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义乌市绣湖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

更新时间:2024-07-31 浏览次数:75 类型:期中考试
一、 积累(15分)
  • 1. (2023八下·义乌期中)       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

    无论是巍巍青山(yì) 立,还是浩浩江水流(shì)。当有一天,它们遇到了一双诗人的慧眼,山水便有了悲喜境界,立意恒久。现在,就让我们再一次跟随诗人的眼睛,重返青山绿水,感受(yǎn)然类画的诗境,追(sù)过去的时光,在流光溢彩中放飞青春。

  • 2. (2023八下·义乌期中) 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社戏指在社中进行的一种有关宗教和风俗的戏艺活动,有着酬神祈福、文化娱乐或和商业相关的意义。 B . 柳宗元的游记散文《小石潭记》运用移步换景,情景交融的写法,清晰地记叙了作者出行、游览、返回的全过程,读之使人如临其境。 C . 《蒹葭》 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实写小洲,河流等,虚写“伊人”,抒发了主人公对心中所思目标的执着追求之情。 D . 古人的纪年方法比较复杂,“壬戌”采用的是年号纪年法,“元丰”采用的是干支纪年法。
  • 3. (2023八下·义乌期中)       古诗文填空。

    文字的起源也是书面文学的起源。孔子曾说《诗经》“可以观”,既有《关雎》中诗人吟咏的①“窈窕淑女,,”对真挚爱情的直白呼告,又有②“,悠悠我心。”中借青年衣领的青绿来传递思念的悠扬深沉;还有《式微》中诗人面对着在泥地里耕作,满身淤泥的劳役者不禁发出:③“”的悲歌质问。

    唐诗宋词是我国文学巅峰时期的经典著作,如《杜少府之任蜀州》④“”表达了只要有真挚的友情,就可以克服空间的阻隔,消除孤独的苦闷;《望洞庭湖赠张丞相》⑤“­ ”一句巧用比喻,委婉含蓄地表达了作者从政的心愿,希望得到举荐。

二、 阅读(47分)
  • 4. (2023八下·义乌期中) 为了提高阅读效率,老师推荐大家采用选择性阅读的方法阅读《经典常谈》,请你据此完成下面内容。
    1. (1) 任务一:方法探究

      方法提要

      阅读任务

      目的性较强,每次阅读只关注某一方面的内容,可以是需要阅读的内容,也可以是感兴趣的内容。

      ①  学完《<诗经>二首》以后,小文对《诗经》的表现手法十分感兴趣,请你阅读《<诗经>第四》这一章节,向小文具体说明《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

      ②小语想要了解屈原的爱国情感,那么他应该选择阅读的内容是(  )

      A《说文解字》第一       B四书第七

      C《周易》第二           D辞赋第十一

    2. (2) 任务二:主题探究

      班级开展“读经典的意义”主题探究活动,你刚读完《经典常谈》一书,请你结合本书的内容,说说中学生阅读中国古代经典的意义。

  • 5. (2023八下·义乌期中) 在“感悟成长,逐梦青春”演讲活动中,佳佳写了一篇演讲稿,其中有这样一段:

    “同学们,成长意味着什么?少年鲁迅离开家乡绍兴,只身去往南京,渴望学习新知,因为他知道,成长意味着要追求理想;延安的红小鬼们,做司号员,勤务兵,甚至参加战斗,因为他们知道,成长意味着要承担责任;

    生活在和平富足年代的我们更应该历练自己,不断成长!”

