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材料二 唐世盐铁转运使在扬州,尽斡利权,判官多至数十人,商贾如织,故谚称“扬一益二”。东南名郡杭州,“咽喉吴越,势雄江海,国家阜成兆人,户口日益,增领九县……骈樯二十里,开肆三万室”。白居易诗云苏州“人稠过扬府,坊闹半长安”。汴州为南北漕路枢纽,“自江、淮达于河、洛,舟车辐辏,人庶浩繁”。
——据《全唐文》等
材料三 汉至唐各地水利工程数量表
陕西 | 河南 | 山西 | 河北 | 甘肃 | 四川 | 江苏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广东 | 湖北 | 湖南 | 云南 | 合计 | |
汉 | 18 | 19 | 4 | 5 | 1 | 1 | 1 | 4 | 1 | 1 | 1 | 56 | ||||
三国 | 2 | 10 | 1 | 1 | 1 | 1 | 3 | 3 | 2 | 24 | ||||||
晋 | 4 | 1 | 2 | 2 | 3 | 1 | 2 | 1 | 16 | |||||||
南北朝 | 1 | 3 | 8 | 4 | 2 | 1 | 1 | 20 | ||||||||
隋 | 9 | 4 | 3 | 1 | 1 | 1 | 2 | 4 | 2 | 27 | ||||||
唐 | 32 | 11 | 32 | 24 | 4 | 15 | 18 | 12 | 44 | 20 | 29 | 4 | 7 | 1 | 253 |
——据冀朝鼎《中国历史上的基本经济区与水利事业的发展》
材料一:1930 年9月,中共六届三中全会制定了建立下层统一战线的方针,提出共产党应当和非共产党的一般下层群众团结起来实行斗争,独立的去领导他们的运动,使这些运动都走到苏维埃政权的总口号之下来。这一统一战线把工人、农民和士兵群众作为革命的基本力量,是“反封建压迫、反国民党统治的工农民主的民族统一战线”。
——据中共中央统战部著《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史》
材料二:瓦窑堡会议上,毛泽东着重分析了各阶级对抗日的态度,明确提出民族资产阶级在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有参加抗日的可能性,甚至连大资产阶级也可能营垒分化、参加抗日。他主张要将我们从关门主义中解放出来,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国抗日战争史》
材料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明确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正式提出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概念。
——摘编自本书编写组《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四:中国无产阶级要胜利,就必须在各种不同的情形下团结一切可能的革命的阶级和阶层,组织革命的统一战线。在中国社会的各阶级中,农民是工人阶级的坚固的同盟军,城市小资产阶级也是可靠的同盟军,民族资产阶级则是在一定时期中和一定程度.上的同盟军,这是现代中国革命的历史所已经证明了的根本规律之一。
——摘编自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材料一:秦汉至晚清社会形态实际上是选举社会。制度性的上升流动不仅成为持久的结构性流动,而且使社会的基本结构成为流动性的结构。由儒生文人作为官僚主要来源所构成的一种特别的社会流动通道,发挥了独特的社会整合与调适功能,从而消抑了中华帝国的整体性变迁的可能性,阻止了革命的爆发。
——摘编自何怀宏《选举社会:秦汉至晚清社会形态研究》
材料二:18 世纪,英国社会上层向中间阶层和社会下层的流动性更强,贵族的衰落是常态。由于海外贸易的扩展,中间阶层不仅在数量上迅速扩大,而且发展出自己的意识形态,并开始谋求政治权力和独立。中间阶层向社会下层的垂直流动也屡见不鲜,农村家庭农场主的破产和消失更是不计其数,他们多数转化为工资劳动者。农民的两极分化一方面表现为农村租地农场主社群初步形成,另一方面表现为自耕农的下层部分转化为农业雇工。还有相当部分贫困移民选择从乡村到城镇,不再专门从事农业活动,转而从事乡村工业生产。
——摘编自舒小昀《18世纪英国社会流动分析》
材料:自然界的发展是有规律的,历史的演进也有相对明确的周期。下图是学者对近代以来国家发展与世界秩序的模型建构。
——据瑞·达利欧《原则:应对变化中的世界秩序》
围绕该模型,选取两到三个相联系的要素或补充新的要素拟定具体论题,运用所学世界近现代史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将基本要素与史实相对应,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表述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