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普通班...

更新时间:2023-02-09 浏览次数:31 类型:开学考试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4小题,共48分)
  • 1. (2022高二上·通榆月考) 下表为中国古代不同时期中央官制的演变情况。这些演变(    )

    秦朝

    西汉

    隋唐

    宋朝

    明朝

    三公九卿制

    中外朝制

    三省六部制

    二府三司制

    废丞相设内阁

    A . 体现了皇权加强的趋势 B . 起到了监督皇权的作用 C . 缘于皇帝个人的喜好 D . 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
  • 2. 英国《权利法案》的大部分被吸收进了美国宪法的第一个十项补充条款和1789年法国的《人权宣言》内,这表明(   )
    A . 近代西方民主源于英国宪政 B . 美国法国照搬英国民主 C . 英美法均实行三权分立体制 D . 英国宪政影响美法民主
  • 3. 1954年12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指出:人民政协……其任务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继续巩固和发展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更广泛地团结全国人民,并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这表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

    ①代行全国人大职权 
    ②是不可或缺的国家权力机关

    ③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 
    ④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的政治协商机构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 4. (2022高二上·玉环月考) 洋务运动、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反映了近代前期的历史主流。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前期历史主流的表述,最为准确的是( )
    A . 推翻清朝统治,发展资本主义 B . 反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统一 C . 建立民主共和制度,清除外国侵略势力 D . 争取民族独立,实现中国社会近代化
  • 5. 我国古代历来都重视对县官政绩的考核。秦汉时期通过上计制度考察县官一年来的任职情况,并以此作为对县官奖惩的依据;唐代对县官的考绩制度日趋完善,包含德、勤、能、绩四个方面;明代制定更加严密的考绩制度,分为考满和考察,两者相辅进行。这一变化实质上反映了我国古代(   )
    A . 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B . 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C . 监察制度不断完善 D . 君主专制日益强化
  • 6. 19世纪初,英国政府的官员分为两类:一类是政务官,包括大臣和政务次官或政务秘书,他们随内阁共进退;另一类是事务官,即文官,包括常务次官直至以下的一般政府工作人员,负责具体事务,不受党派影响,可以长期任职。英国设置文官旨在(   )
    A . 保持政局的持续稳定 B . 充分体现资产阶级的民主 C . 学习中国的科举制度 D . 切实落实主权在民的理念
  • 7. (2021高二上·顺德期中) 根据1915年的《文官高等考试令》后所附的《文官考试第二试、第三试科目表》,文官高等考试共分政治、经济、法律、文学、物理、数学等23个专科;1919年颁布《文官高等考试法》,将考试专科由23个增至33个,主要增加了机织、染色、窑业、酿造、商业等专科,同时将第一试科目改为仅试国文一道。这表明了( )
    A . 经济类专科考生备受国家重视 B . 文官考试更注重通才知识考生 C . 考试科目与实际工作密切相关 D . 传统文化在考试中的地位降低
  • 8. 中华法体系是与欧洲大陆法系、英美法系、伊斯兰法系、印度法系并立的世界五大法系之一。中华法系确立的标志是(      )
    A . 韩非子提出“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B . 唐朝颁布《永徽律疏》,即《唐律疏议》 C . 魏晋时期出现律令儒家化的发展趋势 D . 明朝《大明律》开创了律例合编体例
  • 9. 下列关于表格内容的说法,正确的有(   )

    在人类政治文明中的创新与贡献

    古希腊

    民主制为人类提供了一种集体管理的新形式,创造出法治基础上的任期制、议会制、差额选举制、比例代表制等民主的运作方式

    古罗马

    创造出世界史上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善、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罗马法成为近代许多欧洲国家的法律基础

    古代中国

    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权力集中,皇权至上,中央机构职责分明、权力制衡、相互补充,中央有效节制地方。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文化的繁荣

