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历...

更新时间:2023-04-24 浏览次数:34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共48分)
  • 1. (2023高二下·定远月考) 西周时期,“和”与“序”是两种重要的价值追求,《礼记》中说:“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别。”由此可见,西周时期对“和”“序”的追求(    )
    A . 推动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B . 促成了家国一体的政治架构 C . 有助于秩序构建和社会和谐 D . 反映出官僚政治的基本特点
  • 2. (2024高二下·长寿期中) 孟子主张“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墨子主张“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礼记》记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这些思想主张的共同作用是有利于(   )
    A . 维护尊卑有序的等级秩序 B . 选拔德才兼备的治国人才 C . 推行不别亲疏的严刑峻法 D . 施行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
  • 3. (2023高二下·定远月考) 春秋末期老子指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追求天人合一。战国时期,以邹衍为代表的阴阳家认为,五行间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提出了“相生相胜”理论。这表明先秦思想家(   )
    A . 对自然界已有朴素的科学认识 B . 完成了新的社会秩序的构建 C . 重视严密逻辑推理的唯物史观 D . 沉迷于思辨的主观唯心主义
  • 4. (2023高二下·定远月考) 下面左图是汉代画像石中的“羽人”形象,蕴含着羽化升天的意思;右图是唐代莫高窟“散花飞天”形象。隋唐时披着佛教飞天的大巾、穿上长裙的无羽而飞的“飞天”普遍存在。这说明(   )

    A . 宗教与宫廷画结合催生地域特色文化 B . 三教合一促进文人画的形成与发展 C . 浪漫主义风格始终是古代艺术的主流 D . 多种文化交流融合推动了艺术创新
  • 5. (2024高二下·荣县月考) 中国许多大学的校训与古代文化典籍有关。如清华大学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源自《易经》;中国农业大学校训中的“解民生之多艰”源自《离骚》;复旦大学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源自《论语》;厦门大学校训中的“止于至善”源自 《礼记》。这表明(    )
    A . 传统价值追求具有旺盛生命力 B . 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源远流长 C . 高等教育致力于复兴传统文化 D . 儒家思想观念影响着教育发展
  • 6. (2023高二下·定远月考) 战国时期,女娲和伏羲作为人类始祖的传说分别流行于南方各部族和中原地区;到汉代,伏羲和女娲是兄弟、兄妹甚至是夫妻的传说流传全国。这表明,汉代(   )
    A . 地域文化渐趋融合 B . 儒家学说的社会影响力扩大 C . 崇祖敬宗成为共识 D . 神话传说成为文艺创作主题
  • 7. (2024高一下·辽宁月考)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思潮中,儒家的“大同”,墨家的“尚同”,道家的“小国寡民”和法家的“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等对未来社会的构想,在很大程度上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这反映出当时(   )
    A . 分封制下权力格局彻底瓦解 B . 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诉求 C . 文化发展具有开放性的特征 D . 士人具有经世济民的情怀
  • 8. (2023高二下·定远月考) 日本明治维新时期,一些维新志士吸收阳明学中注重人性“陶冶人物之功”,在幕府末期的社会变更中找到了让自己扬名历史的哲学。阳明学成为维新志士反抗封建幕府统治最尖锐的思想武器。材料体现了(   )
    A . 中华文化的世界性影响 B . 托古改制推动政治革命 C . 进步思想决定改革成败 D . 中西文化在碰撞中融合
  • 9. (2023高二下·定远月考) 194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玻尔在接受封爵时,要求在受封的纹章上加上道教太极图案,并刻上铭文“对立互补”;20世纪8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肯定了中国、印度等传统医者为非洲人民提供的医疗援助。这体现出(    )
    A . 文化交融的趋势增强 B . 东方智慧受到认可 C . 宗教推动科技的发展 D . 第三世界日益崛起
  • 10. (2024高一下·辽源期末) 伏尔泰在其《风俗论》著作中第一次把整个中国文明史纳入世界文化史之中,从而打破了以欧洲史代替世界史的“欧洲中心主义”的史学观,认为“如果中国的历史纪年是真实的,基督教的纪年就是假的,梵蒂冈就是在骗人,欧洲的历史也就是一部谎言的历史”。这反映出(   )
    A . 中国科技水平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B . 思想解放促使宗教改革兴起 C . 世界各地文明开始会合交融 D . 中国文化传播影响欧洲社会发展
  • 11. (2023高二下·定远月考) 周英杰在《<海国图志>的孤寂与荣光》中指出:当时国内有能力读此书(《海国图志》)者有三百多万人,然而却很少有人认真地阅读和领会书中的深刻内涵。与此同时,许多守旧官吏的骂声扑面而来,更有甚者主张将《海国图志》付之一炬。这些现象的出现反映出( )
    A . 顽固势力的逐渐分裂 B . 天朝上国的自大意识 C . 新思想超越现实需要 D . 维新思想传播的艰难
  • 12. (2023·宝鸡模拟) 据学者研究:尽管唐后期已经有了印刷术,但并不普及,少量地用于佛经和历书。因此,唐基本是一个手抄本的时代,与印刷术开始真正普及的宋相比,对书写的依赖强度更高。这一论述可以用于说明(   )
    A . 活字印刷发明的历史意义 B . 唐代书法特色的形成原因 C . 尊道崇儒礼佛的文化政策 D . 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状况
  • 13. (2023高二下·定远月考) 下表是地理自然环境与对应区域文明发展的表现,据此分析,早期人类文明(   )

