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人讨论诗歌时常提及的“比兴”不仅是诗歌的创作手法,也是对审美思维方式的一种表述 , 比兴思维在审 美想象的作用下实现物我交互,四时万物在激发人的情感的同时,又成为情感的寄托,物我相照,贯通交融。比兴思 维不同于理性判断,它遵循“类”的规律和原则,实现物与物、情与物的联结。日常生活中的种种物象都可起兴,任 何一物都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联系到他物,起兴之物象和所咏之物象两者间存在着广泛的联系。但这样的联 系并不是随意的, 而是必须遵循“类”的原则,这一原则在比兴思维中有两方面的体现。
其一,主体基于对事物之间的相似性特征的感知,将此物与彼物联系在一起,此为以物喻物的基础。其二,两个 事物虽然各不相同,甚至差异巨大, 但是都具有能够与主体的某种情意产生共鸣的属性。这种属性是将物与情联系起 来的关键,也是“取譬引类”与以类比逻辑为特征的理性思维之间的重要区别。如作为“岁寒三友”的松、竹、梅, 在形貌上相去甚远,并没有相似性特征。但是,由于松树岁寒不凋、翠竹经冬不衰、梅花凌寒独放, 三者共同拥有的 耐寒属性与主体高洁坚韧的情志产生共鸣,因此使其成为人们联类讴歌、表情达意的对象。主体在审美活动中基于比 兴思维展开的类比联想,是审美意象动态生成的一种表现。中国文化自古就有将天地万物视为一体的认识传统,在这 个浑然为一的系统之中,物与物、物与情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而是强调彼此间的互相感应、转换与影响。
(选自何琪琦《论审美意象生成的心理过程》)
喜剧演员哈格雷夫(节选)
欧 · 亨利
第二天下午约摸三点钟光景,哈格雷夫敲了塔尔博特书房的门。少校打开门,哈格雷夫走了进来,两手捧满当天 的日报, 竟没有注意到少校的脸色不同寻常。
“我昨天夜里大大地成功了, ”他兴高采烈地说, “你看《邮报》这样说: ‘他对于昔日南方少校的理解和表现, 通过他的滑稽的夸张、古怪的外套、离奇的词语、被虫蛀了的对家族的自豪感以及可爱的单纯,成为当前舞台上对这 个角色的最出色的描绘。’”
“对于一个夜场首次登台的演员来说,你觉得他说得怎样?”
“昨天我有幸目睹你的非常出色的表演,先生。”少校的声音出奇地冷淡。
哈格雷夫不免仓皇失措。
“你去看了?我不知道你曾经——我不知道你会上戏院。哦, 我是说, 塔尔博特少校,”他坦白地说,“真对不 起。我承认我确实从你那儿得到许多启发,帮助我出色地演好角色……”
“哈格雷夫先生,”少校说,他还一直站着,“你对我施加了无法原谅的侮辱。你讥讽了我本人, 完全辜负了我 对你的信任,践踏了我的诚意。我认为假如你还有一点起码的认识,知道一个绅士的尊严是什么,或者应有的尊严是 什么,先生,我请你离开这个房间。”
那位演员好像觉得有点莫名其妙,似乎也没有完全明白这位老绅士的话。
“塔尔博特少校,我希望你会理解我。你要知道我做梦也没有想到要侮辱你。在我的这行职业中, 各色各样的生 活都属于我,我汲取我所需要的以及我能做到的,然后在舞台的灯光中交还给观众。好吧, 如果你愿意,这件事我们 就此为止。我来看你是为了别的事。我们交朋友已经好几个月了,我知道你手头很紧,我愿意借给你二百元或者更多 些……”
“住嘴!”少校命令道, 伸出一只胳膊,“你以为你的钱是一种药膏, 能医治荣誉上所受的创伤, 我宁可挨饿, 也不会考虑你这种侮辱性的建议……”
哈格雷夫一言不发离开了书房。同一天他也离开了公寓。
塔尔博特少校和莉迪亚小姐形势危急。少校反复考虑, 在华盛顿没有任何人他能启齿贷款。
一天下午一个黑人求见塔尔博特少校。他出现在走廊上,帽子拿在手里, 笨拙的左脚向后退一步鞠了一躬。来人 穿着一套相当体面的宽大的黑西装。他那双大大的粗皮鞋发出金属的光泽,大概是在暖房里擦亮的。浓密的头发已经 灰白——几乎全白。一个黑人到了中年以后, 是很难估量他的实际年龄的,此人大概经历了与塔尔博特少校同样的岁 月。
少校站起身,向着行这种熟悉的老式鞠躬礼的人走去。
“你还记得辛迪家的莫斯吗,彭德尔顿老爷?”
