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浙教版(2024) /八年级下册 /第3章 空气与生命 /本章复习与测试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初中科学试卷浙教版 八年级下册第三章 空气与生命单元卷

更新时间:2023-05-15 浏览次数:141 类型:单元试卷
一、单选题
  • 1. 实验室制备并收集二氧化碳,通常有以下操作步骤: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连接装置;③装入大理石;④加入稀盐酸;⑤收集气体;⑥验满。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 . ①②③④⑤⑥ B . ②①④③⑤⑥ C . ②①③④⑤⑥ D . ②③④①⑤⑥
  • 2. 某物质的着火点为t℃,图中表示该物质一定不能燃烧的点是( )

    A . N、P点 B . P点 C . M、P点 D . Q点
  • 3. (2023八下·吴兴期中) 下图是实验室关于氧气制备、收集、验满、验证性质的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A . 制备 B . 收集 C . 验满 D . 验证性质
  • 4. X、Y、Z、W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物质

    X

    Y

    Z

    W

    反应前的质量/g

    22

    34

    2

    0

    反应后的质量/g

    40

    待测

    2

    16

    A . 表格中待测值为0 B . 参与反应的Y和X的质量比是9∶17 C . Z在反应中一定是催化剂 D . W在该反应中是反应物
  • 5. 某学生在玻璃温室里进行植物栽培实验,为此,他对温室内空气中的CO2含量进行24 h测定。下列曲线中能正确表示其测定结果的是(横坐标为当日时刻,纵坐标为CO2浓度) ( )
    A . B . C . D .
  • 6. 图中甲是肺内压随时间的变化示意图,图乙表示人体膈肌收缩和舒张时在胸腔内的位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图甲曲线ac段表示吸气 B . 图甲曲线ab段时,膈肌处于图乙所示的B位置 C . 图甲曲线ce段表示呼气 D . 图甲曲线de段时,膈肌处于图乙所示的A位置
  • 7. 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检验氧气化学性质实验中,实验记录或操作不正确的是( )
    A . 用坩埚钳将木炭从上往下缓慢伸入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中,可充分利用瓶中氧气 B . 将打磨后的铁丝绕成螺旋状,可增大铁丝的受热面积 C . 红磷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并放热 D . 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集气瓶中应预先装有少量水或铺上一层细沙
  • 8. 下列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 10 g冰受热熔化为10 g水 B . 参加反应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一定等于生成水的体积 C . 反应物的质量等于生成物的质量 D . 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总质量
  • 9. 如图所示,加热烧瓶中的水使之沸腾,水蒸气从铜管喷出,把火柴靠近管口B处,火柴被加热,迅速移开火柴,火柴开始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水沸腾后,水分子间的间隔、水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增大 B . 火柴移离水蒸气,与氧气充分接触,从而燃烧 C . 该实验能说明火柴的着火点一定不超过100 ℃ D . 在B处时火柴不燃烧的原因是湿润的水蒸气降低了火柴的着火点
  • 10. 下列实验操作中,“先”与“后”的顺序正确的是(   )
    A . 制取气体时,先装药品,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 .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先固定试管,再放置酒精灯 C .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结束时,先把导管移离水面,后停止加热 D . 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先加热,后预热
  • 11. 下列关于工业制取氧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工业制氧气的方法是分离液态空气 B . 该方法利用的是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 C . 先分离出的氮气沸点较低 D . 得到的氧气是纯净物
  • 12. 如图所示,等体积的A、B两集气瓶中充满空气,燃烧匙内分别盛有过量的红磷和硫,完全燃烧后,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观察到的现象是( )

    A . A瓶中有水流入 B . B瓶中有水流入 C . 两瓶中均有水流入 D . 无法确定
  • 13. 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空气中氮气的质量分数为78% B . 通常情况下,空气中氧气体积与总体积之比约为1∶5 C . 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只约占0.04%,因此它的作用很小 D . 空气中含量最少的是稀有气体
  • 14. (2022八下·婺城期末) 已知某两种物质在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说明: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元素的原子)。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图示中的反应物都是单质 B . 图示中共有4种物质 C . 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D . 该图示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 15. (2023八下·定海期中) 为探究绿色植物和种子的生命活动,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并实施了以下实验。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甲装置实验前暗处理的目的是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B . 乙装置收集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C . 丙装置观察到的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D . 丁装置实验现象说明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
  • 16. (2022八下·新昌期末) 如图所示是绿色植物生理活动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若a表示氧气,b表示二氧化碳,则此过程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 B . 若c表示水分,则它在植物体内上升的动力主要来自呼吸作用 C . 若d表示有机物,则它通过导管向下运输 D . 若a表示二氧化碳,b表示氧气,它们都是通过气孔进出叶片的
  • 17. (2022八下·新昌期末) 2022年6月5日是第51个世界环境日,主题是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下 列环境问题的防治措施不合理的是(   )

