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倭奴国奉贡朝贺,使人自称大夫,倭国之极南界也。光武赐以印绶。
②隆庆改元,福建巡抚都御史涂泽民请开海禁,准贩东西二洋。
③公姓井,字真成,衔命远邦,驰骋上国。开元廿二年正月,终于官弟。
④至桓帝延熹九年,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徼外献象牙、犀角、玳瑁,始乃一通焉。
年代 |
省数 |
道、路数 |
州数 |
郡(府、国)数 |
县(侯、国)数 |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 |
/ |
/ |
/ |
36 |
756 |
西汉平帝(1-5年) |
/ |
/ |
13 |
103 |
1578 |
东汉顺帝(126-144年) |
/ |
/ |
13 |
105 |
1180 |
隋大业五年(609年) |
/ |
/ |
/ |
190 |
1255 |
唐开元二十八年(740年) |
/ |
15道 |
/ |
328 |
1573 |
宋宣和四年(1122年) |
/ |
26路 |
288 |
/ |
1234 |
元朝 |
10 |
183路 |
/ |
97 |
1425 |
①行政区划由两级制发展到三级制 ②地方监察区逐渐演变为行政区
③县为最基层的行政单位基本稳定 ④元朝边疆内地一体化均设行省
时 间 | 发展史实 |
1890年 | 曾国荃在南京创立江南水师学堂 |
1895年 | 修建下关江边公用轮船码头,抵制洋商码头 |
1905年 | 沪宁铁路南京车站建立 |
1906年 | 两江师范学堂建立 |
1918年 | 已停用的江南贡院大部分被拆除 |
①小麦、水稻由欧亚传入美洲 ②咖啡由非洲传入亚洲
③辣椒、甘蔗由美洲传入欧亚 ④樱桃、杏由亚洲传入欧洲
①商业经营形式出现新变化 ②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③英国成为了“世界工厂” ④世界贸易呈现多中心新格局
史实 | 结论 | |
A | 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渡过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 |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得以解决 |
B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通过经济计划等措施实现经济快速增长。 | 政府宏观调控成为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手段 |
C | 1945年,世界银行成立,并向会员国发放中长期贷款,用于经济恢复与发展。 | 发展中国家成为了世界银行首要资助的对象 |
D | 2015年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成立 | 提升了中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影响力 |
①亚太经合组织 ②上海合作组织
③“金砖国家”合作机制 ④二十国集团
①展示了国家自主研发能力
②开辟了人类生活的新空间
③标志着中国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世界领先
④对现代国防与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材料一:虽然“天可汗”没有号令整个游牧世界的权力,但至少在“南北兼跨”时代,“天可汗”称号确实有助于唐朝更有效地统治北方草原归附部落。太宗以皇帝身份兼有可汗号,这与传统以皇帝为核心的天下观念有所不同,体现出唐初延续了十六国以来逐渐形成的兼容胡汉的政治文化……唐朝作为一个统治地域兼跨农耕、游牧等不同文明形态的国家,其在组织形式上并非单一、匀质的,在一体化基础上又呈现为更加灵活的组织形态。
——刘子凡《“天可汗”称号与唐代国家建构》
材料二:从法国大革命迄至今日,民主信条被证明是民族主义最得力的帮手。个人对民族群体的忠诚感,当他们是臣民时和他们是公民时不可能完全一样。政治民主,在一个语言统一或者至少绝大多数人民使用相同语言的国家,远比它在一个多语言帝国更加有效。如果人民要统治自己,他们就必须互相了解,能够说或读一门共同的语言。民族群体因此提供了民主统治的实践基础,而民主统治,或者说争取民主统治的斗争,反过来促进了民族主义。
——【美】卡尔顿·海斯《世界历史的教训:民族国家信仰及其祸福》
材料三:马克思指出“共同体是一切文明民族的起点”。作为中华民族生产交往实践和社会文化积淀的观念集合,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相信有共同的唯一归属,相信有共同的血统,相信自己文化的独特性”的文化情感意蕴,内嵌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心理和思维定势,延展于文化象征符号系统表征的共同体概念体系中,阐发了“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陈文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符号维度》
材料一:宋仁宗时蔡襄便说过:“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词进: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钱谷之司,文士也;边防大帅,文士也;天下转运使,文士也;知州郡,文士也。”甚至有人说:“状元登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凯歌劳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及矣。”
——关履权《两宋史论》
材料二:窃以国家取士之制,比于前世,最号至公。盖累圣留心,讲求曲尽,以谓王者无外,天下一家,故不问东西南北之人,尽聚诸路贡士,混合为一,而惟材是择。各糊名、誊录而考之,使主司莫知为何方之人、谁氏之子,不得有所憎爱薄厚于其间。故议者谓国家科场之制,虽未复古法,而便于今世。其无情如造化,至公如权衡,祖宗以来不可易之制也!
——欧阳修《欧阳文忠公文集》
材料三:1870 年格拉斯顿内阁在1855年文官制度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改革,发布了第二个有关文官改革的枢密院命令,确立公开竞争的原则。即一切有志于文官工作的人,不分出身、贫富,都可以参加考试,规定必考科目有作文、英语、现代或基础经济、普通科学、辅助文字等5门;选考科目有文学、历史、哲学、经济、法律、经典、梵语、外文、政治、数学和自然科学等11门,任选6门。这次改革为英国文官制度打下了基础。……新文官打破了旧统治阶级(主要是贵族)对官职的垄断,从而符合工业化创造的新社会结构。英国拥有了一支具备专业技能有效率的官吏队伍,同时又促进了教育制度和其他制度的改革。高级文官一般都受过大学教育,低级文官也都接受过初等和中等教育。
——摘编自《英国政治制度史》等
材料一:1802-1881年英国《工厂法》关于童工教育的简表
名称 |
工作限制 |
教育条款 |
执行效果 |
1802年 工厂法 |
每天工作不超过12个小时 |
工作日的一部分时间用来教育童工阅读、写字和算术 |
一纸空文 |
1833年 工厂法 |
9-13岁的儿童每天工作 8小时(或每周48小时) |
9-13岁儿童每天上学两小时 |
中央任命一名 视察员 |
1844年 工厂法 |
8-13岁的儿童每天工作 6小时半或7小时 |
8-13岁的儿童每天上学3小时 |
议会未设享受工资的监督官员 |
1860年 工厂法 |
同1844年工厂法 |
1862年才实行 |
|
1881年 工厂法 |
5—10岁的儿童必须接受义务教育 |
下院通过 |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材料二:1911年,汉阳铁厂按照英国轨道的制式,由洋员制定了中国第一部轨道生产规范《技术标准和验收规范》,详尽阐述了中国轨道的规格、标准、图样、验轨章程,按照“利交通、昭整齐、法至善”的原则,以制度化的方式奠定了中国轨道交通的早期工业标准和生产规范,对钢铁工业生产流程形成了制度性约束。
——摘编自史斌《洋员与近代中国企业制度变迁的研究——以汉阳铁厂为例》
材料三:近代工厂制作为工业革命时期技术变革的产物。1765年工业革命在英国兴起的同时也是大工厂制快速发展的时期,历史学家艾什顿夸赞:“如果18世纪的工人在工作时拒绝服从统一管理,那么不会有工厂制,不会出现生产增长,实际上也不会出现19世纪那样的生活水平”。
——摘编自金源《论近代英国工厂制的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