“等一等, ”少校说,用指尖擦擦额头。他喜欢回忆同那可爱的岁月有关的一切。“辛迪家的莫斯, ”他回忆道, “你是在马群里工作,驯服马驹子。对啦, 我记得了。投降以后,到西部去了。”
“是的先生,是的! ”那老人的面孔高兴地笑开了,“当我离开的时候,老老爷,就是你爸爸,给我一对骡崽子, 叫我带走。你还记得那螺崽子吗,老爷? ”
“我好像不记得什么骡崽子, ”少校说,“我很高兴见到你,莫斯。我希望你发了财了。 ”
“刚到西部的时候,我卖掉骡崽子得了三百块钱。……后来我开了爿铁匠铺,不多时赚了些钱,买了一些地。……” “我听了很高兴, ”少校由衷地说,“很高兴。 ”
少校走到门口叫道: “莉迪亚,亲爱的,你来一下好吗? ”
出现了活生生的、实实在在的事物将他们同幸福的往日连结起来了。于是,三个人坐在一块,畅谈往昔的时光, 少校同莫斯大叔在回忆种植园的时日和光景时,既互相纠正,又互相提醒。
“你怎么会知道我们在华盛顿? ”莉迪亚小姐问。
“有一个黑人在我下榻的旅馆里当差。他告诉我有一天早上他看见彭德尔顿老爷从这屋里出去吃早餐。
“我到这里来, ”莫斯大叔摸摸口袋说,“一是看看家乡人,还要还我欠彭德尔顿的钱。 ”
“欠我的钱? ”少校惊讶地问。
“是的先生——三百块钱。 ”他递给少校一卷钞票,“当年我走的时候老老爷说:‘把那两只骡崽子带走,莫斯, 你几时有了能力,你再还我钱。 ’是的先生,这是我还的卖骡子的钱。 ”
塔尔博特的眼里噙着泪水。他握住莫斯的手,另一只手按住他的肩头。
“亲爱的、忠诚的老仆, ”他声音抖抖地说,“我不妨告诉你,彭德尔顿老爷一星期之前用光了他在世上的最后 一块钱。我们会接受这笔钱,莫斯!一方面,算是还债,同时也是忠于旧政权,奉献给旧政权的一个纪念品。 ”
莫斯大叔走了以后,莉迪亚小姐大哭了一场——那是为了喜悦。
在他们的好运光临以后一个星期光景,莉迪亚收到一封信。
… … … …
亲爱的塔尔博特小姐:
由于在研究我的角色方面塔尔博特少校对我帮助极大, 以及为这件事而引起他发脾气,我急于对此作些补偿。他 拒绝我的好意,而我无论如何非办到不可。我可以毫不费事省下三百元。
你的诚挚的朋友 亨 ·哈格雷夫
又及:我扮演的莫斯大叔你觉得如何?
