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思想政治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三立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

更新时间:2022-12-01 浏览次数:40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6分)
  • 1. (2022高二上·龙江期中)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
    A .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B .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C .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问题 D . 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不同回答
  • 2. (2022高二上·龙江期中)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它第一次实现了(   )

    ①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统一   

    ②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③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④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④ D . ②③
  • 3. (2022高二上·龙江期中) 马克思的墓碑上写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主要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 )
    A . 革命性 B . 阶级性 C . 科学性 D . 实践性
  • 4. (2022高二上·龙江期中) 下列对物质概念理解正确的有(   )

    ①物质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

    ②物质依赖于人的感觉而存在

    ③物质就是各种各样物质具体形态总和

    ④物质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④ D . ②④
  • 5. (2022高二上·龙江期中) 意识的本质(   )

    ①从起源上讲,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②从生理基础上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③从内容上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④意识是客观存在的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6. (2022高二下·渭滨期末) 有一种情感叫“我和我的祖国”,有一种学习叫“学习强国”,有一种责任叫“不忘初心”,这些热词表达的是对社会热点的关注。这说明(    ) 
    A .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 B . 人脑是意识产生的生理基础 C . 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形式是客观的 D . 词汇源于人脑的机能
  • 7. (2022高二上·龙江期中)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时代,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一转变蕴含的哲理是(   )
    A . 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B . 前进性和曲折性是事物发展的状态 C . 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矛盾 D . 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各有特殊性
  • 8. (2022高二上·龙江期中) 十九届五中全会深入分析了我国发展环境面临的深刻复杂变化,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前景十分光明,机遇大于挑战。全会对新形势的研判体现了(   )

    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②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③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 9. (2022高二上·龙江期中) 2020年,我国进一步加快5G网络、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智慧城市等新基础设施建设。5G时代的到来,使自动驾驶、智慧港口、智能制造等一个个创新应用有望迎来更迅猛的爆发,构建起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这表明(   )

    ①把握联系的普遍性,对我们正确认识事物具有重要意义

    ②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化”的联系

    ③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科技创新价值的重要体现

    ④事物之间的联系是人们创造的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0. (2022高二上·龙江期中) 时刻是由分秒积成的,善于利用零星时间的人,才会做出更大的成绩来。下列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 . 量变比质变更重要,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 B . 量变的必然结果是质变,有了量变就有质变 C . 事物的变化是从量变开始的,要重视量的积累 D . 事物的发展是通过质变来实现的,质变更重要
  • 11. (2023高二上·椒江开学考) 近期,浙江宁海各生活小区正在逐步实施生活垃圾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制度。对此,大多数居民拍手叫好,但也有不少人“吐槽”:增加生活成本,降低生活质量。这表明(   )

    ①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同一性是相对的

    ②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居于支配地位

    ③矛盾的主要方面在矛盾中起着主导作用

    ④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化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2. (2022高二上·龙江期中) 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接近30%,持续成为世界经济增长最大的贡献者。中国依然是世界经济增长的强劲引擎,依然是稳定全球经济的压舱石。中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蕴含的辩证法道理是(    )
    A . 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 B . 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C . 整体居于主导地位并统率着部分 D . 注重系统内部结构优化趋向
  • 13. (2022高二上·龙江期中) 风力发电目前受到世界各国重视。它具有清洁、可再生、不枯竭等优点,但如果处理不当,也会存在破坏环境、影响生态、不稳定等缺点。这说明(   )

    ①矛盾的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

    ②要推动矛盾由斗争性向同一性转化

    ③任何事物都包含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

    ④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4. 粮食自给率是衡量粮食安全的重要指标。我国粮食安全要求的粮食自给率要不低于95%,每下降1个百分点,就需要大量进口粮食。如果我国过分依靠国际资源和市场实现粮食供给就会对世界粮食安全构成威胁。这启示我们(   )
    A . 事物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B . 要优化事物要素,增强系统 C . 要把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 D . 要重视量的积累促成质变
  • 15. (2022高二上·龙江期中)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古语蕴含的哲理是(   )
    A . 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矛盾 B . 矛盾具有普遍性 C . 矛盾具有特殊性 D . 任何事物都有优缺点
  • 16. (2022高二上·龙江期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于2022年1月1日正式实施。该法把家庭教育放在法律高度去认识,把“家事”变成了“国事”,着力解决当前阶段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养而不教、教而不当等问题。把“家事”变成“国事”,是因为(   )

