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广州市为明学校2023年中考历史诊断试卷(4月份)

更新时间:2023-05-16 浏览次数:79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本题共25道,每题2分,总计50分)
  • 1. (2023九下·鹤山月考) “第一次踏上这块土地,记者惊讶地发现,除了是我国境内已发现的最早人类化石的故乡,它竟然还集中了另外两大世界级品牌资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石林地质奇藏和时空横跨1亿多年的恐龙公墓……”你知道这则新闻中的“这块土地”是哪个地方吗?(   )
    A . 北京周口店 B . 浙江河姆渡 C . 云南元谋 D . 山东大汶口
  • 2. (2023·三明一模) 战国时期,“天下”一词成为流行词汇。孟子曰:“仁者无敌于天下。”墨子曰:“一同天下。”韩非曰:“令行禁止于天下。”这种现象反映了(   )
    A . 统一成为诸子百家的共识 B . 诸子百家的思想日益趋同 C . 儒家学派的地位逐步提升 D . 诸子百家都认同民本思想
  • 3. 考证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手段。从如图所示两枚钱币的考证中我们能够获取正确的信息是(   )

    秦惠王开始铸造,秦始皇全国推广

    公元前118年,汉武帝开始铸造并推广

    A . 铜钱是秦汉时唯一货币 B . 青铜业发展到鼎盛时期 C . 秦汉时期商业快速发展 D . 统治者加强经济上控制
  • 4. (2022九下·深圳月考) 陕西西安少陵原的十六国大墓入选“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其出土的陶俑形象具有少数民族特征,出土的碓房、水井、陶仓等又是中原农耕文明的体现。这体现出十六国时期的社会特征是(    )
    A . 各民族间战争不断 B . 民族交融趋势加强 C . 各国纷纷进行改革 D . 北方经济遭到破坏
  • 5. (2023·三明一模) 据下表内容可推知唐朝的兴盛得益于(   )

    人物

    措施

    唐太宗

    完善三省六部制

    武则天

    创立殿试制度

    唐玄宗

    改革税制

    A . 皇权的平稳更替 B . 选官方式的调整 C . 制度的创新发展 D . 开放的社会风气
  • 6. “至元二十八年前后,元廷制订了一整套比较严密的政策,将行省权力规范在大而不专的模式内。“关于材料中的”大而不专“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完全处理地方事务的权力 B . 地方权力受到中央的监督 C .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 . 巩固了元朝的大一统局面
  • 7. (2022七下·防城港期末) 乾隆年间,一份由云南布政使司颁发的开荒执照上写有:“滇省山多田少,水陆可耕之地俱经垦开无余,嗣后山头地角,水滨河尾,俱着听民耕种……沙立目(一家)开垦干地八亩。此材料反映出(    )
    A . 由于长期开发,西南地区耕地减少 B . 当时政府重视农业,鼓励开垦荒地 C . 边疆地区农业经济发达,超过内地 D . 乾隆时期西南地区已得到充分开发
  • 8. 1800年前后,铜钱一千文,可换白银一两;到了1838年前后,则需要铜钱一千五六百文,才能换白银一两。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 晚清商品经济的发展 B .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C . 鸦片走私使白银外流 D . 清政府闭关锁国
  • 9. (2022八上·电白期末) 1863年,有官员上奏清廷:“闻日本近遣幼童分往俄美两国,学习制造船炮、铅药及一切军器之法,我国家亦宜行之。”据此可知,该官员(    )
    A .   主张清政府开放更多通商口岸 B . 认为有必要学习西方技术 C . 敦促清政府学习日本政治制度 D . 意识到洋务运动的局限性
  • 10. (2022八上·电白期末) “袁世凯时代,各省的督军还多多少少对中央保持着一点服从,还能给中央上缴一点钱粮税款,但是袁世凯死后;这种事情就没有了,中央政府从此政令难出都门。……所以就国家重建而言,袁世凯的失败意味着中国也输了。”由此可见,北洋军阀割据给中国带来的严重后果是(    )
    A . 中央政府陷入财政困难 B . 军阀混战延续不休 C . 中央政府无力控制地方 D . 经济遭受严重破坏
  • 11. 孙中山认为,共和是中国政治之精髓,先哲之遗业;人们所共尊的尧、舜、禹三代就是“天下为公”的自治共和时代,共和制度是中国古老的政治传统。此观点本质意图是(   )
    A . 批判封建君主专制 B . 弘扬儒家传统文化 C . 为找寻变革历史依据 D . 解读民主共和实质
  • 12. 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该材料主要表明(   )
    A . 辛亥革命尚未成功 B . 解放思想势在必行 C . 中国民众精神麻木 D . 救亡图存大势所趋
  • 13. 书信承载着深厚的家国情怀。右侧两封书信(节选)共同印证了(   )