(有删改)
A .哈格雷夫在日常生活中对塔尔博特少校多方观察、模仿,在夜场首次登台表演时,他因惟妙惟肖地塑造了一个南方 少校而大成功。
B .哈格雷夫为了使自己在表演上取得成功,欺骗了塔尔博特少校,侮辱了少校的人格,遭到了少校的痛斥。
C .莫斯大叔刚出现时的穿着和举止,使塔尔博特少校丝毫没有怀疑他自报的身份,表明哈格雷夫演技的精湛。
D.塔尔博特少校喜欢回忆与“可爱的”往日岁月有关的一切,并且认为莫斯还他钱是于旧政权的表现,这都源于他对旧 政权的怀念。
A .小说没有特别交代时代背景,但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推测到故事发生在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彻底废除黑奴制度之 后。
B.塔尔博特少校通常是不会去戏院的,而偏偏就在哈格雷夫首次夜场演出时去了戏院,小说运用巧合法,让情节顿生 波澜。
C .小说通过哈格雷夫和塔尔博特少校的对话,间接交代了哈格雷夫演出成功的原因,突出了少校为维护尊严,不接受 他人施舍的高贵品格。
D .哈格雷夫特殊的报恩方式,使小说的叙事变得更为复杂,也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同时这种舞台下的表演也照应了 他舞台上表演的成功。
帝【注】 常愤广明以来中国 日蹙,慨然有削平天下之志。会秦州民夷有诣大梁献策请恢复旧疆者,帝善之,纳其言。
帝以大梁城中迫隘,夏,四月, 乙卯,诏展外城,先立标帜,俟今冬农隙兴板筑,东作动则罢之,更俟次年, 以渐成之。
上谓宰相曰:“朕每思致治之方未得其要寝令不忘又自唐晋以来吴蜀幽并皆阻声教未能混壹宜命近臣著论策各一 篇朕将览焉。 ”比部郎中王朴献策, 以为: “中国之失吴、蜀、幽、并, 皆由失道。今必先观所以失之之原,然后知 所以取之之术。夫进贤退不肖,所以收其才也;恩荫诚信,所以结其心也;赏功罚罪,所以尽其力也;去奢节用,所 以丰其财也;时使薄敛,所以阜其民也。俟群才既集,政事既治,财用既充,士民既附,然后举而用之,功无不成矣!” 上欣然纳之。时群臣多守常偷安,所对少有可取者,惟朴神峻气劲,有谋能断。凡所规画, 皆称上意,上由是重其器 识。初,帝在澶州,美掌州之金谷隶三司者,帝或私有所求,美曲为供副。太祖闻之怒,恐伤帝意,但徙美为濮州马步都虞候。美治财精敏,当时鲜及,故帝以利权授之。帝征伐四方,用度不乏,美之力也,然思其在澶州所为,终不 以公忠待之。
帝以县官久不铸钱,而民间多销钱为器皿及佛像,钱益少,九月,丙寅朔,敕始立监采铜铸钱, 自非县官法物、
军器及寺观钟磐钹铎之类听留外, 自余民间铜器、佛像,五十 日内悉令输官,给其直;过期隐匿不输,五斤以上其罪 死,不及者论刑有差。上谓侍臣曰:“卿辈勿以毁佛为疑。夫佛以善道化人,苟志于善,斯奉佛矣。彼铜像岂所谓佛 邪!且吾闻佛志在利人,虽头目犹舍以布施,若朕身可以济民,亦非所惜也。 ”
臣光曰:若周世宗,可谓仁矣!不爱其身而爱民;若周世宗,可谓明矣!不以无益废有益。
(节选自《资治通鉴 ·后周纪》)
【注】帝,后周世宗柴荣。
A .朕每思致治之方/未得/其要寝食不忘/又自唐晋以来/吴蜀幽并皆阻/声教未能混壹/宜命近臣著论策/各一篇/朕将览焉/
B .朕每思致治之/方未得其要/寝食不忘/又自唐晋以来/吴蜀幽并皆阻/声教未能混壹/宜命近臣著论策各一篇/朕将览焉/
C .朕每思致治之/方未得/其要寝食不忘/又自唐晋以来/吴蜀幽并皆阻声教/未能混壹/宜命近臣著论策/各一篇/朕将览焉/
D .朕每思致治之方/未得其要/寝食不忘/又自唐晋以来/吴蜀幽并皆阻声教/未能混壹/宜命近臣著论策各一篇/朕将览焉/
A .中国,古代指我国中原地区或在中原地区华夏族建立的政权。
B .东作,古代指秋收生产,泛指农事。有时也用以指秋季作物。
C .三司,古代地位或职能相近的三个官署的合称。文中指盐铁、户部、度支。
D .朔,农历每月初一。古人以表示月亮盈亏的“晦朔弦望”等对应日期制定农历。
A .后周世宗有一统天下的雄心,所以在有人献上恢复旧有疆域的建议时,他欣然采纳。
B .王朴分析国家分裂是由于没有正确的治理方法,他认为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收揽人才。
C .世宗对张美量才为用,但因张美在澶州的作为,终究不将他当作公正忠诚的人对待。
D .为推进官府铸钱改革,后周世宗下令收缴民间的铜器、佛像,并制定了严厉的刑罚制度。