    ①事物都处于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之中

    ②认识的发展具有曲折性和上升性

    ③矛盾双方不仅是统一的,更是对立的

    ④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7. (2022高二上·龙江期中) 蒜是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其鳞茎味道辛辣,可以佐料,也可以入药。流行病学研究显示,人均每天吃生蒜20克的地区,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明显降低。由此可见(   )
    A .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B . 把握事物联系的多样性有利于价值的实现 C . 人们可改变蒜的固有属性合理利用其价值   D . 事物联系的多样性决定于人类实践活动的多样性
  • 18. (2022高二上·龙江期中) 2021年12月8日至10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对2022年中国经济指明方向,并进行系统性部署:2022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连提25次“稳”!这是中央对经济形势客观、理性、精准的判断而提出的。材料蕴含的哲理有(   )
    A . 处在被支配地位的矛盾一方也会影响事物性质 B . 只有明确事物的共性,才能明确中心任务 C . 只有抓住主要矛盾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才能准确判断发展大势 D . 只有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才能用共性指导认识个性
  • 19. (2022高二上·龙江期中) 城市智慧化是继工业化、电子化、信息化之后出现的“第四次发展浪潮”。它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将有效破解城市发展难题,提升城市运行质量和效率。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对以往的城市发展模式,我们应(    )

    ①全面肯定,全部继承

    ②有所克服,有所保留

    ③全面摒弃,坚持创新

    ④辩证看待,坚持“扬弃”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②③ D . ①④
  • 20. (2022高二上·鄞州期中) 在科技创新中,时常存在“管理孤岛”、“资源孤岛”、“信息孤岛”、“技术孤岛”等现象,各子系统之间的资源、信息、人才等流动不畅,导致科技创新效率低下。消除科技创新中的“孤岛现象”需要(   )

    ①立足关键部分,充分发挥其对整体功能的决定作用

    ②克服封闭观念,着眼于事物的各个要素功能的发挥

    ③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和处理问题,促进系统优化

    ④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效果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21. (2022高二上·龙江期中) 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在0—100℃这个幅度内,水保持液态不变。如果超出0—100℃这个温度范围,突破度的两个关节点或临界点(0℃或100℃),水就会变成冰或水蒸气。这表明( )

    ①任何事物都是质与量的统一体

    ②量的规定性的变化使一物变为他物

    ③质与量的统一体现在“度”中

    ④量变与质变相互转化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22. (2022高二上·龙江期中) 一年多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始终坚持极点带动、轴带支撑、辐射周边,推动大中小城市合理分工、功能互补,进一步提高区域发展协调性,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构建结构科学、集约高效的大湾区发展格局。材料告诉我们(    )
    A . 需要用系统优化的方法来促成发展 B . 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C . 湾区建设说明人为事物的联系意义更大 D . 新事物往往具有更加远大的发展前途
  • 23. (2022高二上·龙江期中) 幸福感是人们对生活满意程度的一种心理体验,它以一定的物质财富为基础,但现实生活中,幸福感的提升与物质财富的增加并不一定同步。这说明(   )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促进作用

    ④社会意识的变化独立于社会存在的变化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 24. (2022高二上·龙江期中) 2021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攻坚之年,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打响“收官战”。全面完成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是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迫切需要,是加快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的必然要求,对进一步推动国有企业与市场经济深入融合、激发国有企业活力和发展动力等具有重大意义。我国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表明(    )

    ①是在实践中不断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重大举措

    ②是经济社会发展对上层建筑改革的时代要求

    ③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状况

    ④我国改革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25. (2022高二上·宾县期中) 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是民事权利的宣言书和保障书,几乎所有的民事活动都能在民法典中找到依据。民法典的成功编纂,是中国改革开放结出的法治果实。民法典的制定体现了“为民立法、以民为本”。由此可见(   )

    ①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

    ②人民群众的意愿决定社会历史的发展

    ③立法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④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26. (2022高二上·龙江期中) 2020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要始终把人民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坚持人民至上的哲学依据是(  )

    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②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领导力量

    ④人民群众的所有利益都应得到维护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②④
  • 27. (2022高二上·龙江期中) 《百家讲坛》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第一集《一枝一叶总关情》于2018年10月8日至19日在央视综合频道晚间播出,在这里我们深深感受到习主席以人民为中心的情怀。“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这首诗启示我们(   )
    A . 人民群众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B . 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C . 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D . 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创造的源泉
  • 28. (2022高二上·龙江期中)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今年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党就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就能够无往而不胜。”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这是因为(   )

