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代 | 商业发展的表现 |
唐朝 | 城市商业区城扩大到城外,形成草市 |
北宋 | 草市或集、墟在交换发达的基础上,逐渐发展成固定的市镇 |
类别 |
数量(所) |
占比(%) |
翻译类 |
8 |
21 |
企业专门技术类 |
11 |
30 |
军事技术类 |
18 |
49 |
①凭借公民组成的强大军队征服了欧洲
②国王是整个政权的核心和最高主宰,他的权力被认为来自神
③地方实行行省制,行省总督和军事长官相互监督和制约
④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和税收系统,穆斯林担任最重要的职务
①阶级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②阶级和剥削的出现是社会的一种倒退
③私有制是社会阶级分化的前提和基础
④阶级分化是原始社会解体的根本因素
① 成立东印度公司
② 建立文官制度
③ 出现汽船、火车
④ 禁止黑奴贸易
材料: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学术研讨会上发表讲话:“文以载道,文以化人。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当代中国思想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传承和升华,要认识今天的中国、今天的中国人,就要深入了解中国的文化血脉,准确把握滋养中国人的文化土壤。研究孔子、研究儒学,是认识中国人的民族特性、认识当今中国人精神世界历史来由的一个重要途径。”
【资料夹】
①《史记》中写道:“(战国时)鲁世世相传以岁时奉祠孔子冢,而诸儒亦讲礼乡饮大射于孔子冢……(汉)高皇帝过鲁,以太牢祠焉。诸侯卿相至,常先谒然后从政。”
②唐高祖李渊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释迦佛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
③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为孔子加谥“元圣文宣王”;五年后又改谥“至圣文宣王”。
④元成宗特诏命孔子加谥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并于大德十一年(1307年)刻《大成至圣文宣王追封碑》。
⑤康熙皇帝亲题“万世师表”献于孔庙。
⑥1917年,陈独秀发文强调:“旧教九流,儒居其一耳。阴阳家明历法,法家非人治,名家辫名实,墨家有兼爱节葬非命诸说,制器敢战之风,农家之并耕食力,此皆国粹之优于儒家孔子者...应毁全国已有之孔庙而罢其祀。”此文在当时“批孔”思潮中颇具代表性。
⑦20世纪20年代,孙中山曾对共产国际代表马林说:“(为说服一个青年军官加入国民党)我向他解释我是从孔子到现在的中国伟大的改革家的直接继承者,如果在我生前不发生重大的变革,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将推迟六百年。”一位国民党政要也回忆说:“(孙中山答复一位俄国革命家)中国有一个正统的道德思想,自尧、舜、禹、汤、文、式、周公,至孔子而绝。我的思想,就是继承这一个正统思想来发扬光大的。”
⑧2004年3月,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批示,将孔子出生地建成“中华文化标志城”,并将对外汉语传播机构命名为“孔子学院”。
⑨据张岂之等现代学者的研究,隋唐以前的崇儒政策以尊周公为主,但从历史发展的趋势来看,周公的地位是不断下降的,孔子的地住是不断上升的。
材料一:1937-1944年陕甘宁边区粮食产量统计表单位:万石
年份 |
1937 |
1938 |
1938 |
1940 |
1941 |
1942 |
1943 |
1944 |
粮食产量 |
111.6 |
122.1 |
175.4 |
152.6 |
145.6 |
148.4 |
181.2 |
181.7 |
增长指数 |
100 |
109.4 |
157.2 |
136.7 |
130.5 |
133.0 |
162.4 |
162.8 |
——摘编自黄正林《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粮食问题研究》
材料二:1952年下半年开始,全国许多地区出现抢购粮食的现象,这种粮食紧缺的态势一直延续到1953年上半年。同年10月,中共中央通过《关于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与计划供应的决议》。20世纪50至70年代,农民种粮靠计划、粮源靠统购、消费靠统销、余缺靠调拨、供应凭票证,国家力争实现粮食供需平衡。
——摘编自毛佳《新中国成立以来粮食安全财政政策的演进及其当代启示》等
材料三:种子是农业产业链中的源头,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种子需求国,但世界绝大多数种子供应已被美、法、德等西方国家种业公司垄断。1989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管理条例》颁布,对种子选育和审定、种子生产等方面做了具体规定。到1994年,良种在农业增产中的贡献率已经提高到32%。目前,相比于国外,我国具有独立研发能力的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仍然不多,提高种子的科技含量及育种水平是当下农业科研最主要的任务。
——摘编自徐豪《种子安全,才有粮食安全》等
材料一:下表历史上客家迁移及动因
迁移时间 |
迁移动因 |
迁出地域 |
迁入地域 |
317—879年 |
中原旧地 |
江淮流域 |
|
880—1126年 |
黄巢起义 |
皖、豫、鄂、赣等 |
皖南、赣东南、闵西南、粤东北 |
1127—1644年 |
宋高宗南渡金人、蒙古人南下入主中原 |
闽西、赣南 |
粤东北 |
1645—1867年 |
满人南下入主中原 |
闽西南、赣南、粤东北 及中部 |
粤中部及滨海地区与川、桂、湘及台湾 |
材料二:如果人口的分布是天定的,那么人口流动便是历史的发动机。1750年,欧洲人口约14000万,到1850年,欧洲人口迅速上升到26600万。在19世纪,欧洲人是人口向外扩张的主要种族。1821至1924年间,大约有5500万欧洲人移居海外,其中3400万到了美国。西方人征服、有时甚至消灭了其他民族,开发了人口密度较低的土地并定居下来。人口输出可能是近代西方崛起的最重要的衡量标准。
二战后,欧洲国家鼓励移民的流入以弥补劳动力的植缺,移民主要来自于发展中国家。1965年,英国取消了偏向于欧洲的移民限额,并彻底修改了相关法律,使得70年代和80年代移民大量流入,其中大约35%来自亚洲、45%来自拉丁关洲。欧洲和美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很低,而移民的生殖率高,因此,西方人日益担心,他们现在不是在遭到军队和坦克的入侵,而是遭到了讲着其他语言、信奉其他神和属于其他文化的移民的入侵。他们还担心,移民会抢走他们的工作,占据他们的土地,享受他们的福利制度,并且威胁他们的生活方式。
20世纪末出现了一个不同以往但规模更大的移民浪潮。1990年,合法的国际移民有将近1亿人,难民约1900万,处境十分艰难。
——摘编自(美)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