿袭秦制,重在军功,故“公卿多起于屠贩”;汉武帝时开始推行“以儒取士”的察举制。这一转变取决于(   )
    A . 军功地主势力开始衰落 B . 儒家独尊地位的确立 C . 现实政治对人才的需要 D . 文人社会地位的提高
  • 3. (2022高二上·齐齐哈尔期中) 汉朝时期各级吏员都要接受考课,郡国在每年年终时要派员赴京报告生产、税收、财务、户口、刑狱等情况,并接受考课。尹湾汉墓出土的《东海郡下辖长吏名籍》所记迁除实例有100多个,其中标明“以功迁”的有70多例,约占65%。这表明此时(   )
    A . 官吏升迁主要依据考课 B . 统治思想追求儒法杂糅 C . 官员选拔主要依据功绩 D . 治国理念渐趋务实功利
  • 4. (2022高二上·齐齐哈尔期中) 有学者对《隋书》(包括梁、陈、北齐、北周、隋五朝史)诸传的传主做过一番统计,其中明确出身胡族的,约占传主总数的六分之一。据考证,李唐一族也有胡人血统。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
    A . 孝文帝改革的成效显著 B . 胡汉通婚政策的实行 C . 游牧民族实现了封建化 D . 民族交融的不断增强
  • 5. (2022高二上·齐齐哈尔期中) 汉化改革后,六镇鲜卑职业军人以前仕宦的特权被取消,社会阶级从贵族急速沦落为镇户、府户,身份低下。孝文帝的汉化政策加剧了未汉化的鲜卑军人与已汉化的宫廷子弟之间的矛盾,积聚的不满在多年后被引爆为六镇之乱,最终导致北魏的分裂和灭亡。这说明(   )
    A . 汉族文化不利于北魏发展 B . 改革应当与自身实际相适应 C . 孝文帝改革阻碍社会进步 D . 改革者须有不畏权贵的精神
  • 6. (2022高二上·齐齐哈尔期中) 下表为唐朝科举考试中考生的三种来源。由此可见,唐朝的科举考试(   )

    类型

    来    源

    生徒

    国家最高学府和地方州县官办学校考试合格者

    乡贡

    自学成才,向州县官府投牒自举并考试合格者

    制举

    皇帝临时下诏选拔的“非常之人”,由内外文武官员举荐者

    A . 继承了九品中正制度的优点 B . 成为读书人入仕的唯一途径 C . 是自上而下选拔人才的制度 D . 体现了多种选拔方式的结合
  • 7. (2022高二上·齐齐哈尔期中) 下图所示是中国古代中央官制从九卿到六部的演变。这表明(   )

    A . 行政权力增强,皇族特权削弱 B . 地方权力增强,中央权力削弱 C . 国家政务与皇家事务的分离 D . 世卿世禄向科举取士的转变
  • 8. (2022高二上·齐齐哈尔期中) 宋代时,“今势家巨室,以不输(上缴)王赋为能,相习成风,而有司(官吏)惟困弱小户之是征”。这一状况(   )
    A . 危及封建统治秩序 B . 抑制了社会阶层流动 C . 导致社会阶级对立 D . 易造成地方割据隐患
  • 9. (2022高二上·齐齐哈尔期中) 嘉善同善会是明末清初江南的民间慈善组织。它规定:“不孝不悌、赌博健讼、酗酒无赖及年少强壮、游手游食以致赤贫者”,一律禁止施济。这一规定( )
    A . 反映了理学统治地位确立 B . 弥补了政府救济的不足之处 C . 一定程度上可以教化乡里 D . 经政府默许具有法律约束力
  • 10. (2022高二上·齐齐哈尔期中) 明清两代,朝廷调动大量的人力物力,编纂《永乐大典》《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等大型典籍,在编纂时依照朝廷的政治标准销毁了不少“禁书”。上述做法意在(   )
    A . 总结传统文化精髓 B . 标榜皇帝崇尚文治 C . 探索近代自然科学 D . 巩固君主专制统治
  • 11. (2022高二上·齐齐哈尔期中) 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廷顽固派,曾经在1898年秋季以血腥的手段镇压了康梁领导的维新变法运动,扼杀了一切改革事业;到1901年,却又摇身一变,高唱起“改弦更张”“维新变法”的调子。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 维新变法运动的推动 B . 国内外情势的变化 C . 政府治国理念的调整 D . 小农经济彻底瓦解
  • 12. (2022高二上·齐齐哈尔期中) 1901年1月29日,清政府在西安发布变法诏谕:“晚近之学西法者,语言文字、制造器械而已,此西艺之皮毛而非西学之本源也……舍其本源而不学,学其皮毛而又不精,天下安得富强耶?”这表明清政府( )
    A . 主动践行民主宪政的思想 B . 有意调适统治的策略 C . 欲从本源上实现国家富强 D . 治国理念有本质改变
  • 13. (2022高二上·齐齐哈尔期中) 下表为民国初年江苏地区具有双重身份的功名之士情况统计表。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国内(   ) 

