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 | 出处 |
蹴鞠场中,鸣珂巷里,南北驰名,寰中可意。……款侧金 莲,微那(挪)玉体,唐裙轻荡,绣带斜飘,舞袖低垂。 | 关汉卿《越调·斗鹌鹑·蹴鞠》 |
款款的骤龙驹,轻轻的探身躯,杓棒起,月轮孤,彩落, 晓星疏。 | 无名氏《阀阅舞射柳蕤丸记》 |
材料一:壬戌,霖雨甚,顿营于贾胡堡……西京留守代王(隋恭帝,617年—618年在位)遣骁将兽牙郎将宋老生,率精兵二万拒守。……帝(唐高祖李渊)闻而笑曰:“亿兆离心,此何为也。……我若缓以持之,彼必以吾为怯。出其不意,不过一两月间,并当擒之。吾无忧也。”于时秋霖未止,道路泥深。帝乃命府佐沈叔安、崔善为等间遣羸兵往太原,更运一月粮,以待开霁。
——摘编自(唐初)温大雅《大唐创业起居注》
材料二:秋七月壬子,高祖(李渊)率兵西图关中,以元吉为镇北将军、太原留守。癸丑,发自太原,有兵三万。丙辰,师次灵石县,营于贾胡堡。隋武牙狼将宋老生屯霍邑,以拒义师。会霖雨积旬,馈运不给,高祖命旋师,太宗(李世民)切谏乃止。
——摘编自(后晋)刘昫《旧唐书》
材料三:代王侑(隋恭帝)遣虎牙郎将宋老生帅精兵二万屯霍邑以拒渊。……渊(李渊)与数百骑先至霍邑城东数里以待步兵,使世民将数十骑至城下,举鞭指麾,若将围城之状,且诟之。老生怒,引兵三万自东门、南门分道而出。……世民手杀数十人,两刀皆缺,流血满袖,洒之复战。……渊即命登城,时无攻具,将士肉薄而登,遂克之。
——摘编自(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材料:国共两党对五四运动的纪念与评价(1919—1949)
中国国民党 |
中国共产党 |
五四运动是中国人民不甘服于帝国主义与军阀官僚双重的压迫。自然发生的一种反对帝国主义与军阀政治的民众运动。 ——1925年5月4且《民国目报·五四纪念的感想》 |
中国的民族运动自从五四运动才渐渐变成近代的民族运动——有组织的群众的反帝国主义与军阀的运动。 ——1925年张大雷《五四运动意义与价值》 |
五四运动是民众对外交事件的直接行动,这种直接行动“在军阀专政时期,是家常便饭”,现在,国民政府秉承“平等待我”的方针与外国交涉,民众的直接行动实在不能用而且用不着了。 ——1928年5月3日《民国日报·五四纪念宣传大纲》 |
在各学校中,利用“五四”的意义去召集学生群众大会,举行同乐会表演戏剧等。去揭破国民会议的欺骗,反对国民党禁止学生参加政治运动。积极号召学生群众反对国民党、改组织、第三党等的一切活动。 ——1931年《共青团中央局五月工作决议》 |
五国运动是“国民革命运动中的一个支流,这一个支流,仍旧汇宗于国民革命的大海。所以‘五四’运动若果有何贡献,这都是滋源于国民革命运动”。 ——1943年5月4日《中央日报·国民革命与五国运动》社论 |
五四运动催生了中国共产党,促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为大革命准备了舆论、人心、思想和干部。很明显,没有五四运动,第一次大革命是没有可能的。其声势之浩大,威力之猛烈,简直是所向无敌的。其动员之广大,超过中国任何历史时代。 ——1940年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
结合所学知识,对不同时期国共两党关于五四运动的评价进行解读。
材料一:西方代议制民主将公民权简化为投票权,而这既难以解决多元社会内部矛盾,也难以避免由公民信息资源的不对等而导致的公共事务参与机制的不平等,进而导致公民的政治冷漠和政治疏离感。基于这样的历史背景,西方开始对协商民主进行探讨。而中国协商民主发展的根本动力与西方明显不同,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西方国家协商民主充分体现自由、平等的精神,倡导个性解放和人的价值;但这种价值观忽视集体利益或者公共利益。中国协商民主的目的是实现人民政治参与和当家作主的统一,构建中国稳定的社会秩序与和谐的社会关系。西方协商民主的制度形式普遍存在于实行多党制或者两党制的国家中,它是协调政党与政党之间以及政党内部利益与矛盾的重要方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党派之间实行民主协商的制度性安排,它强调党派之间的协商与共存,与协商民主理论要求更具内在的契合性。
——摘编自杨生利《协商民主与中国乡村治理的路径探析》