    请选用保尔(《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成长事例,在空格处补写一段话。

  • 6. (2023八下·义乌期中) 文学作品阅读题

    燎  疳

    田静玮

    ①我的家乡宁夏过完春节,还有个很重要的习俗,那就是“燎疳”(gān)。离开家乡十多年没有燎疳了,但仍会永远记着家乡每年正月二十三燎疳的热闹场景。

    ②听老人们说,“疳”是一种十分顽固的病毒,只有用烈火烧烤,才能驱除病毒消灾。燎疳也是为了把这一年身上的晦气全都吓跑,可以求得祛病免灾、五谷丰登。

    ③每年到正月二十三这天,我们一群群男娃女娃就早早地背上背篓或拿上绳子上山割干柴,我们争着抢着,生怕自己割得少了,山坡上到处都是忙碌的身影,热闹而开心。我们把割回来的成捆的蒿草,高高地堆放在大门前面,每家门前都如一座小山一样堆放着,娃娃们会高兴地跑来跑去看,比谁家的柴草多,人们都相信谁家的柴多烧得旺,谁家今年就一定会旺盛顺利。这些美好的心愿,促使人们把燎疳看得如此重要。

    ④在燎疳这天的晚饭就是吃“搅团”,每家都会用燕面或荞面缠一大盘“搅团”放在桌上,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用辣子醋汁或蒜泥汁蘸上,津津有味地吃着,小娃娃辣得吸溜着嘴,但还是馋得忍不住要蘸上辣子吧唧着小嘴吃得那么香。老人们说,“搅团”会把疳病缠住,不让它再祸害人,也意味着一家人团圆祥和。吃完“搅团”,娃娃们就都急切地昐望太阳公公早点下山,天早点黑,大家就可以热热闹闹地燎疳了。

    ⑤终于等到天稍黑一点,人们燃起门前堆放的柴,火焰闪动着扭着身子熊熊地升腾起来,娃娃们看到第一家的火,都跑着,兴奋地喊着“燎疳了,燎疳了”,一个个跑到火堆前。娃娃们就像脱缰的野马般欢闹跳跃。火越烧越大,火苗升起三四米高,干柴烧得“吧吧”地响,火光在黑夜如展翅的火凤凰在飞翔,照得人们挂满笑容的脸红彤彤的,年龄小的或者像我们这些女娃娃不敢跳,围在火堆边上羡慕地看着胆大的娃娃跳。这些胆大的全铆足了劲儿,争着抢着,像跳远一样撒开腿跑得欢欢地,借助惯性“嗖”地一下像猴子一样一跃而过,他们还会比谁胆大、谁跳得精彩,那种满足和自豪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有时,急不可待的娃娃们会乱了秩序,同时相向而跳,“砰”地下撞在火堆里,尽管会迅速地爬起躲开,但还是会免不了烧焦眉毛、头发,甚至会烧烂衣服,但谁也不会生气,不会在意,反而会相互取笑,仍然兴高采烈地跳着。那一阵阵笑声传遍整个村子,伴随着那一堆堆摆动着身子舞动燃烧的红晃晃的火焰,整个村子在沸腾着,人们都沉浸在欢乐的海洋之中,一年之中,也只有这个夜晚,是如此红火,如此喧闹。火渐渐地烧小一些,我们女娃娃才敢怯怯地跳过去,小孩子也会由大人抱着跳。等这家的火堆烧小了,娃娃们都会成群结队地赶去另一家跳跃,那红红火火的火堆吞噬着吵闹的黑夜。每次扬起火花,娃娃们还要大声齐喊:“荞麦花”“燕麦花”“豆子花”……

    ⑥那扬起的火花,在黑夜里盛开着,在空中荡漾着,真的像一朵朵庄稼开的花儿那么艳丽迷人。人们都说,喊的花儿扬起后那种红,就说明今年这种粮食会大丰收,娃娃们也似乎相信喊得好也会带来丰收,于是更会放开嗓门大声地喊叫。那叫声此起彼伏,如山歌一样美妙动听,在村子里回荡着。看着这红红火火的火花儿,人们都相信今年一定是个丰收年。当火花四处落下,留下的火星,娃娃们又会蹦蹦跳跳地用脚踩灭,以防引发火灾。等地上没有一丁点火星时,这时燎疳活动才宣告结束,娃娃们才会带着开心与快乐依依不舍地回家。燎完疳,也意味着年过完了,过年的一切禁忌都解除了,人们再不能闲散了,打工的人又要出门开始找工作了,种地的人也开始忙春耕了。