    旧功名

    新学历

    占原功名人百分比

    进士

    留学

    54.6%

    新学堂

    3.0%

    举人

    留学

    31.8%

    新学堂

    12.2%

    生员

    留学

    66.7%

    新学堂

    25.0%

    A . 新式教育占据主导地位 B . 传统的社会结构受到冲击 C . 儒家的义利观念被抛弃 D . 追求新思想成为社会时尚
  • 14. (2022高二上·齐齐哈尔期中)  1938年,中共中央决定在敌后方的各中央分局、区、地、县、市、分区的党委设立组织部,集中管理干部的考察、征调和分配等工作,并且开始出现了地方干部与军队干部在管理上的分工。这些做法(   )
    A . 标志着我党干部制度的成熟 B . 秉承“三三制”政权建设原则 C . 适应了对敌斗争形势的需要 D . 配合了解放区行政区划的调整
  • 15. (2022高二上·齐齐哈尔期中) 下图是1945年8月到1947年底国民党政府发行法币数额(单位:亿元)柱状图。图中数据的变化主要是因为( )

    A . 日益庞大的军费开支 B . 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 C . 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D . 日本野蛮的经济掠夺
  • 16. (2022高二上·齐齐哈尔期中)  1953年1月,中央人民政府决定成立以毛泽东为主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起草委员会。毛泽东要求中央政治局委员以及在京的各中央委员在制定宪法草案时参阅下列资料。这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起草工作的特点是(   )

    国  别

    宪      法

    苏俄(联)