    地理自然环境

    区域文明发展的表现

    尼罗河的定期泛滥,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尼罗河提供了连通上下埃及的交通条件

    需要精确计算泛滥日期,埃及进行天文学研究,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退水后需要重新丈量土地,划定地界,几何学诞生。埃及实现统一,建立较完善的系统。

    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提供了充足的水源,但经常泛滥

    在与泛滥的洪水斗争的过程中,诞生了著名的洪水和方舟传说。苏美尔人发明了60进制,用于测量土地、计算产量和人工。

    A . 洪水泛滥对其产生起决定作用 B . 都是依赖农业经济而产生的 C . 多元特征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 D . 只有靠近大河流域才能发展
  • 14. (2023高二下·定远月考) 花剌子密是阿拉伯杰出数学家,他第一个使用包括“0”在内的数码代替阿拉伯原来的字母记数法。这套数码也凭借其著作传入欧洲,后为世界所采用,被称为“阿拉伯数字”,大大促进了计算科学的发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 阿拉伯人发明了这套数码 B . 阿拉伯人为世界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C . 阿拉伯人创立了伊斯兰教 D . 阿拉伯人传播了光辉灿烂的西方文化
  • 15. (2023高二下·辽中期末) 互相学习、充实、传承是人类文化发展的必然规律,阿拉伯文化在整个中世纪是一个强势文化,对东西方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特别是“阿拉伯人点燃了文明之火,照亮了欧洲黑暗的走廊”。材料表明(    )
    A . 阿拉伯人是东西方文化传播使者 B . 阿拉伯文化对文艺复兴有推动作用 C . 文化传播实现于国家统治范围内 D . 欧洲文明源自阿拉伯及东方国家
  • 16. (2024高二下·虎门月考) 中世纪的西方文化,比起同时代的阿拉伯、印度和中国都要落后,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在那里几乎灭尽,赖有阿拉伯文版本将其保存,并在中世纪的后期译成拉丁语等西方语言重新回到欧洲。阿拉伯文化的西传,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到来。这表明阿拉伯文化( )
    A . 决定了西方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 B . 直接促成了欧洲近代社会的转型 C . 在保存和传播西方文化上影响深远 D . 在沟通东西方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 17. (2023高二下·定远月考) 《荷马史诗》产生于公元前8世纪,在公元前6世纪汇编成册。从公元前5世纪起,每逢雅典四年一次的泛雅典娜节上,都有朗诵《荷马史诗》的节目。在现实生活中,古希腊人从《荷马史诗》中摘章引句,用以解答有关道德与行为的问题,甚至在城邦间的领土纠纷中引用荷马的诗句来作为自己的有力证据。这表明《荷马史诗》(   )
    A . 成为共同历史文化心理的源泉 B . 提供了政治准则和日常生活的样板 C . 植根于城邦民主政治的时代潮流 D . 铸就了全希腊的宗教政治道德宪章
