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1493年,哥伦布在美洲发现并记载了辣椒,将其带回西班牙,很快传入葡萄牙。随着达•伽马开辟新航路,16世纪初,葡萄牙人把辣椒先传入非洲,后又传入印度西部。16世纪上半叶,辣椒传到欧洲的意大利、英国和德国等地,但是无论作为调味品还是菜肴,欧洲人都不甚喜欢食用辣椒,主要用于观赏和点缀。在美洲,16世纪下半叶以降,欧洲人把辣椒传入中北美地区。17世纪初沿着海上丝绸之路传入东南亚地区,大约在明代万历年间辣椒传入中国。随后英国殖民者又把辣椒从英国本土传入北美东海岸的英属殖民地。
——摘编自张箭《辣椒在全球的传播》
材料二 辣椒自传入中国后,迅速在全国范围内普遍流行,尤其是喜食辛辣地区的人们将它变成不可或缺的蔬菜或调味品。辣椒融入了中国饮食文化和艺术审美的范围,它在不同地区的称谓差异,也表明了其在特定地域的人文特征。湖南人把辣椒文化视为湖湘文化中的重要元素,并由此提炼出湘人的“辣椒精神”,毛泽东诙谐地将辣椒与红色革命精神联系起来,“不吃辣椒不革命”。辣椒传入中国虽只有四百多年,但其文化已经融入中华饮食文化,演绎出不同风味,孕育出各具特色的代表菜肴,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去品尝最地道的辣味美食。
——摘编自张艺凡《辣椒传入中国的地域文化影响》
材料一:在元代棉纺织业发展的基础上,明初鼓励经济作物种植的政策促进棉花的晋及。形成了沿江濒海的植棉区域,特别是棉纺织机具的改进更是大大提高了纺织的效率,在这些内外因素作用之下,苏松地区的棉纺织业获得了极大的发展,棉纺织业内部显现了专业化分工趋势,棉布品种的多样化满足了不同人群的需求,出现了专门从事布匹收购经管的棉布字号,大量棉布进入市场流通,促进了这一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同时。梯纺织业的发展也给该地区经济,社会生活带来了不小的影响,明中叶之后大量棉业市镇的兴起,棉货贸易繁荣,但是应该看到苏松地区棉纺积止的发展带来的商品经济的繁荣只是局部小范围的,而它自身的发展也受到了封建经济的束缚,棉纺织业内部出现的新兴因子难以继续拓展。
——摘编自杜君立《明清时期的棉花革命》
材料二:棉花对于英国来说是如此重要,以至于到1856年,曼彻斯特商会准硝地描述道.这个行业“在规模和效用上没有任何其他制造业可以比拟”。……英国成功的秘诀有双重因素,首先,英国制造商把重点放在高质量的纱线和布料上,在这方面他们无须面对其他地方的技术不大先进的制造商的竞争,其次,英国越来越依精世界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地区的市场,到19世纪50年代,英国生产的全部棉产品中有一半以上用于出口,从1820年到1850年,亚洲和拉丁美洲成了出口市场增长最快的地区,亚洲的比重尤其迅速上升。
一一摘自【关】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一都资本主义全球史》
材料一 本党愿与各党各派及一切群众团体进行选举联盟,并在候选名单中确定共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以便各党各派及无党无派人士均能参加边区民意机关之活动与边区行政之管理。在共产党员被选为某一行政机关之主管人员时,应保证该机关之职员有三分之二为党外人士充任,共产党员应与这些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不得一意孤行,把持包办。
——《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1941年5月1日)
材料二 1942年,中共中央先后颁布《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及《关于如何执行土地政策决定的指示》,提出三项基本原则:一是减租减息,以改善农民生活,提高农民抗日积极性;二是交租交息,以联合地主阶级抗日……通过减租,农民虽未直接获得土地,但经济条件大为改善。减租减息之后,边区许多地主或转变为劳动者,或投资发展工商业,改善了边区的经济,生产力也有大幅提高。
——摘编自李术峰《中共土地政策内在逻辑的特殊实践》
材料三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积累了大量成功的执政经验,留下一批宝贵的政治遗产。那种重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政治参与和政治教育的民主,将开辟民主的中国模式,而在抗战中形成的“延安道路”亦将延伸为“中国道路”。
——摘编自刘晨光《“三三制”民主:原因、问题与实质》
材料:中国古代的社会制度是人类历史上最成功,延续时间最久,又最能够持续改进的制度。为了使政权稳固社会安定,中国古代政治家十分重视国家管理制度的“顶层设计”,设计的核心就是分权制衡。中国古代制衡管理模式主要有:帝王式三权分立制衡;皇族、功臣和外戚间力量的制衡;朝中文武分权制衡;内廷和外廷之间的平衡;谏臣对权臣的制衡等。
——摘编自《古代制衡管理模式值得借鉴》
材料蕴含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诸多特点,围绕中国古代某一制度的特点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论题需写明制度与特点,史论结合,逻辑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