    1918年宪法;1936年宪法

    中华民国

    1913年天坛宪法草案;1923年曹锟宪法;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

    法国

    1946年宪法

    其他

    罗马尼亚、波兰、德国、捷克等国宪法

    A . 具有世界眼光与历史视野 B . 深受“一边倒”外交的影响 C . 与资本主义宪法区别明显 D . 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
  • 17. (2022高二上·齐齐哈尔期中)  1956年9月,中共八大提出,重申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健全国家法制,使党和政府的活动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该规定旨在(   )
    A . 巩固各民主党派的参政地位 B . 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领导地位 C . 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健康发展 D .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 18. (2022高二上·齐齐哈尔期中)  20世纪50~60年代,在东西方严重对立的形势下,中国敢于斗争,先后支持朝鲜和越南,反抗世界头号军事强国美国的武装干涉。这反映出中国在外交上(   )
    A . 积极推进世界的多极化趋势 B . 一直坚持“一边倒” C . 重视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 D . 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
  • 19. (2023高二上·河池月考) 1981年,中央办公厅印发的《云南民族工作汇报会纪要》提出,要“大力培养一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忠实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密切联系民族群众,有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各种业务工作能力的民族干部队伍”。这表明党中央(   )
    A . 把民族地区发展作为中心工作之一 B . 对少数民族干部任用注重德才兼备 C . 重视优化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的结构 D . 强调民族团结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 20. (2022高二上·齐齐哈尔期中)  2020年8月1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决定授予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作出杰出贡献的钟南山“共和国勋章”,授予张伯礼、张定宇、陈薇“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这一决定(   ) 
    A . 丰富了新时代特色理论体系 B . 有利于全面提升公民的素养 C . 利于中国快速战胜重大疾病 D . 对精神文明建设起推动作用
  • 21. (2022高二上·齐齐哈尔期中) 有学者研究西方法律制度时发现,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从陪审团审判到刑事诉讼确立了诸多原则,如法官独立和中立的原则、无罪推定原则,不告不理原则等。这些原则的核心目标在于(   )
    A . 维护公民权利 B . 坚持权力制衡 C . 遵循法律程序 D . 保护私有财产
  • 22. (2022高二上·齐齐哈尔期中)  1516年,法兰西国王弗朗索瓦一世同教皇签订《波伦亚协定》,规定国王有权任命教会的高级教职,有权向圣职界征税。1539年,弗朗索瓦一世下令国家正式文件中均使用法语,不得使用教会惯用的拉丁文。上述举措(   )
    A . 推动法国建立等级君主制 B . 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 C . 进一步强化封君封臣制度 D . 解决了王权与教权之争
  • 23. (2022高二上·齐齐哈尔期中) 西方的民主制是对古希腊、古罗马制度的继承和发展,执政官变成了总统,元老院(Senate)变成了参议院(美国的参议院至今仍称Senate),公民大会变成了代议制的众议院。这说明(   )
    A . 西方各国政治制度具有无差异同源性 B . 美国民主共和制是古希腊民主制的再现 C . “分权与制衡”的政治架构得到承袭 D . 西方古代民主政治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 24. (2022高二上·齐齐哈尔期中) 美国总统弹劾制度规定:只有众议院有权对总统提出弹劾,也只有参议院有权审理;总统有权批准关于背叛合众国的罪犯的缓刑和赦免,但弹劾案不在此限;一切罪案,除弹劾案外,应由陪审团审判。这一规定说明弹劾案( )
    A . 最终由最高法院审理 B . 遵循了权力制约与平衡 C . 消除了美国党派斗争 D . 彰显了天赋人权的理念
  • 25. (2022高二上·齐齐哈尔期中) 恩格斯曾十分肯定地认为,普选制“不能而且永远不会提供更多的东西”。认为普选制在资产阶级统治的国家里“能够真正体现大多数劳动者的意志,并保证实现这种意志”的观点,是恩格斯唾弃的一种极其荒谬的观点。这主要是因为普选制(   )
    A . 受到性别和财产的限制 B . 不能保证人民的选举权 C . 服务于资产阶级的统治 D . 真正体现了劳动者意志
  • 26. (2022高二上·齐齐哈尔期中) 19世纪中后期,英美实行文官考试制度。该制度规定:凡是符合相关法律规定的公民,都可以参加文官考试,成绩优异者得到录用;文官要在资产阶级各政党之间严格保持中立,不得公开参与政治活动。这些规定( )
    A . 有违民主自由选举的精神 B . 是全面学习中国科举制的结果 C . 有利于政府管理的科学化 D . 大大削弱了执政党的领导能力
  • 27. (2022高二上·齐齐哈尔期中) 有学者指出,近代西方国家的文官制度是资本主义社会正常运转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是资产阶级有意识进行的社会调节与控制的一部分,并且取得了较大成功的一部分。这一“成功”的重要表现是(   )
    A . 文官对本国工业化作出了较大贡献 B . 文官制度保障了国家政策的连续性 C . 文官积极参与资产阶级的党派活动 D . 文官制度首先确立了择优录取原则
  • 28. (2022高二上·齐齐哈尔期中) 有学者指出,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粉碎了战前几个殖民帝国的货币势力范围,停止了恶性贬值带来的贸易冲突。货币管制瓶颈的削弱,为国际经济开拓了全新的视野和思维。这说明布雷顿森林体系(   )
    A . 适应了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需要 B . 有利于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 C . 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 D . 具有反对殖民主义的功效
  • 29. (2022高二上·齐齐哈尔期中)  1945年,《联合国宪章》首次确认民族自决权,尊重所有民族之权利平等与自决原则。这一原则也在多个国际法律文件中得到强调或重申,并成为国际法的基本原则。这一原则的确立(   )
    A . 推动了新兴民族国家的独立 B . 实现了各民族间的平等往来 C . 消弭了大国间的冲突与对立 D . 维护了国际法的权威和地位
  • 30. (2022高二上·齐齐哈尔期中) 当代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的学者、企业家、政治家意识到,两极分化严重的结果是市场购买力严重不足。这不但是社会公平问题,而且是经济问题。当消费者无钱消费时,企业也就失去了获利的机会。为此,这些国家(   )
    A . 完善社会福利制度 B . 开创国家资本主义发展模式 C .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D . 发展知识经济,增加社会财富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个题,第31题12分,第32题15分,第33题13分,共40分。
  • 31. (2022高二上·齐齐哈尔期中) 户籍制度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由来已久。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由唐入宋,从前的贱民,不管是部曲,还是奴婢,都可获得良民的身份,纳入国家的编户齐民。宋朝的户籍制度也不再将国民区分为“良民”与“贱民”,而是根据居城或居乡,划为“坊郭户”与“乡村户”,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城市居民户口。又根据居民有无不动产,划分“主户”与“客户”,再以家庭财产之多寡,将主户划为不同户等。……户籍对于老百姓的人身束缚也逐渐减弱。城市中的流动人口更多,如建康府曾为“留都之地,四方失所流徙之民,往往多聚于此,皆无作业”。宋朝户籍管理规定,一个人移居到一个地方生活一年以上,便可获得当地户口。