    ⑦时间匆匆过,自从远嫁他乡,就再也没有经历家乡燎疳。但每次想起,都会蠢蠢欲动,我真的想再猛烈地从大火堆跳过去,那该是多么幸福。

                       (选自《短文学》,有改动)

    1. (1) 民俗是由民众创造并世代传承的民间文化,课文《社戏》描绘的是鲁镇的民俗。请阅读全文,仿照示例,将“燎疳”这一民俗活动做一个全面而又简洁的介绍。

      【示例】社戏是鲁镇举行迎神赛会或岁时节庆时演出的戏。每到春赛的那几天,大人们都会在庄外临河的空地上搭一座台,从早到晚都会上演精彩的戏文,比如有蛇精、跳老虎的表演,台下还有卖豆浆的,非常热闹。

    2. (2) 根据示例,为文中的画线句子做旁批。

                  句子

      旁批

      【示例】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用辣子醋汁或蒜泥汁蘸上,津津有味地吃着,小娃娃辣得吸溜着嘴,但还是馋得忍不住要蘸上辣子吧唧着小嘴吃得那么香。

      旁批:一家人吃“搅团”要“用辣子醋汁或蒜泥汁蘸上”,充满了当地的特色;“津津有味”把家人吃“搅团”时的场面描绘了出来,营造了温馨的氛围;作者通过小娃娃“辣得吸溜着嘴”,但还是“忍不住”要蘸上辣子,“吧唧着小嘴”等动作、心理描写,把孩子天真可爱的特点表现出来,富有画面感,侧面写出了“搅团”的美味。

      有时,急不可待的娃娃们会乱了秩序,同时相向而跳,“砰”地下撞在火堆里,尽管会迅速地爬起躲开,但还是会免不了烧焦眉毛、头发,甚至会烧烂衣服,但谁也不会生气,不会在意,反而会相互取笑,仍然兴高采烈地跳着。

      旁批:

    3. (3) 有人认为作者在写“燎疳”之前,还写了割干柴、吃“搅团”等与主题无关的习俗,可以删去。你赞成这个说法吗?请写出理由。
    4. (4) 《社戏》在结尾写道:“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本文也写道:“但每次想起,都会蠢蠢欲动,我真的想再猛烈地从大火堆跳过去,那该是多么幸福。”请你品析两文结尾情感有何异同之处。
  • 7. (2023八下·义乌期中) 非文学作品阅读

    梦回大唐

    盛世大唐,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为繁华的时期之一。那时的人们是如何生活的?那时的女子是什么样的?或许下面这篇文章可以让我们略窥一二。

    我们文明里的“维纳斯”

    祝勇

    维纳斯,是罗马神话中代表爱与美的女神。在法国卢浮宫,珍藏着一座关于她的雕像《米洛斯的维纳斯》,我们比较熟悉的是它的另一个名字——《断臂的维纳斯》。雕像中的爱神维纳斯端庄秀丽,充满巨大的艺术魅力。在我们的文明里,也有这样一个“维纳斯”,她是谁呢?

    古代女性想逆袭,最好穿越到哪个朝代?

    如果说汉代是以男人为主角,“马踏匈奴”这些超级石雕代表了这个朝代的刚性气质,那么唐代最突出的则是女性的形象。

    中华文明既有父性的阳刚,也不失母性的阴柔,既有张,也有弛。这样的节律变化,在汉唐两个朝代表现得最为明显。

    唐朝是一个女人逆袭的朝代。最经典的例子,莫过于武则天。这位生自利州的小妮子,居然成了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女皇。

    男女位置的翻转,从唐代陶器、绘画中都可以见到。比如《虢国夫人游春图》,马背上的骑手,已经不是卫青、霍去病这样的男性英雄,而是虢国夫人这样的柔媚女子。

    还有一点会让现在的女性都很欣喜地穿越到唐代,那就是再也不必为减肥而苦恼,不必因吃小零食而充满犯罪感。唐代“美女”的样子,在杜甫的《丽人行》中有所描述:“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那丽人,体重恐怕都在一百二三十斤以上,体态丰腴却富有美感。因为彼时的审美时尚,已从南朝以来的“秀骨清像”,转向了“丰腴肥厚”,尤其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杨贵妃受宠,更把这流行趋势推向了极致。

