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北京市名校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

更新时间:2023-04-25 浏览次数:36 类型:期中考试
一、古诗词及文化经典默写(每小题1分,共16分)
  • 1. 古诗词默写
    1. (1) ,谁主沉浮?(《沁园春·长沙》
    2. (2)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3. (3)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4. (4)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琵琶行》)
    5. (5)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6. (6) ,憔悴损,?(李清照《声声慢》)
    7. (7) 骨气是人之脊梁,李白“”的傲岸,郑板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毅,都是骨气的表现。
    8. (8) 张中行先生为一幅国画题联,上联是“何处少墨同多墨”,下联如从《琵琶行》中选句,应是“”。
    9. (9) 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但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
    10. (10) 同学写作文时,想引用古诗词描写秋天的色彩,你建议他用“”。
  • 2. 《论语》默写。
    1. (1)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无友不如己者, 。”(《学而》)
    2. (2)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为政》
    3. (3) 子曰:“士志于道, 。”(《里仁》)
    4. (4)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里仁》)
    5. (5)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
    6. (6) 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其知可及也,。”(《公冶长》)
二、语言字词及文学文化常识基础(每题2分,共24分)
  • 3. 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⑴和谐、热的激情/就会流出我的双唇(《致云雀》)

    ⑵我的指关节铆钉一样楔入巨石的隙。《峨日朵雪峰之侧》)

    ⑶我只好硬了头皮,讪讪地向她开口借被子了。(《百合花》)

    ⑷杨树林窸窸窣窣地响着,并不真心告诉她应该怎么做。(《哦,香雪》)

    A . zhì    xiá    shàn    cuì B . zhì    xià    xiān    sū C . chì    xiá    xiān    cuì D . chì    xià   shàn     sū
  • 4. 下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培出慰籍的花儿,结成快乐的果子!《红烛》) B . 鹰击长空,鱼翔潜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沁园春·长沙》) C . 他见我挨他坐下,立即张皇起来。(《百合花》) D . 他飞红了脸,更加扭怩起来。(《百合花》)
  • 5.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书生意气,挥斥方。(《沁园春·长沙》

    遒:强劲有力。

    B . 他没回答,脸涨得像个关公,讷讷半晌,才说清自己是天目山人。(《百合花》)

    讷讷:发呆的样子。

    C . 古老的群山终于被感动得战栗了。(《哦,香雪》)

    战栗:(因过分激动而引起的)发抖、哆嗦。

    D . 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律吕:音律。

  • 6. 下列选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B .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 . 一尊还酹江月 D . 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
  • 7. 下列选项中,对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烟涛微茫难求(确实,实在) B . 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方圆) C . 不拘于 , 学于余(时俗) D . 枉用相(问候、探望)
  • 8. 下列选项中,修辞用法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B .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C .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D .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 9. 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与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则群聚笑之

    A . 君侯不以富贵骄之,寒贱而忽之 B . 择师教之 C . 云之君兮纷纷来下 D . 小学大遗
  • 10.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①官盛则近(奉承拍马)    ②其(低于)圣人也亦远矣

    ③今其智(竟)反不能及    ④术业有专(研究)

    ⑤巫医乐(教师)百工之人  ⑥郯子之(学徒)

