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2021-2022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教...

更新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26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所选的选项涂黑。)
  • 1. (2022七下·大埔期中) 588年,隋文帝杨坚命令杨广率水陆大军50余万渡江作战,进攻江南的陈朝,第二年,陈后主被俘投降,陈朝灭亡。这一历史事件的主要影响是(    )
    A . 夺取了北周政权,建立隋朝 B . 结束了长期分裂,统一全国 C . 夺取了陈朝政权,建立唐朝 D . 击败了东西突厥,控制西域
  • 2. (2024九下·本溪月考) 有人这样赞美京杭大运河:“翻开人类历史的记录本,从没有一页如中国大运河一般,将人类勤劳与勇气、文明与智慧标记得如此熠熠生辉。”隋朝大运河的中心是(    )
    A . 长安 B . 涿郡 C . 余杭 D . 洛阳
  • 3. (2022七下·大埔期中) 孙中山说过: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中国学过去的。其历史依据是我国古代实行的:(    )
    A . 禅让制 B . 分封制 C . 郡县制 D . 科举制
  • 4. (2022七下·大埔期中) 隋唐时期,科举制度下的考生可以自由报考,而且“取士不问家世”“一切以程文为去留"。材料主要体现出科举制的特点是(    )
    A . 注重门第家世 B . 取士方式多样 C . 公开公平竞争 D . 关注道德品质
  • 5. (2022七下·大埔期中) 有位历史老师是个对联迷。他写了许多有关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帝王对联,下列哪一对联是描写唐太宗的?(    )
    A . 武周政治得发展,无字之碑任后评 B . 开明君主吸隋训,贞观之治创唐荣 C . 调整政策呈开元,沉淫清色误王国 D . 陈桥兵变成君主,黄袍加身显威风
  • 6. (2024七下·田阳期末) 某皇帝深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古训,在治国过程中轻徭薄赋,广纳贤才,虚心纳谏,开创了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盛世局面,史称(    )
    A . 文景之治 B . 光武中兴 C . 贞观之治 D . 开元盛世
  • 7. (2022七下·大埔期中) 如图是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唐三彩骑驼乐舞俑。高大雄伟的骆驼,四肢强劲有力,驼首上扬,仰望长空。四个人俑中,两人为汉人乐俑,另两人为胡人乐俑,左侧前乐俑左手托琵琶,后乐俑双手作吹笛状,右侧前乐俑着圆领长衣,中间的胡人乐舞俑正伴随着乐曲翩翩起舞。这件乐舞俑折射出唐朝(    )

    A . 兼容并包 B . 国力强盛 C . 重文轻武 D . 边疆巩固
  • 8. (2022七下·大埔期中) 唐朝诗人元镇在其诗作《法曲》中写道:“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竟纷泊。”这反映了当时的唐朝(    )
    A . 政治清明,社会稳定 B . 民族交融,相互学习 C . 经济繁荣,国库充盈 D . 文教昌盛,人才辈出
  • 9. (2022七下·大埔期中) 诗歌是现实生活的反映。杜甫在“接缕垂芳饵,连简灌小园”的诗句中描述的工具是(    )
    A . 秧马 B . 曲辕犁 C . 筒车 D . 耧车
  • 10. (2022七下·大埔期中) 现今国家公务员招考一般采用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方式。中国古代首开殿试之举的是(    )
    A . 隋文帝 B . 唐太宗 C . 武则天 D . 唐玄宗
  • 11. (2023七下·尤溪月考) 唐都长安城规模宏大,建筑宏伟,布局严谨,规划合理。对长安城内“坊”的解释正确的是(    )
    A . 办公区 B . 手工业作坊 C . 商业区 D . 官民居住区
  • 12. (2024七下·宝安期中) 唐太宗、高宗时,“各国或派使臣来朝见进贡,或送子弟到长安留学,以及民间的自由往来,……域外交通,非常发达”。材料陈述的是(    )
    A . 诸子百家争鸣 B . 大运河的开通 C . 中外交流频繁 D . 都市生活繁华
  • 13. (2022七下·大埔期中) 唐代中后期,“波斯锦”“胡锦”“番锦”通过丝调之路不断输人中国,内地也生产“胡式锦”。这主要表明(    )
    A . 唐朝采取开明民族政策 B . 中外交流开启唐朝盛世 C . 唐朝中后期手工业衰落 D . 中外文化交流日益加强
  • 14. (2022七下·大埔期中) 日本在捐赠防疫物资包装箱上附有“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此诗句出自唐玄宗时期日本长屋亲王《绣袈裟衣缘》。唐朝- .位高僧有感于长屋亲王的一片赤诚,毅然东渡日本,弘扬佛法,传大唐文化。这位高僧是(    )
    A . 玄奘 B . 鉴真 C . 蔡伦 D . 毕昇
  • 15. (2022七下·大埔期中) “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这是唐朝诗人杜甫在《垂老别》一诗中描绘的安史之乱造成的惨状。下列关于安史之乱说法正确的是(    )
    A . 使得唐朝的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B . 唐朝的藩镇割据局面得到缓解 C . 它是由黄巢和部将史思明发动 D . 它成为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 16. (2022七下·大埔期中) 下图所示的是青牛白马的故事,反映的是关于契丹族起源的传说。在10世纪初,统一契丹各部并建国的契丹族首领是(    )