    选项

    环境问题

    防治措施

    A

    土壤的重金属污染

    控制污染物排放

    B

    温室效应

    大量使用化石燃料

    C

    酸雨

    对燃煤预先进行脱硫处理

    D

    臭氧空洞

    禁止生产和使用含氯氟烃的制冷剂,洗洁剂等化学物质

    A . A B . B C . C D . D
  • 18. (2022八下·新昌期末) 读图识图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手段。下列四个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 图甲:氢气和氧气在密闭容器中燃烧 B . 图乙:加热一量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C . 图丙: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制取氧气 D . 图丁:分别向等质量大理石中滴加足量的相同的稀盐酸
  • 19. (2024·浙江期末) 将25 g A物质和5 g B物质混合,加热后发生化学反应,经分析,反应后的混合物含10 g A和11 g C,同时还含有一种物质D。若A、B、C、D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30、20、44、18,则它们之间发生的化学反应可能是( )
    A . A+B=C+D B . A+2B=2C+D C . 2A+B=2C+D D . 2A+B=C+2D
  • 20. 将质量为15 g的大理石加入烧杯中,再加入120 g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该大理石所含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参加反应),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25.6 g(不考虑溶液中残留的二氧化碳),则大理石的纯度约为( )
    A . 66.7% B . 80% C . 90% D . 90.9%
二、填空题
  • 21. (2023八下·吴兴期中)  如图是某同学构建的关于所学的物质A的知识网络

    1. (1) 物质A的化学式是
    2. (2) 由KMnO4制取物质A的文字表达式为
    3. (3) 写出物质B可能是(写化学式)
  • 22. “水循环”“氧循环”和“碳循环”是自然界存在的三大重要循环。请回答问题。
    1. (1) 下图表示密闭试验舱存在的一个碳氧循环过程,图中“?”处是指研究员的作用。 

    2. (2) 用学科观念分析碳循环和氧循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变化观:每个人都在参与碳、氧循环 B . 守恒观:碳、氧循环过程中各元素种类不变 C . 平衡观:碳、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D . 微粒观:绿色植物的作用是使自然界中的氧原子总数增加
  • 23. 如图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根据图中箭头所示的方向,回答问题。

    1. (1) 图中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2. (2) 光合作用的产物是。 
    3. (3) 光合作用将能转化为有机物中储存的能。 
    4. (4) 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 
  • 24. 图甲为呼吸系统组成示意图,图乙为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2]在人体呼吸时的作用为     
      A . 温暖、清洁空气 B . 气体进出的通道 C . 对空气进行湿润处理 D . 以上都对
    2. (2) 图乙所示的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由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这有利于进行气体交换。图中的a代表的物质是
    3. (3) 图乙所示的气体按照d方向离开肺泡时,图甲中[3]应处于状态,此时肺内的气压 (选填“大于”或“小于”)外界大气压。
  • 25. (2023八下·舟山月考) 如图所示,将装满二氧化碳、氧气的试管倒置于盛有澄清石灰水的水槽中,则最后在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是。试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试管内还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26. 某科学研究小组分别选择绿藻和蓝藻在不同的pH缓冲液中进行实验,图甲是光照装置示意图,图乙是实验结果示意图。

    1. (1) 该实验的目的是。 
    2. (2) 实验产生的气泡中含有的气体主要是氧气,其中绿藻产生氧气的场所是(填细胞质中某一结构名称),在该场所中,光能转变为能。 
    3. (3) 从图乙分析,在绿藻和蓝藻中,对pH变化适应性较强。 
  • 27. 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反应中的重要规律,请运用此规律回答下列问题。
    1. (1) 某纯净物X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3O22CO2+2H2O,则X的化学式为;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8.8 g,则X中碳元素的质量为g。
    2. (2) 如图是某化学变化的微观示意图。

