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份 |
占工农业总产值(%) |
占工业总产值(%) |
||||
农业 |
工业 |
轻工业 |
重工业 |
轻工业 |
重工业 |
|
1949 |
70 |
30 |
22.1 |
7.9 |
73.6 |
26.4 |
1952 |
56.9 |
43.1 |
27.8 |
15.3 |
64.5 |
35.5 |
1956 |
48.7 |
51.3 |
29.6 |
21.7 |
57.6 |
42.4 |
材料:从光绪十五年(1889年)至民国十七年(1928年)的四十年间,中国白银的净入超总计值为627177427两,照寻常经理的原则,货物入超必有金银出超为抵偿。中国的现象却与此相反。对于这一现象的出现,人们一般认为有如下因素:第一为华侨海外汇款;第二为外国人在中国宗教及文化事业上之所费;第三为外国使馆及军队在中国的消费;第四为外国人在中国游历所费。而补偿的形势则是白银的大量进口。
——摘编自戴建兵《白银与近代中国经济》
材料一:总体上讲,美国本质上是一个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代表资产阶级的少数人掌权是美国民主制度的根本性质。为了掩盖政权的这一性质,使国家机器能够以大多数人意志的名义有效运转,美国设计了一整套较为系统的政治制度和政治规范。这些制度规范的基本要素如下:在政治体制上采用“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机制;在中央与地方关系上实行联邦制,联邦和地方各有一套相对独立的权力机构,根据宪法的权力界定各行其是;在政党制度上实行两党制,共和党和民主党轮流执掌政权。在这些正式的制度规范之外,利益集团、大众传媒等政治力量也在很大程度上对美国政治施加了巨大的体制外影响,使美国的政治运作过程呈现出十分复杂的特性。联邦宪法草案刚一脱稿就暴露出一个重大的原则问题,这部标榜为民主的宪法竟然没有写入保障人民权利的条款。
——摘编自宗传军《美国民主制度特点新论》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根据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以后争取社会主义前途的社会发展要求,确定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制度。我国新型政党制度发展的最初实践是抗日民主根据地建立的“三三制”,1954年,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正式建立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经过反复总结和试验,不断扩大基层民主。
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有效地促进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政治制度是社会制度中的核心制度,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由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决定,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乃至于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势决定和影响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首先来源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信。
——摘编自黄百炼《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巨大成就》
材料:“中国”概念的历史演进
“中”指居中集众之旗,引申为中心、中央;“国”指执戈捍卫之城。“中国”初义是“中央之城”。二里头文化所处的洛阳盆地乃至中原地区就是最早的“中国”。 ——摘编自冯天瑜《“中国”的古今演绎》 |
“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 ——摘编自韩愈《原道》 |
金人进据中原之后,即沿袭汉族儒士这种“中原政权即是中国”的传统观念,认为自己占据中原就是“中国”。金人争正统,并不是为了将同时存在的几个政权排除在“中国”之外,不过是为金朝争得一定的政治地位,以便得到各个政权的承认。 ——摘编自赵永春《试论金人的“中国观”》 |
贵国(英国)所愿者通商,中国所愿者收税。 ——摘编自1842年与英方谈判的清朝全权大臣伊里布《致英帅书》 |
中国之名,别于四裔而为言。印度亦称摩伽陀为中国,日本亦称山阴为中国,此本非汉土所独有者。 ——摘编自章太炎《章太炎全集:太炎文录初稿》 |
阅读材料,就你对“中国”的认识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达清晰。)
材料:明初,江南地区以不到全国6%的土地,提供了全国23%的税粮。永乐迁都后,运粮路线大大加长,民众亲自运粮,往返需一年时间。京师官员需持俸帖往南京支领俸米,有时俸帖领取七八石米,仅易银一两。太仓州1391年造册时有8986户,到1432年造册时只有1569户。周忱任江南巡抚后进行了赋役改革:他用折色的银和布折纳一部分税粮,允许贫难人户用银一两抵米四石,用阔白棉布一匹准平米一石,不再要求以实物缴纳税粮。这一改革取得了“民出甚少,而官俸常足”的实效。他规定粮长在征收税粮时还要用“拈间”的方式抽取随行人员,将征得的余米划归地方政府,还建立了以济农仓为中心的地方财政体系,并用济农仓余米补贴农民生活。但将粮长征收、储存、解运税粮的权力收归地方政府后,地方政府经常把征得的税粮挪为私用。
——摘编自唐文基《明代赋役制度史》
材料:1939年苏联在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后对德政策发生变化,但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入侵苏联,德军以“闪电战”迅速深入苏联领土,苏联红军的防线很快崩溃,死伤枕藉。同年9月,德军集中兵力开始向苏联首都莫斯科发动进攻。苏联最高统帅部采取了各种紧急措施来保卫首都,重用朱可夫大将;组建新的西方面军、加里宁方面军;莫斯科市民也被动员起来,围绕莫斯科城修筑起三道防御工事。处于防御状态的莫斯科城,被街垒、工事严密地封锁起来,食品严重短缺。苏联红军对德军优势兵力进行了顽强抵抗。11月7日红场阅兵后,苏军发起反攻,虽然伤亡重大,但成功解放了罗加切沃等一系列地区与城市。德军在莫斯科战役损失兵力30多万,丢失坦克、火炮以及其他技术装备不计其数。德军的失败,标志着希特勒“闪电战”的彻底破产。这是德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第一次大失败。苏联红军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苏联人民和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信心。
——摘编自【英】诺曼·斯通《二战简史:黑暗时代》
材料:任新民(1915—2017),安徽省宁国市人,航天技术与液体火箭发动机技术专家,中国导弹与航天技术的重要开拓者之一。1945年,任新民赴美国留学,始终坚守“不唯书、不唯洋、不唯上”的座右铭。为了建设新中国,1949年他放弃高薪毅然回国,供职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任炮兵工程系教授、火箭武器教授会主任等职。他关爱学生,所带学生大部分都成为我国导弹和航天事业的英才。20世纪60年代初在政府推动下,他主持中近程导弹发射并获得成功,之后又开始了液体中程弹道导弹的研制工作,他亲自进行分析计算,经过百余次的试验后才取得成功。他是发射中国长征一号运载火箭的技术负责人。1984年,任新民就提出了对载人航天技术进行论证和规划的建议,并在花甲之年亲自主持关于空间站问题的研讨会,晚年还撰写了诸多有关航空航天的科学著作,不断谱写中国航天事业新篇章。
——摘编自谭邦治《任新民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