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物质 | 性质 | 用途 |
A | 稀盐酸 | 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 | 金属除锈 |
B | 氢氧化钙 | 能与二氧化碳反应 | 改良酸性土壤 |
C | 碳酸钙 | 形成的岩石质地坚硬 | 做建筑材料 |
D | 氯化钠 | 具有杀菌作用 | 清洗伤口 |
作物 |
马铃薯 |
胡萝卜 |
西瓜 |
海水稻 |
沙枣 |
最适pH范围 |
4.8~5.5 |
5.3~6.0 |
6.0~8.5 |
7.5~8.5 |
8.0~8.7 |
A点 |
B点 |
|
动能/J |
7 |
9 |
重力势能/J |
6 |
5 |
导弹速度v(米/秒) |
50 |
100 |
150 |
200 |
导弹受到的阻力f(牛) |
50 |
200 |
450 |
800 |
分析表格数据,推测导弹速度与导弹受到的阻力之间的关系为:。
材料一:我国晋代炼丹家葛洪用铁勺盛满曾青(硫酸铜溶液),几天后,铁勺表面红光闪闪,记载为“点铁成金”的故事,后来演变成湿法炼铜法。
材料二:贝采利乌斯是最早为金属活动性排序的科学家,他依靠定性的推测,对元素的电化次序排序为:Ag,Cu,Zn,Mg,Na,Na的电正性最强,Ag的电负性最强,但是设备落后无法定量实验,因此难以准确描述,他自己也认为排序不够准确。
材料三:1625年格劳贝尔发现将金属放入稀盐酸中会“消失”,这为发现金属活动性顺序奠定了基础。
材料四:1865年贝开托夫设想找到一种参比物使金属与之发生作用,看反应的难易程度来判断金属活动性的强弱。他以硫酸铜为参比物,铁能跟硫酸铜溶液反应,银不能跟硫酸铜溶液反应,得出铁金属的活动性比银强,从而得出大部分金属活动性强弱。现代科学家发现,金属活动性排序还与反应的条件有关。
①分别称取1克干燥的花生仁、大米和牛肉干,用小刀切碎。
②在试管内加入5毫升水,测量并记录试管中水的温度。
③将花生仁放在燃烧匙上,在酒精灯上加热,当花生仁开始燃烧时,马上放在试管下方(如图),直至花生仁燃尽,测量并记录实验数据。
④分别用大米和牛肉干重复上述实验步骤,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方案 |
方案一 |
方案二 |
实验操作 |
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 |
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 |
实验现象 |
出现白色沉淀 |
溶液变红 |
实验结论 |
硫酸过量 |
硫酸过量 |
小白与同学讨论后,指出小明设计的实验方案中有一个方案不合理,请指出不合理的方案并说明理由:。
材料一:从小麦提取食用面粉,加工精细程度越高,麦粒表面磨去越多,最终加工成的面粉等级越高。
(注:(1)图中三种面粉,特一粉等级最高,标准粉等级最低;(2)柱形图上表示的量如最后柱标)
材料二:镉、汞等有害离子可能通过空气和水进入土壤,污染稻米。如果人体摄入镉过量,会在肾脏累积,严重的会造成肾衰竭,同时对骨骼造成不良影响。国际权威机构建议:一个质量为60千克的成年人,每天的镉摄入量不应超过60微克。
小球放置高度 |
木块在水平面移动的距离 |
|
小球的质量m |
小球的质量2m |
|
h1 |
S1 |
S2 |
2h1 |
S3 |
S4 |
质量m/千克 |
0.10 |
0.15 |
0.20 |
0.25 |
0.30 |
0.35 |
0.40 |
滑行距离s/米 |
0.32 |
0.31 |
0.33 |
0.32 |
0.33 |
0.32 |
0.32 |
小明对反应产物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如下探究:利用图甲所示实验装置,称取若干份质量均为0.60克的氧化铜,在相同条件下分别用氢气还原不同时间并检测固体中氧化亚铜的质量。
实验一:氢氧化钠溶液逐滴加入到混有少量稀硫酸的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如图甲;
实验二:氢氧化钡溶液逐滴加入到混有少量稀硝酸的硫酸钠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如图乙;
现小组成员将氢氧化钡溶液逐滴加入到混有少量稀硝酸的硫酸铜溶液中,请在图丙中画出所得沉淀的质量与加入的Ba(OH)2溶液的质量变化图,并进行分析说明。
表一:
含锌量 |
性能及用途 |
≤35% |
塑性好,适于冷热加压加工 |
36%~46% |
塑性减小而抗拉强度上升,只适于热压力加工 |
>46% |
抗拉强度下降,无使用价值 |
表二:
1 |
2 |
3 |
4 |
|
硫酸的质量/克 |
50 |
100 |
120 |
130 |
反应容器内物质的总质量/克 |
69.9 |
M |
139.8 |
149.8 |
压力FA(牛) | 0 | 10 | 20 | 30 |
电阻R1(欧) | 20 | 15 | 10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