    ——摘编自吴钩《户口册上的中国》

    材料二:英国户籍管理大事记(节选)

    年份

    大事记

    1495年

    亨利七世法令:不列颠臣民以家庭为单位,向各区主教汇报户主、配偶、子女情况,主教登记在册。

    1593年

    伊丽莎白一世法令:由治安官管理户籍,调查居民职业,惩罚懒惰者,救济贫民。

    1785年

    议会法案:不列颠臣民可在国内自由迁徙,不再惩罚流民;经议会许可征税,救济贫民和失业者。

    材料三:1997年,国务院转批公安部《关于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试点方案》,放开农村人口的落户限制,规定已在小城镇就业、居住并符合一定条件的农村人口可在小城镇办理城镇常住户口,享受同等的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权利。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进一步调整户口迁移政策,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切实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的合法权益。

    ——摘编自任洁《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户籍制度改革与城市化进程的阶段性分析》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宋朝户籍制度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近代户籍管理的特点。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户籍制度改革的影响。
  • 32. (2022高二上·齐齐哈尔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的宗族慈善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当时分散在各个家族中的祭田、族田、贡士庄等已经成为中国古代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宗族慈善到了宋朝有显著的发展。当时社会贫富贵贱之分日显频繁,由贱入贵的士大夫或经过漫长的卧薪尝胆,或经过数代人乃至众乡亲的节俭共助。他们早已深感入仕的来之不易,故多怀有对家族或乡井的报恩之念。宋代的许多大家族发展出了多种宗族慈善的形式,如义庄、义田、义塾等。他们通过此类义举,在“睦族敬宗”的旗号下,对族内成员在生养、学业、贫病和婚丧嫁娶等方面遭遇困难时加以救济。

    ——《中国慈善发展历史》

    材料二:德国于1863年颁布了《工人疾病保险规定的准则》。1884年颁布了《事故保险法》,1889年颁布了《伤残及养老保险法》,再加上20世纪初颁布实施的其他医疗、工伤、失业等法律,德国建立起了当时世界上最完备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1941年贝弗里奇设计的社会保障计划涵盖了养老、疾病、残疾、死亡、工伤、失业、妇女、儿童等八大保险项目,此后瑞典发展了这些思想,对公民实行全民性的普遍保障和广泛优厚的公共津贴,而被称为“福利国家的橱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贝弗里奇报告成为战后西方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里程碑,也为后来社会保障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胡继晔《追寻中西方社保文化的起源和发展》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一、二,分析近代西方社会保障制度与古代中国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德国建立起当时世界上最完备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的原因。
    3. (3) 综合上述材料,归纳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趋势。
  • 33. (2022高二上·齐齐哈尔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法国民法典对罗马法物权制度的继受内容很多。在对罗马法的学习、借鉴和取舍中,法国民法典接受了很多罗马法的法律概念,站在了前人的肩膀上,有了自己的高度,同时又进行了丰富与发展。比如在加工物的归属上,法国民法典就没有机械地照抄罗马法的规定,而是创造出有特色的处理方式,更重视加工人的劳动,也兼顾到原材料所有人的利益,比罗马法要进步。在使用权上,罗马法将奴隶与兽一起作为役使的客体,奴隶只是物而不是人,法国民法典没有将罗马法中的对奴隶的使用权继承下来,而是在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的指导下将罗马法这种落后的规定弃之不用,彰显了人权精神。

    ——摘编自包娟《法国民法典对罗马法物权制度的继受》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以来编纂民法典的历程

    时   间

    内      容

    20世纪五六十年代

    1954—1956年,新中国着手起草第一部《民法典草案》。此后,由于发生“整风”“反右”等政治运动,被迫中断。1962—1964年,进行第二次起草工作,虽完成草案试拟稿,但因“四清运动”而中断。

    20世纪七八十年代

    1979年,我国第三次起草民法典。1985年,随着改革开放日益深入,民事生活越来越活跃,于是1986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20世纪九十年代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方向。随后,与之相适应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相继制定。

    21世纪

    随着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民法典的起草工作加快。2017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草案)》,并提出争取到2020年形成统一的民法典。

    1. (1)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法国民法典发展完善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影响中国民法典编纂进程的不利和有利因素。
    3. (3) 谈谈你从中、法民法发展历程中得到的历史启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