    A . 正面战场的抗战 B . 中国实行了全民族抗战 C . 敌后战场的抗战 D .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 14. 如图反映了我国1956年公私经济成分的比例。图中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 . 土地改革完成 B . 三大改造的完成 C . 大跃进运动开展 D . 国民经济调整到位
  • 15. 如图是1960年春王进喜率队到大庆参加石油大会战,在井喷的险情发生时,他奋不顾身,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制服了井喷,被誉为“铁人”。由此可以看到当时(   )

    A . 艰苦奋斗的时代精神 B . 助人为乐的社会风貌 C . 诚实守信的价值追求 D . 亲民爱民的公仆情怀
  • 16. 观察如图,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1978年以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情况

    A . “一五”计划的完成 B . 改革开放的实行 C . 经济特区的设立 D . 香港、澳门的回归
  • 17. (2022·英德一模) 下表为不同版本《现代汉语词典》收录的部分词汇。这些新词汇的出现说明我国(   )

    年代及版本

    收录的部分新词汇

    1978年第1版

    个体经济、集体经济、小农经济、小商品经济、计划经济、商品经济

    1996年第3版

    市场经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私营企业

    2012年第6版

    非公有制经济、三资企业、乡镇企业

    A .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B . 私营经济成为国民经济的主体 C . 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D . 对外开放的程度不断深化
  • 18. 自主学习时同学们搜集了一组我国领导人参与重大活动的照片。如图这组照片的主题是(   )

    周恩来与尼赫鲁会谈首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上发言

    江泽民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

    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上发表主旨演讲

    A . 制度演进中国作用 B . 亚非崛起民族独立 C . 人类命运国际和平 D . 世界舞台中国角色
  • 19. 罗马从城邦逐步崛起并不断扩张,形成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下面材料反映了罗马帝国(   )

    *拉丁语原为意大利中部方言,随着罗马势力的扩张而成为罗马帝国境内通行的语言。

    *罗马法灵活地运用于帝国境内的不同民族管理,适应了各民族的需要。

    A . 实行封君封臣制 B . 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C . 工商业日益衰落 D . 存在着奴隶制危机
  • 20. (2022·宿迁) 地理知识不再囿于一个地区或一个大陆,整个地球的外形弄清楚了,接近真实的世界地图也制成了。这说明新航路开辟(   )
    A . 有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 B . 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发展 C . 加剧了殖民扩张与掠夺 D . 使世界观念逐步确立起来
  • 21. “17世纪,英国人这种旧瓶装新酒的做法,既体现了英国人的政治智慧,也解释了英国变革得以成功的原因,同时还能让人领悟英国王室今天依然能够存在的历史渊源。”材料中“旧瓶装新酒”是指(   )
    A . 处死国王,废除了封建君主制 B . 制定宪法,实践了分权制衡的原则 C . 设立议会,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D . 保留国王,确立议会权力至上原则
  • 22. 比较分析法是历史学习的常用方法。下表是英国1770﹣1821年农业和工业在国民总收入中的比重,据表分析,推动英国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时间

    1770年

    ……

    1821年

    农业在国民总收入中的比重

    40%

    ……

    16.1%

    工业在国民总收入中的比重

    24%

    ……

    31%

    A . 三角贸易 B .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C . 第一次工业革命 D . 第二次工业革命
  • 23. (2022·常州) 某文献写道:“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它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此处“掘墓人”是指(   )
    A . 庄园农奴 B . 市民阶层 C . 黑人奴隶 D . 无产阶级
  • 24. 右面壁画是美国艺术家威廉·格罗柏创作的《修建大坝(局部)》,是典型的1930年代赞颂工人的作品。该作品体现了罗斯福新政的哪项内容(   )

    A . 调整农业政策 B . 推行“以工代赈” C .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D . 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 25. (2022·扬州) 下图是1850-2000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变化示意图(单位:10亿公吨),这说明人类社会面临的问题是(    )

    A . 霸权主义威胁 B . 生态环境恶化 C . 贫富分化加剧 D . 人口增长过快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0分,其中26题14分,27题16分,28题10分)
  • 26.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一个富有开拓精神和创新精神的民族。民族精神,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A

    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因欲通使。

    ——西汉·司马迁《史记·大宛列传》

    B

    初唐·莫高窟壁画

    壁画题字:前汉中宗(指汉武帝)既得金人(佛像),莫知名号,乃使博望侯张骞往西域大夏国问名号时。

    材料二

     

