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生物学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科版生物学2023年二轮复习专题强化训练:10内环境和稳态...

更新时间:2022-12-30 浏览次数:46 类型:二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2022·柯桥模拟) 下列属于正常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A . 血红蛋白 B . 尿素 C . 丙酮酸 D . 胃蛋白酶
  • 2. (2024高三下·长兴月考) 如图①~④为人体内的体液组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①②③④等共同构成人体的内环境 B . ②中含有血浆蛋白、尿素、糖原等物质 C . ④中的细胞呼吸产物既可以影响内环境稳态,又可以参与体液调节 D . 若④为肌肉细胞,则④处氧气浓度高于③处
  • 3. (2019高三上·浙江期中) 如图为人体内环境甲、乙、丙三大成分之间的转化模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丙中可能存在一些白细胞 B . 甲是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C . 甲、乙、丙共同构成了人体的体液 D . 胰岛β细胞分泌的胰岛素甲处含量一定高于丙处
  • 4. (2022高三下·嘉兴模拟) 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口腔黏膜属于人体免疫的第一道防线 B . 巨噬细胞能识别并吞噬病原体 C .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能杀死被感染的细胞 D . 只要注射了疫苗,就能避免病毒的感染
  • 5. (2021·浙江)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发的疾病是(  )
    A . 艾滋病 B . 狂犬病 C . 禽流感 D . 非典型肺炎
  • 6. (2019高二下·温州期中) 下列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一个B淋巴细胞的质膜上有多种抗原的受体 B . 辅助性T淋巴细胞直接识别细菌表面的抗原 C . 巨噬细胞将细菌蛋白全部分解成氨基酸 D . 效应B淋巴细胞能合成、分泌特异性抗体
  • 7.

    下图为吞噬细胞杀灭细菌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图中的①表示细胞免疫中溶酶体内水解酶分解细菌 B . 吞噬过程说明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选择透过性 C . ④中物质合成受细胞核控制,需要在③中加工 D . 若②为处理后的抗原,可能引起细胞免疫或体液免疫
  • 8. (2022高三下·嘉兴模拟) 下列关于细胞和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心肌细胞内的O2浓度高于其生活的组织液 B . 内环境中含有葡萄糖、氨基酸和蛋白质等物质 C . 免疫细胞从血浆进入组织液,导致内环境稳态失调 D . 肌肉细胞的厌氧呼吸过程中,丙酮酸在组织液中转化成乳酸
  • 9. (2023高二上·安居期末) 将单细胞动物变形虫置于人工设置的液体环境中,定期测定变形虫和环境中的离子浓度,下表为离子浓度稳定后的数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Na+

    K+

    Cl-

    变形虫(μmol/mL)

    1

    42

    3

    119

    体外环境(μmol/mL)

    21

    16

    41

    119

    A . 变形虫维持这个状态需要消耗ATP B . 变形虫与体外环境进行物质交换需要依赖内环境 C . 该人工设置的液体环境中不可能只含Na+、K+、Cl-四种离子 D . 在变形虫体内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具有维持酸碱平衡的作用
  • 10. (2022·浙江模拟) 图中甲、乙、丙、丁分别表示人体内四种不同的体液。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

    A . 只有在甲内可能发生蛋白质的合成 B . 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在乙和丙中 C . 乙到丁的过程受阻可引起组织水肿 D . 甲、丁可分别表示肌细胞的细胞内液、淋巴
  • 11. (2022·湖州模拟)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因素会引起内环境理化性质的变化,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 剧烈运动时内环境的pH不会有明显下降 B . 机体饥饿时肝细胞释放葡萄糖以维持一定的血糖浓度 C . 中暑是产热和散热不平衡造成的,与神经调节无关 D . 食物中长期缺少蛋白质会导致血浆蛋白含量下降进而引起组织水肿
  • 12. (2021·浙江模拟) 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所有细胞都只能通过内环境获得营养物质 B . 内环境的稳态是细胞正常生存的必要条件 C . 内环境是多细胞动物体内细胞直接接触的生活环境 D . 内环境的稳态需要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活动来维持
  • 13. (2021高三上·浙江月考) 登革热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如图所示为人体对抗登革热病毒的部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登革热病毒表面可能存在多种抗原 B . 物质甲还可能促进其他细胞分裂分化 C . 巨噬细胞能将病毒降解成抗原-MHC复合体 D . 抗体I与病毒结合形成的复合物可能导致组织水肿
  • 14. (2021·柯桥模拟) 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细胞代谢以及外界影响都可引起内环境理化性质发生改变 B . 血浆中含有激素、血浆蛋白、尿素、乳酸、CO2等物质 C . 静脉注射一定量生理盐水后会引起机体血浆量短时增加 D . 蛋白质长期摄入不足,会引起组织液渗透压升高,导致组织水肿
  • 15. (2020·浙江模拟) 若该图表示人体局部细胞及其周围的生存环境(图中箭头表示液体流动方向),下列有关内环境及其变化叙述,错误的是(     )

