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13 浏览次数:61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共40题,每小题2分,共80分)
  • 1. (2023高一上·渭滨期末) 西周建立后,为稳固和扩大统治,实行了分封制,史称“封邦建国”。当时周王分封诸侯主要是基于(    )
    A . 血缘亲疏 B . 军功大小 C . 财产多寡 D . 才能高低
  • 2. (2022高一上·牡丹江期末) “东周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化,……旧有世俗权威和精神权威的崩溃与当时的变法同时产生了新的问题,过时的传统必须摒除,而人们也必须找到新的指导原则,人的思想此时可以自由的驰骋了。”对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巨大变化”最本质指的是铁犁牛耕推动生产力发展

    ②“旧有的世俗权威崩溃”指宗法制、分封制遭到破坏

    ③“新的指导原则”在当时主要指与时俱进的儒家思想

    ④“自由的驰骋”造就了思想活跃的“百家争鸣”局面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 3. (2022高一上·牡丹江期末) 秦朝建立后,以嬴政一人之力远不能包揽全国所有政务,为提高行政效率,保证行政质量,他在中央采取的关键措施是(    )
    A . 设立三公九卿 B . 确立军功爵制 C . 建立户籍制度 D . 推广郡县制度
  • 4. (2022高一上·牡丹江期末) 如图是两汉时期我国某一著名国家政策的直观展示图,这一政策应是(    )

    A . 推恩令 B . 刺史制度 C . 分封制 D . 宗法制
  • 5. (2022高一上·牡丹江期末) 《春秋》乃“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材料反映的思想主张是(    )
    A . 尊崇儒术,统一思想 B . 天人合一 C . 分割相权,加强君权 D . 复兴儒学
  • 6. (2023高一上·郑州期末) 下图为中国古代人口迁移趋势示意图。以下符合该趋势的历史时期是(    )

    A . 春秋战国时期 B . 秦汉时期 C . 魏晋南北朝时期 D . 明清时期
  • 7. (2022高一上·牡丹江期末) 马克思说:“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那些他们所征服的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这是一条永恒的历史规律。”下列事件,最能体现以上观点的是(    )
    A . 曹丕定都洛阳 B . 司马炎代魏称帝 C . 前秦统一北方 D . 北魏孝文帝改革
  • 8. (2022高一上·丽江期末) 隋朝元和年间,给事中崔祐认为主管财政的宰相皇甫镈关于减少内外官俸钱的建议不妥,封驳诏书,皇帝采纳崔祐的意见,皇甫镈的建议作罢。由此判断,给事中隶属于(    )
    A . 中书省 B . 门下省 C . 尚书省 D . 枢密院
  • 9. (2022高一上·牡丹江期末) 唐朝中期推行一项经济制度,它“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规定“夏税限六月纳毕,秋税十一月纳毕”。该制度是(    )
    A . 均田制 B . 租庸调制 C . 两税法 D . 租调制
  • 10. (2024高一上·西昌期末) 中国古代官员选拔制度几经变革,不断完善。下列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

    ②“以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二科举人”

    ③“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

    ④“郡置中正,平次人才之高下”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④③② C . ③①④② D . ③④②①
  • 11. (2022高一上·牡丹江期末) 下面“笔记卡片”记录的是中国古代某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据此可知,该王朝是(    )

    A . 秦朝 B . 唐朝 C . 宋朝 D . 明朝
  • 12. (2022高一上·牡丹江期末) 商人之间在大额交易时,为了避免铸币搬运的麻烦,直接用随时可变成现钱的“交子”来支付货款的事例日渐增多。这反映出宋代(    )
    A . 文化生活丰富 B . 手工业的兴盛 C . 商品经济发展 D . 边界贸易兴旺
  • 13. (2022高一上·牡丹江期末) 元人记载:“杭之为郡,左江海右湖山,内接京畿,外控诸国,潮汐昼夜,一再往返,风帆雨舶,瞬息千里”“诸蕃毕萃”。材料主要描绘了元代杭州(    )
    A . 商品种类繁多 B . 地理位置优越 C . 城市经济繁荣 D . 对外贸易发达
  • 14. (2022高一上·牡丹江期末) 唐朝婚姻重视家族门第的观念仍然十分流行,到了宋代时,世人多“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这一变化说明了(    )
    A . 门第观念淡化 B . 伦理道德观念强化 C . 社会阶层固化 D . 人身依附关系松弛
  • 15. (2022高一上·牡丹江期末) 和汉唐相比,南宋亡国时,臣子慕义,相率蹈节,矢不奴异族者众。门人故吏“与崖山倾覆死忠死节之仁 人志士”“几无可胜计"。造成南宋忠义死节之士多的主要原因是(   )
    A . 宋代理学的熏染 B . 儒学思想佛教化 C . 元朝的四等人制 D . 商品经济的发展
  • 16. 下列材料反映了某个朝代政治制度的变化。这一朝代是(    )

