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一切政治军事法律事务的决定权都在皇帝手中
②已形成较完备的地方官员考核办法
③建立以邮传为中心的文书传送系统
④推行文书行政管理制度
①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②州郡县制开始形成
③官吏任用机制变化 ④行政体制职责分明
①秦朝的郡 ②东汉的州 ③唐朝的道 ④宋代的路
官职 人名 时间 |
右丞相 | 左丞相 | 平章政事 | 右丞 | 左丞 | 参知政事 |
中统元年 | 祃祃(蒙) | 王文统(汉) 赵壁(汉) |
瘙希宪(畏兀儿) | 张文谦(汉) | 张启元(汉) | |
中统二年 | 不花(蒙) 史天泽(汉) |
忽鲁不花(蒙) 耶律铸(契丹) |
塔察儿(蒙) 王文统(汉) 赛典赤(回回) 廉希宪(畏兀儿) |
张启元(汉) | 张文谦(汉) | 商挺(汉) 杨果(汉) |
①“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
②“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③“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④“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这一凭证( )
时期 | 制度名称 |
国民革命时期 | 农民协会和罢工工人代表大会制度 |
土地革命时期 | 苏维埃代表会议制度 |
抗日战争时期 | 参议会制度和“三三制” |
解放战争时期 | 各界(各级)人民代表会议制度 |
新中国成立后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以下对表格内容表述正确的是( )
①公民法庭是雅典最高司法机关
②官员在任时接受监督随时可以被罢免和审判
③公民大会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④议事会负责为公民大会准备决议草案
①以判例法为主要法律渊源
②强调宪法的根本法地位
③法律体系比较完整
④法官的作用不太突出
材料一:
汉初制度多有不切实际,要求制度变革的呼声甚高,却无法得以实施。直到武帝时期,才大刀阔斧地推行了制度变革,在协调地方与中央的关系、解决皇权与相权矛盾、强化对官僚队伍的管理和建设等重大领域,汉武帝都进行了制度创新和变革。
——摘编自孙家洲等《制度变革与汉武帝盛世的造就》
材料二:
1215年,贵族开始武装叛乱。叛军得到了法国的支持,进入伦敦城,约翰只能退守王宫。6月,战争双方代表在泰晤士河畔展开谈判,签署了一份法律文件。该文件规定:
39 任何自由人,如未经其同级贵族之依法裁判,或经国法判決,皆不得被逮捕、监禁、没收财产、剥夺法律保护权、流放,或加以任何其他损害。
41 除战时与予敌对之国家之人民外,一切商人,倘能遵照旧时之公正习惯,皆可免除苛捐杂税,安全经由水路与陆路,出入英格兰……
——周一良、吴于廑总主编,郭守田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中古部分》
材料三:
古代希腊、罗马的分权与制衡思想,是整个西方分权学说逻辑进展链条上的第一个环节;近代洛克、孟德斯鸠的分权论逐步地使西方分权学说臻于完整。美利坚的缔造者们对欧洲的分权学说进行了改造和创新,提出了“立体分权”(包括横向分权和纵向分权)的理念思想。
——赵海月《论美国立体分权的理念与模式》
材料一:
九品中正制后期所选拔的士族高门,凭借血统世代占据高位而腐败不可任事。他们不学无术,
褒衣博带,涂脂抹粉,崇尚清谈,不仅无益于国,也严重阻碍了包括中小地主阶层在内的其他社会阶层的政治上升通道。隋文帝杨坚即位后,废除九品中正制,确立了以考试选人的科举制。
——摘自历史教参选必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材料二:
1、关于检验公务人员申请人合格与否的公开竞争性考试问题。这种考试必须切实可行,考试内容尽可能合理,并与考生执行他们要求就任的职位所需要的能力及适应性有关;
5、任何公务人员不因此而承担向政治基金会捐款的义务,也不因此承担提供政治服务的义务。他们不因拒绝上述捐献和服务而受到歧视。
6、任何公务人员都没有权利利用职权或个人影响去强迫别人或别的团体采取政治行动;
9、在考试、任用、重新任用、恢复原职等问题上,任何人绝不因为有生理缺陷而受到歧视……
——摘自《美国文官法》(1883年1月)
材料三
《考试法》于1929年8月公布。《考试法》共18条,主要内容有:(1)凡属候选及任命的人员,都必须经过考试来确定其资格。(2)规定考试分为普通考试、高等考试、特种考试三种形式。(3)各种考试的应试条件、要求、程序及组织领导等。《考试法》后经多次修改。
——摘编自《选必一教参》,108页。
材料一:
古代礼律关系密切,而司马氏以东汉末年儒学大族创建晋室,统制中国,其所制定之刑律尤为儒家化,既为南朝历代所因袭,北魏改律,复采用之,辗转嬗蜕,经由(北)齐隋,以至于唐,实为华夏刑律不祧之正统……隋唐刑律近承北齐,远祖后魏,其中江左因子虽多,止限于南朝前期,实则南朝后期之律学与其前期无大异同。
——摘引自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党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党中央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必须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好。
——摘编自《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