      根据微观示意图,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8. 如图所示,把细木条作为横梁,在它的中间穿一个孔,固定在支架上。分别将两个装满二氧化碳的气球封口后挂在细木条的两端。调节它们的位置使得细木条保持水平。然后分别在图A、B位置剪了一个同样长的缺口,(假设气球不缩小,保持原来的形状)请问:

    最终细木条还能在水平位置平衡吗?。如不平衡,端下倾(如平衡,忽略此问)。请你解释原因:。 

三、实验探究题
  • 29. (2023八下·舟山月考) 小明查阅资料得知:除二氧化锰外,许多水果对过氧化氢分解也有催化作用。为了探究苹果质量对过氧化氢分解速度的影响,用如图甲所示装置(固定装置未画出)进行以下实验。

    ⑴检查装置气密性。

    ⑵称取1克苹果,切成小块放入烧瓶中,量取10毫升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过氧化氢溶液倒入烧瓶中,迅速塞紧塞子,当液滴移至A点时开始计时。

    ⑶当观察到液滴恰好至B点时(AB间玻璃管容积为6毫升),记录所需时间。

    ⑷依次用不同质量的苹果重复步骤2和3,记录并处理数据,结果如图乙。

    ①小明把烧瓶放在盛有水的水槽中进行实验,目的是为了保持温度不变。温度升高会导致液滴移动变快,原因是(例举一个)

    ②第(3)步除了可以用记录液滴移动相同距离所用时间来比较分解速度外,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比较

    ③本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④若用20毫升5%的过氧化氢溶液与6克苹果重复上述实验,预测实验中步骤3记录的时间是秒。

  • 30. (2022八下·婺城期末) 如下是小科在进行研究性学习课题《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的研究》的过程。

    【提出问题】氧化汞(HgO)加热时,会生成汞和氧气。反应结束后,所生成的汞和氧气的质量总和与参加反应的氧化汞的质量是否相等呢?

    【实验设计及过程】按图甲方法加热完全干燥的氧化汞,有以下步骤:a.加热试管;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c.向试管中加入适量的药品,并测得反应装置、滤毒器与物质总质量为m1;d.用带导管的单孔胶塞塞好后,固定在铁架台上,并组装好收集装置;e.收集气体,直至量筒内液面下降至合适位置;f.停止加热,冷却至室温;g.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h.测得量筒中气体体积增加量为V,反应装置、滤毒器与剩余物质总质量为m2

    1. (1) 小科正确的操作顺序是bcda(填字母编号)。
    2. (2) 实验时,小科在量筒中加入一些煤油的目的是,组装实验装置时,发现试管固定得太高了,应调节图乙中旋钮(填“①”、“②”或“③”)。
    3. (3) 【实验分析】小科根据数据计算得m1-m2≠ρV(常温常压下,氧气密度为ρ),与质量守恒定律不符。

      造成这一实验结果的原因分析你认为正确的是      (填字母编号)。

      A . 试管中氧化汞没有完全分解 B . 导管口连续且均匀冒气泡时开始收集气体 C . 未调节量筒内外液面相平就读数
  • 31. (2022八下·丽水期末) 如图甲,智能温室大棚能自动控制大棚内的温度、CO2浓度、光照强度等条件,以满足大棚内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大棚内的气体传感器记录了一天中二氧化碳含量变化,如图乙。请回答:

    1. (1) 作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通过(填“导管”或“筛管”)运输到各器官;
    2. (2) c-f段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持续下降,其原因是 ;
    3. (3) 比较图乙中(填字母)两点对应的二氧化碳浓度值,可判断一天内该大棚内作物的有机物总量是增加的。
  • 32. (2022八下·滨江期末) 小滨整理了以下科学史上科学家对光合作用研究的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2400多年前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提出,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物质全来自土壤。

    材料二:17世纪,比利时海尔蒙特把一棵2.3kg的柳树种在装有干重90.8kg土壤的木桶里,并只用雨水浇灌,五年后,再次称重,发现柳树增加了76.7kg,而泥土烘干后的质量仅减少了0.1Kg,如图甲所示。