  • 18. (2023高二下·定远月考) 在古希腊早期的神话中,诸神来自周边地区,比如主神宙斯和谷物女神得墨忒耳显然来自印度。后来,赫西俄德任公元前8世纪创作了《神谱》,把来自四而八方的诸神统一到一个体系当中,造他们到奥林匹亚山巅定居下来。这从侧面反映了(   )
    A . 古希腊文化来源的多元性 B . 古希腊神话具有人文传统 C . 希腊继承了古代印度文化 D . 希腊走向统一的历史进程
  • 19. (2023高二下·定远月考) 被誉为欧洲中世纪四大英雄史诗之一的《伊戈尔远征记》,描述的是主人公伊戈尔为消除公国的外患——盘踞在黑海沿岸的波洛夫人,率远征军进行征伐的故事。在伊戈尔身上,兼有着为自己民族抵御外敌的英雄气概和追求个人荣誉、轻率行动的性格特征。这说明(   )
    A . 《伊戈尔远征记》是市民文学的代表作 B . 作者对主人公伊戈尔的评价持双重态度 C . 伊戈尔远征加剧了基辅罗斯解体的危险 D . 封建贵族的忠诚与勇敢促进了社会发展
  • 20. (2023高二下·定远月考) 苏格拉底认为,追寻智慧的首要前提是要承认自己的无知,也就是要保持一颗好奇的求知心和一股执着的求知欲。要排除一切有碍于追求智慧的事物,勇敢地向智慧挺进。因为,只有智慧才是终极幸福的基础和永恒的保障。这一观点(   )
    A . 凸显了美德的本性是知识 B . 呈现出主观主义色彩 C . 旨在激发公民的参政热情 D . 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
  • 21. (2023高二下·定远月考) 早在殖民者入侵前,印第安人就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但印第安文明大多起源于交通不便的峡谷盆地和高原地区,内部交流较少,发展相对缓慢,在近代以前没有达到成熟的程度。这可以用来说明(   )
    A . 美洲各区域间没有交流 B . 美洲内部间战争频繁 C . 地理环境影响社会进程 D . 美洲文明落后于世界
  • 22. (2023高二下·定远月考) 《拉丁美洲史稿》一书中写道:“由于印第安人和古代世界文明的中心相距太远,无法联系……因而,对比亚洲、欧洲大陆较发达的区域来说,他们的生产方式和文化要较为落后一步。”这一论述(   )
    A . 旨在强调亚欧文明的先进性 B . 揭示了西方侵略美洲的必然性 C . 说明地理环境决定文明兴衰 D . 反映了文化交流互鉴的必要性
  • 23. (2024高二下·雷州期中) 美洲的印第安人,勤劳智慧,早在西方殖民者入侵前就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古代文明。但是,由于印第安文明大多起源于峡谷盆地和高原地区,交通不便,内部之间也交流很少,因此发展相对缓慢,在近代以前还没有达到成熟的程度。这反映了,印第安文明(    )
    A . 内部之间没有任何交流 B . 内部之间的战争频繁 C . 发展受地理环境的影响 D . 因地理环境导致衰落
  • 24. (2023高二下·定远月考) 印度人强调因果,原因加上行动就是结果,果是因在另一个时间的体现。印度人产生了四大皆空的思想。梵语语法上说,一切名词都来自动词,那些摸得着、看得见的东西,究其根本不过是一些动作或状态的结果罢了。这体现了(   )
    A . 印度人思想深受宗教影响 B . 印度的政治生活运行模式 C . 佛教源自对印度教的反思 D . 印度人民的日常生活状况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 25. (2023高二下·定远月考) 在五千年历史长河中,中华文化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也不断向外辐射和传播,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