    A . 若人体皮肤烫伤后,出现水泡,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② B . 油脂、磷脂、胆固醇三种脂质不会都出现在①和⑤中 C . 若图中③为肝脏细胞,则饥饿状态下①处的血糖浓度可能高于⑤处 D . 若图中③为胰腺细胞,则其分泌的胰蛋白酶不可能出现在①或④中
  • 16. (2024高二下·唐山开学考)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心肌细胞内的CO2浓度低于其生活的内环境 B . 血管中的药物需经组织液进入肌细胞 C . 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会引起组织肿胀 D . 内环境的成分中有葡萄糖和无机盐等
  • 17. (2022·浙江高三月考) 有关新冠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该病毒有多种变异株,与遗传物质为单链RNA有关 B . 感染该病毒后,B淋巴细胞主要在淋巴结处增殖分化 C . 吞噬细胞处理该病毒后,会产生多种特异性抗原-MHC复合体 D . 多次注射重组蛋白疫苗后,机体会产生强烈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
  • 18. (2022高三下·金华模拟) 新型冠状病毒的检测方法,目前主要有核酸检测法,抗原检测法等,两种方法的效能图如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核酸检测法比抗原检测法更灵敏 B . 抗原检测法更依赖于体内的病毒数量 C . 核酸检测呈阴性可确定个体没有携带病毒 D . 潜伏期和传染期后,均不能用抗原检测法
  • 19. (2022·浙江模拟) 2020年开始的新冠疫情正改变着你我的生活方式,截止2022年4月5日我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疫苗32亿8358.6万剂次,从而有效降低因新冠引起的重症病例及死亡率。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新冠病毒可以通过空气传播是因为该病毒可以在体外增殖 B . 新冠病毒侵入人体后可引起机体产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C . 在体液中,机体产生的相应抗体与新冠病毒特异性结合并直接将其降解 D . 注射新冠疫苗加强针的目的是为了让体内的记忆B淋巴细胞迅速产生大量抗体
  • 20. (2022·浙江模拟) 我国在新冠疫情防控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全球疫情形势仍然非常严峻,尤其是病毒出现了新变异株-德尔塔、奥密克戎,更是威胁着全人类的生命健康。研究发现,德尔塔毒株至少有15处突变,奥密克戎毒株至少有32处突变,这些突变的综合效应使病毒能部分避开一些中和抗体,造成免疫逃逸,传染性增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新冠变异病毒的各种突变可能来源于染色体畸变 B . 新冠变异病毒避开抗体后可以在内环境中完成增殖 C . 核酸定性检测时使用PCR扩增技术有利于发现被感染者 D . 接种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后可激发人体较强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 21. (2022·杭州模拟) 下列关于艾滋病和HIV的叙述,与事实不相符的是(   )
    A . 艾滋病是一种后天获得性免疫缺乏病 B . 艾滋病患者出现痴呆症状与HIV攻击脑细胞有关 C . HIV能侵入宿主细胞的物质仅是其遗传物质RNA D . HIV入侵宿主细胞依赖宿主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
  • 22. (2022·杭州模拟) 新冠病毒表面具有多种蛋白,其中S蛋白与入侵细胞有关,人体能产生对抗S蛋白的抗体,从而阻止病毒入侵。人群已普遍接种新冠病毒灭活疫苗(疫苗①)。现利用基因工程将新冠病毒的S蛋白基因和腺病毒重组形成腺病毒载体疫苗(疫苗②),疫苗②可使人体细胞高效表达出S蛋白,能长时间反复刺激免疫系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两种疫苗均需多次接种,因为单次接种无法产生大量记忆细胞 B . 机体接种疫苗②前感染过腺病毒,可能会减弱疫苗的免疫效果 C . 机体分别接种疫苗①和疫苗②后,产生的抗体种类完全相同 D . 机体分别接种疫苗①和疫苗②后,体内都只发生体液免疫过程
  • 23. (2022·浙江选考) 免疫应答的特殊性与记忆包括三个事件:①对“非已”的分子标志进行特异识别;②淋巴细胞反复分裂产生数量巨大的淋巴细胞群;③淋巴细胞分化成特化的效应细胞群和记忆细胞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针对胞外毒素,事件①中一个未活化的B细胞可能被任何一种胞外毒素致敏 B . 针对异体移植细胞,事件①中辅助性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都需接受抗原-MHC复合体的信息 C . 事件②中,辅助性T细胞在胸腺中大量增殖,分泌白细胞介素-2等多种蛋白因子 D . 事件③中,效应细胞群和记忆细胞群协同杀灭和清除入侵病原体