    近代英国

    君主立宪、议会主权、责任内阁、政党政治

    近代美国

    联邦制、总统共和制、分权制衡、民主制、政党政治

    新中国

    以民主集中制为原则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村民民主自治制度等

    ①属于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研究范畴

    ②世界政治文明具有多元化的特点

    ③世界文明具有开放性的特点

    ④不同文明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④ D . ②③
  • 10.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正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原则;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逐步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这两部宪法的颁布和修订(   )
    A . 反映了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B . 改变了国家的基本法律架构 C . 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 D . 标志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建立
  • 11. 两汉人民创造了灿烂的历史与文化,其中许多杰出人物昂扬进取,不屈不挠的斗志,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如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家为”的壮志,张骞“凿空”的勇气,班超“投笔从戎”“立功绝域”的追求。这些事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
    A . 中华文明的起源多元一体 B . 中央集权的体制开始确立 C .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巩固 D . 现代中国的版图逐渐定型
  • 12. 1958年起,联合国在日内瓦召开世界海洋法会议,对保护海洋资源问题进行过多次协商。197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订了人与生物圈计划,这是一个多学科的国际性计划。1973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成立。1988年联合国大会决定成立一个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专门研究温室效应、全球增温问题。这主要反映出(   )
    A . 联合国对保护自然有长期的规划 B . 解决环境问题需要国际合作 C . 全球化加强了世界经济的风险性 D . 联合国的职能发生明显变化
  • 13. 1957年周恩来在谈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时说,“中国如果采取联邦制.就在各民族间增加隔阂,增加纠纷。因为我国许多少数民族同汉族长期共同聚居在一个地区,有些地区……汉族都占很大比重。若实行严格的单一民族的联邦制,很多的人就要搬家……所以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 联邦制不利于各个国家的民族团结与发展 B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由我国历史与国情决定的 C . 在民族聚居区都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D .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少数民族人民的要求
  • 14. 如图反映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两项政治制度,对其共同点的认识错误的是(   )

    A . 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B . 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 C . 社会制度完全不同于内地 D . 实行本区域的人民自治
  • 15. (2022·大连模拟) 《2020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习近平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访多国,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亚信峰会、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中欧领导人会晤、中日韩领导人会晤等重大活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建设和改革,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反映了新时期中国外交的特点是( )
    A . 坚持多边外交,求和平、求合作、求发展 B . 突出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C . 韬光养晦、区域合作、有所作为 D . 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 16. (2022高二上·东城期末) 关于下列国际货币体系演变规律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黄金的货币地位始终没有变化

    ②世界金融霸权发生了区域性转移

    ③国家的经济实力影响货币地位

    ④1976年后美元仍居金融霸主地位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7. 20世纪40年代,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相继建立,成为战后支撑世界经贸关系的三大支柱。这三大支柱对世界经济起到的共同作用是(   )
    A . 消除了各国的贸易保护主义 B . 促进世界经济向制度化方向发展 C . 促进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D . 向各国贷款,促进了各国经济恢复
  • 18. (2022高一上·内乡县月考) 唐天宝十三年(754年)至十四年,全国59%至60%的人户承担了国家100%的赋役;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颁布的两税法则规定,不论土著居民,还是外来侨居户口,无论坐商还是行商,均要按规定纳税。这表明,两税法(    )
    A . 确保了杂税征收 B . 改变了收税标准 C . 调整了纳税时间 D . 扩大了征税范围
  • 19. (2022高二下·双鸭山月考) 唐中后期,均田制名存实亡。两税法“以资产为宗”,征役制度被雇役制度替代。少地、失地的农民成为受雇于他人的“自由”劳动者,租佃制发展。可见(    )
    A . 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在唐朝后期出现 B . 土地私有制破产促使唐朝税制改变
    C . 税制变革推动生产关系变化 D . 唐不抑兼并政策在全国推广
  • 20. (2021·泸州模拟) 《左传》记载,夏朝有《禹刑》,商朝有《汤刑》,周朝有《九刑》,表明早期国家可能有了法律。春秋时期郑国的子产“铸刑书”,把刑法浇铸在金属器皿上,制定了中国最早的成文法。据此可知,先秦时期(    )
    A . 法家法治思想成为当时治国共识 B . 法律体系建立并走向完备 C . 礼法结合是国家治理的主要手段 D . 国家治理日益走向规范化
  • 21. 英国的志愿者组织和非盈利组织不直接接受政府部门的行政控制,具有广泛的行为空间,在能够促进社区发展的前提下,可以以任何合理合法的方式介入社区发展,为社区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智力保证或者教育培训方面的优质人力资源。英国的这一社区治理模式(   )
    A . 有利于降低社区运营成本 B . 体现了权力钳制下的高度自治 C . 说明社会保障覆盖的全面性 D . 说明社区已取代了政府的功能
  • 22. 在西方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历程中,英国通过“光荣革命”实现了政治的和平转型后,走上君主立宪道路;美国通过对《1787年宪法》的美妙设计,完成了对利益的相对兼顾和权力的分散与制衡,建立了联邦共和制。这说明(    )
    A . 政治的转型有统一的模式 B . 历史与现实国情对政治道路选择的影响 C . 妥协不足以体现政治智慧 D . 美国的顶层设计优于英国
  • 23. 先秦时期实行爵禄制,有爵位即有俸禄。秦汉时期实行爵禄分离制度:爵级代表贵族身份并维系政治忠诚;禄秩则用于录人用事,按劳取酬。这一变化表明秦汉时期(    )
    A . 官僚政治制度还未确立 B . 贵族政治的观念仍存在 C . 封建等级制度趋于崩溃 D . 选官用人制度日趋成熟
  • 24. 德国文学家歌德说,罗马法“如同一只潜入水下的鸭子,虽然一次次将自己隐藏于波光水影之下,但却从来没有消失,而且总是一次次抖擞精神地重新出现”。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罗马法( )