    A . ①③④ B . ①②⑥ C . ③⑤⑥ D . ②④⑤
  • 11.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
    A . 但为君故      暮去朝来颜色 B . 慨当慷      何解优 C . 棋布     桃李堂前 D . 圣人无师   万里悲秋作客
  • 12.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
    A . 孔子郯子         吾从而 B . 其皆出此乎       耻学 C . 凝绝不通声歇     如听仙乐耳 D . 师道不传也久矣   句读不知
  • 13.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闻一多是现代著名诗人,代表作有诗集《红烛》《死水》等,他提出诗歌创作的“三美”主张: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B . 散文化小说,是用散文的形式创作的小说,它的突出特征是淡化情节、营造意境、突出情调。铁凝的《哦,香雪》是其代表。 C . 《沁园春·长沙》,“沁园春”是词牌名,它从形式上规定了词的字数、平仄等,与内容无关。 D . 现代诗歌也叫新诗,有别于古典诗歌,以白话作为基本语言手段,主张废除旧体诗形式上的束缚,不讲求任何格律。
  • 14. 下列诗歌作品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短歌行》是汉乐府旧题,本来是乐曲的名称,但这种乐曲的唱法已经失传。作者曹操与其子曹丕、曹植合称为“三曹”,是建安文学的代表。 B . 《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吟”是吟唱的意思,“别”是古诗的一种体式,类似的还有杜甫的“三别”。 C . 《琵琶行》题目中的“行”字标志着其属于“歌行体”。作者白居易,他的《长恨歌》《琵琶行》都是脍炙人口的长篇叙事诗。 D . 《登高》属于律诗。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通常每首八句,共四联。也有十句以上的律诗,称为“排律”或“长律”
三、名著阅读及理解(10分)
  • 15. 下列有关余华小说《活着》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福贵亲历了自己的儿子、女儿、妻子、女婿和外孙的离世,最后只剩下他一个人。从某种意义上说,《活着》就是福贵一家人的一部死亡史,是福贵一生的苦难史,是一部真正关注人生苦难及苦难中生命个体生存意义的写实力作。 B . 小说主体是福贵以第一人称视角,用生动的语言,饱含沉痛的语调,讲述了自己经历的一次次亲人的死亡,但自己依然坚强地活着。全书表现出一种从容而坚毅的力量。 C . 家珍的出场,伴随着福贵整日整夜的豪赌和彻夜不归。后来,家珍生了软骨病,最后连针都提不起来。但是她努力地不拖累这个家,不拖累福贵。文中很多细节都体现出家珍对于丈夫、对于家庭的无私爱意。 D . 凤霞在福贵被抓去当壮丁的时候,因为高烧变成哑巴。她比同龄人承受着更多的不公平。闹饥荒的时候,她挖到了一个珍贵的地瓜。可是因为无法言语,竟被村里的王四污蔑是她抢了王四的地瓜。凤霞的一生是饱含对生活的期望、信心与坚守的一生。
  • 16. 下列对杜甫及其诗句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杜甫早年曾漫游吴越、齐赵,他晚年《壮游》中“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的诗句就是回忆他当年漫游时的情形。 B . 写于长安的《兵车行》描绘了统治者征兵时的惨状,对侵略性的战争提出疑问,是杜甫一首替苦难百姓说话的诗。 C . 杜甫到达成都,得以在多年饥寒后暂得休息,他写了很多诗述说自己闲散的生活,比如《春夜喜雨》、《旅夜书怀》。 D . “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诗人在夔州老病时也没忘记国家的灾难和自己的责任,质朴的诗句中表现了诗人的品格。
  • 17. 下列《论语》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其为人也孝 , 而好犯上者,鲜矣。  “弟”,同“悌”,弟弟善事兄长 B . 友不如己者。    “无”,同“毋”,没有 C .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  “方”:方向,方位;原则 D .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之。 “共”:同“拱”,环绕
  • 18. 下列《论语》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 是可忍也,不可忍也?  孰:谁 B . 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里:里面,形容内在的 C . 不仁者不可以久处 , 不可以长处乐。  约:约定 D . 愿无善,无施劳。  伐:夸耀,自夸
  • 19. 下列对《论语》中的句子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矣。

    效法有道德的且为人正直的人,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B . 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在最紧迫的时刻也必须与仁德同在,在流离困顿的时候也必须与仁德同在。

    C .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不要担忧别人不了解自己,而应该担忧自己不了解别人。

    D . 朋友数,斯疏矣。

    对待朋友,如果过于烦琐,反而会被疏远。

四、文言文阅读(共12分)
  • 2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答刘正夫书

    韩 愈

    愈白进士刘君足下:

    辱笺,教以所不及,既荷厚赐,且愧其诚然,幸甚幸甚!凡举进士者,于先进之门,何所不往?先进之于后辈,苟见其至,宁可以不答其意邪?来者则接 , 举城士大夫莫不皆然,而愈不幸独有后辈之名,名之所存,谤之所归也