  • 24. (2021高三上·浙江月考) 图表示新冠病毒的S蛋白通过识别膜上ACE2蛋白入侵某人体细胞的过程,其中S蛋白是新冠病毒最重要的表面蛋白,研究发现S蛋白能变成至少10种不同形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新冠病毒入侵细胞需要穿过两层单位膜 B . S蛋白可决定新冠病毒的宿主范围和特异性 C . ACE2蛋白由该细胞特有的某一基因表达形成 D . 可利用ACE2抗体与S蛋白结合以阻止病毒入侵细胞
  • 25. (2021高三上·湖州月考) 辅助性T淋巴细胞易被HIV破坏,与其表面的一种特殊蛋白质CCR5(由CCR5基因编码)有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辅助性T淋巴细胞因为发生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导致其易被HIV侵染 B . 辅助性T淋巴细胞是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的 C . 艾滋病患者肿瘤的发病率增高是因为HIV能在宿主细胞中进行RNA自我复制 D . 理论上可采用敲除HIV感染者T细胞CCR5基因的方法进行基因治疗
  • 26. (2021高三上·杭州期中) 图1、图2为两种特异性免疫的某阶段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多种抗体可以作用于同一种病原体 B . 图1免疫应答方式也可以解释异体器官移植导致排斥的机理 C . 图2反应后可被巨噬细胞清除 D . 新的记忆T细胞可以识别并裂解感染相同病原体的体细胞,且反应更强烈
  • 27. (2024高二上·五华期末) 已有研究表明,新冠病毒表面具有多种蛋白,其中S蛋白能与人体细胞表面受体结合,使其吸附并侵入细胞。人体对S蛋白发生免疫反应产生的抗体可与S蛋白结合,使病毒无法吸附到人体细胞表面而阻止感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体内可检测到病毒抗体但检测不到病毒核酸 B . 新冠病毒疫苗注射后有效的标志是能预防新冠病毒感染 C . 新冠灭活疫苗的主要有效成分为灭活的病毒,其中含有S蛋白 D . 首次注射新冠灭活疫苗可使机体产生初次免疫应答,要增强免疫效果需再次接种
  • 28. (2021高三上·湖州月考) 下图为研究不同品系小鼠的皮肤移植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B系小鼠1在初次排斥前,因非特异性反应引起移植处炎症反应 B . B系小鼠2排斥时间提前的主要原因是注射的“某淋巴细胞”分泌大量抗体 C . 若先摘除B系小鼠1的胸腺,则其发生初次排斥的时间提前 D . 若给B系小鼠2移植的是C系小鼠的皮肤,则其体内的记忆细胞可快速增殖分化
  • 29. (2019高三上·浙江月考) 下图为人体某体液免疫过程部分图解(字母表示物质)。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抗原与a结合形成抗原-MHC复合体 B . a、b、c均为抗体,仅c能分布到体液中起作用 C . 细胞②克隆分化成细胞③④需要白细胞介素-2的作用 D . 若相同的抗原再次进入人体内,细胞③的细胞周期将会变短
  • 30. (2019高三上·杭州模拟) 下图为某同学感染细菌后的免疫机制模式,图中大写字母表示细胞,小写字母表示物质,数字表示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开放性伤口中,皮肤表层抗体作用于病原体属于第一道防线 B . 图中a为白细胞介素-2,c为抗体,每个抗体有二个抗原结合位点 C . 图中F(成熟的B淋巴细胞)和G(浆细胞)都可以合成抗体产生抗体的是细胞F、G、H,但是其中G表面没有受体 D . 若该学生感染的是病毒,①②③④过程都会被活化
二、综合题
  • 31. (2018·河南模拟) 细胞自噬是指细胞通过自噬小泡与细胞内的“消化车间”结合,以降解衰老或损伤的细胞自身结构或物质,使细胞存活的自我保护机制。而细胞的吞噬作用是指一些特化的细胞(如吞噬细胞)摄取和消灭感染的细菌、病毒以及损伤的细胞、衰老的红细胞的过程。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 (1) 细胞自噬作用需依赖细胞内的“消化车间”——(填细胞器名称),淸除变性或错误折叠的蛋白质、衰老或损伤的细胞器等,有利于
    2. (2) 细胞自噬受到各种胁迫信号的诱导,在饥饿状态下胞内可溶性蛋白和部分细胞器被降解成氨基酸等物质用于生物合成并提供,这是真核细胞在长期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
    3. (3) 吞噬作用是生物体最古老的,也是最基本的防卫机制之一,在免疫学中称为(填“非特异性”或“特异性”)免疫作用。
    4. (4) 细胞自噬和细胞吞噬作用具有共性和差异性,二者的相同点表现在(至少答两点)。
三、实验探究题
  • 32. (2021高三上·浙江月考) 不同血型红细胞上的抗原和血清中的抗体如表所示。利用硬脂酸钠与氯化钙溶液反应可生成难溶沉淀物的反应机理,使用“血型鉴定包”模拟医护人员进行血型鉴定的过程。请根据实验原理,完善设计4种血型鉴定包的组成和血型鉴定表,预期结果并分析相关问题。