    两浙、福建等五路

    夔州路(今重庆奉节县)

    宋代进士姓名可考者人数

    23780人(占82%)

    103人(占0.36%)

    宋代印书有地可考者种数

    1200种(580%)

    2种(占0.13%)

    ——据钱存训《印刷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作用》整理

    材料三

    民族精神

    材料出处

    精神一:

    开拓

    这些开拓事业名垂青史,不是战马和长矛,而是驼队和善意;不是坚船和利炮,而是宝船和友谊。

    摘自新华社《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精神二:

    创新

    (创新人物)从实际的不足出发,取得前所未有的创新成果,直接推动社会生产发展……

    摘自魏晓明《试论中国古代创新人物的几个问题》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共同的历史信息,从史料呈现的角度分,材料一的A和B分别属于什么史料?
    2. (2) 据材料二概括宋代进士人数与印书种数存在什么关系?结合所学指出这跟宋代哪一因素的推动有关?
    3. (3) 根据材料三,任选一种民族精神,阐述其如何促进社会的发展。
  • 27. “国家不可一日无青年”,青年是家国责任的承担者,是民族未来的希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代对“老”与“少”的描述:老成持重、老练通达、老当益壮、少年老成、年少轻狂、少不更事、长幼有序。

    近代对“老”与“少”的描述:知吾国当此内忧外患纷乘之时,必求所以自存之道。由后之说知吾国欲求自存,必须求之国民自身……盖民为国之根本,而青年又民之中坚也。欲国之强,强吾民其可也;欲民之强,强吾青年其可也。

    ——摘自1916年高语罕《青年与国家之前途》

    材料二:《新青年》中以“青年”命名的文章节选

    篇名

    作者

    刊号

    内容提要

    《敬告青年》

    陈独秀

    《青年杂志》

    第1卷第1期

    青年应该是自主的、进步的、世界的、实利的、科学的。

    《青年与国家之前途》

    高语罕

    《青年杂志》

    第1卷第5期

    详论国民之责任,详细阐释青年于国家前途的重要性。

    《青年与欲望》

    陈圣任

    《新青年》

    第2卷第1期

    作者认为想要拯救中国青年,必须从增进其高尚欲望开始。

    《青年之自己教育》

    朱如一

    《新青年》

    第3卷第4期

    本文详细分析了青年自己教育的原因及重要性。

    《告青年》

    郭仁林

    《新青年》

    第5卷第1期

    作者就尽其在我、务正其心、戒虚荣、戒权诈、耐吃苦等五则事情告之青年。

    材料三:1939年3月,陕甘宁边区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正式规定以5月4日为青年节。

    1938年7月9日,与国民党关系紧密的三民主义青年团在武昌正式成立,蒋介石亲自担任三青团团长。该团成立后,即规定5月1日起至7日为青年运动周,同时请求国民党中央通令全国以每年5月4日为青年节并颁发纪念办法16条。——摘编自百度百科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近代对“老”与“少”观念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新青年》表达的青年观,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新青年》对近代青年的作用。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共两党一致选取5月4日作为青年节的理由。
  • 28. 棉花作为全球性流动的商品,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60年,自鸣得意的棉花贸易商和棉产品制造商沾沾自喜:他们站立在一个世界性帝国一一棉花帝国的中心。他们统治的工厂里,成千上万的工人操作着巨大的纺纱机和轰鸣的动力织布机。他们从美洲的奴隶种植园获得棉花原料,再将其工厂的产品贩卖到世界各地最偏远的角落去……他们运转着一个帝国,但看起来一点都不像帝王。

    ——摘编自《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

    材料二:美国奴隶制已经开始威胁到它一手创造的繁荣,因为南方棉花独特的政治经济与刚刚出现的自由劳动和北方国内工业化的政治经济相冲突。此外,这两个经济体同时向西部地区的暴力扩张给新生的国家机构带来了一场又一场的危机……他们及时引发了第二次美国革命。

    ——摘编自《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

    材料三: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围绕着棉花的问题成为世界性话题。

    2018年8月,中国科技部与商务部联合增设了“一带一路”中亚棉花联合实验室开展“棉花外交”。2020年,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培育的6个棉花品种经审核出口到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

    2021年3月,H&M、耐克等多家企业因抵制新疆棉花在中国互联网上引发众怒。人民日报等权威媒体发声谴责,国内明星宣布终止与涉事企业合作,电商平台和手机应用纷纷下架相关产品。

    ——摘编自新华网等相关报道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棉花帝国”的中心在哪?并结合所学,说明“棉花帝国”的建立条件。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第二次美国革命”爆发的根源。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