    有来问者,不敢不以诚答。或问:“文宜何师?”必谨对曰:“宜古圣贤人。”曰:“古圣贤人所为书存,辞皆不同,宜何师?”必谨对曰:“师其意,不师其辞。”又问曰:“文宜易宜难?”必谨对曰:“无难易,惟其是尔。”如是而已,非固开其为此,而禁其为彼也。

    夫百物朝夕所见者,人皆不注视也,及睹其异者,则共观言之。夫文岂异于是乎?汉朝人莫不能为文,独司马相如、太史公、刘向、扬雄为之最。然则用功深者,其收名也远。若皆与世沉浮,不自树立,虽不为当时所 , 亦必无后世之传也。足下家中百物,皆赖而用也,然所珍爱者,必非常物。夫君子之于文,岂异于是乎?今后进为文,能深探而力取之,以古圣贤人法者,虽未必皆是,要若有司马相如、太史公、刘向、扬雄之徒出,必自于此,不自于循常之徒也。若圣人之道,不用文则已,用则必其能者,能者非他,能自树立,不因循者是也。有文字来,谁不为文,然存于今者,必其能者也。顾常以此为耳。

    愈于足下,同道而先进者,又常从游于贤尊给事,既厚赐,又安得不进其所有以为答也。足下以为何如?愈白。

    1. (1)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而愈不幸独有后辈之名   接:接待,此处可理解为“笼络” B . 古圣贤人            师:以。为师 C . 虽不为当时所          怪:奇怪 D . 同道而先进者          忝:有愧于
    2. (2)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古圣贤人所为书    存具:器具 B . 用则必其能者      尚:注重、看重 C . 顾常以此为耳      说:同“悦”,高兴 D . 厚赐            辱:辱没
    3. (3)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来者则接之              今后进为文 B . 愈不幸独有接后辈之名  则共观言之 C . 文宜何师              以古圣贤人法者 D . 所珍爱者            然存于今者
    4. (4)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苟见其至,宁可以不答其意邪?

      如果看见他来了,怎么可以不回应他的诚意呢?

      B . 名之所存,谤之所归也。

      名声存在的地方,就是诽谤指向的地方。

      C . 非固开其为此,而禁其为彼也。

      并不是一定要文章以这样的方式开始,且以那样的方式结束。

      D . 必自于此,不自于循常之徒也。

      必定是出自这样做的人,而不是出自遵循寻常世俗之见的人。

    5. (5) 请分条概括本文在学习“为文”问题上作者所持的观点。
五、古诗词阅读(共22分)
  • 21.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读山海经十三首(其一)

    陶渊明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穷巷隔深辙 , 颇回故人车。

    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 , 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注释】①深辙:大车所轧之痕迹,此代指贵者所乘之车。②周王传:指《穆天子传》,记录了有关周穆王的传说。

    1. (1) 下列对诗中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孟夏”紧跟着暮春的时序,此时草木繁盛,枝叶纷披,将陶庐笼在一片绿阴之中。 B . “既已”、“时还”等字眼表明耕种既毕,收获尚早,诗人可以偷闲读书,别有兴味。 C . “微雨”、“好风”是细雨和风,润衣不湿,吹面不寒,增加了酌春酒摘田蔬的兴致。 D . “泛览”、“流观”意为泛泛而读,诗人并不追求现实功利的目的,因而读得不在意。
    2. (2) 本诗中的“众鸟”,既可以看作是实写,也可以理解为有所象征。下列诗句中写“鸟”也属于这种情况的一项是(   )
      A .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B .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C .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D .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3. (3) 本诗末句“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以下对“乐”的表现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坐在夏日绿荫的庐室里,听小鸟欢唱,读书环境美妙。 B . 耕种已毕,正值农闲,不和他人相来往,有时间读书。 C . 因求知怡情而“泛览”、“流观”,读书方式轻松愉悦。 D . 顷刻间随书中人物出入往古,周游世界,读书的效果好。
  • 22.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