    A . 赵匡胤 B . 元昊 C . 阿骨打 D . 耶律阿保机
  • 17. (2022七下·大埔期中) 北宋建立后,为根除唐末以来藩镇割据.武将专权等弊端,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中,与“杯酒释兵权”这一典故对应的是(    )
    A . 经常调换军队的将领 B . 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 C . 分化事权以削弱相权 D . 派文臣担任地方长官
  • 18. (2022七下·大埔期中) 据学者统计“北宋一朝科举考试共录取文士60035人,平均每年约360人;武举考试共录取武士868人,平均每年约5人。”宋代还规定文武官员在任期间,文臣考核升迁的年限比武臣短。据此可知,宋代的国策是(    )
    A . 重农抑商 B . 休养生息 C . 重文轻武 D . 科教兴国
  • 19. (2024七下·郏县期中) 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涉及经济、军事和教育领域。其根本目的是(    )
    A . 摆脱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 B . 促进农业发展,减轻人民负担 C . 缓和阶级矛盾,杜绝武将跋扈 D . 增强军事实力,扭转边疆战事
  • 20. (2022七下·大埔期中) 北宋与辽、西夏既发生对峙战争,又一直进行相互之间的商业往来。在榷场,官府和商人交换各种商品,且数量很大。这种态势(    )
    A . 源于辽夏夺取宋朝土地人口 B . 加深彼此了解促进民族交融 C . 使辽宋夏处于长期战争状态 D . 表明落后民族征服先进民族
  • 21. (2022七下·大埔期中) 孟元老所著《东京梦华录》和张择端所画《清明上河图》反映了同一座都市商业繁荣的景象。这座都市是(    )
    A . 唐代长安 B . 北宋开封 C . 西夏兴庆 D . 南宋临安
  • 22. (2022七下·大埔期中) 苏辙《栾城集》中记载:“(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出现该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 . 岳家军的抵抗 B . 宋辽订立澶渊之盟 C . 民族融合加强 D . 宋辽边境开设榷场
  • 23. (2022七下·大埔期中) 2019年7 月,第三届海峡两岸岳飞文化夏令营在台南开营,来自大陆的51名师生与岛内师生展开为期一周的主题交流。著名抗金将领岳飞领导“ 岳家军"大败金军主力的地点是(    )
    A . 临安城 B . 淮水 C . 大散关 D . 郾城
  • 24. (2022七下·大埔期中) 陆游《书愤》中有“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的诗句,诗句中的“大散关”至淮水一线划定分界线,出现在以下哪个历史事件后的情况?(    )
    A . 宋金和议 B . 辽宋和议 C . 夏宋和议 D . 金灭北宋
  • 25. (2022七下·大埔期中) 1087 年,北宋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泉州设立的海外贸易管理机构是(    )
    A . 转运使 B . 澎湖巡检司 C . 市舶司 D . 安西都护府
  • 26. (2022七下·大埔期中) 小明同学参观历史博物馆,导游在介绍一件文物时说道:“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充分反映了中国古代商贸的繁荣。”这件文物是(    )
    A . 秦半两钱 B . 开元通宝 C . 会子 D . 交子
  • 27. (2022七下·大埔期中) 谚语“苏湖熟,天下足”.宋朝时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这一现象表明(    )
    A .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实现南移 B . 宋代的海外贸易超过前代 C . 中国古代丝织生产达到高峰 D . 宋代的制瓷水平领先世界
  • 28. (2024七下·福州期末) 宋朝的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材料反映了宋朝(  )
    A . 民族关系融洽 B . 商人地位不断提高 C . 海外贸易繁荣 D . 江南经济飞跃发展
  • 29. (2022七下·大埔期中) 精美的瓷器凝聚了中国古代高超的科技智慧与中华民族精湛的审美意趣。南宋时期中国著名的瓷都是(    )
    A . 泉州 B . 景德镇 C . 广州 D . 松江
  • 30. (2022七下·大埔期中) 如图是《清明上河图》(局部)。对该绘画作品解读正确的是(    )

