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咸通年间沙州僧张智灯状
1、右智灯叔侄等,先蒙尚书恩赐造令
2、将鲍壁渠地回入玉关乡赵黑子绝户地,永为口分(口分地)
3、承料役次(据田亩担赋税与差科)
来源 | 时间及占比情况 | ||
1941 | 1942 | 1943 | |
直接税和间接税 | 6.2% | 13.2% | 16.3% |
出售外币和黄金 | 4.9% | — | 0.1% |
民间借款和其他 | 7.7% | 6.7% | 5.7% |
实物收入(田赋三征) | — | 20.1% | 28.3% |
银行借款 | 81.2% | 60.0% | 49.6% |
无论是谁,都要为他在罗瑞斯的房子或是每英亩土地付六便士的税,此后他们只需每年缴纳定额的金钱,即可以获得属于自己的并自由支配的土地
温斯顿丘吉尔:“孩子们,现在一起跳下去并大喊‘危险’!就会看见他扔掉斧子也一起跳下来。”
材料一:
“狱已决盈一岁,不得气(乞)鞫”。(西汉初《二年律令具律》)
“民欲先令,相分田宅,奴婢,财物……皆参辨券书,辄上如户籍。”(西汉初《二年律令户律》)
“奴婢殴庶人以上,黥颊(面颊),畀主。”(西汉初《二年律令贼律》)
“足议曲直,乡亭部吏,亦有决断者……若事有反复,吏应坐之……若事有反复,县应坐之,县以应坐之故,而排之于郡。……既不肯理,故乃远诣公府。”(东汉《潜夫论》)
“仲舒断曰:《春秋》之义,‘父为子隐’……诏不当坐。”(唐《通典嘉礼十四》)
——摘编自徐世虹《汉代民事诉讼程序考述》
材料二:
宋朝形成了以《宋刑统》为主,辅助于勒、令、格等形式的法律体系。伴随着“等贵贱”社会意识的出现,宋朝“编户齐民”下的平民、奴隶、部曲、佃客,也都成为民事权利主体参与民事法律活动。诉讼在管辖上明确划分为级别管辖、地区管辖和移送管辖,冲破了“熟人社会”的伦理规范和血缘关系,更加注重争财夺利。起诉主体需“诸事干己”,不得好讼、滥讼,并将是否“干田人户者”(是否与农业生产有关)区分出来,“防废农业”,遏制豪强势力破坏生产。——摘编自翟俊义《宋代民事起诉制度研究》
材料: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国共产党与私人资本”,自拟论题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表达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
材料一:
作为最早的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首次开设各国史略、翻译选编课程。康有为的《日本变政考》《法国革命记》以及新史学思潮兴起后的《西力东侵史》等著作的编译与研究,推动了世界史学研究的高潮。辛亥革命后,世界史学科建设开始起步,对中国出路问题的论战逐渐较多地涉及中外历史的比较问题,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世界学科建设发展起来。至新中国成立前,世界史研究领域涌现出一批著名学者及著作,如陈衡哲的《西洋史》、周谷城的《世界通史》等,研究范围涵盖世界上古至近世的政治、经济、文化。
——摘编自陈琼《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世界史学科的建设》
材料二:
二战后,霍奇森等学者认识到当时美国历史教育中盛行的西方中心论带来的局限性,特别是1957年苏联人造卫星发射成功后,美国政府和学界普遍感到需要了解非西方文化。随后在以斯塔夫里阿诺斯为代表的学者推动下,全新世界历史课程应运而生,其著作《全球通史》把传统的史学单元民族国家替换成了模糊的实体,既有地理实体,又有文化实体。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消释地球上所有边界的方法是采用世界作为分析单元”,要求以全球视野从事历史研究。
——摘编自李俊妹《美国“全球史”的萌芽及其特点》
材料:
英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分期
时期 | 政府政策 | 概况 |
圈地运动至工业革命前 | 处罚 | 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步向城市转移,成为游民、失业者和贫民。这些人被视为“懒汉”,政府严惩流浪和无业农民,并引发农民起义。 |
工业革命开始后至19世纪末 | 救济 | 农村人口向城市加速转移。对工资不达标者给予专项扶助;组织农村剩余劳动力移民海外,并减免运费、向移民赠送土地和农具。 |
19世纪末至二战结束 | “济身” | 实行劳动保障,通过市镇工程计划为失业者提供再就业机会,1905年颁布《失业工人法》。 |
二战以后 | “人为制造” | 主动积极创造农村剩余劳动力,发展第三产业,将其转移至非农业部门和第三产业;鼓励扩大农场规模和农业机械化发展。 |
——摘编自李世安《英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历史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