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代 | 河南 | 陕西 | 山东 | 山西 | 江苏 | 湖北 | 浙江 | 福建 |
西汉 | 11 | 7 | 12 | 1 | 7 | - | - | - |
唐 | 63 | 67 | 21 | 44 | 20 | 10 | 5 | - |
宋 | 20 | 2 | 8 | 4 | 8 | 2 | 19 | 14 |
行省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钱粮、兵甲、电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一一宋濂、王伟《元史·百官志》
路府州县在行省督办下征集赋税……留三成供地方支用。——李治安《唐宋元明清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
清初 | “奏折直达皇帝,臣僚不得与闻”成为成例 |
乾隆时 | 和珅“在军机时,虑人举发、凡有奏折,令具副本,关会军机处” |
嘉庆时 | 闲杂人等“借回事画稿为名”聚集军机处周围,吊经整肃好转,但是,不久“折稿未达于宫廷,新闻早传于街市 |
史料 | 出处 |
以前女人是归男人管的……现在我们女人可以在会场上演说……热烈地参加革命工作……我认识了一百多字 | 1934年《苏维埃女工的话》,《红色中华》第159期 |
张庄调查的26个党员中,因“想争取平等权利、言论自由”而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有10人,比例远高于其他入党动机 | 记录土地改革的著作《翻身》,1980年出版 |
时间 | 建立的前哨基地或殖民地 |
1510年 | 印度西海岸的果阿 |
1511年 | 马来半岛西海岸的马六甲 |
1520年 | 印度尼西亚的帝汶岛 |
1543年 | 日本 |
材料一:两汉王朝时期的边疆分布着众多的边疆民族……汉王朝在秦王朝边疆防御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边疆防御体系。汉王朝的边防管理体系大致是由障塞亭燧、候望和屯田制度组成……汉王朝对强大的匈奴先后采取了和亲、武力进攻、纳降、内徙、分化瓦解等政策,最终将匈奴纳入了汉王朝的管辖之下,设置使匈效中郎将进行管理。
——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
材料二:隋唐两代是继秦汉之后我国历史上的又一次更大统一时期。由于经受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较长时间的民族交融,中国历史上传统的治边思想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导致了隋唐两朝较为开明的治边政策的出现。店太宗即位之后宣称“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尽管唐王朝也采取过诸如武力征伐的政策,但其后边政策的突出特点是以怀柔、羁縻为主。……这不仅有利于汉文化的传播,而且也促进了边疆地区的文化发展。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
材料三:1988年 ,著名学者费孝通在香港中文大学发表演讲的时候,说:“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则是几千年的历史过程所形成的……它的主流是由许许多多分散孤立存在的民族单位,经过接触、混杂、联结和融合!同时也有分裂和消亡,形成一个你来我去、我来你去,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又各具个性的多元统一体。”费孝通先生认为,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里,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渊源,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语言文字等民族特征,应当承认中华民族统一体之下各民族部分的特殊性,并以此来实现民族平等和团结。
序号 | 时间 | 事件 | 主要影响 |
① | 1842年 | 签订《南京条约》 | A |
② | 1860年 | 签订《北京条约》 | 中国的半殖民化程度 进一步加深 |
③ | 1895年 | 签订《马关条约》 | 大大加深中国半殖民化程度 |
④ | 1901年 | 签订《辛丑条约》 | 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
⑤ | 1919年 | 拒签巴黎和会《凡尔赛条约》 | 维护了国家的合法权益 |
⑥ | 1942年 | 与美、英、苏等26国签署B | 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 |
⑦ | 1943年 | 中、英、美发表《开罗宣言》 | 从法律上明确了日本侵占台湾的非法性,确认了台湾是中国领土 |
⑧ | 1945年 | 签署《联合国宪章》 | 中国作为联合国创始国一员,是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 |
材料一:英格兰的人口(1700-1871年)
年份 |
1700年 |
1750年 |
1801年 |
1851年 |
1871年 |
英格兰人口(人) |
5210623 |
5921905 |
8671356 |
17030153 |
2129297 |
时段 |
1700-1750年 |
1750-1801年 |
1801年-1851年 |
1851-1871年 |
|
整体增长(人) |
711282 |
2749451 |
8358797 |
4262144 |
|
增长率(%) |
13.7 |
46.4 |
96.4 |
25.0 |
材料二:英国煤炭业(1800-1874年)
年份 |
总体产出(百万吨) |
总体出口 |
人均产出(吨) |
|
总量(百万吨) |
占产出比(%) |
|||
1800年 |
11.0 |
0.2 |
2 |
- |
1850年 |
49.4 |
3.2 |
6.5 |
- |
1860年-1864年 |
84.9 |
7.83 |
9 |
3.2 |
1865年-1869年 |
103.0 |
9.86 |
10 |
310 |
1870-1874年 |
121.3 |
12.31 |
10 |
277 |
材料三:英国进口来源地(%)(1700-1856年)
年份 |
1700-1701年 |
1772-1773年 |
1797-1798年 |
1854-1856年 |
北美 |
6 |
15 |
8 |
24 |
西印度群岛 |
14 |
24 |
25 |
6 |
非洲 |
0.4 |
1 |
0.2 |
3 |
东印度群岛 |
13 |
16 |
24 |
17 |
其他 |
66 |
44 |
42 |
50 |
材料四:英国的出口目的地(1784-1856年)
年份 |
欧洲 |
非洲, |
美国 |
亚洲 |
澳大利亚 |
总计(千英镑) |
1784-1786年 |
39% |
4% |
37% |
14% |
- |
13 614 |
1794-1796年 |
23% |
2% |
49% |
15% |
- |
24028 |
1804-1806年 |
33% |
2% |
48% |
7% |
- |
. 41 241 |
1814-1816年. |
44% |
1% |
42% |
6% |
- |
48 002 |
1824-1826年 |
35% |
1% |
41% |
11% |
- |
39 906 |
1834-1836年 |
38% |
2% |
45% |
13% |
2% |
46 193 |
1844-1846年 |
40% |
2% |
34% |
22% |
2% |
58 420 |
1854-1856年 |
32% |
3% |
36% |
19% |
9% |
102501 |
——摘编自严鹏、陈文佳《工业革命:历史、理论与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