    【注】①谢将军:镇西将军谢尚。谢尚镇守牛渚时,偶遇家贫的袁宏诵诗,十分欣赏,邀请他彻夜长谈,从此袁宏名声大振。

    1. (1) 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诗的一开头,便写出夜晚江面上的辽阔空明,为引发融通古今的情思做好了铺垫。 B . 诗人对袁宏在贫寒中被谢尚赏识的际遇非常羡慕,夜泊牛渚,怀古之情涌上心头。 C . 望秋月而思古人,诗人不由得发出高亢的呐喊,呼唤那赏识自己旷世才华的伯乐。 D . 这首诗的诗意明朗而又单纯,没有深刻复杂的内容,却有着一份悠然不尽的神韵。
    2. (2) 针对这首诗尾联的内容,具体谈谈诗人的无尽情思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 23.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

    苏轼

    欧阳文忠公尝问余:“琴诗何者最善?”答以退之《听颖师琴》诗。公曰:“此诗固奇丽,然非听琴,乃听琵琶诗也。”余深然之。建安章质夫家善琵琶者,乞为歌词。余久不作,特取退之词,稍加隐括1 , 使就声律,以遗之云。

    昵昵儿女语,灯火夜微明。恩怨尔汝来去2 , 弹指泪和声。忽变轩昂勇士,一鼓填然作气,千里不留行。回首暮云远,飞絮搅青冥。

    众禽里,真彩凤,独不鸣。跻攀寸步千险,一落百寻3轻。烦子指间风雨,置我肠中冰炭,起坐不能平。推手从归去,无泪与君倾。

    注释:【1】隐括:指将其他诗文剪裁改写为词的形式。【2】尔汝来去:对话时你来我去,是关系亲密的表现。【3】寻:长度单位。

    1. (1) 下列对词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昵昵”两句,描写了天将亮时青年男女夜灯下亲昵地私语的场景。 B . “忽变”三句,写琵琶曲调变为高昂,展现了乐音迅疾雄浑的气势。 C . “众禽里”三句,写音乐的婉转错杂,于众声中独不闻凤凰的鸣叫。 D . “推手”两句,写弹者奏罢,听者难以安适,已情到深处而“无泪”。
    2. (2)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序中的“欧阳文忠公”指欧阳修,“退之”指韩愈,二人皆为作者所尊崇。 B . “跻攀寸步千险”两句,夸张地写出曲调由艰涩上升到陡然下降的起落变化。 C . “指间风雨”一语双关,既写弹奏情态,更蕴含着对当权者翻云覆雨的慨叹。 D . 本词展现了弹者高超的技艺和听者欣赏的境界,表现出作者深厚的创作功力。
    3. (3) 为了将无形的音乐表现得更真切可感,本词与白居易的《琵琶行》用了很多相似的手法,请从中任选一种表现手法,结合两首作品作一赏析。
六、现代文阅读(共16分)
  • 24. 阅读

    夜雨诗意

    几年前我在庐山旅行的时候,常常能在荒岭草径边看到房屋的废墟,断壁残垣显示出它们曾经是一座座精雅别墅的所在,而不是当地山民的居舍。不知是哪些富有的雅士诗兴突发,要在这儿离群索居,独享自然。然而,最终他们都没有久住,我想多半是因为无法消受荒山夜雨时可怖的氛围。但毫无疑问,此间的诗意却是无与伦比的充沛。

    去年我遇到一位美国教授,闲谈间竟也提到了夜雨。教授说,他也深深迷恋着这种诗意,所以特意在城郊的山顶造了一间考究的白木房子,只要有夜雨袭来,他就立即驾车上山。

    他邀请我到他的白木房子里住几天,我至今未去,但完全能想象,他对夜雨的领受与我的感悟大为逆反。苦旅的狼狈不见了,荒寂的恐怖不见了,只是在紧张生活的空闲,读一首诗,亲抚一下自然,一切是那样的轻松和潇洒。