    可以说,唐代是女性的黄金时代。

         

    故宫博物院有一件陶彩绘女俑,头梳抛家髻,面施红粉,蚕眉细目,小口施朱,五官紧密地团结在面部的中央,身穿长裙,两手拢袖于胸前,大腹便便,一副悠闲的模样,那体态、那神态都在告诉你什么才是贵族。

    这件唐代陶彩绘女俑,是我们文明里的“维纳斯”,代表着大唐帝国的妖娆风格。那个时代的中国,宽阔而不嚣张,妖娆而不轻佻,这样的时代气质,落实在那彩绘女俑的脸上,让她的微笑,含而不露,充满自信。

    这份悠然与自信,也在张萱、周昉这些著名画家的画卷上得到了充分的表达。连佛教造像,都被赋予了慈母般的宁静与柔美,由十六国时期深目高鼻、上唇留八字胡的男性形象,过渡为南北朝至隋唐时代宽厚圆融、慈悲温暖的女性形象。或许,只有这样的母性,才能溶解历史中黏稠的黑暗,让西来的佛教,在中土落地生根。

    这份妖娆的气质,并不有损于唐朝的伟大,但它的伟大不通过纪念碑式的雕塑来建立,而是在物质的奢华与色彩的夸张中流露出来,而城市里昂首阔步的女性,正是对王朝自信最真切的表达。

    古代女性穿什么?

    唐代又是一个强调法度的朝代,那法度,被颜真卿、欧阳询一丝不苟地落实在横平竖直的唐楷里。但另一方面,似乎所有的规矩都可以冲破,所有的实验都会受到怂恿,张旭、怀素的狂草,就是在法度之上长啸而起,从规矩的牢笼中向自由狂奔。

    唐代的文化,就这样在来自两个方向的冲突中,阴阳互补。唐代的女性就这样,盛装骑在马上(而不是坐在马车里),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那副傲然,在其他朝代是绝难看到的。

    这些马上的女子,经常戴一顶叫“帷帽”的带着下垂网的帽子,以挡住自己的脸。这种“帷帽”,是从为了防止风沙遮脸的“幂篱”演变来的。

    这样的装束,略近于现代闽南惠安女头上的笠帽。这样的装扮,从唐代彩绘帷帽仕女骑马木俑、彩绘釉陶戴笠帽骑马女俑上都清晰可见,只是后者帽檐下的垂纱,已经去向不明。

    除了骑马游春,唐朝的贵族女子还酷爱一项马上运动,就是马球。这些女球员,打马球时一律着男装。这样的酷爱,被刻录在许多的古物上。比如,在故宫博物院,就藏有一面唐代打马球镜。在陕西历史博物馆我也曾见过一组唐代彩绘仕女打马球俑。

    我们不妨想象,在大唐的光景里,一群男装女性在球场上纵马飞驰,只有她们的声音展示着女性独有的魅力。

    不打马球时,唐朝女子也爱男装,似乎英武的男装,标志着她们对女性地位的超越。

    西安博物院藏有一件男装仕女俑,印证着唐代女性的男装癖好。一直到清代小说《红楼梦》里宝玉与芳官、葵官两个戏班女孩玩“变装游戏”,为她们改扮男装,还为她们各取了一个阳刚的名字:“耶律雄奴”“韦大英”(暗有“唯大英雄能本色”之语)。连史湘云都“束銮带,穿折袖”,把自己打扮成胡人武将。少女们超越性别樊篱的冲动,仍隐隐可见。

    只不过在那唐代男装仕女俑里,女子的面庞圆润、身形丰硕,虽穿着男装,但轻轻扭动的身体,还是藏不住女性天性里的活泼与婀娜。

                               (选自《寻找宝藏》)

