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金属筒不加盖时
②蜡烛没有点燃时
③无盖小塑料筒中装的是干燥煤粉时
步骤一: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并在广口瓶内加入少量水;
步骤二:将 (选填“水面上方体积”或“广口瓶总体积”)分为5等分,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点燃红磷后,迅速伸入瓶中并塞紧塞子;
步骤三:待燃烧停止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
小科测得实验过程中广口瓶内气压的变化如图乙所示,请分析回答:
原因是 (选填字母代号)。
点燃蜡烛,将金属导管一端伸入内焰,导出其中物质,在另一端管口点燃,也有火焰产生(如图所示)。由此可知: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是由(选填“固态”或“气态”)物质燃烧形成的。
查阅资料:部分物质的熔、沸点和燃烧时温度。
物质 |
熔点(℃) |
沸点(℃) |
燃烧时温度(℃) |
石蜡 |
50~70 |
300~550 |
约600 |
铁 |
1535 |
2750 |
约1600 |
铝 |
660 |
2327 |
约1240 |
由表中信息可知:物质燃烧能否产生火焰与其(选填“熔点”或“沸点”)和燃烧时温度有关。由此推测:铝在氧气中燃烧时(选填“有”或“没有”)火焰产生。
【实验步骤】
①取一根玻璃管,用橡皮塞将一端密封;
②将食品脱氧剂粉末迅速装入玻璃管,立即向管口注入一滴水将玻璃管密封,水滴的下端标为A。弹动玻璃管使脱氧剂粉末分布均匀且紧密,脱氧剂的上端标为O,如图甲所示;
③水平滚动玻璃管,使食品脱氧剂粉末平铺在玻璃管中。静置至水滴不再移动时,水滴的右端标为B,如图乙所示;
④同②操作使粉末分布均匀且紧密,用刻度尺测量出AO段和AB段的长度,并计算出AB与AO的比值,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⑤洗涤、干燥实验装置,重复上述实验。
实验次数 |
AO(mm) |
AB(mm) |
AB/AO |
1 |
523.5 |
109.5 |
0.2092 |
2 |
525.5 |
110.0 |
0.2093 |
3 |
527.0 |
110.5 |
0.2097 |
【得出结论】
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可知空气中氧气含量为(用百分数表示)。
【思考讨论】
⑴实验步骤③中,将食品脱氧剂粉末平铺在玻璃管中的目的是。
⑵实验步骤②中,如果玻璃管内的脱氧剂粉末分布不够紧密,会使实验结果偏大,其原因是。
实验一:将6个盛有等量澄清石灰水的敞口容器固定在铁丝上,点燃蜡烛,立即用小玻璃罩罩上(如图乙),分别记下各容器内石灰水变浑浊所需的时间。多次重复实验获得数据如表。
容器编号 |
1 |
2 |
3 |
4 |
5 |
6 |
平均时间(s) |
3.2 |
3.8 |
5.0 |
7.1 |
11.1 |
19.0 |
实验二:将3支温度计分别挂在小玻璃罩内不同位置(如图丙),点燃蜡烛,一段时间后发现温度计①示数明显增大,温度计②③示数增大不明显。
资料一:1630年,海尔蒙特发现在一些洞穴处,有一种能使燃着的蜡烛熄灭的气体,后来被证实是CO2。
资料二:1766年,卡文迪许通过实验测得。室温下1体积水大约能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气体。
资料三:1823年,迈克尔·法拉第(M.Faraday)发现,加压可以使二氧化碳气体液化。1835年,M.Thilorier制得固态二氧化碳(干冰)。
2021年5月1日 |
2021年5月11日 |
||||
二氧化硫 |
63 |
二级 |
二氧化硫 |
33 |
一级 |
一氧化碳 |
59 |
二级 |
一氧化碳 |
55 |
二级 |
一氧化氮 |
61 |
二级 |
一氧化氮 |
33 |
一级 |
可吸入颗粒物 |
68 |
二级 |
可吸入颗粒物 |
32 |
一级 |
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分析:
[查阅资料]白磷的着火点40℃。
[提出问题]氧气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多少?
[实验准备]锥形瓶内空气体积为230mL,注射器中水的体积为50mL,该装置气密性良好。
[实验探究]装入药品,按图所示连接好仪器,夹紧弹簧夹。先将锥形瓶底部放入盛有热水的大烧杯中,一会儿白磷被引燃,然后将锥形瓶从热水中取出。
[结论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