    材料三:18世纪,英国普利斯特利通过如图乙实验发现,A钟罩内的小鼠很快死亡,B钟罩内的小鼠却可活较长时间。

    材料四: 1864 年,德国萨克斯发现绿色植物在光下还能合成淀粉等物质。1897年人们首次把绿色植物的上述生理现象称为光合作用。

    1. (1) 海尔蒙特得出结论是:水分是植物生长的主要养料。这个看起来很有说服力的结论有一个重要的遗漏,那就是忽略了植物也可能从得到物质。
    2. (2) 普里斯特利的实验发现B钟罩内的小鼠可存活较长时间,原因是
    3. (3) 萨克斯做过这样的实验:把绿叶放在暗处数小时,然后把叶片的一部分暴露在光下,另一部分遮光。 将叶片脱色后,再用碘蒸汽处理,结果遮光部分的叶片无颜色变化,而光照部分的叶片显示深蓝色(如图丙)。“将绿色叶片先放在暗处数小时”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叶片中原有的转运耗尽,该实验的结论是
    4. (4) 为便于观察需要进行如图丁的实验,该装置在实验中的作用是    
      A . 分解叶片中的有机物 B . 把叶片煮熟 C . 脱去叶片中的叶绿素 D . 除去叶片中的淀粉
    5. (5) 正是由于科学家锲而不舍地探索,我们才对光合作用有了总体的认识。请写出光合作用的文字表达式:
  • 33. (2022八下·金东期末) 某同学利用如图装置验证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将装有足量红磷的燃烧匙置于瓶内中间,并把装有足量白磷的燃烧匙浸没在蒸馏水下。图乙表示用氧气传感器测量的容器内氧气浓度变化曲线图。

    用激光笔点燃红磷。

    [提出问题]红磷在烧瓶内熄灭后,瓶中是否有氧气剩余?

    [猜想假设]猜想;①有氧气剩余;②无氧气剩余。

    [定性验证]待装置完全冷却后,将装有白磷的燃烧匙提出水面,用激光笔点燃白磷。

    1. (1) [得出结论]由此确认,猜想正确 (填①或②)。
    2. (2) [反思交流]

      根据本实验可知:红磷燃烧后的的气体可以使白磷燃烧,说明足量红磷不能把装置中的氧气耗尽。根据这一结论,请判断教材中用“燃烧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方法是否可行:

    3. (3) 乙图中曲线DE段氧气浓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4. (4) 查阅资料,验证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可利用铁的缓慢氧化,将空气中氧气浓度消耗至0.2%。如图丙将足量细铁丝置于试管底部,并倒扣在装有水的烧杯中,足够长的一段时间后将会出现的现象是
  • 34. 小明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和药品在实验室进行相关气体的制取和性质实验(部分固定装置已省略)。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仪器①的名称是。 
    2. (2) 小明利用图甲中的装置A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3. (3) 用装置B、E制备并收集氧气,当装置E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时,再把导管口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里。在收集过程中发现装置B中有大量气泡产生,而装置E中只有少量气泡冒出。你认为实验过程中忘记了什么操作?。 
    4. (4) 小明在常温下进行图乙所示实验时发现试管中紫色石蕊试液(填“会”或“不会”)变成红色。 
  • 35. 某同学设计实验验证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

    1. (1) 该实验需将图示装置置于(填“阳光下”或“黑暗中”)。 
    2. (2) 红墨水的作用是。 
    3. (3) A和B中的气体分别为(填序号)。 

      ①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②二氧化碳和空气

      ③空气和空气

    4. (4) 根据实验设计,预计出现的现象是。 
  • 36. (2022八下·柯桥期末) 下面是与光合作用相关的几个实验。

    实验一:为了探究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1881 年恩格尔将好氧细菌和水绵放在同一透明的容器中进行培养,一段时间后取里面的水绵制作成临时装片,并用光束照射水绵,通过显微镜观察,最后得出结论。

    实验二:20世纪30年代美国科学家鲁宾、卡门为了探究产物O2中的O元素的来源,做了如下实验:给三组小球藻提供含有一定比例18O的水和碳酸氢盐(碳酸氢盐给小球藻的光合作用提供全部的CO2 , 而且不产生水,其他条件均相同),光照相同时间后,分别检测小球藻释放氧气中18O的比例,实验结果如表所示。(18O为示踪原子)