    材料一:古代《周易》载“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做人不可不讲正气、气节;认为“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尚书》主张“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孔子把为真理、为国家、为民族牺牲视为最大的“仁”,即所谓“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同时孔子强调“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北宋范仲淹发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感叹,南宋文天祥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儒家的仁、义、礼、智、信诸原则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

    ——朱西周《中华民族精神的历史演变与时代价值》

    材料二:公元前后,佛教东来,开异族文化侵入之端。五胡乱华,露异族入主中国之兆。然二者虽促成政治、社会、宗教、哲学各方面之骚动与进步,而未曾引起政治思想之转变。盖佛教为宗教而非政治思想,其消极出世之人生观又适与老庄思想有相近之处,其不能对政治思想有所贡献,亦意中事。至于晋代乱华之诸朝,其文化均低,占据中原以后,文化则自动“用夏变夷”。明清海通之后,欧洲文明随传教士而播于中土。加以闭关自守之局即破,昔日大一统之“天下”突然变为世界上列国之一。而积弱之余,更屡为外国所侵侮。如此空前之剧变,自不免激起之革命。

    ——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

    材料三:在从500年至1500年这一时期的大部分时间中,西方是欧亚大陆的不发达地区。我们已看到,这种不发达与中国的发达比较起来,证明是一种优势,因为中国的发达起了使自身的发展速度放慢的作用。中国人享有高度发展的文化、先进的工艺、大规模的商业、以功绩为基础的有效的官僚机构以及提供社会凝聚力和思想理论基础的儒家信仰。中国人很自然地认为他们的文明优于其他任何文明,并认为外国人是“野蛮人”。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及其核心思想。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外来思想传入中国时呈现的特点,并分析带来的影响。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公元500年至1500年间中国文明优于世界文明的表现。
  • 26. (2023高二下·定远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早在阿拉伯国家成立之初,穆罕默德就注重提高阿拉伯人的文化。因此,历代都比较注重先进文化的摄取。一方面积极网罗各种人才为帝国服务,另一方面组织力量大力翻译和研究古代希腊、波斯和印度的文化典籍与著作。经过长期的努力,帝国境内的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印度文化和阿拉伯的传统文化被整合起来,形成一种崭新的阿拉伯文化。

    ——摘编自朱寰《世界上古中古史》

    材料二:在中日文化交流中,隋唐以前,主要通过中国移民赴日本传播中国先进文明,带去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隋唐时期,中日主要的交流方式是使节人员往来,尤其是日本派遣大批遣隋使、留学生、留学僧来华,出现了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第一次高潮。交流内容则以制度文化层面为主,同时也涉及精神文化如佛教、建筑、雕塑、诗歌等方面。

    ——摘编自王晓秋《中日文化交流史话》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阿拉伯统治者在文化领域采取的主要措施。
    2. (2) 根据材料二,归纳隋唐时期中日交流与之前相比发生的变化,并概括日本民族的主要特点。
  • 27. (2023高二下·定远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除古印度人的数字之外,古代各民族的数字都很繁杂,认读和运算起来不方便。公元774年,一位印度学者将早期的印度数字介绍到巴格达学术界。大数学家花拉子密写了一部书,首次向阿拉伯世界介绍了印度数字体系,并对其优越性进行了全面论证。大约是阿拉伯人频繁的商业活动特别需要这种方便的印度数字,故其很快在阿拉伯世界得到了普遍的使用,并在使用中渐渐演变为比较接近于现今通行形态的古巴尔字体。又由于阿拉伯商人的到处奔走,这种数字渐渐以“阿拉伯数字”的名称传遍当时的东西方世界。

    ——据《中西闻见录》

    材料二:“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成果简表

    2013—2019年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进出门总额从1.04万亿美元增至134万亿美元。

    2015—2019年

    中国倡议设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已有100个成员。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计超过1000亿美元,年均增长4.4%。

    2019年4月

    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达成6大类283项务实成果。

    2013—2020年

    中国先后与138个国家、30个国际组织签署200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为世界提供透明、公平的发展机会。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阿拉伯数字外传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特点,并简析其意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