    A . 西汉 B . 唐朝 C . 宋朝 D . 明朝
  • 17. (2022高一上·华安月考) 600多年前,明成祖曾多次派遣郑和率领船队出使西洋,史称“郑和下西洋”,郑和下西洋成为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与此“壮举”相符合的表述有(    )

    ①和平友好、文明交流    ②开拓疆土、万国来贺

    ③经济至上、扩大市场    ④耀兵异域、宣扬国威

    A .  ①④ B . ②④ C . ①②③ D . ②③④
  • 18. (2023高一上·柯桥期中) 据清代学者赵翼所说:“天子无日不与大臣相见,承旨诸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之所以出现这一现象,是因为清代(   )
    A . 废除了宰相 B . 形成了内阁 C . 创奏折制度 D . 设立军机处
  • 19. (2022高一上·双流月考) 整理知识要点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如图是某同学整理的知识要点,由此可知该同学研究的主题是(    )

    A . 明清时期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B . 清朝西部边疆得到恢复与开拓 C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D . 清政府打击欧洲殖民主义势力
  • 20. (2022高一上·牡丹江期末) 明朝中后期,江南一些地区农民纷纷由种植传统的粮食作物改种经济作物,棉花、烟草、大豆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这表明,当时(    )
    A . 经济作物占据主导 B . 农民对粮食需求的减少 C . 自然经济趋于瓦解 D . 农产品商品化趋势加强
  • 21. (2022高一上·牡丹江期末) 明清时期商业呈现高度繁荣的局面,主要表现包括(    )

    ①国内外市场扩大   
    ②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③江南出现大批工商业市镇   
    ④出现一些地域性的商人群体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 22. (2022高一上·牡丹江期末) 有位思想家认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后人概括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他是(   )
    A . 王守仁 B . 顾炎武 C . 黄宗羲 D . 王夫之
  • 23. (2022高一上·牡丹江期末) 明朝后期,黄宗羲提出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一家之法”。这反映出他(    )
    A . 倡导为政以德 B . 主张隆礼重法 C . 提倡工商皆本 D . 抨击君主专制
  • 24. (2022高一上·牡丹江期末) 某同学为研究明清科技搜集资料,你认为下方框内可以是(    )

    A . 《黄帝内经》 B . 《四书章句集注》 C . 《徐霞客游记》 D . 《儒林外史》
  • 25. (2022高一上·牡丹江期末) 沃尔斯利在《1860年对华战争纪实》中写道:“我们……第一次进入这片园林时,它使我想起了神话故事里的魔幻王国。10月19日,我们离开圆明园,留下了一片废墟。”材料中的“我们”是( )
    A . 英国和法国 B . 英国和美国 C . 美国和俄国 D . 英国和日本
  • 26. (2022高一上·牡丹江期末) 历史学家陈旭麓说: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地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据此分析洋务运动(    )
    A . 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 B . 瓦解了自然经济 C . 动摇了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 D . 实现社会的转型
  • 27. (2023高一下·大庆月考) 《中华文明史》中写道:作为一场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是指戊戌变法(    )
    A . 建立了民主共和制度 B . 保留了大部分变法措施 C . 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 D . 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 28. (2022高一上·牡丹江期末) 孙中山在评价近代中国某场运动时说:“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惊奇佩服。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精神,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他评价的是(    )
    A . 五四运动 B . 义和团运动 C . 太平天国运动 D . 红军长征
  • 29. (2022高一上·牡丹江期末) 西方列强在北方横行之时,南方许多督抚却和各参战国洽商“东南互保”协议,表示“无论北方情形如何,请列国勿进兵长江流域与各省内地”,免除了列强的南顾之忧,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这一场景发生于(    )
    A . 鸦片战争时期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C . 甲午中日战争时期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
  • 30. (2022高一上·牡丹江期末) 1912年3月8日,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通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并于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的次日(3月11日)由孙中山颁布。南京临时政府通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意在(    )
    A . 传播民主共和理念 B . 敦促清帝加紧退位 C . 保卫民主革命成果 D . 获取广大民众支持
  • 31. (2022高一上·牡丹江期末) 1912年1月6日,《时报》发表了一幅名为《元宵庆贺灯》的漫画,其中一个灯笼上写着“总统万岁、共和万岁”。这是为了庆祝(    )

