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0-1860年 | 1860-1890年 | 1890-1920年 | ||||
经济角色 | 社会主义运动 | 经济角色 | 社会主义运动 | 经济角色 | 社会主义运动 | |
英国 | 中心区 | ↓ | 中心区 | ↓ | ↓ | ↑ |
法国 | 边缘区 | ↑ | ↓ | ↑ | ↓ | ↑ |
德国 | \ | \ | 边缘区 | ↑ | ↑ | ↓ |
俄国 | \ | \ | 边缘区 | ↑ | 边缘区 | ↑ |
(注:↑是指经济角色或社会主义运动呈上升趋势,↓指下降趋势)
材料:北宋时期,“儒医”群体及“不为良相则为良医”的理念兴起。宋神宗时,官方专门培养医生的医学得以创立;宋徽宗时,医学仿照太学体制,被纳入儒学教育体系,“使习儒术者通黄素,明诊疗,而施于疾病”,时人称之为“儒医”,并评价说:“自唐以前,医者多守专门授受之学,其人皆今草泽铃医之流……其有以士大夫而好研方术(者)……代不数人耳。自宋以后,医乃一变为士夫(士大夫)之业,非儒医不足见重于世。”宋代的优秀儒医善于总结历代医药理论和方剂,编撰了一大批里程碑式的医药学著作,多为继往开来之典籍。据文献资料估计,北宋末期官医约10000人,遍布城乡的民间医生约25000人。
——摘编自程民生《宋代医生的文化水平和数量》
“战”与“和”
《申报》对中法战争进行了持续深度的关注。1882年上半年,法国攻陷河内,清廷内部战和两派争论不定。此时《申报》即开始报道法越形势,刊发社论建言清延全面战备并入越作战。1883年底中法正式交锋后,《申报》持续跟踪战况,刊发多篇社论,仅1884年1月即刊发16篇,主张加强两广边、海防,积极应战。1884年2月,法军占领越南山西逼近北宁,面对主战声势持续高涨,清廷一方面增加对越的援军,另一方面令李鸿章继续和谈。《申报》则表达了对和谈的忧虑,并建言坚定主战立场。5月,《中法简明条约》签署,《申报》表达了对中法和解的期待,但也质疑其对和平的实效。6月,法国的挑衅致中法战火再起,《申报》连发社论,在7月更是近乎每日一篇,暗示甚至旗帜鲜明地展现主战立场。8月马尾海战爆发,清廷谕令各军迅速进兵,严防法军入侵,中国上下主战之声进一步高涨。而《申报》却于8月31日刊发社论《闵江战事失算失援说》,指出清军在海战中有两大失误:一为“失算”,“一误于口岸炮台之不阻,再误于马江兵船之不备”;二为“失援”,“闽中有事”“奈何(江浙、粤东之船)皆存坐视之心”。认为清廷军事准备不充分,不足与法军持续对抗,其对法立场自此开始转向。
——据黄飞《由“战”转“和”:中法战争时期<申报>的舆论导向》
材料一:《唐律疏议》颁布于唐高宗永徽二年,《法学阶梯》制定于查士丁尼皇帝期间。这两部分别代表古代东方与西方法律秩序的著名法典,其历史命运却有所不同。在近代东亚法律变革以前,以《唐律疏议》为代表的中华法系一直是整个东亚地区实际运行的法律体系;而《法学阶梯》逐渐湮灭在欧洲中世纪的历史尘埃中。当人类开始走出中世纪迈向近代时,它们的命运又发生了变化;《法学阶梯》以及罗马法的其他部分被重新发现并开始复兴;19世纪中后期起,中华法系从外围开始瓦解。
——摘编自张中秋《中华法系与罗马法的原理及其哲学比较》
材料二:1911年,清政府编纂完成的《大清民律草案》在法典结构、原则、制度与内容都与1900年《德国民法典》有诸多相似,是我国第一部近代民法典。1930年,《中华民国民法》施行,沿袭《大清民律草案》编纂体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伊始,引入苏联民法理论,制定民法典。其后经过五次编纂修订,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完成立法程序,它在法典的体系、原则、制度与内容诸多方面都有超越之处。
——摘编自王立民《中国百年民法典编纂历程与启示》等
材料:旧结构的调节功能瓦解了,具有新功能的子系统出现了,这是不是一定会有新结构取代旧结构呢?问题并没有那么简单。根据社会结构调节原理,新结构的形成必须使各种具有新功能的子系统实行功能耦合,组成新的互相维系的状态……另外,新结构出现后,要能够壮大到占主导地位的程度才能取代旧结构。
——摘编自金观涛《历史的巨镜》
上述材料是学者在历史研究中对“社会结构替代过程”的分析。结合世界近现代史对材料中的观点进行阐释。(要求:结合具体国家,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