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块一 | 陕豫晋邻境地区,以仰韶文化为代表。 |
板块二 | 山东及邻省一部分地区,以大汶口文化为代表。 |
板块三 | 湖北及邻近地区,以巴蜀文化和楚文化为代表。 |
板块四 | 长江下游地区,以河姆渡文化为代表。 |
板块五 | 以鄱阳湖—珠江三角洲为中轴的南方地区。 |
板块六 | 以长城地带为重心的北方地区,以红山文化和富河文化为代表。 |
《山海经》祝融像
秦始皇东巡刻石摘录
出处 | 记载 |
《峄山刻石》 | 讨伐乱逆,威动四极,武义直方。上荐高号,孝道显明 |
《泰山刻石》 | 二十有六年,初并天下,罔不宾服。亲巡远黎民,登兹泰山,周览东极 |
《琅琊刻石》 | 圣智仁义,显白道理。东抚东土,以省卒士 |
《碣石刻石》 | 地势既定,黎庶无繇,天下成抚。男乐其畴,女修其业,事各有序 |
①秦始皇统一货币,通行半两钱
②北宋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③元朝在全国范围将纸币作为主币发行
④明朝后期,美洲等地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①玄奘西游 ②法显西行 ③日本“遣唐使”来华 ④鉴真东渡日本
朝代 | 史实 |
A.唐朝 | 文成公主入藏,实现唐蕃和亲 |
B.元朝 | 由直属中央政府的宣政院进行管理 |
C.明朝 | 设立行都指挥使司等机构进行管理 |
D.清朝 | 设立盟、旗两级单位进行统治 |
①路线 ②目的 ③影响 ④方式
下列选项中,政策对应不正确的是( )
材料一:东晋南朝时期,南方的农业生产有了很大的提高……南方河渠交错,水利灌溉自来比较方便。东晋南朝时期水利事业又有发展。寿春的芍陂,会稽的镜湖,都曾修复使用。南方湖泊很多决湖泄水,就可以开辟良田。三吴(长江下游一带)是南方粮食的主要产区,史载南方“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主要就是指三吴地区而言。隋灭南朝以后,把纵贯南北延伸到余杭的大运河连接起来,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搜刮江南的粮食和其他财富。
——翦伯赞主编:《中国史纲要·上》
材料二:苏州地区一般农家均推行稻麦复种制,“刈麦种禾,一岁再熟”,亩产大为提高。当时苏、常、湖、秀(今嘉兴地区)四州是“国之仓庾”。……除了输往京师的漕粮,太湖平原还是东南地区的主要粮食供给地,其中杭州城、宁绍平原、温台沿海平原、福建、淮南都需要从太湖平原输运粮食,故当时谚云:“苏湖熟,天下足。”
——邹逸麟编著:《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材料一: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 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贾谊《过秦论》
材料二:清朝建立的大一统,与秦始皇建立的大一统不一样,不再是“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而是在一个多民族的帝国内部创造了一个双元的政教制度。在汉族地区的本部十八省,清朝继承了历代的儒家礼乐制度,以华夏文明治理华夏;而在满蒙藏边疆地区,乃以喇嘛教为共同的精神纽带,在治理方式上更具有多元、弹性和灵活性,以保持历史的延续性。
——摘编自许纪霖《多元脉络中的“中国”》
材料一:自魏晋以来,仕者多世家。逮南北分裂,凡三百年,而用人之法,多取之世族。如南之王、谢,北之崔、卢,虽朝代推移,鼎迁物改,犹卬然以门第自负,上之人亦缘其门第而用之……往往其时仕者,或从辟召,或举孝廉,虽与两汉无异,而所谓从辟召、举孝廉之人,则皆贵胄也。
——马端临《文献通考》卷34《选举考七》
材料二:《两唐书》所记载的830名唐代进士中,士族子弟达589人,占总数的70.96%;小姓约109人,占13.213%;两者合占84.1%,寒素家子弟132人,仅占总数的15.9%……唐朝一直规定“工商杂类不得预于仕伍”。北宋明确取消了这一限制,使过去一直被排斥于仕途之外的“工商杂类”子弟和边远地区的士人都有了通过科举进入仕途的机会,可以说,到了宋代,科举取士几乎已无任何身份上的限制了。无论是官宦、世家之子,还是贫贱、下人之后,均可同场应试,试卷经弥封、誊录后,除试卷所反映出来的才能高低外,已无任何差别,亦即是说,所有的应试者均站在同一平台上参与竞争,任何人都没有特权。
——摘编自陈秀宏《科举制度与唐宋士阶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