材料二:西方协商民主理论主张公民在协商讨论的过程中,通过讨论、对话、争辩和审议等形式,提出各种相关信息或者理由,说服他人,或者在讨论的过程中改变自己的价值偏好。这种协商民主是公民通过参与公共决策的讨论,行使政治权利,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从而赋予立法和决策以政治合法性的一种程序、制度和模式。合法性同样也是中国协商民主发展的目标之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协商民主的兴起源于其国情多样性,这表现在文化上、民族上、社会分歧上、利益诉求上的多样性等。从社会结构看,中国的社会结构正由单一性的同质化社会结构向多元的异质化社会结构转变,社会分层现象明显,社会主体和利益结构复杂多样,价值观念和利益诉求各不相同。
——摘编自陈剩勇《协商民主理论与中国》等
材料一:17世纪“科学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面向社会生产需要的实际应用。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欧美主要国家出现了政府越来越多地参与科技活动的发展趋势。19世纪后期,美国建立了国家科学院,颁布了资助科技和高等教育事业的《莫里尔赠地法令》。但传统观念认为政府权力膨胀会不利于社会发展,国家应限于保护个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这使国家科技职能的发展受到不少限制。19世纪末20世纪初,少数私人垄断资本控制了美国绝大部分科研设备和科研成果。但到20世纪三四十年代,美国已建立起较为完整的政府科技体系,政府科技经费也相应大幅度增长。
——摘编自梁伟《美国科技创新体系中的政府作用》等
材料二:二战时期美国政府的科技投资表单位:十亿美元
时间(年) |
联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 |
国民生产总值 |
比例(%) |
1940 |
0.07 |
99.7 |
0.07 |
1941 |
0.20 |
124.5 |
0.16 |
1942 |
0.28 |
157.9 |
0.18 |
1943 |
0.60 |
191.6 |
0.31 |
1944 |
1.38 |
210.1 |
0.66 |
1945 |
1.59 |
211.9 |
0.75 |
——摘自经合组织《国家科学政策评论——美国》
材料三:1991—2001年部分国家研究开发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表
时间(年) 比重(%) 国家 |
1991 |
1993 |
1995 |
1997 |
1999 |
2001 |
中国 |
0.74 |
0.72 |
0.60 |
0.68 |
0.83 |
1.09 |
巴西 |
0.64 |
0.48 |
0.69 |
…… |
0.87 |
1.05 |
印度 |
0.85* |
0.86 |
0.77** |
0.67*** |
0.86 |
…… |
墨西哥 |
…… |
0.22 |
0.31 |
0.34 |
0.43 |
0.39 |
土耳其 |
0.53 |
0.44 |
0.38 |
0.49 |
0.63 |
0.64* |
美国 |
2.72 |
2.52 |
2.51 |
2.58 |
2.65 |
2.74 |
日本 |
2.94 |
2.83 |
2.90 |
2.84 |
2.96 |
3.07 |
英国 |
2.02 |
2.05 |
1.95 |
1.81 |
1.87 |
1.86 |
法国 |
2.37 |
2.40 |
2.31 |
2.22 |
2.18 |
2.23 |
德国 |
2.52 |
2.33 |
2.25 |
2.29 |
2.44 |
2.51 |
加拿大 |
1.60 |
1.70 |
1.72 |
1.68 |
1.82 |
2.02 |
意大利 |
1.23 |
1.13 |
1.00 |
1.05 |
1.04 |
1.11 |
韩国 |
1.92 |
2.22 |
2.50 |
2.69 |
2.47 |
2.92 |
新加坡 |
… |
1.09 |
1.15 |
1.49 |
1.90 |
2.10 |
注:土耳其*为2000年数据;印度*为1990年数据,**为1996年数据,***为1998年数据。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科技部《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