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佳诚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历...

更新时间:2022-11-30 浏览次数:33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 1. 许倬云在《万古江河》中写道:“周人设计的这一封建制度,包括两个要素:一是分封子弟与亲戚,在紧要的地点戍守,彼此援助,构成一个庞大的控制网络;二是笼络不同文化的族群,寻求合作。”这里的“封建制度”是指(   ) 
    A . 禅让制度 B . 分封制度 C . 宗法制度 D . 礼乐制度
  • 2. (2022高一上·官渡月考) 水稻是人类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耕种与食用的历史都相当悠久。全世界有-半的人口食用稻米,主要在亚洲、欧洲南部和热带美洲及非洲部分地区。如果我国要拍摄关于水稻起源的专题片,下列选项中符合他们拍摄要求的外景地点是(    )
    A . 元谋人遗址 B . 北京人遗址 C . 河姆渡文化遗址 D . 仰韶文化遗址
  • 3. (2022高一上·南阳月考) 《礼记·礼运》记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下列遗址最有可能的是能体现从“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的是(    )
    A . 仰韶文化遗址 B . 二里头遗址 C . 殷墟遗址 D . 红山文化遗址
  • 4. 下列关于战国时代的历史特征。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 铁犁牛耕出现的推广 B . 变法运动成为时代潮流 C . 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 D . 统一的封建集权国家建立
  • 5. (2022高一上·元氏月考) 公元前356年进行的商鞅变法因其持续时间长、涉及范围广,取得了显著成效。商鞅变法的主要目的是(    )
    A . 发展农业生产 B . 维护井田制度 C . 宣传儒家思想 D . 实现富国强兵
  • 6. 孔子是先秦时期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人尊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下列言论中属于孔子的有(   ) 

     ①“克己复礼”    ②“隆礼重法”    ③“兼爱尚贤”    ④“有教无类”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②④
  • 7. 每年的春节是农历一月初一。一月古时本来又叫“政月”,到了秦朝为了避皇帝嬴政的讳,就把“政月”改为“正月”,“正”字的读音也为“zhēng”“了。这说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   ) 
    A .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B . 中央权力高度集中 C . 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D . 独断性和随意性
  • 8. 陈胜、吴广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在于(   ) 
    A . 戍边误期的农民面临被处死的危险 B . 陈胜等人具有革命的首创精神 C . 秦朝的暴政激化了阶级矛盾 D . 秦朝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计划
  • 9. (2022高一上·乌苏月考) 秦统一后,采取了“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等措施。这些措施(   )
    A . 推动了法律的完善 B . 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强化 C . 加速了秦朝的灭亡 D . 阻碍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 10. (2022高一上·官渡月考) 为配合对匈奴的战争,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这一举措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 . 增强了西汉实力 B . 密切了西域与中原的联系 C . 解除了匈奴的威胁 D . 加强了与欧洲和北非的政治交往
  • 11. 汉武帝时期的太学,只有几位经学博士和少量博士弟子。此后,太学规模不断扩大,到东汉中期,太学生已经达到三万多人。该现象反映了(   ) 
    A . 儒学地位上升 B . 察举制度实行 C . 私立学校出现 D . 官僚机构膨胀
  • 12. 据《晋书·王敦传》记载:东晋谚称“王与(司)马,共天下”。这反映了(   ) 
    A . 东晋统治者爱惜人才 B . 士族门阀势力强大,威胁皇权 C . 地方分裂割据势力的强大 D . 两晋时期的政治民主化倾向
  • 13. (2022高一上·大石桥月考) 下面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示意图。图中空白处应是(    )

    A . 东汉 B . 东晋 C . 北魏 D . 南宋
  • 14. 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进一步开发的客观原因是(   ) 
    A . 统治者重视发展生产 B . 劳动力大量增加 C . 人民的辛勤劳动 D . 具有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
  • 15. 北魏孝文帝于太和九年(公元485年)颁布均田令,把国家掌握的土地分配给农民。农民向政府交纳租税;并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据此可知,北魏实行的均田制(   ) 
    A . 使全国土地得以均分 B . 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 C . 打击了农民的积极性 D . 有维护小农经济之意
  • 16. 极大地促进了北魏时期我国北方民族交融的是(   ) 
    A . 张骞通西域 B . 人口大量南迁 C . 江南的开发 D . 孝文帝改革
  • 17. (2022高一上·永吉期中) 隋唐时期,我国封建社会出现了高度繁荣局面,突出表现在出现了(   )
    A . 文景之治 B . 光武中兴 C . 开元盛世 D . 康乾盛世
  • 18. (2022高一上·仁寿开学考) 有人称科举制是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作为一种选官制度,其选拔标准是(    )
    A . 帝王的喜好 B . 才能和学识 C . 财富的多寡 D . 门第的高低
  • 19. (2022高一上·齐齐哈尔期中) 中国古代科技一度走在世界前列,历朝历代都有很多优秀的科技发明成果。下列科技成果中,属于隋唐时期的是(   )

    ①贾思勰著述《齐民要术》    ②李春设计建造赵州桥

    ③裴秀绘制《禹贡地域图》    ④孙思邈完成医学名著《千金方》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20. 为加强中央集权,打击王国势力,汉武帝所采取的举措是(   ) 
    A . 封异姓王 B . 颁布“推恩令” C . 封同姓王 D . 确立察举制
二、材料分析题(21题10分、22题10分,共20分) 
  • 21. 阅读史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武帝在位54年,是中国古代统治年代比较长的帝王。汉武帝时代,西汉王朝开始进入全盛时期……汉武帝时代,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的巩固,汉文化的主流形态基本形成。 

     ——王子今著《秦汉史:帝国的成立》 

     材料二:汉武帝时,商贾虽可乘车,但所征税倍于常人,又以商人为主要对象征收财产税;将煮盐、冶铁视为国营事业,导致铁器物劣价昂,盐价亦高,且强迫人民购买;均输平准,也增加了人民负担。公元前81年,昭帝召贤良、文学赴京师,“皆对:愿罢盐铁酒榷均输官,毋与天下争利”。但这些经济统制措施,仍基本延续下去。 

     材料三: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表 

             
     

     朝代 

     
     

     东晋 

     
     

     隋 

     
     

     唐 

     
     

     北宋 

     
     

     比例 

     
     

     4% 

     
     

     17.2% 

     
     

     24.5% 

     
     

     46.1% 

     

     ——据何怀宏《选举社会》 

    1.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汉武帝为巩固大一统国家,分别在政治上和思想上采取的措施。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汉武帝的经济措施。 
    3. (3) 概括材料三反映出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及其积极影响。 
  • 2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史记商君列传》中记述了战国时的一次变法规定:“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材料二:东晋政府建立了许多侨郡县,给予南迁人民免除赋役的权利,江南经济文化因此迅速发展。到梁代,江南许多地区已是“良畴美柘,畦畎相望,连宇高甍,阡陌如绣”,一派田美土肥之象。 

     材料三:(北魏孝文帝)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河洛(今洛阳一带)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 

    1. (1) 材料一中的“商君”指的是谁?这次变法中有关土地制度方面的内容是什么? 
    2. (2) 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经济现象?请说明江南地区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 
    3. (3) 材料三反映了北魏孝文帝采取的什么重要举措?他还采取了哪些汉化措施?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