①凡所规画,皆称上意,上由是重其器识。
②自余民间铜器、佛像,五十日内悉令输官,给其直。
塞下曲六首 (其三)
李白
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① 。弯 弓辞汉月② , 插羽破天骄。
阵解星芒③尽,营空海雾消。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④。
【注】①渭桥:位于唐代长安西北渭水上。②辞汉月:指离开京城。③星芒:指旌头星的光芒。星芒尽:指战争结束。
④霍嫖姚:即霍去病, 曾做过嫖姚校尉。
A .首联写战马飞奔出渭桥,风驰电掣,既说明兵强马壮、军队士气旺盛,又渲染了军情急迫的紧张气氛。
B .颔联并没有直接描写战场厮杀的场景,在“弯弓”与“插羽”之间就迅速地结束了战争,照应了首联的内容。
C .颈联描写“破天骄”后的景象,敌军营寨空无一人,战争的气氛消失,烘托出将士们的英勇与敌人的不堪一击。
D .尽管全诗笔力雄健,气势雄浑,基调乐观高亢,意境壮美,但作者在结句仍透露出怀才不遇的愤慨和悲伤之情。
明末清初大思想家王船山曾批评秦始皇说:“天假其私,以济天下之大公。”他的意思是说秦始皇统一中国,废封建,立郡县,筑万里长城,种种伟绩,无非是出于 , 替万代子孙作打算,但是从全部历史进程来看,秦始皇毕竟做了些对全中国全民族有利的事业,而他主观上所怀抱的私心却成了未能满足的幻梦。所以在王船山眼中,那一世之雄、 的秦始皇,也不过成了天道的工具、命运的玩物。小己的私心,敌不住天道的公正;个人的小智,比不上宇宙的大智;独夫的武力,胜不过历史的命运。秦始皇的一切私心,私智,私力,皆被那无声无息、施无言之教的“天”,利用来作“济天下之大公”的手段与工具。因此,王船山的这种说法,不仅可提供给我们对于目前这天翻地覆、 的世界大变局一个新的超脱的看法,并且也给我们一个很健全的宇宙观。王船山这句话中“天”的概念,最难理解。天是有人格有意志的上帝还是盲目的命运就是信仰宗教的人和相信宿命论的人的两种不同的看法。我们还是采取宋儒“天者理也”的说法,将“天”解释为支配自然与人事的天理天道,也许较合王船山的本意。
五代造纸技术承袭隋唐,但因南北封建割据,社会动荡,各地技术发展很不平衡。敦煌石窟所出西北地区制造的麻纸多不精良,书法亦不工。传世的南方书法家杨凝式的《神仙起居法》用纸亦不精细,这毋宁说是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不景气的现状。但当时统治者御用的“澄心堂纸”, 。澄心堂是南唐烈祖李昇在全陵(今南京)宴居、读书及批阅奏章的殿室,其中藏有图书、琴瑟及文房用具。至南唐后主李煜时,设官局监造名纸供宫中御用,因号澄心堂纸。苏易简在《文房四谱》卷四中写道:“南唐有澄心堂纸,细薄光润,为一时之甲。”南唐灭亡后,储藏在宫中的这些纸无人知晓,竟长达半个世纪。直至传入北宋一些著名文人之手后, 。史学家刘敞从南唐宫中得到一百张澄心堂纸,后赠欧阳修十张。欧阳修又转赠梅尧臣两张,于是他们之间专为此纸互相吟诗唱和。 , 澄心堂纸是以楮皮为料,用敲冰水举帘荡纸精制而成。这种纸坚滑如玉,洁白如雪,纤维细密如蚕丝,而且质地较为厚重。
材料一:生活在消费主义和娱乐化环境中的一代人,被“精彩”惯坏了,越来越失去忍耐枯燥、在枯燥中学习知 识的能力。这个时代的青年人, 习惯了在爽快、碎片化的段子和资讯中消磨时间,“每个时刻都是喜悦的。但看完之 后茫然若失,不知道自己获得了什么。 ”有学者把这称之为“青年人的童稚化” ,它的标志之一是缺乏延迟满足的耐心。
材料二:美国久负盛名的专栏作家沃尔特 ·李普曼一生创作 1000 余万字,这需要克服枯燥的强大意志。李普曼初 出道时,他的老师威廉:詹姆斯就教育他对自己要有所强制:一个作家每天至少要写 1000 字的东西,不管他是否愿意, 甚至不管他有无东西要写。
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与联想?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感悟与体验。
要求:结合材料,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 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不少于 800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