    在这里,我们显然遇到了一个美学上的麻烦。某种感人的震撼和深厚的诗意似乎注定要与艰难相伴随,当现代交通工具和营造手段使夜雨完全失去了苦涩味,其间的诗意也就走向浮薄。我至今还无法适应在中国传统的山水画中加上火车、汽车和高压电线,尽管我对这种文明本身毫无推拒之意。去一趟四川恨不得买到当天的飞机票,但家里挂的却是一幅描尽山道奇险、步履维艰的“蜀山行旅图”。在灯光灿烂的现代都市街道上驾车遇雨,实在是谈不上多少诗意的,只有一次在一个海滨,天色已晚,瓢泼大雨就像把我们的车摔进了大瀑布的中心,司机完全不认得路了,一路慌乱地在水帘和夜幕间转悠,事后倒觉得有了点诗意,原因也许正是碰到了自然所给予的艰难。

    在与自然周旋的漫漫长途中,有时自然的暴力会把人完全吞没,如地震,如海啸,如泥石流,人一时还很难从中提取出美。人至少要在有可能与自然对峙的时候才会酿造美。在这种对峙中,有时人明确无误地战胜了自然,例如汽车、电灯、柏油路的出现,产生了一种松快愉悦的美;有时人与自然较量得十分吃力,两相憋劲,势均力敌,那就会产生峻厉、庄严、扣人心弦的悲剧美。由于这种美衬托了人类严峻的生存状态,考验了人类终极性的生命力,因此显得格外动人心魄。人类的生活方式可以日新月异,但这种终极性的体验却有永久价值。也许正是这个原因吧,历史上一切真正懂艺术的人总会着迷于这种美学形态,而希腊悲剧乃至种种原始艺术总是成为人类不衰的审美热点。过于整饬、圆熟的审美格局反射了人对自然的战胜状态和凌驾状态,可以让人产生一种方便感和舒坦感,却无法对应出一种生命考验。因此,欧洲启蒙主义的大师们不赞成法国古典主义的大一统,不赞成把人类的社会生活和艺术生活都处理成凡尔赛宫园林一般的规整。他们呼唤危崖、怒海、莽林,呼唤与之相对应的生命状态。这便是他们心中的诗意,狄德罗甚至直捷地说,人类生活越是精雅,文明就越缺少诗意。难道是他们在抵拒现代吗?不,他们是启蒙者,分明启蒙出了一个活生生的现代。现代,本不是一种文质彬彬的搭建,而是人类的原始创造力的发展。

    因此,再现代的人也愿意一再地在“蜀山行旅图”中把延绵千年的生命力重温一遍,愿意一再地品味苦涩的夜雨,然后踩着泥泞走向未来。

    1. (1) 下列对原文的解释,不准确的两项是(   )
      A . 开头通过对比作者与教授对夜雨诗意的不同体会,引起本文的题旨。 B . 所谓“美学上的麻烦”指的是容易使人产生困惑的美学难题。 C . 作者欣赏“蜀山行旅图”的诗意并不意味着对现代交通工具的推拒。 D . 作者认为人们对方便和舒适的追求是与审美体验背道而驰的。 E . 欧洲的启蒙主义大师们对凡尔赛宫园林的规整并不持肯定的态度。
    2. (2) 阅读原文,回答下面问题。

      ①第一段中,“富有的雅士”与文章题目有什么联系?为什么文章要从“富有的雅士”说起?

      ②第四段中哪两个字是作者强调的“诗意”所由产生的关键?

    3. (3) 文章倒数第二段中,作者阐述了哪两种美?
    4. (4) 有人认为,“现代”是没有诗意的文明阶段。本文作者是否同意这一看法?为什么?请加以说明。
七、作文(共50分)
  • 25. 作文。

    中国古代诗人,灿若星辰,光耀古今。曹操、陶渊明、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辛弃疾、李清照,他们都是中国文学文化史上最杰出的诗人。他们都在为当时的社会理想或个人理想而执着奋斗,也都会为个人与家国的困顿挫折而忧恨。

    作为千百年后的读者,对于诗人们的诗歌、情感和人生,我们有理解,有共鸣,也有疑惑。假如我们走近这些诗人,参与他们某一天的生活,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

    请以“假如我与生活一天”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从题干中八位诗人中任选一位,填入横线

    ②叙事者身份自定且合理

    ③运用记叙、描写和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④写出诗人的风貌和你的情感

    ⑤不少于7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