    A . 同盟会成立 B . 武昌起义成功 C . 中华民国建立 D . 袁世凯复辟
  • 32. (2022高一上·牡丹江期末) 造成辛亥革命后十几年中国政治、社会黑暗腐败的主要原因是(    )
    A . 北洋军阀的割据混战 B . 日本提出“二十一条” C . 袁世凯担任临时大总统 D . 孙中山继续革命
  • 33. (2023高一下·肇州月考)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禁缠足、禁鸦片、禁赌博,改称谓,废跪拜,禁止贩卖人口,倡女权,易服饰”。这些措施(    )
    A . 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彻底改变 B . 使中国社会风俗发生了新的变化 C . 消除了中国城乡之间的差距 D . 解决了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问题
  • 34. (2022高一上·牡丹江期末) 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等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共和制度得不到巩固,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对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的彻底批判,为此发起的运动是(    )
    A .   太平天国运动 B . 保路运动 C . 新文化运动 D . 一二•九运动
  • 35. (2023高一上·莆田期末) 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为挽救危局进行了不懈地探索。下列主张按其出现的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

    ①“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②“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③“是书何以作?……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而作”

    ④“只有这两位先生(德先生和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一切的黑暗”

    A . ①③②④ B . ②③①④ C . ③②①④ D . ④②③①
  • 36. (2022高一上·牡丹江期末) 《新申报》某记者在回忆录中述及“山东问题”,“公理战胜强权”,“罢课、罢工、罢市”等。这些情形出现于(    )
    A . 辛亥革命时期 B . 五四运动时期 C . 国民革命时期 D . 新文化运动时期
  • 37. (2022高一上·牡丹江期末) “国民痛苦,水深火热;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总理遗命,炳若晨星。”该誓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 义和团运动 B . 辛亥革命 C . 北伐战争 D . 护国战争
  • 38. (2022高一上·牡丹江期末) 1927年,全国华商纱厂拥有纱锭数为209.90万枚,1936年达到274.60万枚;华商纱厂布机由1927年的1.35万台增加到1936年的2.55万台。出现上述情况的有利条件是(    )
    A . 中国人民反帝爱国运动的开展 B . 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 C . 帝国主义列强正忙于世界大战 D . 中华民国建立清除了列强势力
  • 39. (2023高一下·肇州月考) 1927年8月1日凌晨,在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和刘伯承等领导下发动了武装斗争,创建了人民军队。据此可知,这是(    )
    A .   武昌起义 B . 南昌起义 C . 秋收起义 D . 红军长征
  • 40. (2023高一下·泸县开学考) “这次会议撤换了博古、李德的‘左’倾错误领导,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这次会议是(    )
    A . 遵义会议 B . 中共二大 C . 八七会议 D . 中共一大
二、非选择题(20分)
  • 41. (2022高一上·牡丹江期末) 自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屡屡遭受列强的侵略,抗击外来侵略、实现救亡图存成为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主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今以来,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

    ——中英《南京条约》(1842年8月29日)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

    ——中日《马关条约》(1895年4月17日)

    材料二: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以来,重用宦官,偏听偏信,政治腐败、经济腐败加上吏治腐败,使国运岌岌可危。李鸿章奉命创建海军,建设国防力量,虽学习西方之经验,但只学其表皮,未触实质。而慈禧太后竟将海军之大量军费挪用,作为修建三海及颐和园之用款。……自光绪十五年至甲午中日战争六年间(1889年~1894年),竟然只舰未添。原来清政府的海军位居亚洲第一、世界前列,此时已被日本赶超……日本几乎所有主力舰船都已安装速射炮。

    ——罗援《甲午战争惨败的十大教训》

    材料三:任凭你像尧舜那样贤圣,像秦始皇、明太祖那样强暴,像曹操、司马懿那样狡猾,再要想做中国皇帝,乃永远没有人答应。

    ——梁启超

    1. (1)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两个条约分别与哪两次战争有关?《马关条约》与《南京条约》相比,列强的经济侵略方式发生了什么变化?19世纪中期另外一件与南京有关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的原因。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辛亥革命在政治和思想领域的影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