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温州市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试卷

更新时间:2024-09-11 浏览次数:69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二、填空题(本题有6小题,21(1)、22(1)、23(1)、24(1)1分,其他每空2分,共32分)
  • 21. (2023九上·温州期中) 通过学习,我们认识了许多“奇妙的酸”和“神奇的碱”,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如图表示的是一些物质在常温下的近似pH,回答下列问题:

      ①正常雨水的酸性比酸雨的酸性(填“强”或“弱”)。

      ②测量小苏打水的pH时,先用蒸馏水润湿pH试纸,则pH测量值将(“变大”、“不变”或“变小")。

    2. (2) 焊接工业上常用稀盐酸清洗铁锈,写出用稀盐酸除铁锈的化学方程式为
  • 22. (2023九上·温州期中) 盐酸、硫酸是实验室和工业上常用的酸。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打开浓盐酸的瓶塞,看到瓶口有白雾形成,这是因为浓盐酸具有性。
    2. (2) 用毛笔蘸取稀硫酸在竹片上画花,然后把竹片放在小火上烘干,再用水洗净,在竹片上就得到一幅精美的呈黑色或褐色的竹片画。在烘干的过程中稀硫酸变为浓硫酸,在制作竹片画的过程中利用了浓硫酸的性;
    3. (3) 在加热的条件下浓硫酸与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u+2H2SO4(浓)加热CuSO4+SO2↑+2X,则X的化学式是
  • 23. (2023九上·温州期中) 金属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请回答下面问题:

    1. (1) 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如图1,其中X表示的是。(用符号表示)
    2. (2) 东汉《神农本草经》记载,胆矾能”化铁为铜”。

      ①胆矾的化学式为CuSO4·5H2O,胆矾属于(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②若向CuSO4溶液中加入过量的Fe片,充分反应,如图2表示该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离子,请写出代表的离子是

  • 24. (2023九上·温州期中) 在学习了酸碱知识后,某科学兴趣小组用黑枸杞提取液作了以下实验:

    实验一:室温时,将蒸馏水和不同pH的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分別装在14支试管中、并向每支试管中滴加3滴黑枸杞提取液。实验结果如下表:

    试管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pH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颜色

    粉红

    粉红

    粉红

    浅紫

    浅紫

    浅紫

    深蓝

    深蓝

    灰绿

    黄棕

    实验二:室温时,向4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同体积的以下4种物质,各滴加3滴黑枸杞提取液。实验结果如表中所示:

    物质

    稀盐酸

    稀硫酸

    牛奶

    炉具清洁剂

    颜色

    粉红

    浅紫

    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 (1) 实验一试管中所装的为蒸馏水(选填字母)。
    2. (2) 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炉具清洁剂适合消除类污渍(选填“酸性“或”碱性”)。
    3. (3) 小科认为黑枸杞提取液也可以作为酸碱指示剂的理由是
  • 25. (2023九上·温州期中) 许多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通过滴加其它试剂的方法,使之产生明显的现象以证明反应确实发生了。例如以下三个实验:

    1. (1) 实验甲中的NaOH与HCl恰好反应时,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2. (2) 从研究原理得知,实验甲是通过检验反应前后溶液酸碱性的改变证明反应发生了,与之采用相同原理的还有实验(填“乙”或“丙”);
    3. (3) 证明实验丙中NaOH与CO2发生了反应,除了可以滴加酸,还可滴加的另一种试剂是
  • 26. (2023九上·温州期中) 酸碱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某同学利用图1装置研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过程,并用pH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测量反应过程中相关物理量的变化情况,得到图2和图3。

    1. (1) 仪器A中的溶液是
    2. (2) 图3中V的数值最接近(填“6"、“12”或“16”)。
    3. (3) 请分析图3中温度变化的原因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有5小题,27(3)、28(1)、29(1)、29(2)、30(1)、30(2)、30(3)2分,其他每空3分,,共38分)
  • 27. (2023九上·温州期中) 浓度均为a%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混合后用玻璃棒搅拌,观察到溶液的温度升高,由此现象小李同学得出两者能发生反应的结论。小张同学查阅相关资料后发现此结论不够严谨,为此设计了下列3个对比实验:实验中三种液体均取50毫升;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均为a%。将装置倾斜,两种液体就能混合。

    用温度传感器测得3个实验中溶液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1. (1) 小张同学设计上述实验基于的假设是
    2. (2) 分析“溶液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可推测氢氧化钠和盐酸发生了反应,理由是
    3. (3) 从微观角度分析,此反应的温度变化主要是由于两种离子发生反应放出热量。
  • 28. (2023九上·温州期中) 小明查阅资料发现: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若反应过程通入氢气时间不够,得到的固体产物是铜和氧化亚铜(Cu2O)组成的混合物。于是他对反应产物的生成情况进行了如下探究:利用图甲所示实验装置,称取若干份质量均为0.6克的氧化铜,在相同条件下分别用氢气还原不同时间并检测固体中氧化亚铜的质量,结果如图乙。

    1. (1) 利用图甲装置进行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时,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顺序为

      ①加热②停止加热③通纯净的氢气④停止通氢气

    2. (2)  为解释实验结果,小明对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反应过程提出如下假设:

      经历2CuO+H2Cu2O+H2O,H2+Cu2O2Cu+H2O两个反应,且在同一条件下两个反应同时进行。根据图乙所示的探究结果分析,假设中“在同一条件下两个反应能同时进行”的合理依据是