    血型

    A

    B

    AB

    O

    红细胞表面凝集原

    A凝集原

    B凝集原

    A和B凝集原

    血清中凝集素

    抗B

    抗A

    抗A和抗B

    实验原理:肥皂水的成分主要是硬脂酸钠(C17H35COONa),在水中硬脂酸钠被水电离,形成硬脂酸根离子和钠离子。硬脂酸根离子会和钙离子结合生成硬脂酸钙沉淀,而肥皂水与水混合只是一个稀释的过程。本实验利用添加了食用色素的肥皂水模拟红细胞溶液,实验产生的沉淀显红色,与血液凝集现象相一致。

    1. (1) 完善设计4种血型鉴定包的组成:

      血型

      血型鉴定包

      血液

      抗A凝集素

      抗B凝集素

      A

      肥皂水+食用色素

      氯化钙溶液

      B

      AB

      O

    2. (2) 请完善血型鉴定表,并填入预期结果。

      血液

      凝集原

      抗体

      抗A

      抗B

    3. (3) “免疫粘附”是抗原与抗体结合后,粘附于具有受体的细胞表面的现象。通过粘附形成大的复合物,便于细胞清除。研究发现,人体循环系统中95%的受体位于红细胞膜上。据此推测,红细胞可能具有功能,循环系统中的“免疫粘附”主要依赖细胞。
  • 33. (2021高三上·慈溪月考) 欲研究物质甲对小鼠免疫功能影响,请根据以下提供的材料与用具,以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变化为测定指标,完善实验分组设计和实验思路,预测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与讨论。

    材料与用具:生长状况相似的健康小鼠,适宜浓度的药物甲溶液,生理盐水,电子天平,解剖刀等。

    (要求与说明:给药方式为腹腔注射;胸腺指数=胸腺质量/小鼠体重,脾脏指数=脾脏质量/小鼠体重,脾脏是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所以脾脏指数较胸腺指数高。)

    回答下列问题:

    1. (1) 完善实验思路:

      ①将适宜浓度的药物甲溶液配置高、中、低三个浓度梯度。

      ②将生长状况相似的健康小鼠随机均分为4组,编号A、B、C、D。

      ③将小鼠置于的环境条件下饲养。每日一次腹腔注射给药,连续8天给药,于末次给药24h后处死动物,用电子天平称量,解剖后再称量

      ④统计分析实验数据,计算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

    2. (2) 实验结果:药物甲显著提高小鼠的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且中等浓度组小鼠的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最大,请用柱形图的形式表示实验结果。
    3. (3) 分析与讨论:

      ①胸腺是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其重量变化能反应机体免疫功能的状态。

      ②适宜浓度的药物甲能提高机体免疫力,推测可能的机理是通过提高健康小鼠的(填免疫类型)功能,增加的分泌量,从而提高机体免疫力。

  • 34. (2021高三上·金华月考) 为研究灵芝成分灵芝多糖、灵芝三萜的抗肿瘤作用,某研究小组进行了以下实验。

    实验材料:小鼠淋巴癌细胞悬液、培养液、灵芝多糖、灵芝三萜、血细胞计数板、流式细胞测量仪(检测细胞凋亡,具体方法不作要求)、培养瓶等。

    实验过程与结果或结论如下表:


    过程

    结果或结论

    实验1

    实验分2组,A组:小鼠淋巴癌细胞悬液+培养液;B组:小鼠淋巴癌细胞悬液+培养液+灵芝多糖。每隔一段时间用血细胞计数板检测各培养瓶中的细胞数。

    结果:

    结论:____。

    实验2

    实验分2组,A组:小鼠淋巴癌细胞悬液+培养液;B组:小鼠淋巴癌细胞悬液+培养液+灵芝三萜。培养至培养液中营养物质不足,每隔一段时间用血细胞计数板检测各培养瓶中的细胞数。

    结果用坐标曲线图表示:



    结论:灵芝三萜有抗肿瘤作用。

    为进一步研究灵芝三萜抗肿瘤机理,可在培养液中加入同位素标记的                                          ①                                          (物质),通过检测      ②                                          来判断灵芝三萜是否能抑制小鼠淋巴癌细胞增殖;同时用流式细胞测量仪检测灵芝三萜是否能促进小鼠淋巴癌细胞凋亡。

    实验3

        小鼠淋巴癌细胞悬液分4组,加入同位素标记的相应物质后进行培养、检测。

    结果:____。

    结论:灵芝三萜能抑制小鼠淋巴癌细胞增殖,也能促进小鼠淋巴癌凋亡;灵芝多糖无上述功能,且对灵芝三萜的作用无影响。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实验1可得出的结论是:
    2. (2) 预测实验2结果(以坐标曲线图形表示实验结果):
    3. (3) 表中①②处应填入的文字是:①
    4. (4) 依据结论,推测实验3的分组应为:

      A组:小鼠淋巴癌细胞悬液+培养液;

      B组:小鼠淋巴癌细胞悬液+培养液+灵芝多糖;

      C组:小鼠淋巴癌细胞悬液+培养液+灵芝三萜;

      D组:

      实验3的结果为

    5. (5) 进一步研究发现,灵芝中的某些成分会引发机体产生过敏性反应,导致皮肤表面形成水疱,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来自内环境中的。过敏性反应与体液免疫有关,体液免疫中B淋巴细胞的作用是
  • 35. (2022·浙江模拟) 某公司研发的抵抗新冠病毒的W疫苗在第一次接种后抵抗新冠病毒的有效性较低,且至少要到12天才开始发挥保护作用。临床显示,双剂疫苗的接种效果明显好于单剂(单剂:只注射1次疫苗;双剂:一段时间内连续注射2次疫苗)。研究发现该疫苗在大猩猩身上也能得到类似结果。请设计实验、验证双剂疫苗接种效果好于单剂。

    实验材料:实验用大猩猩若干只;用缓冲液X配制的W疫苗;缓冲液X;新冠病毒毒株;注射针筒若干:新冠病毒血清抗体含量检测试剂;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其他相关材料。

    (要求与说明:注射第一剂与第二剂疫苗的时间间隔以及由于时间延长导致的免疫力改变不作考虑;血清抗体含量检测试剂以及核酸检测试剂的具体使用方法不作要求)

    1. (1) 实验思路:

      ①将若干只生理状况相同且检测阴性的健康大猩猩随机均分为A、B、C三组;

      ,C组注射等量缓冲液X两次;

      ,并记录数据;

      ,一段时间后,检测并记录核酸检测呈阳性的大猩猩数量;

      ⑤对上述所得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

    2. (2) 请根据新冠病毒抗体含量和核酸阳性百分率设计横坐标为组别的柱状图用于记录相关实验结果。
    3. (3) 分析与讨论

      ①分离提取多次接种W疫苗的大猩猩的血清抗体用来治疗新冠病人,这种免疫方式称为

      ②根据临床观察,接种W疫苗12天之后才发挥作用的原因是12天后机体才能产生足够数量的与抗体。

      ③最新研究发现,原来研制的新冠病毒疫苗对新产生的新冠病毒变种的预防效果明显下降,可能的原因之一是新冠病毒变异导致表面蛋白(抗原)结构发生改变,原来的与抗体对其识别能力下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