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 /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五单元 交通与社会变迁 /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统编版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 第12课 ...

更新时间:2023-03-01 浏览次数:82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2023高二下·嘉禾月考) 作为人工开凿的河流,运河不仅可用于灌溉、分洪和排涝,更为船舶缩短航程提供了极大便利。下图所示的运河为(    )

    A . 苏伊士运河 B . 巴拿马运河 C . 米迪运河 D . 伊利运河
  • 2. 20世纪初,江宁马路和宁省铁路的建成,以及马车、火车的出现,使南京下关得以与主城密切联系起来,它们之间的空地始得开发利用,新的建筑纷纷沿主干道向城区东北部建设。这反映出南京新式交通的构建(    )
    A . 促进了城市的空间拓展 B . 改变了城市的经济结构 C . 提升了城市的管理水平 D . 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
  • 3. (2024高二下·兴宁月考) 清朝定都北京后,仿明制实行漕运制度。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京奉铁路建成通车,以后京汉铁路、津浦铁路也相继通车。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七月清政府下令取消漕运。光绪三十年(1904年)漕运官署悉行裁撤,漕运制度遂告废止。这一变化(    )
    A . 反映了东北农业的发展 B . 始于太平天国运动兴起 C . 凸显了中央集权的弱化 D . 适应了近代经济的发展
  • 4. (2024高二上·罗江月考) 目前考古发现的唐代瓷窑遗址有河北的定窑、河南的巩县窑、浙江的越窑、湖南的岳州窑等数十处,它们或临永济渠、江南河,或临黄河、长江、赣江、湘江、钱塘江等自然河流。这体现了(    )
    A . 南北经济差距的拉大 B . 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C . 水运的重要经济地位 D . 瓷器对外贸易规模的扩大
  • 5. 东汉建武十八年(42年),交趾(今越南)女子征侧、征贰反叛朝廷,光武帝派伏波将军马援南征,继续疏浚(    )
    A . 龙首渠 B . 灵渠 C . 都江堰 D . 邗沟
  • 6. (2023高一上·唐山月考) 隋朝修建大运河后,将扬州作为运河重要的码头。605年,隋朝中央政府将扬州改为江都郡,管辖扬州及镇江部分地区。材料中江都郡的设置(    )
    A . 推动运河沿线商业网络形成 B . 体现了隋朝中央集权的加强 C . 反映了扬州经济影响力上升 D . 表明了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 7. (2024高二下·临澧月考) 如表为1934年全国汽车使用情况统计表(单位:辆)。这折射出当时中国(    )
     

    普通汽车

    公共汽车

    运货汽车

    机器脚踏车

    共计

    各省

    7373

    8679

    1544

    685

    18281

    都市

    23734

    1505

    5521

    1982

    32742

    共计

    31107

    10184

    7065

    2667

    51023

    注:都市包括下列各地:南京、上海、广州、北平、天津、汉口、青岛、济南、旅顺、大连、澳门、广州湾。

    A . 商品经济取代了自然经济 B . 半殖民地特征日益明显 C . 区域经济的差异日益明显 D . 社会生活呈现不平衡性
  • 8. (2023高三下·重庆月考) 1855年,黄河铜瓦厢决口后,运河早就基本不通漕船。1883年,清廷决定“其下游直隶、东光、南皮、沧州等处一律疏浚”,“勿任阻挠”。但是,各地府衙私利为重之风、资金不足之患等诸多因素,导致社会纠纷丛生,该区域水道治理问题终清一朝都悬而未决。这种结果表明( )
    A . 满清中央政权的权威性自此丧失 B . 晚清政府的国家治理能力有限 C . 新式交通工具的优越性展露无遗 D . 京畿地区的粮食作物大量外销
  • 9. (2023高二下·鞍山月考) 19世纪40年代,中国茶叶从广州到伦敦的运费为30~40银戈比/普特(戈比:俄国货币名称,1普特≈16.38千克),19世纪70、80年代该路线茶叶运费跌落至3~4英镑/吨,据此推测费用下降的原因最可能是(    )
    A . 工业革命后轮船具有更大的载重力 B . 苏伊士运河开通后航程缩短 C . 石油大量开采促进能源动力的革新 D . 铁路运输的发展使运力大增
  • 10. (2024高三上·重庆市月考) 元大都“去江南极远,而百司庶府之繁,卫士编民之众,无不仰于江南”,因而,划直修凿大都通往江南的京杭大运河已是势在必行。同时,从江苏刘家港入海,北上至界河口(今天津大沽)的海上运输也开辟全线通航。这些交通建设的创举(    )
    A . 使大都成为国际性商业大都会 B . 极大地缩小了南北经济差距 C . 得益于多民族统一国家的重建 D . 组成以大都为中心的交通网
  • 11. 1876年,元煦在《沪游杂记》中描写了他所看见的上海街头骑自行车情形:“车子前轮的两旁各有一个踏蹬,还有链。人骑车上,两脚踏蹬子,运转如飞。两手握横木,使两臂撑起,速度快如马车。”这折射出当时中国(    )
    A . 国人能够普遍接受新生事物 B . 社会生活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 C . 传统交通工具退出历史舞台 D . 洋务派民用工业取得一定成效
  • 12. 古代驿传通讯以京城为中心,向四面八方辐射延伸,每条线路相隔--定的距离便设驿站(或亭、馆、塘、台),配备驿官.驿卒等人员,组成全国驿传网络,采取接力的方法,一站接一站地传递公文信函和军事情报等信息。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
    A . 驿站仅是传递现行文书的基础设施 B . 驿站畅通了全国各地间的信息交流 C . 弱化了以皇权为中心的君主专制统治 D . 加强了中央和地方各级官府的联系
  • 13. 1869年,连接红海和地中海的苏伊士运河贯通;1914年,便利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航运的巴拿马运河开始运行。这些运河的开通(    )
    A .   助推了环球航行的实现 B . 反映了工业革命的需求 C . 促进了全球贸易的发展 D . 加剧了沿线国家的冲突
  • 14. 隋朝,隋炀帝下令开凿了贯通南北的长逾2700千米的大运河,使水驿畅行。唐朝,为了便于中外使臣往来,形成了以长安为中心的四通八达的驿道网,使邮驿得到更大的发展。这主要说明隋唐邮驿发展的重要因素是(    )
    A . 疆土面积的扩大 B . 商品经济的发展 C . 国际交往的增加 D . 交通条件的改善
  • 15. 波斯帝国有全长2400多千米的“御道”;中国秦王朝则精心修建了“驰道”和“直道”;印度的御道也很长,从恒河三角洲直达西北部开伯尔山口附近的坦叉始罗,并在那里与西抵中东、北达中亚的商路连接起来。以上历史现象出现的前提是(    )
    A . 帝国的建立 B . 商业的繁荣 C . 侵略的需要 D . 宗教的传播
  • 16. 《天津县志》中收录了元朝诗人傅若金的《直沽口》:“远漕通诸岛,深流会两河。鸟依沙树少,鱼傍海潮多。转粟春秋入,行舟日夜过。兵民杂居久,一半解吴歌。”据此可知,当时(    )

