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 |
1991年 |
1993年 |
1995年 |
1997年 |
1999年 |
4.1% |
9.2% |
14.0% |
10.9% |
9.3% |
7.6% |
造成20世纪90年代中国经济增速较快的主要原因是( )
时间 |
战况 |
395年 |
西哥特人攻入君士坦丁堡,不久,入希腊半岛 |
401年 |
西哥特人进犯意大利,直逼罗马皇帝住地米兰,但战败 |
408年 |
西哥特人围攻罗马,罗马交大量赎金后得以解围 |
410年 |
再攻罗马,罗马城被奴隶打开,蛮军人城大掠三日 |
材料一:两晋以后,佛教渐盛。宣扬“三世轮回”“因果报应”“灵魂不灭”的佛教,得到皇帝、士大夫的倡导、扶植,引发了严重的社会后果。强大的寺院经济不仅严重地影响了封建朝廷的经济收入,而且也妨碍了世俗地主的利益。公元489年左右,范缜写成了《神灭论》,主张“形神相即”“形质神用”,否定“形亡神存”,指责“浮屠害政,桑门蠹俗”。
——摘编自杨世秀《浅谈范缜及其<神灭论>》
材料二:宋代“精英佛教”(以探究诸法实相与自我证悟为特征)因义理过于烦琐深奥,逐步趋于式微。与之相对的“功德型佛教”(以功德思想与他力拯救为基础)由于契合了“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的传统报应观念,再加上简单易行,颇有民众情缘,成为普通民众佛教修行的主要选择。正是名目繁多的佛事活动和功德回向的福报观念,使佛教这一信仰系统与中国社会现实生活紧紧联系在一起,使佛导呈现出香火鼎盛、信众云集的景象。
——摘编自陈雷《宋代佛教世俗化的向度及其启示》
材料一:在中国古代,食品安全被纳入公共安全的范畴,因而在对食品安全法律关系的调整上,古代更多适用的是刑律,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主体追究的也主要是刑事责任。以《宋刑统》的规定为例,“脯肉有毒,曾经病人,有余者速焚之,违者杖九十;若故与人食并出卖,令人病者,徒一年,以故致死者绞;即人自食致死者,从过失杀人法。盗而食者,不坐”。古人在食品安全立法之外,还同时设计了多种制度和方法,培养相关专业性人才,这些举措为古代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落到实处提供了多重保障。茶叶能成为中国古代与瓷器、丝绸并列的重要贸易输出商品,除了中国适宜茶叶生长的气候环境和悠久的种茶传统外,专业的茶叶品质甄别技术也是确保其品质安全,使其得以畅销世界的重要原因。此外,在食品市场中创设的举报人奖励制度,延伸了政府进行食品安全监管的触角,显著提升了食品安全监管的效率。
——摘编自张维《中国古代食品安全监管刍论——制度演进、基本特征和启示》
材料二:当今世界各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十分突出。从我国自身来说,用“不容乐观”这个词来描述当代中国粮食安全状况是恰当的。《中国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及预警》(2010年出版)一书指出:我国粮食生产总体“比较安全”,但大豆存在潜在风险。大豆供不应求的现象比较严重,仅靠我国大豆的产量满足不了老百姓的需求,我国的大豆需求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较高。大豆的国际定价权被一些跨国粮商牢牢握在手中,严重威胁中国豆农和大豆粗加工企业的生存,进而对中国的粮食安全产生威胁。当代中国的粮食储备,不仅仅是数量不足,在结构上也存在问题。据资料统计显示,2012年年底,我国粮食库存品种严重不平衡,小麦、稻谷、玉米库存过多,大米及油脂、油料较少,有些地方供求严重不平衡。
——摘编自韩雪峰、李富江《当代中国粮食安全问题探析》
材料一:表3
1862年 | 京师同文馆的建立标志着我国近代高等教育萌芽 |
1898年 | 京师大学堂的建立标志着我国近代大学教育的正式诞生 |
1904年 | 《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某学制)颁布。该章程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教育法令公布并在全国实行的学制,它根据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等几个阶段进行划分,对学校教育课程设置、教育行政及学校管理等做了明确规定,正式确立了我国近代性质的高等教育制度 |
中华民国时期 | 在已有大学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并发展完善,建立了一些与近代社会和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综合性大学。其间,蔡元培以“思想自由原则”“兼容并包主义”对北京大学的改革最引人注目,在短短的五六年时间里使自由研究学术成为一种风尚,学校面貌提然一新 |
——摘编自张传火遂、朱璋龙《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四次重大变革及其启示》
材料二:19世纪初到一战前,西方社会在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等领域发生的重大变革对近代高等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时代的要求下,近代大学从单一走向多元,其表现在大学的职能、课程、学生身份和管理制度等方面。近代大学的建立和发展过程是与民族国家兴起相联系的过程;是世俗化的过程;是相互模仿、借鉴和创新的过程。
——摘编自牛长松《西方近代大学的建立与发展:从单一走向多元》
材料:1905年,晚清小说《苦学生》在《绣像小说》第63期开始连载,作者生平不详,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近代中国的一些历史现象,该小说的梗概如下:
留学美国的中国“苦学生”名为黄孙,受到外国学生排挤,走投无路时,误打误撞进入华盛村——一处充满中国风情的村落。村中有位久居美国的中国人华盛老人,大力支持黄孙,使其学成归国,返乡兴学。华盛老人称其三十年前,携家赴美,“执事矿山,后又兼营商业”,“不料自由独立之祖国,凡百废黜故,骤然变为工党的特权。老夫逆探彼辈,素抱排斥黄色人种的心肠”,但“故乡风俗,视我辈为鱼肉,安排占案,磨刀以须”,遂出资买下十效里地,建屋宇,开设大牧场,“当时工事诸人,尽数迁来,各执一业,巨人与世无争,与人无求”。
结合所学中外近代史的相关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