    ①人民群众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基础

    ②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体力量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

    ④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44分)
  • 29. (2022高二上·龙江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随着我国教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教育的发展方式与内在结构都在发生着深刻变化。“互联网+教育”为持续提升教育质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提供了难得的契机。北京市教委发布的《关于推进“互联网+基础教育”的工作方案》提出,到2022年北京市基础教育名师100%开设线上直播室,选课走班全面依托融合课堂,并将在“十四五”期间形成跨校跨区课联网。课联网建设将极大地丰富学习资源,为学生提供不同风格教师的菜单式选择,逐步形成与学生发展潜能相匹配的个性化培养方案,进一步消除传统课堂教学的时空阻碍,能够因需、适时结成师生学习共同体,高效组织教育教学,将进一步消除优质教育资源的不均衡。但同时强调,在具体推进中要“切忌”以下几个方面:切忌“简单替代”,导致“穿新鞋走老路”;切忌“放任选择”,资源的极大丰富不代表学校要放任学生去随意选择,教学要适应学生,学生也要适应教学,信息化教学不能成为失控式教学;切忌“自身降低”,在线直播与远程名师既有可能成为教师发展助力,也有可能成为发展阻力,名师过多可能会挤占教师的发展空间,降低教师的发展愿望,长此以往很可能会导致教师自身教学水平的降低。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特殊性原理,说明运用“互联网+基础教育”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的必要性。

  • 30. (2022高二上·龙江期中) 2003年,我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杨利伟成为我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在发射过程中,火箭和飞船产生了共振,震得杨利伟的五脏六腑都要碎了,在痛苦的极点,他以为自己要牺牲了。杨利伟安全返回后,工作人员分析这种情况,认为飞船共振主要来自火箭的振动,通过改进技术工艺,最终解决了问题。2005年,执行神舟六号飞行任务的聂海胜说:“我们乘坐的火箭、飞船都非常舒适,几乎感觉不到振动。”

    中国航天人不断解决问题、完善相关的航天系统,推进我国航天事业不断向前发展。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顺利将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在轨驻留六个月,这又是中国航天的新高度。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航天员成功回到祖国怀抱。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的圆满成功,标志着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任务完美收官,为我国空间站组装建造和长期运营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2年6月5日10时44分,我国成功发射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指令长陈冬、刘洋和蔡旭哲搭乘该飞船,开启为期半年的太空之旅。这次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将执行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并实际开展以来的第23次任务,这次任务具有两个“首”的重大意义:即航天员首次进驻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航天员首次利用离开气闸舱进行舱外活动,这将面临严峻的技术挑战。9月17日,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圆满完成第二次出舱活动全部既定任务。

    中国载入航天工程永不停步……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不断取得新成就反映了对航天活动认识深化的过程。结合材料,运用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知识加以分析。

  • 31. (2022高二上·龙江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重要论述精神,深入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讲好中国应急管理故事,2021年1月,中央宣传部、应急管理部联合向全社会公开发布2020年“最美应急管理工作者”先进事迹。他们有的在防汛救灾一线闻“汛”即动、向险而行,为搜救遇险群众不幸壮烈牺牲;有的奋战在湖北武汉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一线,出色完成应急值守、转运病人、搬运物资、洗消杀毒、救援保障等繁重任务,为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湖北保卫战贡献力量;有的矢志技术革新,成功破解旧装备发挥新作用、新装备形成战斗力现实课题……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坚守初心使命、永葆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心系群众安危、一切为了人民的公仆情怀,敢于赴汤蹈火、不怕流血牺牲的革命精神,立足本职岗位、极端认真负责的务实作风,以救民于水火、助民于危难、给人民以力量的实际行动,生动展现了新时代应急管理队伍的时代风采和精神风貌。

    2021年1月召开的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指出,经过各方面共同努力,2020年,全国安全形势总体平稳,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15.5%和8.3%,全国因灾死亡失踪人数较近5年均值下降43%。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为防控重大安全风险、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需要应急管理工作者们不畏开局之苦、勇克创业之艰,忠诚履职、竭诚奉献,奋力为新时代应急管理事业作出新贡献。

    1. (1) 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历史主体的知识,说明“最美应急管理工作者”在中国应急管理事业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2. (2) 某班开展学习和弘扬“最美应急管理工作者”精神的主题班会,请你拟两条活动标语。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