    组别

    水中18O的比例(%)

    碳酸氢盐中18O的比例(%)

    释放的氧气中18O的比例(%)

    1

    0.85

    0.41

    0.84

    2

    0.85

    0.55

    0.85

    3

    0.85

    0.61

    0.85

    实验三:小柯拿着盛有水绵的试管走进一间暗室,然后将同一盏白炽灯放在离试管不同距离的地方进行照射并观察。观察数据如下表:

    试管与灯的距离(cm)

    5

    10

    15

    20

    25

    30

    每分钟产生的气泡个数

    61

    55

    42

    32

    25

    21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 (1) 实验一中当初恩格尔在用显微镜观察时能看到现象。
    2. (2) 根据实验二鲁宾、卡门的实验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其依据是
    3. (3) 根据实验三,小柯想探究的问题是
四、解答题
  • 3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研究人员发现大气层中特别是南极上空的臭氧层日益变薄。进入大气平流层的氯氟烃(一类合成有机化合物,应用于冰箱和空调的制冷剂、灭火器等)是造成臭氧层变薄的主要原因。因为在紫外线的照射下,平流层中的臭氧存在如下平衡:O3O2+O;而氯氟烃进入平流层后会分解产生氯原子(Cl),进而发生下列反应:Cl+O3→ClO+O2;ClO+O→Cl+O2。研究表明:平流层中1个氯原子大约可以破坏1×105个臭氧分子。

    1. (1) 氯氟烃分解产生的氯原子在上述反应中起着作用。 
    2. (2) 写出一条保护高空臭氧层的合理建议:。 
    3. (3) 如图是某地8月1日-5日的温度、相对湿度、近地面处臭氧浓度的变化。据图分析,该地这一时段近地面处臭氧浓度的变化与温度的变化是否有关?,并阐述理由:。 

  • 38. (2023八下·舟山月考) 某同学去我市的某风景区游玩时,取回了若干块矿石样品,他采用了以下的方法对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进行检测:取这种石灰石样品6克,把40克稀盐酸分四次加入,测量过程所得数据见下表(已知石灰石样品中含有的杂质不溶于水,不与盐酸反应)。

    加入稀盐酸的次序

    1

    2

    3

    4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克)

    10

    10

    10

    10

    剩余固体的质量(克)

    4.0

    m

    1.2

    1.2

    求:

    1. (1) 6克石灰石样品中含有的杂质为克。
    2. (2) m=
    3. (3) 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4. (4) 所用稀盐酸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 39. 我国科学家合成出羟基磷灰石[化学式为Ca5(OH)(PO4)3 , 相对分子质量为502]超长纳米线,成功地研制出新型耐火纸。在1000 ℃的高温下,这种耐火纸仍然可以保持其完整性,使“纸能包住火”成为现实。
    1. (1) 羟基磷灰石由种元素组成,其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是(列出计算式即可)。 
    2. (2) 1000 ℃时,羟基磷灰石在氧气中不能燃烧的原因可能是。 
    3. (3) 用耐火纸包住燃烧的火焰,火焰熄灭,其灭火原理是。 
  • 40. (2022八下·温州期末) 常见的制氧剂有氯酸钠(NaClO3)、过氧化钙(CaO2) 和超氧化钾(KO2)等,这些制氧剂在一定条件下都可用来制取氧气,其反应原理分别为:2NaClO3 2NaCl+3O2↑,2CaO+2H2O=Ca(OH)2+O2↑,4KO2+2H2O=4KOH+3O2↑。
    1. (1) 以上三种制氧剂中属于氧化物的有
    2. (2) 3.6克过氧化钙(CaO2)中含氧元素的质量为克。
    3. (3) 若要制取相等质量的氧气,需要氯酸钠和超氧化钾的质量比为
  • 41. (2022八下·温岭期末) 为测定实验室中氯酸钾样品(杂质不参与反应)的纯度,取一定量该样品进行加热,记录不同时刻固体质量数据,如图甲。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 2KCl+3O2

    1. (1) t1时刻产生的氧气质量是
    2. (2) t3~t4时段剩余固体质量不变的原因
    3. (3) 计算该样品中氯酸钾的纯度。
    4. (4) 请在图乙中画出固体中二氧化锰质量在t1~t3时段的变化曲线。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