    ①经济重心已经开始南移    ②漕运与海运均比较发达

    ③行省制度促进经济发展    ④交通运输影响地域文化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 17. 下面材料反映了元朝腹里及部分行省的驿站设置情况。这体现了当时驿站交通(    )

    A . 制度完善传递速度快 B . 促进了对外贸易发展 C . 加快了中国经济转型 D . 工具多样且水陆并用
  • 18. 运河的开凿利用有时会影响某个国家的历史走向,或在某个地区或世界战略格局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下列对运河所产生的影响解读正确的是(    )
    A . 京杭大运河——沟通中国境内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 B . 米迪运河——成功连接了红海和地中海两大海域 C . 巴拿马运河——缩短了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航距 D . 苏伊士运河——成为连接地中海和大西洋的新通道
二、材料分析题
  •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自隋朝开凿大运河后,各个朝代都花费了大量的人力与物力对运河进行建造与修补,而这背后的动因除了保持交通的畅通之外,更多的在于交通所带来的运输上的便捷,经济上的互通,政治上的传递。公务的正常运转,粮食的运输,军队的出征等都可以通过运河来有效地提升其推进的效率。在各个历史朝代,大运河还发挥了航运交通之外的其他功能,如灌溉,防洪,排涝等。

    ——摘编自董肖肖《明清京杭大运河的历史变迁》

    材料二:清末,京杭大运河屡屡断航,清朝政府已经无力疏通,几乎到了废止的地步。到19世纪40年代,海运已经不可避免地被用来代替漕运,再加上1845年后京师地区严重的粮荒、太平天国战乱及1853年黄河灾难性改道,使得清政府排除了重新考虑恢复运河体系的可能性。19世纪后期,南北海运兴起,津浦和沪宁铁路通车,长江中下游南北各省的物资流动转移了路线,运河沿岸的物资北运大都选择海运和铁路运输,大运河的作用逐渐缩小。大运河不再是南北水运的主要商路,江南运河虽尚可维持,但仅是江南地区的一条区域性运道,对沿线城市发展的影响力逐渐变小。鸦片战争后的百余年里,中国又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战争的破坏,使得江南经济的发展停滞不前,城市凋敝,残破不堪。

    ——摘编自张小庆、张金池《京杭大运河江南河段沿线城市的形成与变迁》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朝以来大运河发挥的重要作用。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中国大运河衰落的原因。
    3. (3)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20世纪以前的中国大运河兴衰,谈谈的认识。
  • 20. 【运河与国际形势】

    材料一:1901年西奥多罗斯福上台时,就深知开凿运河的必要性,也成为他对外政策的核心。运河的建成将加强贸易并使美国海军舰队能够迅速地从一边海岸到另一边海岸,使美国海军舰队的效率成倍增长。再加上他的好友、海权论创始人艾尔弗雷德.马汉对他进行的思想灌输是关于运河的商业和战略价值。1903年,在美国的精心策划下,通过系列手段和不平等条约将巴拿马运河攥在了自己的手里。

    ——王子建《美国海权理论在夺取巴拿马运河中的应用》

    材料二:在冷战的大背景下,卡特政府通过艰难的双重政治博弈,最终使得运河新约达成和批准。根据运河新约的相关规定,美国至少在名义和法理上不得不放弃对运河区的永久直接政治和军事占领,大幅度增加了所付的运河年度租金。与此同时,美国获得了长达23年的运河经营和管理过渡期。通过逐步有序的权力移交,美国规避了运河经营和管理问题上的真正失控,在过渡期结束后还有权力和资格继续负责运河的实际防务安全。

    ——杨建国《卡特政府在<巴拿马运河新条约>上的双重政治博奔(1977-1979)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时美国夺取巴拿马运河的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卡特政府批准运河新约的实质,并分析其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