    A . 是近代欧洲大陆国家法律的基础 B . 为欧洲近代社会确立了行为规范 C . 所维护的民主制度历史影响深远 D . 不断地改变了欧洲历史发展方向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 25. 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创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到1978年,我国主要产品产量是:粮食6095.3亿斤,棉花4334担,布330.9亿尺,钢3178万吨,原煤6.18亿吨,原油10405吨,铁路5.17万公里,各类轻重工业产品的生产能力和交通运输能力都有显增长。1978年,我国基本普及小学教育,在改革开放前,中国按人均收入在世界最贫穷国家之列,而我国的教育发展接近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摘编自李文《新中国改革开放前打下的坚实基础》

    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民事立法最具标志性意义的是以下四部法律:一是1986年《民法通则》,确立了民事行为和民事权利保护的基本规则;二是1999年《合同法》,实现了我国合同立法的统一化、体系化与科学化,构建了市场交易的基本规则;三是2007年《物权法》,构建了我国产权制度的基本框架,有力地维护了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为市场的正运行奠定了法律基础;四是2009年《侵权责任法》,构建了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科学合理的侵权法体系和规则。最高立法机关还先后颁布了《海商法》、《公司法》、《保险法》等民商事法律。不论是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以及人格权法等基本民事制度,还是民法方法论,相关基础理论研究都进步迅速,民法著述更是汗牛充栋,蔚为壮观。在短短的四十年内,我国民事立法走过了西方数百年的法治发展道路,构建了较为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

    ——摘编自王利明《中国民法学七十年:回顾与展望》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新中国在改革开放前打下的坚实基础。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法学发展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
  •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雍正帝接受了云贵总督鄂尔泰的建议,废土司为府、州、县。1731年,这项工作初步完成。改流的实行,清军驻防地扩大,雍正为加强对新设府县的控制,增添营汛(戍防军队)。在改流地区,废除原来土司的征收制度,与内地一样,实行按田亩征税的原则,但征收多少,又根据当地的情况来确定,一般少于内地。很多土民有了土地,大有重见天日的感觉。

    ——杜诗瑀《清世宗雍正传》

    材料二:

    清朝前期大事年表(部分)

    1653年

    册封五世达赖为“达赖喇嘛"尊号

    1683年

    清军渡海远征,收复台湾。

    1684年

    清朝在台湾设府,隶属福建省。

    1713年

    册封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

    1757年

    彻底击败准噶尔部

    1727年

    清朝设置驻藏大臣

    1759年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1762年

    设伊犁将军,总领军政事务

    材料三:清朝的所谓“开疆拓土”,就是国家对边疆地区实行行之有效的管辖。清朝政府在继承中国历代疆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对边疆地区的统一,对边疆地区行使主权,进行有效的管辖,将一个清晰完整的中国边疆展现在世界面前,在近代以前奠定了中国疆域的版图。               

    ——摘编自成崇德《清代前期边疆通论》(上)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雍正时期改土归流的举措,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土归流产生的积极作用。
    2. (2) 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概括清朝“开疆拓土”的方式,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开疆拓土”的意义。
  •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世纪中叶,英国开始在全球范围内积极推销自由贸易政策,是为全球化的第一次高潮。1846年,《谷物法》被废除,英国取消了有利于本国地主和农民的保护性关税。1854年,《航海条例》被取消,外国商船得以在英国控制的口岸进行贸易。1860年,《科布登条约》签订,英国和法国同意互相降低关税……“二战”后,美国取代英国成为主张全球化的旗手,是为全球化的第二次高潮。与英国以一己之力来推动经济全球化不同,20世纪40年代确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国际贸易体系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贸总协定等关于全球治理的制度设计。通过这两个体系,美国确立了其世界经济霸主地位。

    材料二:逆全球化在全球化的高潮之际从不会缺席,美国主导下的全球化也不断受到各种“逆流”的挑战。先是1949年成立的受苏联控制的经济互助会与以美国为中心的经济全球化分庭抗礼,接着是欧洲各国经济的恢复,以及日本经济在亚洲的崛起……于是,尼克松总统在1971年宣布放弃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通过美元贬值来平衡国际收支。

    ——摘编自汪毅霖《“逆全球化”的历史与逻辑》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全球化第二次高潮的新特点。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放弃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的背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