    1. (1) 作者认为唐代是女性的黄金时代,他这样说的理由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2. (2) 小文正在写一篇穿越小说。小说女主角怎样才能在唐代逆袭成功?请你根据文章内容,给小文提三点建议。
    3. (3) 根据“好问题的特征”,判断以下问题中哪一个最适合作为第二部分的标题,并说明理由。

      好问题的特征

      ①询问事物的本质——直指问题的核心和解决问题的切入点

         ②跳出条条框框的束缚——大胆质疑理所应当、约定俗成的事物

           ③与对方形成深度交流一一激发对方打破思维定式,主动寻找答案

      A谁是我们文明里的“维纳斯”?

      B我们文明里的“维纳斯”代表了什么?

      C东方文明的“维纳斯”有什么特点?

      我选( )。理由:

  • 8. (2023八下·义乌期中) 古诗文阅读

    [甲]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  游天平山记

    柳开

    初自马岭入龙山,小径崎岖,有倦意。又数里,入龙口谷,山色回合,林木苍翠,遶观俯览,遂忘箠辔之劳。翊日饭于林虑亭午抵桃林村乃山麓也。泉声夹道,怪石奇花,不可胜数。山回转,平地数寻,曰槐林。坐石弄泉,不觉日将晡,憩环翠亭,四顾气象潇洒,恍然疑在物外,留连徐步。薄暮,至明教院,夜宿于连云阁。

    明旦,惟深约寺僧契园从予游,东过通胜桥,至苍龙洞,又至菩萨洞;下而南观长老岩、水帘亭,周行岩径,下瞰白龙潭而归。

    [注释]①遶(rào)观:四顾,环视。②篳(chuí)辔:马鞭子、马笼头。③惟深:和尚的法号。④柳开:北宋散文家。天平山:在今河南林县西,是林虑山的一部分。

    [丙]  西溪独泛

    [唐] 皎然

    道情何所寄,素舸漫流间。真性怜高鹤,无名羡野山。

    经寒丛竹秀,人静片云闲。  泛泛谁为侣,唯应共月还

    [注释]①素舸:不加装饰的船。②唯应:只有。

    1. (1) 选出与下面例句中加点字“而”用法相同的一项( )。

      例句:下瞰白龙潭

      A . 人不知不愠 B . 潭西南 C . 中峨冠多髯者为东坡 D . 一怒诸侯惧
    2. (2) 用“/”给文中画线句断句(限断三处)。

      翊 日 饭 于 林 虑 亭 午 抵 桃 林 村 乃 山 麓 也。

    3. (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四顾气象潇洒,恍然疑在物外,留连徐步。

    4. (4) 甲、乙、丙三文都描写了山、水、树、石等自然景物,但景中所含之情不同。请结合诗文内容,分别体会甲乙丙三文中作者不同的情感。
三、 作文(55分)
  • 9. (2023八下·义乌期中) 观察图片,根据漫画内容,分析漫画反映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办法,写一段100字左右的话。

    要求:语言简洁,条理清晰,分析合理。

    【小贴士】Nature:科学界公认的高质量科学期刊。

  • 10. (2023八下·义乌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曾祖父是名好木匠。他有一句口头禅:“注意了,留一道缝隙!”木工讲究疏密有致,粘合贴切,该疏则疏,不然易散落。时下,许多人家装修房子,常常出现木地板开裂,或挤压拱起的现象,这就是太“丰满”的缘故。高明的装修师傅则懂得恰到好处地留一道缝隙,给组合材料留足吻合的空间,便可避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想来,我那曾祖父的木匠绝活肯定是在这一点上下足了功夫。

    在我们紧张的学习生活中,是否给自己留一道缝隙,呼吸自由的空气?在我们复杂的人际交往中,是否给自己留一道缝隙,有一个自主的空间?在拥挤的城市空间,是否给自己留一道缝隙,享受大自然的馈赠?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注意】①诗歌除外,文体自选。 ②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人名。 ③不得抄袭。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