    3. (3) 已知碳的氧化物有CO和CO2 , 它们之间的反应有:C+O2CO2 , C+CO22CO,试推测Cu2O在上述实验中生成的过程也可能是
  • 29. (2023九上·温州期中) 项目化小组设计如图1所示的数字化实验探究钢铁的锈蚀。将铁粉和碳粉的均匀混合物模拟铁

    钉成分,根据图2中各组药品配比进行实验,并用传感器测定瓶内气体的相关数据如图3(图中虚线表示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实线表示湿度随时间的变化)。

    1. (1) 在A试剂瓶中加入第一组药品,在B试剂瓶中第二组药品,600s内A瓶中O2含量几乎不变,B瓶中不断减少。则说明铁在空气中锈蚀是铁和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

    2. (2) 为探究食盐对钢铁锈蚀速率的影响,应选择的药品组别是(填序号)。
    3. (3) A、B瓶中均加入第二组药品,分别改用温度和湿度传感器测得结果如图所示。瓶内的温度与湿度都随时间的增加而不断增大,请你解释温度与湿度发生变化的原因:
  • 30. (2023九上·温州期中) 人类对金属活动性规律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探索过程,如图1。

    1. (1) 用铜、银、铝三种金属重温格劳贝尔实验,会“消失”的金属有
    2. (2) 卡文迪许制取的“可燃空气”是
    3. (3) 运用贝开托夫得出的规律开展实验,向一定量银、铜、铁混合金属中逐滴加入硝酸银溶液充分反应,固体的质量与加入的硝酸银溶液的质量变化图像如图2所示,则b点时溶液中所含的金属阳离子有
  • 31. (2023九上·温州期中) 为了比较不同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催化速率的影响,科学兴趣小组按图甲所示装置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称取2克二氧化锰固体放在锥形瓶中,用注射器抽取5毫升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过氧化氢溶液,将注射器插入带活塞的锥形瓶中;

    ③将过氧化氢溶液注入锥形瓶中,测量并记录相应的数据;

    ④换用相同质量的ZnO固体和Fe2O3固体重复步骤②和③,记录并处理数据,结果如图乙。

    1. (1) 该实验通过反映催化剂的催化速率。
    2. (2) 待每次实验完全反应后,小组同学均记录了瓶内的最终气压值,分别为p1、p2、p3 , 请比较三次实验气压大小,并说明理由。
    3. (3) 小组同学取一定质量的FeCl3固体进行上述实验。发现也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实验过程中发现锥形瓶内溶液颜色逐渐由浅黄色变为浅绿色,最终又变回浅黄色。根据实验现象判断FcCl3是否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并说明理由。
四、解答题(本题有4小题,第32题6分,第33题7分,第34题8分,第35题9分,共30分)
  • 32. (2023九上·温州期中) 2022年春晚舞蹈《只此青绿》源于宋代名作《千里江山图》(如图甲)。

    1. (1) 《千里江山图》色彩艳丽,璀璨夺目,这与所用矿石颜料赭石(主要成分为Fe2O3)有关。我国早在春秋战国时就开始利用赭石炼铁,主要反应原理是Fe2O3+3CO2Fe+3CO2 , 其中属于还原剂的是
    2. (2) 实验室可用如图乙所示的装置模拟炼铁。A为尾气处理装置,它具有吸收CO2与收集CO的功能,请画出两根导管a、b在瓶A中的部分。(请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作图。)
    3. (3) 丙图是玻璃管中氧化铁的质量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图,请画出生成铁的质量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和坐标。(请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作图。)
  • 33. (2023九上·温州期中) 某KCl固体样品中含有少量CaCl2杂质,现按如下流程提纯氯化钾。(氯化钾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

    1. (1) 操作1的名称是
    2. (2) 用150千克溶质质量分数为36%的浓盐酸配制7.2%的稀盐酸,需要加水千克。
    3. (3) 若KCl固体样品中还含有少量杂质K2SO4 , 请写出检验含有K2SO4的方法。(请写出具体操作、现象和结论)
  • 34. (2023九上·温州期中) 实验室有一变质的氢氧化钠固体样品(样品中只含碳酸钠杂质,且成分均匀),某同学为测量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实验过程及结果记录如下图。(相关反应化学方程式:Na2CO3+CaCl2=CaCO3↓+2NaCl;NaOH+HCl=NaCl+H2O;Na2CO3+2HCl=2NaCl+H2O+CO2↑)

    1. (1) 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
    2. (2) 计算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3. (3) 实验发现:往样品溶液中加稀盐酸,若氢氧化钠溶液不变质,不会产生二氧化碳;氢氧化钠变质的量越多,产生的二氧化碳越多;氢氧化钠完全变质,产生的二氧化碳最多。于是小明推测:样品中氢氧化钠变质的量越多,完全反应所需的稀盐酸的质量越大。请判断小明的推测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 35. (2023九上·温州期中) 实验室有一份在空气中潮解变质的氢氧化钠样品。某实验小组的的同学将这份样品完全溶解,配成50克溶液。然后缓慢滴入7.3%的稀盐酸,并进行搅拌,使气体全部逸出。滴加过程中,多次测量溶液pH和溶液总质量,部分数据记录见下表。(相关反应化学方程式:NaOH+HCl=NaCl+H2O;Na2CO3+2HCl=2NaCl+H2O+CO2↑)

    测量次数

    第1次

    第6次

    第16次

    第21次

    第26次

    滴加的稀盐酸总质量/克

    0

    5

    15

    20

    25

    溶液总质量/克

    50

    55

    m

    69.78

    74.78

    溶液pH

    12.4

    12.1

    7.0

    2.2

    2.1

    1. (1) 第21次测量时,溶液中的溶质有
    2. (2) 表中m=
    3. (3) 求该样品中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