    A . 作者是南宋画家张择端 B . 折射出贵族文化的高雅 C . 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繁荣 D . 取材于清朝南京秦淮河沿岸风光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3小题,31 题13分,32题13分,33题14分。共40分)
  • 31. (2022七下·大埔期中) 在中国封建社会,统治者为巩固其统治地位,都十分重视培养和选拔人才,并逐步建立起一系列的选官制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魏晋以来, 实行的选官制度是九品中正制,官员大都从各地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许多出生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

    ——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

    材料二:新的制度,比较注重才学,而不重门第,为普通地主阶级知识分子通过考试入仕参政创造了条件,采取考试办法,相对公平些,多少可以把更广泛的地主阶级中有用人才选拔出来,有些“任人唯贤”的性质。……中央政府通过这一制度给普通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以政治出路,又可利用他们同士族斗争,缓和了普通地主阶级与中央政权的矛盾,使他们忠心拥戴中央皇权,从而扩大了隋朝政权的阶级基础。

    ——摘编自晁福林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唐朝宰相中进士出身者所占比例图

    1. (1) 依据材料一,指出魏晋时期的选官标准是什么?隋朝为改变这个弊端,创立了哪一选官制度?
    2. (2) 依据材料二,指出这种“新的制度”的选官标准是什么?并概括这一制度的积极作用。(至少2点)
    3. (3) 根据材料三,指出唐朝宰相中进士出身者所占比例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 32. (2022七下·大埔期中) 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长达数千年的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中华民族内部各民族间有矛盾、冲突与战争,也有和平相处与友好交往,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二: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 带来了各种粮食三千八百种,给吐蕃粮食库打下坚实的基础;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了各种手艺的工匠五千五百人,给吐蕃工艺打来了发展的大门;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了各种牲畜共有五千五百种,使西藏的乳酷酥油从此年年丰收。……

    ——西藏民歌

    材料三:“大宋 皇帝谨致书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成信,虔奉观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

    材料四:“怒发冲冠, 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满江红·怒发冲冠》

    请回答:

    1. (1) 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唐太宗实行什么样的民族政策?他被少数民族尊称为什么?
    2. (2) 吐蕃是哪个民族的祖先?材料二反映了文成公主人吐蕃产生了怎样的历史作用?
    3. (3) 材料三是哪一和约的内容?你如何评价这一和约?
    4. (4) 材料四(1127年)“靖康耻”导致哪个政权灭亡?此后,南宋与金有战有和,请从战与和两个角度,各举一例史实说明南宋与金的关系。
  • 33. (2022七下·大埔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上(宋高宗)谕大臣……又日:广南市舶(中外互市的商船),利入甚厚,提举官(管理市舶事务的官员)宜得人而久任。庶蕃商(海外商人)肯来,动得百十万缗,皆宽(减少消耗)民力也。”

    ——摘编自[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材料二:自汉代起,中国对外贸易的规模已相当大,但到唐朝,尤其是宋朝,对外贸易量远远超过以往任何时候。当然,对外贸易迅速发展的基础,是中国前所未有的经济生产率。造船和航海技术的改进,其中包括指南针、带有可调中心垂直升降板的平底船,以及代替竹帆的布帆的使用也很重要。穆斯林商人和水手从事贸易的积极性,也加速了海外贸易的发展,他们成为在亚洲诸海活动中的伟大创造者。结果,海港而不是古老的陆路,首次成为中国同外界联系的主要媒介。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 (1) 材料中宋高宗对待海外贸易持怎样的态度?依据材料,概括他持这一态度的原因。
    2. (2) 材料中“广南市舶”“动得百十万缗”说明了什么?
    3. (3)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朝海外贸易发展的原因,并分析其主要特点?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